第42章 辦法
「禍事!」
王若弗一下子癱坐在了太師椅上。
一旁的華蘭和如蘭連忙的扶住大娘子,並且順著她的氣生怕出什麼意外。
「這該如何是好?對對,長柏快寫書信給你潤州的大舅父家,問問他有什麼辦法。」
大娘子遇到難題能有什麼辦法,無非是在家靠娘家,出嫁靠夫家罷了。
盛長柏和王棄疾雖然和白燁,不,應該是顧廷燁,相識的時間雖然短,但談起來頗為投機,更何況經歷這一系列的事情,三個少年之間的友誼顯得更為真切。
於是他們對著顧廷燁的安危也十分的關切,但眼下的事情還是要安慰母親(姑母),看看眼下的事情要如何處理。
「母親,放寬心,這侯府的子弟總歸不是我們家的人帶來的,出了事,要著急也是那袁家的人先要著急,我們盛家頂了天也就是救護不力的責任。」
王棄疾也是在一旁附和道,「姑母,那侯府的勢力雖然大,但在大周也是講律法的,他不想講,也要看我大周的御史相公答們不答應。」
王棄疾聽著剛才小廝的話,也是暗自的搖了搖頭,什麼牽扯到了盛家安危,哪有那麼誇張,又不是什麼官家的子嗣遇刺了。
在當今,重文輕武才是朝堂的主流,文官勢力不斷打壓的武將勛貴,正愁找不到什麼錯處,若是這個西北軍方的代表人物真的敢這麼做,正合了那些大相公的意,拿出來殺雞儆猴。
「不妥,不妥,還是要去信一封給你潤州的舅父家才好。」王若弗雖聽著眾人的寬慰,但心底還是十分慌張。
「母親,這也沒到了什麼生死攸關的時刻,若是區區小事就去信給舅父家,恐怕康姨母又要在外祖母面前念叨了,母親是忘了上一次了嗎?」
「這?」
王若弗被勸解了數道也沒見什麼用,最終還是女兒最懂知道母親的心思,華蘭區區的幾句話便讓大娘子有了遲疑。
王若弗也是記起了上一次她姐姐在全家人竟當面前訓斥她沒什麼事就拿娘家裡的東西貼補夫家,區區一點小事就找娘家,罵得極為難聽,說什麼。
「我看要不這盛家直接跟著王家的姓算了。」
天可憐見,要論回家勤,誰有她大姐姐多啊,她經年才回家幾次啊?同樣是王家的女兒,她大姐姐比起她卻是要受寵多了。
王棄疾在一旁也是在王若弗的心頭天平上再加上一塊石頭。
「姑父,一時間恐怕也是不知道虛實,被那袁家的人恐嚇的失了分寸,我大周對待武將勛貴的態度是優待而不重用,今朝主政的韓大相公當初更是直言『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此豈得為好兒耶?』可見如今朝廷對於武將的態度也是偏於抑制的。
若是這寧遠顧侯府真的為一嫡子無辜牽連盛家,那東京的各位大相公也定是不答應的。」
身處內宅的王若弗和華蘭和若蘭,又遠在揚州,雖然也聽說過這廣為流傳的「東華門前方為好男兒」的句子,但哪裡知道這些朝堂的事情呢?
一時間只覺得這王家的哥兒是真的厲害,就連一旁的盛長柏也是十分信服,這王家的表弟竟透過點點滴滴就能猜出國家的大政方針,當真是了不起。
「母親,放寬心,表弟說的沒錯,這東京的侯府也不敢奈我家如何的?」
「但父親說的擔憂也未必沒有道理,這揚州的官紳向來短視,若是出了什麼事,沒有個合適的交代,未必不會主動把我盛家交出去給個「交代」。」
要說盛長柏不愧是從小被王盛兩家公認為是小一輩中最像王老太師的人,不僅說了好話,也說出了風險,讓王若弗落了地的心又懸了起來。
「不行,不行,我還是要去信一封給你潤州的大舅父家。」王若弗急得不得了,連忙站起來讓人準備筆墨紙硯,又吩咐著華蘭提筆。
不過這一眾兒女連帶著王棄疾都在攔著,整個葳蕤軒好不熱鬧。
這盛家的兒女攔著他們的母親無可厚非,王棄疾攔著大娘子寫信倒也不是怕她麻煩了他們王家,而是深知這官場向來都是縣官不如現管,自從他祖父去世後,王家在高層中樞的影響力就日漸消退,大多都任職於各地方。
而揚州是大周除了汴京的第一經濟名城,能在這裡任職的身後哪個不是關係密切,牽扯眾多,憑他對於那個「祖母」的了解,向來是審時度勢的,恐怕不會讓王家去踩這一灘渾水。
而他王棄疾說好聽點身份雖然是宗房的宗子,但這麼多年來,長房子嗣輕薄,無人出仕,王家在官場上的勢力運營也大多是由二房負責,也就是他祖父那一支,眼下他也是說不上什麼話的。
大娘子縱然是寫了書信,結果也只能是傷心一場了。
王棄疾本來是不想出這個頭的,但見眾人都攔不住這心急的姑母,也只好說道。
「姑母,姑父身為一州通判,州府二把手,這非要上報中樞才可治罪發落,而為了給侯府嫡子一個交代,場面自然是說不過去的,要找個由頭,無非就是從今日揚州的動亂著手了。
若是刺客,通判的職能可管不到不到這些,自然也論罪不到姑父的身上,但若是嚴格追究今日濫用民力,通查水系倒是有不小的錯處。
只要把這個錯漏摘掉了,那其他的人就是想要找錯處自然也是無可指責的。」
盛長柏也是一點就透,對這個表弟更是極為佩服。
「父親的錯處無非就是以私利濫用民力,但以父親的性子定不會自作主張的,想來也是這揚州的官紳們一齊的意見。只要找個合適的由頭把這個名頭上得場面,也就沒什麼事。」
「名頭,對,名頭,安哥兒,柏哥兒,你們說得對,只要找個有由頭就好了。」
王若弗聽到了解決辦法,也算是鬆了一口氣,但還是緊張的看著華蘭,長柏,甚至想瞧一眼如蘭能想出什麼好的由頭,不過想了想,這小小的如蘭能有什麼辦法了,說起來還是他最他親親的侄兒最有用。
不知不覺整個房間的眾人的目光也都是看向了王棄疾,因為在他們的心中,王棄疾已然是一個「小諸葛」了,想知道他能有什麼好的由頭。
無論是國家大事還是地方鬥爭,他寥寥的幾句就簡簡單單的理清了頭緒。
王若弗一下子癱坐在了太師椅上。
一旁的華蘭和如蘭連忙的扶住大娘子,並且順著她的氣生怕出什麼意外。
「這該如何是好?對對,長柏快寫書信給你潤州的大舅父家,問問他有什麼辦法。」
大娘子遇到難題能有什麼辦法,無非是在家靠娘家,出嫁靠夫家罷了。
盛長柏和王棄疾雖然和白燁,不,應該是顧廷燁,相識的時間雖然短,但談起來頗為投機,更何況經歷這一系列的事情,三個少年之間的友誼顯得更為真切。
於是他們對著顧廷燁的安危也十分的關切,但眼下的事情還是要安慰母親(姑母),看看眼下的事情要如何處理。
「母親,放寬心,這侯府的子弟總歸不是我們家的人帶來的,出了事,要著急也是那袁家的人先要著急,我們盛家頂了天也就是救護不力的責任。」
王棄疾也是在一旁附和道,「姑母,那侯府的勢力雖然大,但在大周也是講律法的,他不想講,也要看我大周的御史相公答們不答應。」
王棄疾聽著剛才小廝的話,也是暗自的搖了搖頭,什麼牽扯到了盛家安危,哪有那麼誇張,又不是什麼官家的子嗣遇刺了。
在當今,重文輕武才是朝堂的主流,文官勢力不斷打壓的武將勛貴,正愁找不到什麼錯處,若是這個西北軍方的代表人物真的敢這麼做,正合了那些大相公的意,拿出來殺雞儆猴。
「不妥,不妥,還是要去信一封給你潤州的舅父家才好。」王若弗雖聽著眾人的寬慰,但心底還是十分慌張。
「母親,這也沒到了什麼生死攸關的時刻,若是區區小事就去信給舅父家,恐怕康姨母又要在外祖母面前念叨了,母親是忘了上一次了嗎?」
「這?」
王若弗被勸解了數道也沒見什麼用,最終還是女兒最懂知道母親的心思,華蘭區區的幾句話便讓大娘子有了遲疑。
王若弗也是記起了上一次她姐姐在全家人竟當面前訓斥她沒什麼事就拿娘家裡的東西貼補夫家,區區一點小事就找娘家,罵得極為難聽,說什麼。
「我看要不這盛家直接跟著王家的姓算了。」
天可憐見,要論回家勤,誰有她大姐姐多啊,她經年才回家幾次啊?同樣是王家的女兒,她大姐姐比起她卻是要受寵多了。
王棄疾在一旁也是在王若弗的心頭天平上再加上一塊石頭。
「姑父,一時間恐怕也是不知道虛實,被那袁家的人恐嚇的失了分寸,我大周對待武將勛貴的態度是優待而不重用,今朝主政的韓大相公當初更是直言『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此豈得為好兒耶?』可見如今朝廷對於武將的態度也是偏於抑制的。
若是這寧遠顧侯府真的為一嫡子無辜牽連盛家,那東京的各位大相公也定是不答應的。」
身處內宅的王若弗和華蘭和若蘭,又遠在揚州,雖然也聽說過這廣為流傳的「東華門前方為好男兒」的句子,但哪裡知道這些朝堂的事情呢?
一時間只覺得這王家的哥兒是真的厲害,就連一旁的盛長柏也是十分信服,這王家的表弟竟透過點點滴滴就能猜出國家的大政方針,當真是了不起。
「母親,放寬心,表弟說的沒錯,這東京的侯府也不敢奈我家如何的?」
「但父親說的擔憂也未必沒有道理,這揚州的官紳向來短視,若是出了什麼事,沒有個合適的交代,未必不會主動把我盛家交出去給個「交代」。」
要說盛長柏不愧是從小被王盛兩家公認為是小一輩中最像王老太師的人,不僅說了好話,也說出了風險,讓王若弗落了地的心又懸了起來。
「不行,不行,我還是要去信一封給你潤州的大舅父家。」王若弗急得不得了,連忙站起來讓人準備筆墨紙硯,又吩咐著華蘭提筆。
不過這一眾兒女連帶著王棄疾都在攔著,整個葳蕤軒好不熱鬧。
這盛家的兒女攔著他們的母親無可厚非,王棄疾攔著大娘子寫信倒也不是怕她麻煩了他們王家,而是深知這官場向來都是縣官不如現管,自從他祖父去世後,王家在高層中樞的影響力就日漸消退,大多都任職於各地方。
而揚州是大周除了汴京的第一經濟名城,能在這裡任職的身後哪個不是關係密切,牽扯眾多,憑他對於那個「祖母」的了解,向來是審時度勢的,恐怕不會讓王家去踩這一灘渾水。
而他王棄疾說好聽點身份雖然是宗房的宗子,但這麼多年來,長房子嗣輕薄,無人出仕,王家在官場上的勢力運營也大多是由二房負責,也就是他祖父那一支,眼下他也是說不上什麼話的。
大娘子縱然是寫了書信,結果也只能是傷心一場了。
王棄疾本來是不想出這個頭的,但見眾人都攔不住這心急的姑母,也只好說道。
「姑母,姑父身為一州通判,州府二把手,這非要上報中樞才可治罪發落,而為了給侯府嫡子一個交代,場面自然是說不過去的,要找個由頭,無非就是從今日揚州的動亂著手了。
若是刺客,通判的職能可管不到不到這些,自然也論罪不到姑父的身上,但若是嚴格追究今日濫用民力,通查水系倒是有不小的錯處。
只要把這個錯漏摘掉了,那其他的人就是想要找錯處自然也是無可指責的。」
盛長柏也是一點就透,對這個表弟更是極為佩服。
「父親的錯處無非就是以私利濫用民力,但以父親的性子定不會自作主張的,想來也是這揚州的官紳們一齊的意見。只要找個合適的由頭把這個名頭上得場面,也就沒什麼事。」
「名頭,對,名頭,安哥兒,柏哥兒,你們說得對,只要找個有由頭就好了。」
王若弗聽到了解決辦法,也算是鬆了一口氣,但還是緊張的看著華蘭,長柏,甚至想瞧一眼如蘭能想出什麼好的由頭,不過想了想,這小小的如蘭能有什麼辦法了,說起來還是他最他親親的侄兒最有用。
不知不覺整個房間的眾人的目光也都是看向了王棄疾,因為在他們的心中,王棄疾已然是一個「小諸葛」了,想知道他能有什麼好的由頭。
無論是國家大事還是地方鬥爭,他寥寥的幾句就簡簡單單的理清了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