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不讀書的孩子,志在四方。
寒夜下,陰風滾滾。
孤星懸北。
定軍山上,兩道人影並立。
劉備望著腳下的漢川,心中感慨良多。
曾幾何時,他還是個織席販履之徒。
看到家中亭亭如蓋的古樹,也會不甘命途沉淪。
可是,發奮一生,從幽州跑到徐州,在從徐州跑到冀州、荊州。
半生蹉跎,如今方才時來運轉,翻飛荊、益。
「天命,當真不可察也。」
當初手上兵不過萬,不管逃向何方,都會被曹操追來攆去。
如今終於有了和曹操正面決戰的資本,劉備胸中的抑鬱全消。
「曹操舉大軍十萬而來,升之單單以數千鬼卒,連敗魏軍名將,可謂英雄少年也。」
「蜀中兒郎,可有出其右者呼?」
法正輕輕的搖了搖頭。
「襄陽馬幼常,多謀善斷,至於打仗,就算了吧。」
「零陵蔣公琰,宰輔之才,惜哉好酒無度。」
「江夏費文偉,雅性謙素,乃肱股之臣,只是太過守舊,難成開拓大業。」
法正一席話,與劉備所想無二。
「備,最擔心的就是這,諸將越發年老,蜀中人才凋零。」
「沒有一人能合我心意。」
「如今,升之出現,真乃天助也。」
法正回眸看了一眼劉備,知曉這劉備乃是在試探他的口風。
法正先前是東州人士。
漢末大亂,南陽、三輔百姓入蜀後,被劉焉父子訓練成兵,被稱為東州兵。
這些東州兵為防蜀中豪右剝削,紛紛報團取暖,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
東州人與蜀中本土豪強歷來是爭權奪利,年年廝殺。
劉備入蜀後,劉焉父子留下的爛攤子,仍然無法解決。
恰巧,劉雲入蜀的那三年,幾乎年年都在跟東州兵爭奪青城山。
五斗米教和東州兵之間的矛盾,甚至要比東州兵和蜀中豪強之間的矛盾還要深。
「主公,升之乃是經世大才。」
「在下以為,此人可用。」
法正留下了一句模糊的回答,但是這也就足夠了。
有了法正支持,劉備可以慢慢化解這混亂的蜀中政局。
他得到蜀中才到一年,蜀中根基不牢。
此番拿下漢川,又要吞下一個新的利益集團,這些都是需要時間慢慢消化的。
「有孝直這句話,備就放心了。」
「天涼了,孝直多加衣。」
法正拱手送劉備離去。
「主公慢行。」
……
軍營中,劉備四處查營。
征戰多年,馬不釋鞍,每夜巡營是他的習慣。
「主公來了!」
跟隨劉備入蜀的荊州將士皆是興奮至極,勿論劉備走到哪一處營壘,都是歡呼不絕。
到了益州兵的營壘,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這些兵馬都是劉璋勢力的降兵,跟劉備感情還不深,對於他們而言,誰當主公其實都一樣。
沒有人為劉備的到來而高興,也沒有人憎恨,總之這支軍隊的態度就是平平淡淡。
趙雲連忙解釋道。
「主公,蜀中兵馬向來如此。」
「他們訓練稍差,也沒有精神,需要慢慢調訓啊。」
劉備深知入蜀以來,他一口氣吞下益州,勢力擴充了好幾倍。
麾下的兵員、領土都沒來得及鞏固,對他們也沒有責備。
「令庖廚多送來些肉食。」
「唯!」
……
巡查的第三個營壘,便是天師道的鬼卒。
這些人大多衣衫襤褸,穿的都是草履鞋,身上也沒防寒保暖的衣物。
所有人都聚在營火旁,分食米湯。
靠著微弱的熱量和火焰維持體溫。
饒是如此,這些鬼卒面上卻滿帶喜悅,彼此之間親密無間。
板楯蠻圍繞著篝火跳著蜀中的巴渝舞。
其餘的鬼卒就圍在他們身邊擊節鼓掌,一片歡慶。
「子龍……升之就是帶著這群人擊敗的張郃、夏侯淵?」
劉備很難想像,這群人連甲冑都沒有多少,武器也是破破爛爛,怎麼能打穿魏國的關中軍團。
趙雲點頭道。
「正是這些人,他們大多是涼州、三輔逃難來的流民、囚犯、盜匪。」
「也有武都的羌人氐人和巴西的板楯蠻。」
這樣一群人,打敗了魏軍?
「子龍,你怎麼看?」
趙雲笑了一陣。
「與主公一樣。主公怎麼看,雲就怎麼看。」
劉備聞聲忍不住笑出聲來。
「你呀。」
話音方落,營中的健兒們忽然扭過了頭來。
「是劉使君!」
「劉使君來了!」
所有的健兒一擁而上,將劉備團團圍住。
這些蠻人、野人雖然不講禮數,但是劉備並沒見怪,心中反而好奇起來。
「我與諸位初次相見,你等怎麼如此熱情。」
王平好歹是跟劉雲讀過書的,他稍稍拱手道。
「我等跟隨祭酒在南鄭白日習戰陣,夜晚讀經書。」
「祭酒常常與我等說,劉使君攜民渡江之事,又言及曹操三屠徐州,要我等引以為鑑,不可學逆魏抄略百姓。」
「為此,我等一見劉使君,心裡就歡喜得很。」
劉備眼中生出一抹驚異。
「我之生平,升之如何得知?」
「劉使君之事,天下所知也。」
鬼卒們各自分開兩行,劉雲便從其中走出。
青年劍眉朗目,身姿非凡。
「自古亂世出英雄,說得不正是劉使君?」
「劉雲年少時,曾浪跡中原,聽遍劉使君故事,故而在鬼卒們面前賣弄一番,使君莫笑。」
劉備見此子恭謙有禮,不似偽裝。
料定其羈旅多年,應是吃了不少的苦。
謙遜其實是一種難得的品質。
只有歷盡滄桑,飽經磨鍊之人,方可領會其精髓。
劉備之所以寬仁下士,原因便在此處。
他是吃過苦,受過累的。
年輕時跟隨盧植大師讀書,他還有些傲氣,後來慢慢在不斷地失敗中慢慢成長,才將劣性抹去。
如今已是喜怒不顯行於色,可謂練出了境界來。
而眼前的這個青年,不過二十歲,卻能練出這等性子來,著實讓人驚異。
劉備心中暗贊,問道。
「聽聞升之尚是白身,可識得字?」
「在南陽受教於張神醫,大字識得幾個。」
劉備點頭又問。
「可曾讀過書?」
「自是讀過《老子五千言》及《傷寒論》除此經卷,別無所覽。」
言及此事,劉備更好奇了。
一個連兵書都沒讀過的年輕人,如何懂得行軍用兵之法?
不過,漢末以來,天下大亂,董卓焚燒洛陽,書籍盪盡。
其餘經卷盡數被世家大族掌握,尋常百姓根本讀不到書,劉雲沒讀過兵書,也在情理之中。
「閒暇時,還是要讀些書的。」
「備府中存有《漢書》、《禮記》、《六韜》。」
「待漢中戰事平定,升之可自取。」
劉雲聞言,已是看出劉備心存培養之念,連連感激道。
「那就謝過劉使君。」
不知為何,劉備對此子是越看越滿意。
「子龍,令有司帶來些衣物布帛,供升之部下過冬。」
「另外,軍中庖廚一切肉食,優先供應此營。」
「他們是漢川的英雄,不當受凍。」
眾將士聞言,心中湧入一股暖流。
「謝過劉使君!」
板楯蠻歌舞更歡。
一片喜慶中,劉備與劉雲相視一笑。
「劉使君,明日曹操必親率大軍到來。」
「我軍士氣正盛,可在漢水列陣,以求將嚴將軍換回,再布陣破曹!」
劉備念及此事,亦是心中憂慮。
「升之,你看,我軍能勝嗎?」
劉雲星眸中微光點點,看著這個已是半頭華發的寬厚長者,堅定了信念。
這個問題,其實劉備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自赤壁之戰後,他朝思暮想盼了整整七年,就是想等候一個與曹操正面決戰的機會!
如今,占盡地利,劉備又豈會退縮。
劉雲知曉劉備心意,也沒揭穿,只回應道。
「在下與子龍將軍先前所言一致。」
「劉使君怎麼看,我就怎麼看!」
「哈哈哈哈哈……」
劉備與趙雲對視長笑,這劉升之不僅謙遜有禮,還擅長揣摩心思。
幾句話就讓劉備開懷大笑。
「好個劉升之。」
「好一個劉升之啊……」
「那,備就直言了。」
「此戰,雖曹操親至!備,必得漢川!」
孤星懸北。
定軍山上,兩道人影並立。
劉備望著腳下的漢川,心中感慨良多。
曾幾何時,他還是個織席販履之徒。
看到家中亭亭如蓋的古樹,也會不甘命途沉淪。
可是,發奮一生,從幽州跑到徐州,在從徐州跑到冀州、荊州。
半生蹉跎,如今方才時來運轉,翻飛荊、益。
「天命,當真不可察也。」
當初手上兵不過萬,不管逃向何方,都會被曹操追來攆去。
如今終於有了和曹操正面決戰的資本,劉備胸中的抑鬱全消。
「曹操舉大軍十萬而來,升之單單以數千鬼卒,連敗魏軍名將,可謂英雄少年也。」
「蜀中兒郎,可有出其右者呼?」
法正輕輕的搖了搖頭。
「襄陽馬幼常,多謀善斷,至於打仗,就算了吧。」
「零陵蔣公琰,宰輔之才,惜哉好酒無度。」
「江夏費文偉,雅性謙素,乃肱股之臣,只是太過守舊,難成開拓大業。」
法正一席話,與劉備所想無二。
「備,最擔心的就是這,諸將越發年老,蜀中人才凋零。」
「沒有一人能合我心意。」
「如今,升之出現,真乃天助也。」
法正回眸看了一眼劉備,知曉這劉備乃是在試探他的口風。
法正先前是東州人士。
漢末大亂,南陽、三輔百姓入蜀後,被劉焉父子訓練成兵,被稱為東州兵。
這些東州兵為防蜀中豪右剝削,紛紛報團取暖,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
東州人與蜀中本土豪強歷來是爭權奪利,年年廝殺。
劉備入蜀後,劉焉父子留下的爛攤子,仍然無法解決。
恰巧,劉雲入蜀的那三年,幾乎年年都在跟東州兵爭奪青城山。
五斗米教和東州兵之間的矛盾,甚至要比東州兵和蜀中豪強之間的矛盾還要深。
「主公,升之乃是經世大才。」
「在下以為,此人可用。」
法正留下了一句模糊的回答,但是這也就足夠了。
有了法正支持,劉備可以慢慢化解這混亂的蜀中政局。
他得到蜀中才到一年,蜀中根基不牢。
此番拿下漢川,又要吞下一個新的利益集團,這些都是需要時間慢慢消化的。
「有孝直這句話,備就放心了。」
「天涼了,孝直多加衣。」
法正拱手送劉備離去。
「主公慢行。」
……
軍營中,劉備四處查營。
征戰多年,馬不釋鞍,每夜巡營是他的習慣。
「主公來了!」
跟隨劉備入蜀的荊州將士皆是興奮至極,勿論劉備走到哪一處營壘,都是歡呼不絕。
到了益州兵的營壘,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這些兵馬都是劉璋勢力的降兵,跟劉備感情還不深,對於他們而言,誰當主公其實都一樣。
沒有人為劉備的到來而高興,也沒有人憎恨,總之這支軍隊的態度就是平平淡淡。
趙雲連忙解釋道。
「主公,蜀中兵馬向來如此。」
「他們訓練稍差,也沒有精神,需要慢慢調訓啊。」
劉備深知入蜀以來,他一口氣吞下益州,勢力擴充了好幾倍。
麾下的兵員、領土都沒來得及鞏固,對他們也沒有責備。
「令庖廚多送來些肉食。」
「唯!」
……
巡查的第三個營壘,便是天師道的鬼卒。
這些人大多衣衫襤褸,穿的都是草履鞋,身上也沒防寒保暖的衣物。
所有人都聚在營火旁,分食米湯。
靠著微弱的熱量和火焰維持體溫。
饒是如此,這些鬼卒面上卻滿帶喜悅,彼此之間親密無間。
板楯蠻圍繞著篝火跳著蜀中的巴渝舞。
其餘的鬼卒就圍在他們身邊擊節鼓掌,一片歡慶。
「子龍……升之就是帶著這群人擊敗的張郃、夏侯淵?」
劉備很難想像,這群人連甲冑都沒有多少,武器也是破破爛爛,怎麼能打穿魏國的關中軍團。
趙雲點頭道。
「正是這些人,他們大多是涼州、三輔逃難來的流民、囚犯、盜匪。」
「也有武都的羌人氐人和巴西的板楯蠻。」
這樣一群人,打敗了魏軍?
「子龍,你怎麼看?」
趙雲笑了一陣。
「與主公一樣。主公怎麼看,雲就怎麼看。」
劉備聞聲忍不住笑出聲來。
「你呀。」
話音方落,營中的健兒們忽然扭過了頭來。
「是劉使君!」
「劉使君來了!」
所有的健兒一擁而上,將劉備團團圍住。
這些蠻人、野人雖然不講禮數,但是劉備並沒見怪,心中反而好奇起來。
「我與諸位初次相見,你等怎麼如此熱情。」
王平好歹是跟劉雲讀過書的,他稍稍拱手道。
「我等跟隨祭酒在南鄭白日習戰陣,夜晚讀經書。」
「祭酒常常與我等說,劉使君攜民渡江之事,又言及曹操三屠徐州,要我等引以為鑑,不可學逆魏抄略百姓。」
「為此,我等一見劉使君,心裡就歡喜得很。」
劉備眼中生出一抹驚異。
「我之生平,升之如何得知?」
「劉使君之事,天下所知也。」
鬼卒們各自分開兩行,劉雲便從其中走出。
青年劍眉朗目,身姿非凡。
「自古亂世出英雄,說得不正是劉使君?」
「劉雲年少時,曾浪跡中原,聽遍劉使君故事,故而在鬼卒們面前賣弄一番,使君莫笑。」
劉備見此子恭謙有禮,不似偽裝。
料定其羈旅多年,應是吃了不少的苦。
謙遜其實是一種難得的品質。
只有歷盡滄桑,飽經磨鍊之人,方可領會其精髓。
劉備之所以寬仁下士,原因便在此處。
他是吃過苦,受過累的。
年輕時跟隨盧植大師讀書,他還有些傲氣,後來慢慢在不斷地失敗中慢慢成長,才將劣性抹去。
如今已是喜怒不顯行於色,可謂練出了境界來。
而眼前的這個青年,不過二十歲,卻能練出這等性子來,著實讓人驚異。
劉備心中暗贊,問道。
「聽聞升之尚是白身,可識得字?」
「在南陽受教於張神醫,大字識得幾個。」
劉備點頭又問。
「可曾讀過書?」
「自是讀過《老子五千言》及《傷寒論》除此經卷,別無所覽。」
言及此事,劉備更好奇了。
一個連兵書都沒讀過的年輕人,如何懂得行軍用兵之法?
不過,漢末以來,天下大亂,董卓焚燒洛陽,書籍盪盡。
其餘經卷盡數被世家大族掌握,尋常百姓根本讀不到書,劉雲沒讀過兵書,也在情理之中。
「閒暇時,還是要讀些書的。」
「備府中存有《漢書》、《禮記》、《六韜》。」
「待漢中戰事平定,升之可自取。」
劉雲聞言,已是看出劉備心存培養之念,連連感激道。
「那就謝過劉使君。」
不知為何,劉備對此子是越看越滿意。
「子龍,令有司帶來些衣物布帛,供升之部下過冬。」
「另外,軍中庖廚一切肉食,優先供應此營。」
「他們是漢川的英雄,不當受凍。」
眾將士聞言,心中湧入一股暖流。
「謝過劉使君!」
板楯蠻歌舞更歡。
一片喜慶中,劉備與劉雲相視一笑。
「劉使君,明日曹操必親率大軍到來。」
「我軍士氣正盛,可在漢水列陣,以求將嚴將軍換回,再布陣破曹!」
劉備念及此事,亦是心中憂慮。
「升之,你看,我軍能勝嗎?」
劉雲星眸中微光點點,看著這個已是半頭華發的寬厚長者,堅定了信念。
這個問題,其實劉備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自赤壁之戰後,他朝思暮想盼了整整七年,就是想等候一個與曹操正面決戰的機會!
如今,占盡地利,劉備又豈會退縮。
劉雲知曉劉備心意,也沒揭穿,只回應道。
「在下與子龍將軍先前所言一致。」
「劉使君怎麼看,我就怎麼看!」
「哈哈哈哈哈……」
劉備與趙雲對視長笑,這劉升之不僅謙遜有禮,還擅長揣摩心思。
幾句話就讓劉備開懷大笑。
「好個劉升之。」
「好一個劉升之啊……」
「那,備就直言了。」
「此戰,雖曹操親至!備,必得漢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