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 誅心三問
方丈是寺廟中最老的和尚了,如今殿內的比丘都算是他的後輩,他們聽著叩鐘偈長大。
嘈雜的大殿漸漸沒了聲音,一個又一個比丘重新重新坐回了蒲團上。
掀翻的桌子被小心扶起來,打碎的研缽又換了一個新的。
「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
悠揚的叩鐘偈中摻雜著沙沙的研磨聲,淡淡的香味瀰漫在寬闊的大殿內。
有比丘軟倒在一邊,漆黑詭異安靜的坐在桌前,並未暴起傷人,也沒有弄出任何動靜。
「嗚嗚……」
有人嗚咽出聲,成為了叩鐘偈的新和聲。
悠長的偈不知道唱了多少遍,方丈磨缽的手停住。
「香夠了。」
沒有人回應他,蒲團上坐的全是呆滯的詭異。
大把的敬神香賣出去,換做了成山的金銀,朝廷輸了,京都從極南遷到了極北,老和尚帶著幾個沙彌,跟著北上。
純白佛寺很有錢,在北方的京都內越辦越大,成為最出名的佛寺。
方丈壽命盡了,在平凡的一天,他在坐香中盤腿坐化。
那位有名的方丈就是慧真。
「施主,你看到了什麼?」
沒有梨子大的老方丈散去,坐在高台上的慧真問。
「我看到這位小沙彌的神魂在變亮,神魂中的詭氣在剝離,最後坐化之時,他體內的神魂清澈透明,像是最昂貴的琉璃。」
這小沙彌的一生演化的太快,李休還未從中回過神來,只是隨心而答。
「修佛修心,紅塵如獄,唯有受持八戒,方能淨神求真,得證正果,李休,你可明白?」
真佛全身肉色消退,純白的神魂浮在蓮台上,他神色悲憫,欲度化殿內佛子。
「修佛修心,紅塵如獄,唯有受持八戒,方能淨神求真,得證正果。」
真佛身邊的比丘侍從也褪了人相,搖頭晃腦的重複著真神教誨。
他們的神魂還有些渾濁,隨著念誦真佛偈語,一縷縷詭氣被剝離出來,他們的神魂便又清澈一分。
純白佛寺,求的是神魂純淨毫無雜質,擺脫貪慾煩惱,得那逍遙自在。
破除邪佛之國,得贈菩提之果,如此慧根,合該入了佛門。
「不殺不貪,不淫不妄,不醉不迷不求安逸,過中不食,拔除心中雜亂意念,李休,還不前來受戒!」
眾比丘齊聲呵道。
真佛琉璃一般的神魂閃著佛光,那柔和聖光普照,李休迎著光,只覺得神魂寧靜。
他的心沉靜下來,不想再刻苦練武,也不願再被指揮奔波,他只想就此登上高台,坐在真佛身邊聆聽教導。
這場度化持續了很久,李休也很有觸動,可他就是穩穩的坐在蒲團上,身體紋絲不動。
「好重的殺性,好沉的執念,李休,你且看那嬰兒。」
那地上的嬰兒迅速抽條,長成了小兒。
小兒看起來有十來歲的模樣,他在家門口玩,被突然拿著刀出門的鄰居嚇了一跳。
「有詭,有詭嗚嗚嗚嗚嗚。」
他哭著跑到家中。
「杜安寶?」
這小孩面容有些熟悉,李休回想了一下,想起了如今空空蕩蕩的杜家。
屠刀出鞘,李休雙腿卻綁在蒲團上一般,根本站不起來。
他只能看著杜安寶在殿中繼續成長。
好多佩刀官差圍住了杜家,杜家人全部被捉,剛比官差腰高一些的杜安寶縮在缸中,僥倖逃過了這一劫。
小孩兒成了孤兒,他靠著家中的存糧苟且一時,存糧耗盡後獨自走出村落,求那一絲渺茫生機。
杜安寶在鎮上靠乞討為生,他面目被亂糟糟的頭髮遮住,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姓。
送子娘娘來了,鎮上官差禁止乞丐在街上逗留,所有乞丐被趕到一處,住上了不漏雨的房屋。
雨過天晴,鎮上很缺人手,小乞丐找到了一個生存的活計。
他沒日沒夜的干,身體又開始抽條。
他不甘心一輩子做個夥計,便離開鎮子前往縣城,拿出全部積蓄拜師學武。
杜家人都長得魁梧,杜安寶也是如此,他在武道上小有所成之後,便入了武衛司,成了一個兵丁。
拼了半輩子的兵丁站在城牆上,兢兢業業的守護著身後的家園。
「不殺生而慈愍群生,李休,你與杜家的因果已經了結,放下屠刀......」
慧真話還沒說完,李休發現他能動了,立馬起身揮動屠刀,剁下了杜安寶的腦袋。
......
大殿內比丘們念誦的聲音停了。
「苦海無邊,李休,當年的事杜安寶並未參與,他也沒有找你報仇的打算,何不放過彼此,得那真佛果位?」
佛光普照,最能淨人心神。
「大師,杜安寶還活在世上,此事是真是假?」
佛光有些刺眼,李休抬手遮住,頗為認真的問。
「......假的。」
慧真沉默了一會,頗為艱難的回答。
「大師,出家人不打誑語,多謝告知。」
李休真心實意的道謝,準備下次回家就將王亭鎮翻找個遍。
「施主,何必執著於過往,放下杜家得逍遙自在,不好嗎?杜安寶是個善人,他救助了七個落難乞丐,若是他死去了,世上又要多出七個幽魂。」
頭頸分家的杜安寶又站了起來,他繼續生活,還未演化到救助乞丐那一幕,李休的刀便又到了。
「大師,你問我這麼多問題,我也有話想要問你。」
甩落屠刀上的血跡,李休看向高台上的慧真。
「施主請說。」
「第一問,我家遭難的時候,我也是十歲稚童,我在活不下去的時候,佛又在哪裡?」
「第二問,我若是權衡利弊過後,為了得到逍遙自在佛陀果位,放棄了多年執念,是否也算動了貪念?動了貪念還能徹底剔除神魂中的詭氣,得琉璃金身嗎?」
屠刀輕輕收入刀鞘,真佛那不變的慈笑斂去。
高台上的比丘不再淡然,神色凝重的望著李休。
「第三問,慧真大師,當您還是方丈的時候,唱誦叩鐘偈留下要起身離去的比丘,殿中全是比丘化作的詭異。」
「如今高台之上,不見一個制香比丘,那您口中的叩鐘偈與我手中的屠刀,又有何異?」
嘈雜的大殿漸漸沒了聲音,一個又一個比丘重新重新坐回了蒲團上。
掀翻的桌子被小心扶起來,打碎的研缽又換了一個新的。
「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
悠揚的叩鐘偈中摻雜著沙沙的研磨聲,淡淡的香味瀰漫在寬闊的大殿內。
有比丘軟倒在一邊,漆黑詭異安靜的坐在桌前,並未暴起傷人,也沒有弄出任何動靜。
「嗚嗚……」
有人嗚咽出聲,成為了叩鐘偈的新和聲。
悠長的偈不知道唱了多少遍,方丈磨缽的手停住。
「香夠了。」
沒有人回應他,蒲團上坐的全是呆滯的詭異。
大把的敬神香賣出去,換做了成山的金銀,朝廷輸了,京都從極南遷到了極北,老和尚帶著幾個沙彌,跟著北上。
純白佛寺很有錢,在北方的京都內越辦越大,成為最出名的佛寺。
方丈壽命盡了,在平凡的一天,他在坐香中盤腿坐化。
那位有名的方丈就是慧真。
「施主,你看到了什麼?」
沒有梨子大的老方丈散去,坐在高台上的慧真問。
「我看到這位小沙彌的神魂在變亮,神魂中的詭氣在剝離,最後坐化之時,他體內的神魂清澈透明,像是最昂貴的琉璃。」
這小沙彌的一生演化的太快,李休還未從中回過神來,只是隨心而答。
「修佛修心,紅塵如獄,唯有受持八戒,方能淨神求真,得證正果,李休,你可明白?」
真佛全身肉色消退,純白的神魂浮在蓮台上,他神色悲憫,欲度化殿內佛子。
「修佛修心,紅塵如獄,唯有受持八戒,方能淨神求真,得證正果。」
真佛身邊的比丘侍從也褪了人相,搖頭晃腦的重複著真神教誨。
他們的神魂還有些渾濁,隨著念誦真佛偈語,一縷縷詭氣被剝離出來,他們的神魂便又清澈一分。
純白佛寺,求的是神魂純淨毫無雜質,擺脫貪慾煩惱,得那逍遙自在。
破除邪佛之國,得贈菩提之果,如此慧根,合該入了佛門。
「不殺不貪,不淫不妄,不醉不迷不求安逸,過中不食,拔除心中雜亂意念,李休,還不前來受戒!」
眾比丘齊聲呵道。
真佛琉璃一般的神魂閃著佛光,那柔和聖光普照,李休迎著光,只覺得神魂寧靜。
他的心沉靜下來,不想再刻苦練武,也不願再被指揮奔波,他只想就此登上高台,坐在真佛身邊聆聽教導。
這場度化持續了很久,李休也很有觸動,可他就是穩穩的坐在蒲團上,身體紋絲不動。
「好重的殺性,好沉的執念,李休,你且看那嬰兒。」
那地上的嬰兒迅速抽條,長成了小兒。
小兒看起來有十來歲的模樣,他在家門口玩,被突然拿著刀出門的鄰居嚇了一跳。
「有詭,有詭嗚嗚嗚嗚嗚。」
他哭著跑到家中。
「杜安寶?」
這小孩面容有些熟悉,李休回想了一下,想起了如今空空蕩蕩的杜家。
屠刀出鞘,李休雙腿卻綁在蒲團上一般,根本站不起來。
他只能看著杜安寶在殿中繼續成長。
好多佩刀官差圍住了杜家,杜家人全部被捉,剛比官差腰高一些的杜安寶縮在缸中,僥倖逃過了這一劫。
小孩兒成了孤兒,他靠著家中的存糧苟且一時,存糧耗盡後獨自走出村落,求那一絲渺茫生機。
杜安寶在鎮上靠乞討為生,他面目被亂糟糟的頭髮遮住,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姓。
送子娘娘來了,鎮上官差禁止乞丐在街上逗留,所有乞丐被趕到一處,住上了不漏雨的房屋。
雨過天晴,鎮上很缺人手,小乞丐找到了一個生存的活計。
他沒日沒夜的干,身體又開始抽條。
他不甘心一輩子做個夥計,便離開鎮子前往縣城,拿出全部積蓄拜師學武。
杜家人都長得魁梧,杜安寶也是如此,他在武道上小有所成之後,便入了武衛司,成了一個兵丁。
拼了半輩子的兵丁站在城牆上,兢兢業業的守護著身後的家園。
「不殺生而慈愍群生,李休,你與杜家的因果已經了結,放下屠刀......」
慧真話還沒說完,李休發現他能動了,立馬起身揮動屠刀,剁下了杜安寶的腦袋。
......
大殿內比丘們念誦的聲音停了。
「苦海無邊,李休,當年的事杜安寶並未參與,他也沒有找你報仇的打算,何不放過彼此,得那真佛果位?」
佛光普照,最能淨人心神。
「大師,杜安寶還活在世上,此事是真是假?」
佛光有些刺眼,李休抬手遮住,頗為認真的問。
「......假的。」
慧真沉默了一會,頗為艱難的回答。
「大師,出家人不打誑語,多謝告知。」
李休真心實意的道謝,準備下次回家就將王亭鎮翻找個遍。
「施主,何必執著於過往,放下杜家得逍遙自在,不好嗎?杜安寶是個善人,他救助了七個落難乞丐,若是他死去了,世上又要多出七個幽魂。」
頭頸分家的杜安寶又站了起來,他繼續生活,還未演化到救助乞丐那一幕,李休的刀便又到了。
「大師,你問我這麼多問題,我也有話想要問你。」
甩落屠刀上的血跡,李休看向高台上的慧真。
「施主請說。」
「第一問,我家遭難的時候,我也是十歲稚童,我在活不下去的時候,佛又在哪裡?」
「第二問,我若是權衡利弊過後,為了得到逍遙自在佛陀果位,放棄了多年執念,是否也算動了貪念?動了貪念還能徹底剔除神魂中的詭氣,得琉璃金身嗎?」
屠刀輕輕收入刀鞘,真佛那不變的慈笑斂去。
高台上的比丘不再淡然,神色凝重的望著李休。
「第三問,慧真大師,當您還是方丈的時候,唱誦叩鐘偈留下要起身離去的比丘,殿中全是比丘化作的詭異。」
「如今高台之上,不見一個制香比丘,那您口中的叩鐘偈與我手中的屠刀,又有何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