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時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48章 時代

  今天晚上學校還有課,羅敏晚上不回家,李言誠在總院等到老許過來聊了一會兒,便開車回到家。

  等他回到家的時候,倆孩子也都已經回來了,正在院子裡的石桌上寫作業,還有好幾個胡同里的孩子也在這裡。

  李家的院子大,又只住了他們一家,歡聲和笑語的小夥伴都喜歡過來玩。

  看到李言誠跨過垂花門進來,那幾個孩子都非常有禮貌的站起來,有叫大誠叔的,有叫大誠伯伯的,還有兩個看著跟笑語一般大的管他叫爺爺。

  將撲到他懷裡的小笑語放到地上,李言誠揉了揉閨女的小腦袋。

  「笑語,去把家裡的瓜子花生拿出來給你們的小夥伴吃,爸爸給咱做飯去。」

  「好的爸爸,媽媽今天不回來嗎?」

  「媽媽今晚有課,明天下午才能回來。」

  「那後天爸爸你和媽媽有事兒嗎?」

  「呃……明天你乾爹想接你和哥哥去他家玩,到星期天晚上回來,你覺得怎麼樣?」

  唰,聽到明天可以去乾爹家和鵬鵬哥哥玩,小笑語那雙大眼睛一下就亮了,石桌旁的歡聲也高興的差點沒跳起來。

  自打金家搬走,他們再想和鵬鵬一起玩,就只能等到放假的時候。

  今年暑假,鵬鵬幾乎在這邊住了一假期,臨開學才回家去,分別的時候仨孩子都是依依不捨的,感情正熱火著呢,現在一聽明天晚上又可以見到這個小哥哥,怎麼能不高興。

  「去屋裡拿瓜子花生讓你的小夥伴們吃吧,爸爸去做飯。」

  李言誠伸手笑著又揉了笑語的小腦袋一下,便向主屋走去,進屋後他先脫了外套,簡單洗漱了一番後就來到廚房,準備做飯。

  等他將飯做好,歡聲和笑語以及他們的那幾個小夥伴已經寫完作業各回各家了。

  雖然改開已經喊了兩年,但不得不說的是,在八零年,物資短缺是常事,城裡人吃的是商品糧,每人每月定量供應,定量糧里細糧的標準也提高了不少,還有了富強粉可供選擇。

  但也僅僅只是保證餓不死,想要頓頓都吃到撐還是做不到的,至於其他的瓜果肉蔬之類的,照樣是稀罕貨,平常老百姓每年能嘗個鮮都不錯了,還做不到隨便吃的地步。

  至於農村,分田到戶依然處於試驗階段,很多地方還是掙工分,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還有不少人會餓肚子,都得靠野菜和雜糧才能活下去。

  只有分田到戶的制度全面落實下去,農民的日子才算是稍微有點起色,而要說真正好過,那就得等到能進城務工,以及到二零零六年取消農業稅。

  所以,在八零年這個城裡才將將能吃飽的年代,一般都沒人在別人家吃飯,哪怕是小孩子也一樣。

  這時候油水少,就算是七、八歲的小孩子,一頓飯吃兩三個大饅頭都很正常,半大小子吃窮老子,這老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吃完飯倆孩子就跑出去玩去了,就在李言誠在家裡剛把碗筷收拾好準備出去溜達的時候,老董,董望山一手拿著個洋瓷碗,一手提了瓶汾酒走進了院子。

  「嚯,大山哥你這是幹什麼?」

  李家的大門並沒有關,老董來了後是長驅直入,一直到二道門這裡才扯著喉嚨喊了兩嗓子。

  聽到動靜的李言誠從廚房走出來,就看到老董一手端了個碗,一手提著一瓶酒走進二道門,有些好奇的問道。

  老董抬起胳膊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酒。

  「讓你嫂子炸了點花生米,咱哥倆喝兩杯。」

  一聽他這話,李言誠馬上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了,他笑著抬手指了指老董。

  「大山哥,咱這幾十年的老交情,犯得著還來這個嗎?」

  「就是因為幾十年的交情,所以我過來只拿了一點油炸花生米和一瓶酒。」

  「行,那你先坐,我再給咱簡單的弄個涼菜。」李言誠也沒有矯情的再說什麼,揚起下巴向石桌那邊示意了一下,然後就轉身又走進廚房。

  「大誠,隨便弄個涼菜就行,別整的太麻煩。」

  「知道了大山哥,你先坐,我就給咱調個小蔥拌豆腐。」

  「這個行。」

  ……

  李言誠和董望山打小就是在胡同里一起跑大的,感謝的話用不著說的多麼直白,明白心意就行。


  二人坐在院子裡,一邊隨便聊著天,一邊抿著小酒吃著涼菜。

  「大誠,現在國家是不是真的不管私人做買賣了?」

  「對,報紙上不是刊登了麼,國家放開了個體經濟,允許私人做買賣了,但也不是不管了,得先去工商局起個照,有了這個照才能做買賣,但是,暫時還不允許有僱工。」

  「不允許有僱工?那……那自己一家人一起呢?」

  「自己家人當然可以,走街串巷賣豆腐的那個老蔡,大山哥你肯定知道麼。」

  「知道啊,他家磨豆腐的手藝可是一代代傳下來的。」

  「對嘍,他那個豆腐生意就是一家子人一起乾的,只是出來賣豆腐的是他一個人而已。大山哥你問這個幹嘛?怎麼,難道你也想幹個體戶?」

  「不不不,我有工作呢,怎麼會去干那個。」

  話是這樣說的,但董望山眼中那一閃而過的猶豫,還是沒能逃過李言誠那雙眼睛。

  董家的家庭條件還算不錯,其實應該說住在煤山東胡同的,家庭條件都還差不多,一家最少都有一兩個工人或者幹部。

  但這個家庭條件也要看跟誰比。

  以前不讓私人做生意的時候還看不出來什麼,從今年開始政策放寬,允許個體經濟後,他們這條胡同,以及附近幾條胡同里,有腦子活泛的或者有點小手藝的,都開始悄沒的做起了小買賣。

  結果這才幾個月啊,做小買賣的那幾家就又是自行車,又是收音機、電風扇的開始往家裡搬了。

  這還得了!

  當大家都同處在一條起跑線上的時候,哪怕你家一個月比我家多掙個十塊八塊的也無所謂,因為大家都大差不差。

  可你家忽然有一天多掙了好多,這肯定就會引起別人的眼紅。

  當然啦,背地裡做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這些幾十年的街坊鄰居肯定不會,但既然你家是做小買賣發的財,那我也做行不行?

  於是乎,這段日子以來,開始琢磨做小買賣的人多了起來。

  李言誠搭眼一看就知道老董也有這個想法。

  想了想他說道:「大山哥,現在政策雖然允許個體經濟,但對具體做什麼也還是有限制的,如果你有點小手藝,比如像老蔡那樣會磨豆腐,像橫柵欄胡同老孫那樣做出來的滷肉特別好吃。

  再或者像三十號院兒的安叔那樣有一手木匠手藝,那完全可以去起個照,但如果什麼手藝都沒,只是想像那幫子倒買倒賣的傢伙一樣,低價從這裡拿貨,轉手再高價賣出去,那我覺得還是要再等等。

  倒買倒賣,這在很多人眼中還是屬於犯錯誤,被查到了肯定要抓的,最輕也是沒收違法所得,重的還有可能判刑。」

  原本眼睛還有些發亮的董望山,在聽完李言誠後邊這段話後,馬上就變得暗淡無光。

  這還真不是隨便亂說,對於倒買倒賣這種行為,現在確實還在打擊範圍內。

  政策鼓勵發展個體經濟,鼓勵的是那些有手藝的人,就比如說你是個廚子,你可以起個照去開個小飯館,類似這種的。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像那些倒爺、南來北往的背包客,被抓住後可討不了好。

  現在京市的街頭就有那些從南方倒騰點商品過來賣的,可他們都是私下裡偷偷賣,人貨分離,這邊談價錢,說好了就去另外一個地方拿東西,防的就是被抓了以後損失慘重。

  大城市還能好點,尤其京市,跟政策跟的比較緊,像那些落後的地方,哪怕到了八十年代中後期,依然在嚴厲打擊這種販子的行為。

  像那個著名的小商品批發城,因為是私營經濟的試驗點,所以私營經濟發展的就特別好。

  而南方開放的早,又緊靠港島,再要不了多久港台商人就會在這邊開始大肆建廠,私營經濟發展的也非常好。

  北方就不一樣了,上上下下的思想都比較保守,有些地方開放私營經濟甚至都到了九十年代初期。

  京市也在北方,但因為是首都,接觸各種政策最早的地方,老百姓閒的沒事兒又都喜歡研究政策,所以腦子活泛的人還是非常多的。

  大家都知道,現在不比以前了,以前是越窮越光榮,現在,呵呵……

  老董肯定是沒什麼手藝,他本來打的主意也是想倒騰點小買賣,其實不能說是他的主意,這是他大兒子的想法。


  他今天過來李言誠這裡,一是為了感謝今天凌晨人家幫忙找他孫子使的力,再就是想打聽打聽能不能做生意。

  畢竟,他們這條胡同里,李言誠是級別最高的那個了,對政策的理解肯定比他們這些尋常老百姓要深的多。

  現在聽到說倒騰東西照樣還會被打擊,心中那股小火苗立馬就熄滅了。

  在老董看來,他家又不是窮的揭不開鍋了,沒必要去冒那個風險。

  他已經打定主意,等會兒回去就跟老大好好說說,讓他安心上班,以後再別想這些有的沒的了。

  其實站在現在這個時代往回看,五十年代的人是純潔的,六十年代的人是狂熱的,七十年代的人膽怯的,而八十年代的人呢?是察言觀色的,是迷茫的。

  這個迷茫是因為政策的改變,一下子就打破了大家固有的思維。

  怎麼說呢,生活在八十年代的人,面對轟轟烈烈的改革大潮,當他們看到無數倒爺賺錢就像吃飯喝水一樣簡單時,內心裡是非常羨慕的,尤其這裡邊還有很多老百姓眼中的二流子。

  但羨慕歸羨慕,大家又不敢輕易的邁出那一步。

  而膽子大的人,敢於去探索,或者說被逼的不得不走這一步的人,在這個年代崛起的速度那是讓人難以想像的快。

  這是一個英雄與狗熊並存的年代。

  絕大多數的人最終還是在害怕和謹小慎微中打消了做生意的念頭,亦如老董這般。

  李言誠說的那番話並不是在嚇唬他,只是闡述了一個事實,願不願意聽還在當事人自己。

  董家人人都有工作,對於做生意賺錢其實並沒有什麼執念,只是老董的大兒子看到一個當年下鄉插隊的同學回來後先是沒有工作,結果就做了三四個月的生意,就又是買手錶又是買自行車的,每個月能掙好幾百,而他每個月的工資就只有五十多塊錢,一下就有些眼紅了。

  所以才跟他爹說也想要做生意。

  並不是每一個干倒買倒賣的人都會被抓,這是一個概率問題。

  而且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公安那邊對這種事情也管的不是特別嚴,只要你做的別太高調,讓人家把你告了就行。

  簡單說就是悶聲發大財。

  像朱永揚,他現在就已經有些高調了,因為知道他的人太多了。

  就在李言誠和董望山邊喝邊聊的時候,有個人找到了老朱家,給他帶來了一筆大生意。

  這筆生意如果做成了,他能掙到最少一萬塊錢,而且找到他的這個人,還是一個他難以拒絕的人。

  老朱有些猶豫,他猶豫的不是賺不賺那一萬塊錢,而是李言誠才跟他說過不要再做這個倒賣緊缺大型物資的生意了,可眼前這位他確實得罪不起。

  猶豫了一會兒後,老朱小心翼翼的說道:「劉主任,您這邊要的實在是太多了,我……」

  「小朱」不等朱永揚把話說完,坐在他對面的劉主任就開口打斷了他的話。

  「你就直接告訴我,這個忙,你幫還是不幫就行。」

  劉主任冷著臉瞥了眼朱永揚,一張口就把他給架到那裡了。

  這話讓老朱怎麼接,這筆生意他確實不想做,因為他相信老同學不會害他,可眼前這個劉主任他也真的是得罪不起,如果拒絕,那他以後的日子可能會有點難過。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