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王海濤的眼淚
2006年8月下旬,錢旦又要出差了,這一次他要去的是伊拉克。
2003年的戰爭爆發後西方電信公司撤離了伊拉克,中國人卻在戰事剛剛平息時逆勢而為,抓住機會迅速進入伊拉克填補了歐洲人撤離後留下的空白。
「偉中」更是幾乎成為了伊拉克第一家移動運營商「AC電信」的獨家供應商,伊拉克子公司也成為了「偉中」在北非中東最重要的收入、利潤的糧倉之一。
路文濤在開羅的時候給室友錢旦講過他去伊拉克出差,路上差一點被人用火箭筒轟掉的故事。他的故事發生在2004年,他們還只能通過危機四伏的公路進出伊拉克。
錢旦要去伊拉克的時候戰事已經平息三年多了,儘管幾乎每個星期都有爆炸、綁架、衝突的消息傳來,儘管剛剛從電視裡看到中國外交部正在告誡中國公民近期不要去伊拉克,但他已經有了一條安全路線,可以從杜拜飛向他的目的地,伊拉克北部的蘇萊曼尼亞。
雖然有了一條安全路線,但仿佛特意要給他的第一次伊拉克之行增加一些緊張情緒,錢旦出師不利,一波三折。
他先從開羅飛往杜拜,在入境阿聯時就遇到了麻煩。他在出發之前沒有留意到阿聯簽證上自己的名字被拼寫錯了一個字母,入境時被攔了下來。他被留置在入境大廳旁一間辦公室里等了一個多小時,最終破費了一百多迪拉姆才補上手續過了關。
他計劃在杜拜停留,卻找不到公司在杜拜新換的駐地。在機場叫了輛計程車,給那個印度司機看了當地的秘書寫給他的地址,印度司機點點頭,一聲不吭地在暗夜裡轉了一個多小時然後把車停在路邊說找不到目的地。錢旦只得聯繫上宿舍管理員在電話里為他們指路,一直折騰到凌晨三點才到達宿舍。
第二天起床之後又得到另一個壞消息,每天只有一個航班飛伊拉克,機票代理商說因為他沒有伊拉克簽證所以沒辦法幫他提前買到機票,唯一辦法是早晨去機場直接找航空公司碰運氣。
錢旦在杜拜又睡了一夜,翌日起了個大早直撲杜拜機場。
「伊拉克航空」把機票賣給了他,辦理登機手續時又出了意外,櫃檯里那位小伙已經把登機牌遞到他手上了,卻又翻開護照找起簽證來。
看著他翻來覆去的認真樣子,錢旦趕緊堆出最真誠的笑容,舉著一紙邀請函說自己一定可以在蘇萊曼尼亞機場辦理到落地簽。
那小伙猶疑著起身走向旁邊一位穿著筆挺制服的老頭,老頭應該是本次航班的機長,他看看邀請函,又看看臉上寫滿憨厚忠良的錢旦,義正辭嚴地大聲宣讀了一通,大意是「伊拉克航空」不會對他此行承擔任何責任云云。
錢旦連連點頭,就差沒有拍著胸脯迸出一句「富貴在天,生死由命」來表達自己探訪這個國家的真心誠意了。
他終於登上了「伊拉克航空」的一架「波音737」。飛機保養得不好,機艙里的裝飾已經有了不少斑駁。
機上零零落落地坐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旅客,無須對號入座,錢旦揀了個靠窗座位想欣賞沿途的地上風光,連日奔波和緊張卻讓他很快沉沉睡去,等到被氣流造成的劇烈顛簸喚醒時飛機已經在蘇萊曼尼亞上空了。
蘇萊曼尼亞機場的入境廳很小,工作人員態度很友善,落地簽辦理得很順利,他很快就通過海關,踏上了伊拉克共和國的領土。
一走出機場航站樓的大門,在眼前躍然而現的是廣袤的原野、潔淨的天空,呼吸之間瀰漫著一種高原特有的陽光香,人的心胸一下子變得開闊起來,舟車勞頓和緊張情緒一掃而光。
這是一座藏在伊拉克北部群山之中的小城,與伊拉克的其它城市相比算是一個安全的世外桃源,據說城裡已經有半年多沒有遇到過炸彈襲擊了。
錢旦住的宿舍在子公司技術服務的領導老張隔壁。
老張四十多歲,算是公司技術服務體系一個老領導,幾年前錢旦帶國內的客戶回公司交流時見過老張,那次他是以公司領導身份來陪客戶吃了頓飯,吹了吹牛。
錢旦在杜拜時去中國超市買了一箱中國麵條、幾瓶辣椒醬扛到了蘇萊曼尼亞。本來準備拿給兄弟們分一分,那天一打開門正好見到老張敞著房門在房間,就把一箱麵條都給了他。
老張見到那隻顛簸流離後破爛不堪的紙箱裡的麵條,臉上頓如一朵蓮花綻開。他那麼燦爛的笑容出乎錢旦意料,在這裡,一箱看上去來歷不明的麵條對於老張這樣的「大款」竟會如此彌足珍貴。
不過,老張的生活趣味還是與一幫年輕人不一樣。他從國內帶來了齊套的紫砂茶具和不止一種好茶葉,周末晚上先是就著錢旦帶進來的麵條做打滷面請大家吃,吃飽了之後就在他房間裡圍坐著品茶、聽曲、講中國傳統文化。
錢旦素來口味雜亂,吃喝貫中西,卻是在三十歲以後來到古巴比倫王國的邊上才第一次靜下心來聽人講中國茶里的學問。
從前,因為老爸愛拉二胡而熟悉「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因為一套台灣電視劇而曉得「梅花三弄」的名字,這一晚他才知道原來中國人有「古典十大名曲」,僅聽它們的名字就可以感受到中國的韻味之美: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陽簫鼓、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茄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喝茶喝到一半的時候,幾個明顯帶著醉意的小兄弟從外面風風火火地闖進來與老張道別,又風風火火地走出門。他們要趁夜出發,飛向安全形勢最糟糕的巴格達。
錢旦宿舍的窗簾薄,他每天早上六點多就被陽光打醒,每早醒來時都聽到老張在隔壁大聲朗讀英語。
錢旦迷迷糊糊中疑問:「他一把年紀了,又是為何來到此地呢?」
「偉中人」在此地的生活清貧,缺水、缺電、缺蔬菜,但並不單調。
對口錢旦的子公司軟體服務的Leader叫做劉鐵,年紀比錢旦大幾歲。周末的時候他帶著錢旦、老張幾個人去城外郊遊。
往城外去首先遇著的是庫德人對中國人的友善與熱情。蘇萊曼尼亞離安全形勢嚴峻的巴格達、摩蘇爾等地並不遙遠,城外公路上有數不勝數的哨卡,士兵們荷槍實彈,檢查著過往每一輛車每一個人。唯獨他們憑著中國人的面容,只需要用庫爾德語大喊一句「你好」就可以在笑臉中暢行無阻。
站在宿舍天台上眺望城外的山,看見是土黃色的一大片,錢旦以為是光禿禿的戈壁荒山。離它們近了才發覺自己錯了,哪裡是什麼戈壁荒山,明明就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原野風光,只不過雨季已經過去,原野顏色是枯草塗成的秋天黃。
當他們的車駛離大路、穿過村落、往大山里去的時候,眼前畫面又從廣袤原野變幻成了安詳田園,是彎彎小河、錯落農舍,是大樹下避暑的慵懶羊群和田地里蹣跚的鴨子們。
老張炫耀著他的「iPod」,令只見過「MP3」的錢旦又有了新發現。
他們在大山腳下的小溪里抓螃蟹,溪水邊四處散亂著果實纍纍的石榴樹、無花果樹。
一位庫爾德姑娘走過來叫他們,是不遠處享受周末閒暇的一家人邀請他們過去做客。
樹蔭下鋪著那家人帶來的地毯,女主人煮好紅茶,大家一邊品味阿拉伯紅茶濃郁的味道,一邊掏出相機和手機對著彼此拍個不停。
錢旦將鏡頭對準了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她俊俏的一張臉被風吹斜的頭髮遮住了一半,純淨的大眼睛帶著幾分好奇幾分矜持望過來。遇見她的如水明眸,愛憐從錢旦心底里浮現,他在為這個仍在戰亂中的國家和她的孩子們心疼。
錢旦和劉鐵去了趟鄰近的埃爾比省首府埃爾比。
錢旦在開羅同一個宿舍的室友除了1979年生人林漢,還有一位是1983年生人王海濤。
王海濤2005年從西安電子科大本科畢業後加入了「偉中」,在深圳培訓了沒兩個月就被呼喚炮火的錢旦給呼喚到北非中東來了。
2006年春節將至的時候,他被錢旦從埃及派到了伊拉克支持在埃爾比的項目,已經在此地奮鬥半年多時間了。
埃爾比的工程現場在城郊的一座山上,條件差,手機信號不穩定,錢旦和劉鐵到達之前沒有聯繫上王海濤。他們直撲機房,一進門正好王海濤和「偉中」負責那個客戶的客戶經理兩個人在機房。王海濤見到他們,意外而興奮。
劉鐵介紹客戶經理和錢旦兩人認識,客戶經理說:「這個項目是客戶從零開始新建的無線通信網,客戶平時也不到機房來,我也很少過來,軟體產品平時全靠海濤在這裡管著。」
劉鐵說:「海濤來了伊拉克之後成長很快,已經在幫我們挑大樑了。」
客戶經理盛讚王海濤:「那是,別看海濤是個應屆生,現在完全把我們的場子控住了,技術好、態度好、英語好,客戶非常認可。春節的時候分包商的幾個人撤回去過年,他帶著兩個本地人守在這邊,非常辛苦非常不容易!」
王海濤在一旁聽著、笑著,突然轉過身去,仿佛在打量身後整齊的機櫃。
等他再回首時錢旦驀然看見他的臉上多了兩道淚痕,因為天氣炎熱,衛生條件不好,他臉上混合著油膩、汗水和灰塵,所以眼淚流過,兩道淚痕就刻在了臉頰,從眼角一直到下頜。
晚上,客戶經理請客,幾個人去了埃爾比城裡喜來登酒店的露天餐廳吃本地餐。
酒店的高牆呵護著裡面的一派太平景象,綠草茵茵、燈光柔柔、音樂曼妙,連巡邏的警衛都是一位穿著整潔的白衣黑褲,長得凹凸有致,武器吊在胯側的美女,看上去像「古墓麗影」中的蘿拉。
錢旦望著坐在對面的王海濤,那兩道淚痕仍然刻在他臉龐上。
錢旦本來想照例拷問項目的計劃、進展、風險、困難,一時竟不忍心開口。
他理解王海濤的眼淚既是對一段時間以來所承受的巨大壓力的釋放,又是聽到大家盛讚自己,辛苦付出終於得到認可時的欣慰與激動。
王海濤主動地把話題帶到了項目上,他侃侃而談:「這個客戶背後是個約旦的財團,想趁著戰後重建來伊拉克賺錢,在這邊是建一張全新的網,但是他們在本地沒有太多市場拓展和運營的經驗,我們也只能幫客戶建設網絡,沒能力幫助客戶儘快賺到錢,客戶的經營還沒有開始進入良性循環,經營壓力大。他們壓力一大,就很容易傳遞給我們了。客戶各部門之間互相甩鍋,一不小心就可能有人說之所以沒有賺到錢,都是因為『偉中』賣的設備不行,『偉中』的軟體系統不好用,『偉中』的工程進度太慢什麼的,我現在是體會到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覺,就怕哪個客戶哪天反手一鍋甩在我們腦袋上了。我特意找了一些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在國內拓展軟體增值業務的資料,沒事就和客戶切磋。」
錢旦聽他說完,問的是:「你還記得你來之前我們在地區部辦公室的天台上我問你的問題嗎?」
王海濤回答:「記得啊,你問我培訓中心的機房裡面有什麼?然後發現我倆不在一個頻道上。」
錢旦對著大家感慨:「海濤真的是進步很大!當時我問他在培訓中心的機房裡面看到了什麼?他講來講去只是伺服器、路由器、防火牆,連這些設備搭建的業務環境是什麼都沒有關注到,還是學生在實驗室的思維。這才過了半年,他現在看到的已經不僅僅是『盒子』了,已經能夠看到客戶的網絡、業務和商業成功了。」
客戶經理附和:「你們要好好培養海濤啊,他絕對是個有前途的後起之秀。」
劉鐵說:「我覺得我們公司真的是鍛鍊年輕人,一個畢業一、兩年的應屆生就要對一個幾百萬美金的項目的結果負責,我們每個人在『偉中』一年走過的路也許是別人花幾年時間才有機會走的路。」
錢旦說:「所以根本不需要好好培養海濤!『偉中』的骨幹從來就不是培養出來的,是選拔出來的!公司從來不是說要把誰誰誰培養成幹部,培養成專家,而是給你機會,直接在戰場上往死里練你,練死了拉倒,燒不死的鳥就脫穎而出,變成了鳳凰!」
2003年的戰爭爆發後西方電信公司撤離了伊拉克,中國人卻在戰事剛剛平息時逆勢而為,抓住機會迅速進入伊拉克填補了歐洲人撤離後留下的空白。
「偉中」更是幾乎成為了伊拉克第一家移動運營商「AC電信」的獨家供應商,伊拉克子公司也成為了「偉中」在北非中東最重要的收入、利潤的糧倉之一。
路文濤在開羅的時候給室友錢旦講過他去伊拉克出差,路上差一點被人用火箭筒轟掉的故事。他的故事發生在2004年,他們還只能通過危機四伏的公路進出伊拉克。
錢旦要去伊拉克的時候戰事已經平息三年多了,儘管幾乎每個星期都有爆炸、綁架、衝突的消息傳來,儘管剛剛從電視裡看到中國外交部正在告誡中國公民近期不要去伊拉克,但他已經有了一條安全路線,可以從杜拜飛向他的目的地,伊拉克北部的蘇萊曼尼亞。
雖然有了一條安全路線,但仿佛特意要給他的第一次伊拉克之行增加一些緊張情緒,錢旦出師不利,一波三折。
他先從開羅飛往杜拜,在入境阿聯時就遇到了麻煩。他在出發之前沒有留意到阿聯簽證上自己的名字被拼寫錯了一個字母,入境時被攔了下來。他被留置在入境大廳旁一間辦公室里等了一個多小時,最終破費了一百多迪拉姆才補上手續過了關。
他計劃在杜拜停留,卻找不到公司在杜拜新換的駐地。在機場叫了輛計程車,給那個印度司機看了當地的秘書寫給他的地址,印度司機點點頭,一聲不吭地在暗夜裡轉了一個多小時然後把車停在路邊說找不到目的地。錢旦只得聯繫上宿舍管理員在電話里為他們指路,一直折騰到凌晨三點才到達宿舍。
第二天起床之後又得到另一個壞消息,每天只有一個航班飛伊拉克,機票代理商說因為他沒有伊拉克簽證所以沒辦法幫他提前買到機票,唯一辦法是早晨去機場直接找航空公司碰運氣。
錢旦在杜拜又睡了一夜,翌日起了個大早直撲杜拜機場。
「伊拉克航空」把機票賣給了他,辦理登機手續時又出了意外,櫃檯里那位小伙已經把登機牌遞到他手上了,卻又翻開護照找起簽證來。
看著他翻來覆去的認真樣子,錢旦趕緊堆出最真誠的笑容,舉著一紙邀請函說自己一定可以在蘇萊曼尼亞機場辦理到落地簽。
那小伙猶疑著起身走向旁邊一位穿著筆挺制服的老頭,老頭應該是本次航班的機長,他看看邀請函,又看看臉上寫滿憨厚忠良的錢旦,義正辭嚴地大聲宣讀了一通,大意是「伊拉克航空」不會對他此行承擔任何責任云云。
錢旦連連點頭,就差沒有拍著胸脯迸出一句「富貴在天,生死由命」來表達自己探訪這個國家的真心誠意了。
他終於登上了「伊拉克航空」的一架「波音737」。飛機保養得不好,機艙里的裝飾已經有了不少斑駁。
機上零零落落地坐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旅客,無須對號入座,錢旦揀了個靠窗座位想欣賞沿途的地上風光,連日奔波和緊張卻讓他很快沉沉睡去,等到被氣流造成的劇烈顛簸喚醒時飛機已經在蘇萊曼尼亞上空了。
蘇萊曼尼亞機場的入境廳很小,工作人員態度很友善,落地簽辦理得很順利,他很快就通過海關,踏上了伊拉克共和國的領土。
一走出機場航站樓的大門,在眼前躍然而現的是廣袤的原野、潔淨的天空,呼吸之間瀰漫著一種高原特有的陽光香,人的心胸一下子變得開闊起來,舟車勞頓和緊張情緒一掃而光。
這是一座藏在伊拉克北部群山之中的小城,與伊拉克的其它城市相比算是一個安全的世外桃源,據說城裡已經有半年多沒有遇到過炸彈襲擊了。
錢旦住的宿舍在子公司技術服務的領導老張隔壁。
老張四十多歲,算是公司技術服務體系一個老領導,幾年前錢旦帶國內的客戶回公司交流時見過老張,那次他是以公司領導身份來陪客戶吃了頓飯,吹了吹牛。
錢旦在杜拜時去中國超市買了一箱中國麵條、幾瓶辣椒醬扛到了蘇萊曼尼亞。本來準備拿給兄弟們分一分,那天一打開門正好見到老張敞著房門在房間,就把一箱麵條都給了他。
老張見到那隻顛簸流離後破爛不堪的紙箱裡的麵條,臉上頓如一朵蓮花綻開。他那麼燦爛的笑容出乎錢旦意料,在這裡,一箱看上去來歷不明的麵條對於老張這樣的「大款」竟會如此彌足珍貴。
不過,老張的生活趣味還是與一幫年輕人不一樣。他從國內帶來了齊套的紫砂茶具和不止一種好茶葉,周末晚上先是就著錢旦帶進來的麵條做打滷面請大家吃,吃飽了之後就在他房間裡圍坐著品茶、聽曲、講中國傳統文化。
錢旦素來口味雜亂,吃喝貫中西,卻是在三十歲以後來到古巴比倫王國的邊上才第一次靜下心來聽人講中國茶里的學問。
從前,因為老爸愛拉二胡而熟悉「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因為一套台灣電視劇而曉得「梅花三弄」的名字,這一晚他才知道原來中國人有「古典十大名曲」,僅聽它們的名字就可以感受到中國的韻味之美: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陽簫鼓、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茄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喝茶喝到一半的時候,幾個明顯帶著醉意的小兄弟從外面風風火火地闖進來與老張道別,又風風火火地走出門。他們要趁夜出發,飛向安全形勢最糟糕的巴格達。
錢旦宿舍的窗簾薄,他每天早上六點多就被陽光打醒,每早醒來時都聽到老張在隔壁大聲朗讀英語。
錢旦迷迷糊糊中疑問:「他一把年紀了,又是為何來到此地呢?」
「偉中人」在此地的生活清貧,缺水、缺電、缺蔬菜,但並不單調。
對口錢旦的子公司軟體服務的Leader叫做劉鐵,年紀比錢旦大幾歲。周末的時候他帶著錢旦、老張幾個人去城外郊遊。
往城外去首先遇著的是庫德人對中國人的友善與熱情。蘇萊曼尼亞離安全形勢嚴峻的巴格達、摩蘇爾等地並不遙遠,城外公路上有數不勝數的哨卡,士兵們荷槍實彈,檢查著過往每一輛車每一個人。唯獨他們憑著中國人的面容,只需要用庫爾德語大喊一句「你好」就可以在笑臉中暢行無阻。
站在宿舍天台上眺望城外的山,看見是土黃色的一大片,錢旦以為是光禿禿的戈壁荒山。離它們近了才發覺自己錯了,哪裡是什麼戈壁荒山,明明就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原野風光,只不過雨季已經過去,原野顏色是枯草塗成的秋天黃。
當他們的車駛離大路、穿過村落、往大山里去的時候,眼前畫面又從廣袤原野變幻成了安詳田園,是彎彎小河、錯落農舍,是大樹下避暑的慵懶羊群和田地里蹣跚的鴨子們。
老張炫耀著他的「iPod」,令只見過「MP3」的錢旦又有了新發現。
他們在大山腳下的小溪里抓螃蟹,溪水邊四處散亂著果實纍纍的石榴樹、無花果樹。
一位庫爾德姑娘走過來叫他們,是不遠處享受周末閒暇的一家人邀請他們過去做客。
樹蔭下鋪著那家人帶來的地毯,女主人煮好紅茶,大家一邊品味阿拉伯紅茶濃郁的味道,一邊掏出相機和手機對著彼此拍個不停。
錢旦將鏡頭對準了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她俊俏的一張臉被風吹斜的頭髮遮住了一半,純淨的大眼睛帶著幾分好奇幾分矜持望過來。遇見她的如水明眸,愛憐從錢旦心底里浮現,他在為這個仍在戰亂中的國家和她的孩子們心疼。
錢旦和劉鐵去了趟鄰近的埃爾比省首府埃爾比。
錢旦在開羅同一個宿舍的室友除了1979年生人林漢,還有一位是1983年生人王海濤。
王海濤2005年從西安電子科大本科畢業後加入了「偉中」,在深圳培訓了沒兩個月就被呼喚炮火的錢旦給呼喚到北非中東來了。
2006年春節將至的時候,他被錢旦從埃及派到了伊拉克支持在埃爾比的項目,已經在此地奮鬥半年多時間了。
埃爾比的工程現場在城郊的一座山上,條件差,手機信號不穩定,錢旦和劉鐵到達之前沒有聯繫上王海濤。他們直撲機房,一進門正好王海濤和「偉中」負責那個客戶的客戶經理兩個人在機房。王海濤見到他們,意外而興奮。
劉鐵介紹客戶經理和錢旦兩人認識,客戶經理說:「這個項目是客戶從零開始新建的無線通信網,客戶平時也不到機房來,我也很少過來,軟體產品平時全靠海濤在這裡管著。」
劉鐵說:「海濤來了伊拉克之後成長很快,已經在幫我們挑大樑了。」
客戶經理盛讚王海濤:「那是,別看海濤是個應屆生,現在完全把我們的場子控住了,技術好、態度好、英語好,客戶非常認可。春節的時候分包商的幾個人撤回去過年,他帶著兩個本地人守在這邊,非常辛苦非常不容易!」
王海濤在一旁聽著、笑著,突然轉過身去,仿佛在打量身後整齊的機櫃。
等他再回首時錢旦驀然看見他的臉上多了兩道淚痕,因為天氣炎熱,衛生條件不好,他臉上混合著油膩、汗水和灰塵,所以眼淚流過,兩道淚痕就刻在了臉頰,從眼角一直到下頜。
晚上,客戶經理請客,幾個人去了埃爾比城裡喜來登酒店的露天餐廳吃本地餐。
酒店的高牆呵護著裡面的一派太平景象,綠草茵茵、燈光柔柔、音樂曼妙,連巡邏的警衛都是一位穿著整潔的白衣黑褲,長得凹凸有致,武器吊在胯側的美女,看上去像「古墓麗影」中的蘿拉。
錢旦望著坐在對面的王海濤,那兩道淚痕仍然刻在他臉龐上。
錢旦本來想照例拷問項目的計劃、進展、風險、困難,一時竟不忍心開口。
他理解王海濤的眼淚既是對一段時間以來所承受的巨大壓力的釋放,又是聽到大家盛讚自己,辛苦付出終於得到認可時的欣慰與激動。
王海濤主動地把話題帶到了項目上,他侃侃而談:「這個客戶背後是個約旦的財團,想趁著戰後重建來伊拉克賺錢,在這邊是建一張全新的網,但是他們在本地沒有太多市場拓展和運營的經驗,我們也只能幫客戶建設網絡,沒能力幫助客戶儘快賺到錢,客戶的經營還沒有開始進入良性循環,經營壓力大。他們壓力一大,就很容易傳遞給我們了。客戶各部門之間互相甩鍋,一不小心就可能有人說之所以沒有賺到錢,都是因為『偉中』賣的設備不行,『偉中』的軟體系統不好用,『偉中』的工程進度太慢什麼的,我現在是體會到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覺,就怕哪個客戶哪天反手一鍋甩在我們腦袋上了。我特意找了一些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在國內拓展軟體增值業務的資料,沒事就和客戶切磋。」
錢旦聽他說完,問的是:「你還記得你來之前我們在地區部辦公室的天台上我問你的問題嗎?」
王海濤回答:「記得啊,你問我培訓中心的機房裡面有什麼?然後發現我倆不在一個頻道上。」
錢旦對著大家感慨:「海濤真的是進步很大!當時我問他在培訓中心的機房裡面看到了什麼?他講來講去只是伺服器、路由器、防火牆,連這些設備搭建的業務環境是什麼都沒有關注到,還是學生在實驗室的思維。這才過了半年,他現在看到的已經不僅僅是『盒子』了,已經能夠看到客戶的網絡、業務和商業成功了。」
客戶經理附和:「你們要好好培養海濤啊,他絕對是個有前途的後起之秀。」
劉鐵說:「我覺得我們公司真的是鍛鍊年輕人,一個畢業一、兩年的應屆生就要對一個幾百萬美金的項目的結果負責,我們每個人在『偉中』一年走過的路也許是別人花幾年時間才有機會走的路。」
錢旦說:「所以根本不需要好好培養海濤!『偉中』的骨幹從來就不是培養出來的,是選拔出來的!公司從來不是說要把誰誰誰培養成幹部,培養成專家,而是給你機會,直接在戰場上往死里練你,練死了拉倒,燒不死的鳥就脫穎而出,變成了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