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不!真香!張師,永遠滴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二十一章不!真香!張師,永遠滴神!

  猴子屁顛屁顛的回到了菩提樹下。

  張奇正慵懶的躺在躺椅上。

  見到猴子回來,趕忙問道,「如何?」

  猴子嘿笑道,「師尊,那普世牛鼻子和那個叫音音的婦人倒是沒什麼,不過好像火氣不小。」

  張奇鬆了口氣。

  沒發生什麼就好。

  剛剛午睡過後,猴子就向自己報告,普世那老道士帶著一個婦人上樓多時了。

  張奇頓時心裡一緊,這老傢伙看著道貌岸然,仙風道骨的樣子,可別做出些什麼傷風敗俗的事情,傳出去有損書院名聲,以後誰還敢來。

  隨即派猴子上去一看究竟。

  結果還好,就怕那老道士人心不古。

  張奇打發了猴子,又躺倒在躺椅上。

  隨即想起了什麼,趕緊叫來了牛大力。

  靈田今日該去打理一番了,事關晶米供應,馬虎不得。

  畢竟書院還得靠它養活呢。

  帶著牛大力,拿著工具就去了靈田。

  這也是他實在閒的蛋疼,給自己找點事做,否則吩咐一聲,牛大力自會前去打理。

  卻說菩提與觀音把猴子喝走之後,大眼瞪小眼,怒視了片刻。

  觀音首先開口打破僵局道,「菩提祖師還是迷途知返的好,你的大日天仙心法乃是一絕,若是那猴子修煉此法,不出七年,便會進階天仙境界,到時也好依計劃行事。」

  菩提眉頭微皺,「你在教我做事?」

  觀音:......

  菩提看著執拗的觀音,嘆了口氣說道,「我知道大士或許不信,不過還是等你了解了再說。」

  說完指著身後書架上的書說道,「這些可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絲毫不比各門各派的鎮派秘籍差,你可一觀。」

  觀音不屑的撇撇嘴,還能與我佛如來的《法華經》相比?

  菩提不管觀音如何反應,隨手將張奇新寫的那本《佛本是道》拿了出來,塞到觀音手裡。

  「看過再說。」

  隨後便不再理會,逕自拿出《道德經》看了起來,不想再浪費時間,多費唇舌。

  觀音本不想看,誰知那書名竟一下子吸引了她的目光。

  心中驚駭不已,如此大逆不道的書,是何人所寫。

  看向一旁的菩提,見其專注的看起經書來,不搭理自己。

  好奇心驅使下,觀音翻開了《佛本是道》。

  這一看便是一發入魂,一發不可收拾。

  竟然連坐下都忘記了,就站在那裡,一頁一頁的翻看著,眼睛都不眨一下。

  自己竟然被書中所寫,驚的無與倫比。

  天道無常,天道無情,包容萬物,游離其外。

  無善無惡,無是無非,無恩無怨,無喜無悲。

  仙道是道,魔道是道,妖道是道,佛本是道。

  高臥九重雲,蒲團了道真。天地玄黃外,吾當掌教尊。

  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

  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

  不僅僅是對天道的闡述有非凡之見,聞所未聞。

  其中更寫有上古洪荒世界的無上隱秘。

  觀音驚駭的張大了嘴巴,顛覆了她的三觀和認知。

  想想佛門的兩位佛祖,之前曾有過「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的道號。

  哪怕如今的靈山話事人如來,也曾有過「多寶道人」的道號。

  觀音似乎明白了什麼,臉上出現一絲明悟之色。

  心中猶如翻江倒海一般,心神劇震。

  煩亂不已!

  任誰的信仰崩塌,三觀盡毀也不會好過。

  對書中所寫,她一點都不懷疑,而且一下就想通了以前所想不通之事。

  菩提抬頭看向觀音,微微一笑,一副我就知道的神情。

  「此書是何人所寫?」


  觀音一臉漠然的向菩提問道。

  「就是此間書院的院長所寫,如何?我沒有騙你吧。」

  菩提回了一句,然後又把頭低下,繼續研讀經書。

  觀音不再理會菩提,隨後慢步下樓,走出藏書閣。

  只見猴子正在院中清掃落葉,隨即開口問道,「道長可知院長在哪裡?」

  猴子一愣,「你要見我師尊?」

  觀音點了點頭。

  「他和師弟前去打理靈田了,就在書院後邊,你前去一看便知。」

  觀音走出書院,向書院後面走去。

  遠遠的就見田間一個年輕人和一個牛頭人正在辛勤勞作。

  待她走近一看,頓時將剛剛看書帶了震動拋卻腦後,一張俏臉上寫滿了好奇之色。

  從未見過如此耕種靈田之法。

  只見張奇拿著奇怪的工具(鋤頭),躬身彎腰,細緻的將一顆顆雜草除掉。

  然後又將那牛頭人挑來的水,一勺一勺的澆到晶苗上,接著鬆土,施肥、除蟲......

  觀音新奇不已,佛門中的佛田,乃至修仙之人的靈田,皆是播種蘊有靈力的晶米種子。

  播種之後,便由耕種之人,整日裡誦讀經書,傳播佛音梵唱,那晶米種子便會很快抽根發芽,破土而出。

  幾日內便會成熟,便可食用。

  誦讀經書實則是一種催熟手段,田中會雜草叢生,蟲子亦會有之,因此佛田也好,靈田也罷,產量都不高。

  而晶米的味道也就一般,畢竟是催熟來的。

  可是眼前的靈田卻是不同。

  只見,整片靈田被打理的井井有條,田中阡陌交橫,整齊有序,看著極其舒爽。

  其實張奇並不知道靈田該如何耕種,只不過憑著前世的記憶,精耕細作。

  所得晶米也很美味,他並未吃過別處的晶米,也以為晶米就是這個味道。

  其不知,自己的精耕細作,以及神級農夫職業的加成下,自己的晶米當真比別處的晶米好吃百倍。

  打理好了靈田,張奇站直了身子,頗為滿意的看著靈田,一臉的成就感。

  一邊的觀音此時卻似看痴了一般,夕陽西下,落日餘暉,灑落靈田。

  田中青年,白衣飄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好一副靜謐溫馨的畫卷,靈田之中似乎蘊含天地道蘊,散發著自然和諧的氣息,讓人如沐春風,心中的煩惱也隨之而去。

  此處似乎也不錯,觀音竟然有些許的著迷,就連張奇走了過來都不知道。

  直到張奇走到近前,觀音才驚醒過來,暗道一聲慚愧。

  想起自己看書時的疑惑,隨即向張奇問道,「院長可為小女子解惑?」

  張奇看到這婦人呆愣愣的站在這裡,正不知所為何事,當其拿出那本書的時候,恍然大悟。

  這本書是自己所寫,當然知道裡面寫了什麼。

  也知道她在困惑什麼。

  隨即呵呵一笑,露出潔白的牙齒來,輕念了一首詩。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佛?」

  「道?」

  「有什麼分別?」

  「只不過是證道的不同路徑罷了,何必較真。」

  張奇說完不再停留,瀟灑離去。

  而觀音聞聽此言,心中震驚無比,如遭當頭棒喝,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看著張奇瀟灑離去的背影,不禁感嘆,此人有宗師風範,當得了老師二字。

  「張師,永遠滴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