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刀成
聽聞葉昭來鍛刀,陸虎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也大方的拿出了一瓶赤陰水和一盒金膠珊瑚砂。
赤陰水還好,雖然價值不菲,但是也能買到。
而那一盒金膠珊瑚砂就讓劉長老都垂涎不已。
「東海海底的金膠珊瑚砂?好東西啊,這玩意用來給刀劍開封鋒那可是再好不過了。」
「小子,我就說陸老虎有好東西。」
面對葉昭的疑惑,劉長老解釋道:
「尋常開鋒的手段是將刀劍的刃口磨薄,且不說材料浪費的問題,實際上用的都是『破壞』的方式。」
「而這金膠珊瑚砂則不然,雖說這東西也是通過研磨的方式,但研磨下來的碎屑卻不會浪費,而是會混合這珊瑚砂一起重新融進刀鋒中。」
「這樣一來不僅不會破壞材質,反而更能加固刀劍。」
「這一盒倒是不少,開鋒以後你應該還能把刀身也給研磨一遍。」
「嘖嘖,好東西,好東西啊。」
「赤陰水你也不少,淬火的時候稍微留下來一點,等用這珊瑚砂研磨過以後,再往刀上塗抹一遍。」
「以隕鐵為基,輔以天罡炎陽石和玄陽精金,用赤陰水淬火,最後以金膠珊瑚砂開鋒,雖然算不上神兵,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寶刀了。」
「可比我那第一把刀好的多啊,你小子,起步就不一般啊。」
說著,背著手出了山洞,留下葉昭一人站在炎熱的坑洞中。
身前不到十步有一個水井般的事物,井口用不知道什麼材質的鐵板蓋住了,鐵板上有一條手臂粗的鐵鏈,是開合井口用的。
井口鐵板打開,地火就會順著井壁燃燒上來。
這處洞穴是百刀門弟子煉煞的場所,只不過相較於煉煞,用來打造兵刃的時候反而居多。
因此各種打鐵事物一應俱全。
葉昭將身上的所有材料都擺了出來。
將那把寶刀去除了刀柄以後用鐵鉗夾著走向煞井。
一拉鐵索,出乎意料的居然只是拉出了一條小縫,這鐵板看著不厚,重量居然這麼驚人。
葉昭心中不由的想到若是將這鐵板打成一把刀,只這重量就不一般。
而且能耐住煞火這麼長年累月的燒灼,其材質也極為不凡,可比自己手中的隕鐵好太多了。
只不過葉昭也只是想一想,且不說這麼做了百刀門是否會找自己麻煩,單是融化就做不到。
繼續用力,直到將鐵板拉出了一道寬五寸的縫隙後方才停止。
這時候,洞內的溫度已經升到了極高的程度,連葉昭面前的空氣都變得「飄忽」了起來,這是溫度高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的情況。
夾著刀柄,將寶刀伸入到井口中。
刀身明明沒有接觸到火焰,一縷火苗卻順著刀身纏繞了上來,看得葉昭不住咋舌。
怪不得劉長老叮囑自己千萬不可離煞井太近,看這地火的情況,這一不小心就會被沾上。
不一會兒,刀身便被燒的通紅,葉昭隔著長長的鐵鉗都能感受到灼熱了。
將鐵板合好,葉昭操起鍛造錘便掄了下去。
砸了一會兒,待溫度下降以後又再度伸入煞井中升溫。
如此反覆進行了十幾次後,寶刀便徹底變了形,寬度由原本的三指足足延伸了五六倍。
再之後就是處理葉昭手中的兩塊隕鐵了。
等葉昭將手中的兩塊隕鐵成功混入原本的寶刀材料里以後,外面早就失去了光亮。
不知不覺竟然忙了一天,一番功夫下來,饒是以葉昭的身體素質,也有些耐受不住了。
這裡處於山中,葉昭倒是沒有力氣不夠的顧慮。
可是洞內溫度極高,一天下來,連腦子都快混沌了。
這還是得益於有地火,要不然光是融材料就得半天。
好在最耗功夫的步驟已經完成,明日將赤陽精金和天罡炎陽石混入其中,鍛造的環節就算成了。
第二日,就在葉昭將兩種材料不斷混入刀坯中鍛打時,身後居然傳來了萬立的聲音:
「鍛刀之時,以刀意感悟過程,若是能與刀坯引起共鳴,對於今後人刀合一有莫大好處。」
葉昭正在全心鍛刀,萬立若是不開口,根本發現不了。
正想問萬立怎麼過來了,話沒出口便想了起來,今日是教導新弟子練刀的日子,自己不在,他自然會向劉長老打聽。
葉昭將最後幾錘砸完後才收了架勢向萬立行禮。
萬立走上前,看了眼葉昭打的刀,開口道:
「你打算仿照祖師法刀?」
葉昭點頭:
「弟子覺得祖師法刀形制最為適合《七煞刀訣》。」
萬立道:
「這話確實不錯,嗯,第一把刀按照法刀的形制也較為適合。」
說罷轉身向著洞外走去,葉昭連忙跟上。
萬立找到這裡,明顯是來「抓」自己去感悟祖師法刀的。
……
再次面對著法刀坐下,這一次葉昭不再以拔刀為目的了,而是以鍛刀的角度觀察。
一夜過去以後,葉昭再度站到了地煞洞穴中的打鐵台前,開始最後的鍛造。
再次鍛造時,葉昭便嘗試著按照萬立所說,以刀意感悟鍛造過程。
可是不管葉昭怎麼嘗試,刀意始終無法附著於刀上。
每次葉昭只要掄錘敲打,都會被瞬間震出來。
導致一天過去了,兩種材料連四分之一都沒有融完。
葉昭無奈,再次找到了萬立。
建議是他提的,遇到困難自然應該找他。
再者說,身為傳功長老,這也是他的職責範圍。
對於葉昭的疑問,萬立想了想,接過葉昭打造的刀坯,問道:
「這是什麼?」
葉昭道:
「刀。」
萬立又問道:
「那刀意呢?」
「刀意?」葉昭不解。
萬立將手中的刀坯插在地上,道:
「你目前所領悟的刀意並不是你自己的感悟,那是祖師對刀道的感悟。」
「你所掌控的只不過是一種『模仿』,就如你習練的刀法一般,一招一式都是按照刀訣中的套路來施展。」
「即便是你對於刀訣的理解已經遠遠超出了旁人,一招一式都已經得心應手,也仍舊沒有超出《七煞刀訣》的範疇。」
「哪怕是你施展出了一招完全不在刀訣中的刀招,但是旁人仍舊能夠看出這是出自《七煞刀訣》。」
「這就是刀意,也就是對於刀道的一種理解。」
「究其原因是祖師是在獲得武神刀意以後,直到刀法大成,開宗立派時才開始創造百刀門的刀法。」
「後代列位祖師也是在刀法有所成就以後才慢慢補充功法。」
「經過了好幾代祖師,百刀門的功法才完善至此。」
「想一想你是如何由《七煞刀訣》掌握刀意的。」
「練刀是以刀法感悟刀道,鍛刀自然也能感悟。」
「你既然已經掌握了刀意,那麼通過鍛刀將刀意展現出來豈不是應該更容易?」
葉昭聞言愣住了,萬立說的這些他不是不知道,只不過從來沒有往這一方面想過。
說白了,這就是「術」與「道」的區別。
葉昭當即一揖至地,萬立說的這番話不僅僅是對鍛刀有用,更是武道的精髓之處。
辭別萬立,葉昭回到地煞洞穴,再次面對刀坯時,心中已經有了方法。
再次揮舞鍛造錘的時候,就不是將念頭附在刀上了,而是按照自己對刀意的理解去控制手中的刀和錘。
每一錘敲擊下去,既是打在刀胚上,也是打在心念中的刀意上。
漸漸的,錘子下落的頻率越來越快。
隨著一陣狂風暴雨般的敲擊後,最後「嘭」的一錘砸下時,葉昭的心仿佛和鐵氈上的刀有了聯繫。
赤陰水還好,雖然價值不菲,但是也能買到。
而那一盒金膠珊瑚砂就讓劉長老都垂涎不已。
「東海海底的金膠珊瑚砂?好東西啊,這玩意用來給刀劍開封鋒那可是再好不過了。」
「小子,我就說陸老虎有好東西。」
面對葉昭的疑惑,劉長老解釋道:
「尋常開鋒的手段是將刀劍的刃口磨薄,且不說材料浪費的問題,實際上用的都是『破壞』的方式。」
「而這金膠珊瑚砂則不然,雖說這東西也是通過研磨的方式,但研磨下來的碎屑卻不會浪費,而是會混合這珊瑚砂一起重新融進刀鋒中。」
「這樣一來不僅不會破壞材質,反而更能加固刀劍。」
「這一盒倒是不少,開鋒以後你應該還能把刀身也給研磨一遍。」
「嘖嘖,好東西,好東西啊。」
「赤陰水你也不少,淬火的時候稍微留下來一點,等用這珊瑚砂研磨過以後,再往刀上塗抹一遍。」
「以隕鐵為基,輔以天罡炎陽石和玄陽精金,用赤陰水淬火,最後以金膠珊瑚砂開鋒,雖然算不上神兵,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寶刀了。」
「可比我那第一把刀好的多啊,你小子,起步就不一般啊。」
說著,背著手出了山洞,留下葉昭一人站在炎熱的坑洞中。
身前不到十步有一個水井般的事物,井口用不知道什麼材質的鐵板蓋住了,鐵板上有一條手臂粗的鐵鏈,是開合井口用的。
井口鐵板打開,地火就會順著井壁燃燒上來。
這處洞穴是百刀門弟子煉煞的場所,只不過相較於煉煞,用來打造兵刃的時候反而居多。
因此各種打鐵事物一應俱全。
葉昭將身上的所有材料都擺了出來。
將那把寶刀去除了刀柄以後用鐵鉗夾著走向煞井。
一拉鐵索,出乎意料的居然只是拉出了一條小縫,這鐵板看著不厚,重量居然這麼驚人。
葉昭心中不由的想到若是將這鐵板打成一把刀,只這重量就不一般。
而且能耐住煞火這麼長年累月的燒灼,其材質也極為不凡,可比自己手中的隕鐵好太多了。
只不過葉昭也只是想一想,且不說這麼做了百刀門是否會找自己麻煩,單是融化就做不到。
繼續用力,直到將鐵板拉出了一道寬五寸的縫隙後方才停止。
這時候,洞內的溫度已經升到了極高的程度,連葉昭面前的空氣都變得「飄忽」了起來,這是溫度高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的情況。
夾著刀柄,將寶刀伸入到井口中。
刀身明明沒有接觸到火焰,一縷火苗卻順著刀身纏繞了上來,看得葉昭不住咋舌。
怪不得劉長老叮囑自己千萬不可離煞井太近,看這地火的情況,這一不小心就會被沾上。
不一會兒,刀身便被燒的通紅,葉昭隔著長長的鐵鉗都能感受到灼熱了。
將鐵板合好,葉昭操起鍛造錘便掄了下去。
砸了一會兒,待溫度下降以後又再度伸入煞井中升溫。
如此反覆進行了十幾次後,寶刀便徹底變了形,寬度由原本的三指足足延伸了五六倍。
再之後就是處理葉昭手中的兩塊隕鐵了。
等葉昭將手中的兩塊隕鐵成功混入原本的寶刀材料里以後,外面早就失去了光亮。
不知不覺竟然忙了一天,一番功夫下來,饒是以葉昭的身體素質,也有些耐受不住了。
這裡處於山中,葉昭倒是沒有力氣不夠的顧慮。
可是洞內溫度極高,一天下來,連腦子都快混沌了。
這還是得益於有地火,要不然光是融材料就得半天。
好在最耗功夫的步驟已經完成,明日將赤陽精金和天罡炎陽石混入其中,鍛造的環節就算成了。
第二日,就在葉昭將兩種材料不斷混入刀坯中鍛打時,身後居然傳來了萬立的聲音:
「鍛刀之時,以刀意感悟過程,若是能與刀坯引起共鳴,對於今後人刀合一有莫大好處。」
葉昭正在全心鍛刀,萬立若是不開口,根本發現不了。
正想問萬立怎麼過來了,話沒出口便想了起來,今日是教導新弟子練刀的日子,自己不在,他自然會向劉長老打聽。
葉昭將最後幾錘砸完後才收了架勢向萬立行禮。
萬立走上前,看了眼葉昭打的刀,開口道:
「你打算仿照祖師法刀?」
葉昭點頭:
「弟子覺得祖師法刀形制最為適合《七煞刀訣》。」
萬立道:
「這話確實不錯,嗯,第一把刀按照法刀的形制也較為適合。」
說罷轉身向著洞外走去,葉昭連忙跟上。
萬立找到這裡,明顯是來「抓」自己去感悟祖師法刀的。
……
再次面對著法刀坐下,這一次葉昭不再以拔刀為目的了,而是以鍛刀的角度觀察。
一夜過去以後,葉昭再度站到了地煞洞穴中的打鐵台前,開始最後的鍛造。
再次鍛造時,葉昭便嘗試著按照萬立所說,以刀意感悟鍛造過程。
可是不管葉昭怎麼嘗試,刀意始終無法附著於刀上。
每次葉昭只要掄錘敲打,都會被瞬間震出來。
導致一天過去了,兩種材料連四分之一都沒有融完。
葉昭無奈,再次找到了萬立。
建議是他提的,遇到困難自然應該找他。
再者說,身為傳功長老,這也是他的職責範圍。
對於葉昭的疑問,萬立想了想,接過葉昭打造的刀坯,問道:
「這是什麼?」
葉昭道:
「刀。」
萬立又問道:
「那刀意呢?」
「刀意?」葉昭不解。
萬立將手中的刀坯插在地上,道:
「你目前所領悟的刀意並不是你自己的感悟,那是祖師對刀道的感悟。」
「你所掌控的只不過是一種『模仿』,就如你習練的刀法一般,一招一式都是按照刀訣中的套路來施展。」
「即便是你對於刀訣的理解已經遠遠超出了旁人,一招一式都已經得心應手,也仍舊沒有超出《七煞刀訣》的範疇。」
「哪怕是你施展出了一招完全不在刀訣中的刀招,但是旁人仍舊能夠看出這是出自《七煞刀訣》。」
「這就是刀意,也就是對於刀道的一種理解。」
「究其原因是祖師是在獲得武神刀意以後,直到刀法大成,開宗立派時才開始創造百刀門的刀法。」
「後代列位祖師也是在刀法有所成就以後才慢慢補充功法。」
「經過了好幾代祖師,百刀門的功法才完善至此。」
「想一想你是如何由《七煞刀訣》掌握刀意的。」
「練刀是以刀法感悟刀道,鍛刀自然也能感悟。」
「你既然已經掌握了刀意,那麼通過鍛刀將刀意展現出來豈不是應該更容易?」
葉昭聞言愣住了,萬立說的這些他不是不知道,只不過從來沒有往這一方面想過。
說白了,這就是「術」與「道」的區別。
葉昭當即一揖至地,萬立說的這番話不僅僅是對鍛刀有用,更是武道的精髓之處。
辭別萬立,葉昭回到地煞洞穴,再次面對刀坯時,心中已經有了方法。
再次揮舞鍛造錘的時候,就不是將念頭附在刀上了,而是按照自己對刀意的理解去控制手中的刀和錘。
每一錘敲擊下去,既是打在刀胚上,也是打在心念中的刀意上。
漸漸的,錘子下落的頻率越來越快。
隨著一陣狂風暴雨般的敲擊後,最後「嘭」的一錘砸下時,葉昭的心仿佛和鐵氈上的刀有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