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進埃及記
錢旦從阿聯杜拜飛向埃及開羅,那裡是偉中公司「北非中東地區部」總部所在,是錢旦未來幾年的大本營。
下午出發,「阿聯航空」EK923航班。
他懶懶地半躺在椅上,將前面椅背的電視固定在航路圖上,看屏幕上面小小飛機慢慢飛越阿拉伯半島的天空。
四個小時是多麼短暫的光陰,他已經到達幾千年的開羅城!
「未見過開羅的人就未見過世界,她的土地是黃金,她的尼羅河是奇蹟,她的婦女就像天堂里的黑眼睛聖女,她的房子就是宮殿,她的空氣柔軟得像蘆薈木般香甜好聞令人喜悅。開羅怎能不是這樣呢?因為她是世界的母親。」
這是《天方夜譚》里的開羅,那一日錢旦所見的開羅仿佛是十年前的中國內地城市。
與摩登杜拜機場相比,開羅機場的水泥地面、狹窄樓梯顯得老舊多了,整個印象上像是回到了從前國內的大火車站。
進城路上,馬路寬敞,往來的車大多破舊,又都以一副不服老的架勢橫衝直撞,後車總是貼著前車屁股在跑,隨意變線絕不打燈,看得錢旦心驚膽顫。
路兩旁很空曠,奇怪的是不少房子明明住著人家,卻裸露著外牆未做粉刷,或者禿著屋頂不加修飾。後來聽老謝說是因為埃及法律規定房屋一旦完工就必須繳納高額物業稅,所以當地人修建房子喜歡留著一點尾巴,一直不算完工,就可以一直避稅了。
錢旦不知道這個說法是否屬實?但阿拉伯商人老早在絲綢之路上往來,埃及人一直守在連接亞非歐的交通要道,他們應該是精於算計的。
來接他的司機是個壯實的光頭大漢,走起路來有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香港警匪片裡英雄步的樣子。
那段時間因為歷史教科書問題中國和日本鬧了起來,司機大哥一邊駕車左衝右突,一邊說他剛看了新聞,日本首相道了歉。這位埃及兄弟堅定表達了自己和中國站在一起之後,又說起中國和埃及都有古老歷史,有相似文化和傳統。
「偉中」的辦公樓和宿舍集中在馬阿迪區的迪格拉廣場附近,是外國人聚集的區域,路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錢旦宿舍樓下有一個鐵架與紙板搭建而成的簡易崗亭,總是有四、五個警察長槍短炮的守著。
一開始他覺著有安全感,因為從來沒有享受過這樣的警衛待遇,不久就聽人說之所以設置這個崗亭是因為住在這幾棟公寓中的西方人多,錢旦有些擔心自己會不會有一天被「躺槍」?
老謝大名謝國林,成都人氏,微胖,戴副眼睛,貌似忠良,正孤獨地站在辦公室樓下的馬路邊等著錢旦。
錢旦鑽出車時,天空中若有若無地滴了兩滴雨。
老謝高興地說:「難得下雨!老錢,老天爺歡迎你過來,你是及時雨啊!現在軟體服務在地區部機關只有我一個人,實在頂不住了!先把行李放在辦公室,我帶你到第9街吃飯去。」
第9街距離迪格拉廣場不遠不近,是那一帶餐館、店鋪林立的最熱鬧地方。
他們在迪格拉廣場上打了輛計程車去第9街上的「Dragon House」,一家中文名字叫做「龍鑫莊」的中餐館。
開羅的計程車舊舊髒髒,樣子像動畫片「黑貓警長」里的警車。上車時錢旦一拉車門,就聽「嘎」的一聲,車門竟然掉下來一半,嚇得錢旦趕緊扶住,不知所措。
司機回頭一看,滿不在乎地沖他喊:「Come on in, no problem, no problem.(進來,沒問題,沒問題)」
老謝一笑起來臉上更是像開了一朵花:「上車吧,很近的,你用手抓著點車門,別掉下去了啊!」
錢旦遲疑了一秒鐘,上了車,把一隻手伸出車門外,老老實實地用胳膊使勁夾著車門,車在馬阿迪幽靜蜿蜒的林蔭路上呼嘯而去。
已經過了晚餐時間,餐館裡人不多,大紅燈籠的暗淡燈光下只有一對西方來的情侶在竊竊私語。
打理這家中餐館的是位來自香港的女士,熱情、健談,據說是開羅「華語婦女會」的帶頭大姐。
侍者都是埃及人,穿著紅色唐裝,很快就端上來一桌豐盛的中國餐,以及埃及當地產的「SAKARA」啤酒。
錢旦在來「北非中東」之前做了功課,有些奇怪地問:「阿拉伯世界不是禁酒的麼?怎麼還能有埃及當地產的啤酒?」
老謝說:「這邊每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阿拉伯半島上的幾個國家最嚴格,埃及還好,算是個世俗的阿拉伯國家,有不少基督徒,餐館裡只要辦了酒牌就可以賣酒。」
侍者中有一個英俊的埃及小伙識得中文,殷勤地跑上跑下。
錢旦好奇地問他:「你學了多久中文了?」
小伙真誠地笑著:「剛剛學了三個月,怎麼樣?我中文不錯吧?」
錢旦對他刮目相看,因為他的水平已經遠不止講得出「麻婆豆腐」,聽得懂「宮保雞丁」的程度。
老謝在一旁又成了笑面佛:「套路啊!我來開羅時他就這水平了,就跟我說只學了三個月中文。」
錢旦納悶:「這算啥套路?」
老謝說:「人家這是人設,知道啥叫人設不?」
他揪了一下錢旦穿著的橙色T恤:「你可以去買五件這樣的衣服,天天穿一樣的,這就叫人設。今後一說錢旦大家就記得,那個穿橙色衣服的。這哥們,大家一說起他就是那個很喜歡中國、學中文很有天賦的埃及服務員。」
錢旦頓悟:「有道理啊,大家都是做服務行業的,設定一個個人特有的品牌形象也是一招。」
四月開羅,白天烈日炎炎,夜晚涼風習習。
酒足飯飽後錢旦和老謝沒有再打車,而是一起向辦公室走去。
異鄉明月高掛天際,林蔭路上遇不著幾個行人。路邊宅院都是燈光暗淡,悄無聲息的樣子。黑暗裡不時會撞見個簡易崗亭,視線里不時會冒出幾個武裝警察。
聽說阿拉伯人是以貓為靈物的,迪格拉亦是野貓的天堂,一路上他們總是和各種顏色、各種大小、各種神態的貓兒們不期而遇。
宿舍在距離辦公室不到十分鐘腳程的第200街上,面積有一百三、四十平米,三室兩廳兩衛,和國內常見的戶型差不多:
進門後往右手邊走是連在一起的客廳和餐廳,客廳里放了一組皮沙發、一張長條茶几、一個電視櫃;餐廳中間放著一張長方形六人餐桌,餐廳的兩扇落地玻璃門的外面是陽台;進門後往左手邊走,沿著過道是廚房、臥室和洗手間。
兩位室友一位是老謝,還有一位叫路文濤,三個人那一年都是30歲。錢旦到的那天正好是當地的公眾假日,西奈解放日,路文濤去紅海邊的沙姆沙伊赫度假去了。
老謝介紹說路文濤從2001年開始就在「北非中東」常駐,年初剛從子公司調動到地區部,還說路文濤是個天津人,長得有幾分姿色,自詡為「馬阿迪第一氣質男」。
客廳桌上擺著份公司的內部報紙《偉中人報》,上面有篇署名「路文濤」的文章,錢旦拿了報紙進了自己臥室,躺在床上讀這個未曾謀面的室友寫的德黑蘭往事:
「大雪紛飛的除夕晚十點,我和本地員工完成客戶拜訪和宣講後,連趕十二個小時的山路,終於從省里回到了費倫賈克。
積雪已經過膝,雪花還在不停地飄落,大大小小的汽車橫亘路中,紋絲不動。我跳下車踉踉蹌蹌地往山上爬,平時二十分鐘的路程,我用了一小時,總算到了大夥聚集吃年夜飯的三號樓。
在歡迎聲中,我空著肚子連干三大杯,立刻酒意上涌,隨後的事情都是模模糊糊的,只記得跟人說了很多豪情萬丈、肝膽相照的話,還爬上樓頂在漫天風雪中朝著家的方向給老娘磕了三個頭。
中秋夜,睡夢中的我被耀眼的燈光驚醒,赫然發現四個陌生勁裝男子立於床前,手裡手槍、微沖一應俱全。打劫啊?再仔細看看,好像都穿著制服,忐忑間看見他們逐屋搜查後示意我跟他們下樓,後脊樑冒著冷汗就下了樓。
樓下有個略通英文的連說帶比畫了好一陣,我才明白他們是晚上巡邏時發現我們車庫門沒鎖,懷疑有人入室搶劫,所以調動了這一區的機動力量過來,總共來了兩個皮卡加一輛警車,滿滿當當二十號人馬。
我送他們出門的時候聽見槍栓拉得一片稀里嘩啦,才知道他們手裡的槍都是開著保險的。
又一個夜晚,時近零點,正在跟本地員工討論第二天跟客戶開會的材料,忽然一陣劇烈晃動,地震!大夥連滾帶爬躥下樓,看著彼此缺鞋少衣的狼狽樣子,忍俊不禁。在街上一邊看著本地人拖家帶口滿街竄,一邊苦候天明,誰知道屋漏偏逢連夜雨,真的又下起雨來。
為什麼我的記憶總是跟夜晚相關?難道是夜晚的記憶特別容易打動心弦?在伊朗的征戰中,我們日漸成熟、百鍊成鋼,變得更沉穩,更老練。許巍唱,『理想的彼岸,也許不存在,我依然會走在這路途上』,是的,生活不夠完美,但我還是要往前走。」
「偉中」租下的辦公樓靠在迪格拉廣場邊上,從前是一家叫做「朗訊」的美國公司的辦公樓。
「朗訊的創造力,通信的原動力」,曾經多麼牛氣的口號,可惜,這個世界電信通信網絡的建設如火如荼,昔日風光的「朗訊」卻要漸漸消失在江湖。
假日的辦公室里空空蕩蕩。到達後的第二天錢旦和老謝把自己在會議室裡面關了一整天,分析團隊面臨的TOP問題及應對策略。
他們在阿聯「ES電信」項目中所遇到的麻煩並不僅僅是因為老莫的刁鑽,而是很典型地反映了他們在整個區域乃至整個海外遇到的共性問題。
「TOP1」的共性問題:2004年以前『偉中』在北非和中東一直處於默默耕耘階段,業務量很小,負責售後的技術服務工程師純粹以項目為單位板結在幾個國家,一旦有新項目要交付唯一能做的就是向總部呼喚炮火,也就是要人。
2004年公司海外市場高歌猛進,各個地區部業務量均猛然井噴,各個山頭對「人」的爭奪如狼似虎,使得整個技術服務體系壓力巨大。
「北非中東」軟體服務部突然面臨幾倍於從前的業務量,總部人力資源又被各個地區部輪番拉扯,突顯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力資源及能力不足,缺乏彈性。
再加上從前端銷售到後端交付的資源計劃匹配性差,項目簽單之後要技術服務的工程人員的需求常常像是戰壕里突然被扔進來一顆冒煙的手榴彈,令大家措手不及,大呼小叫。
「TOP2」的共性問題:大家急著抓住機會打破海外市場既有市場格局,但是對海外客戶的需求理解能力不足,導致總是在售前對客戶隨意承諾,售後又不能嚴格按承諾完成交付。
此間客戶形容偉中公司的市場銷售人員是「Mr. Yes」,對客戶提出的一切需求都唯唯諾諾的說「Yes(是)」;研發人員是「Mr. Delay」,總是對銷售人員已經承諾給客戶的需求說「Delay(延誤)」,版本計劃不能匹配合同承諾的交付計劃;服務工程師則是「Mr. Sorry」,總是因為版本延期、交付延期而在現場對客戶說「Sorry(對不起)」。
不管是被兩個人共識為「TOP1」的人力資源及能力的不足,還是「TOP2」的需求管理的無序,要從「本」上解決問題都需要時間,需要推動公司、地區部、子公司三層組織建立人才供應的機制,優化需求管理的流程。
但是他們不能坐等公司的改進,如果項目失敗,不會因為是公司機制的缺陷而免責一線的主管們,他們必須先拿出「Quick Win(快贏)」的方案來治「標」。
他們把區域內每個項目的計劃、進度、風險、人力資源匹配、未關閉的需求及問題重新細緻地梳理了一遍,列出跟蹤表。
兩個人商量好由錢旦負責區域內所有交付項目的管理,當下的重點就是對著跟蹤表來管人、管需求。
辦公室有五層樓,課間休息的時候,兩個人走上了樓頂天台。
老謝說:「這上面視野不錯,我每天在下面坐累了就上來望望遠,休息一下眼睛。」
他伸手向天邊一指:「明天我倆也休息,帶你去那裡玩玩。」
錢旦順著他手看,只見一架飛機在蔚藍色天空中划過,天氣不錯,視野很好,飛機隔得很遠,所以看上去仿佛靜止一般,非常緩慢地划過天際。
他納悶地問:「去哪裡玩?」
「你別望著天上,上不了天,看那邊!」
錢旦再次順著老謝的手指,把視線放低了一點,定睛一看,胡夫金字塔赫然出現在天地交匯之處。
下午出發,「阿聯航空」EK923航班。
他懶懶地半躺在椅上,將前面椅背的電視固定在航路圖上,看屏幕上面小小飛機慢慢飛越阿拉伯半島的天空。
四個小時是多麼短暫的光陰,他已經到達幾千年的開羅城!
「未見過開羅的人就未見過世界,她的土地是黃金,她的尼羅河是奇蹟,她的婦女就像天堂里的黑眼睛聖女,她的房子就是宮殿,她的空氣柔軟得像蘆薈木般香甜好聞令人喜悅。開羅怎能不是這樣呢?因為她是世界的母親。」
這是《天方夜譚》里的開羅,那一日錢旦所見的開羅仿佛是十年前的中國內地城市。
與摩登杜拜機場相比,開羅機場的水泥地面、狹窄樓梯顯得老舊多了,整個印象上像是回到了從前國內的大火車站。
進城路上,馬路寬敞,往來的車大多破舊,又都以一副不服老的架勢橫衝直撞,後車總是貼著前車屁股在跑,隨意變線絕不打燈,看得錢旦心驚膽顫。
路兩旁很空曠,奇怪的是不少房子明明住著人家,卻裸露著外牆未做粉刷,或者禿著屋頂不加修飾。後來聽老謝說是因為埃及法律規定房屋一旦完工就必須繳納高額物業稅,所以當地人修建房子喜歡留著一點尾巴,一直不算完工,就可以一直避稅了。
錢旦不知道這個說法是否屬實?但阿拉伯商人老早在絲綢之路上往來,埃及人一直守在連接亞非歐的交通要道,他們應該是精於算計的。
來接他的司機是個壯實的光頭大漢,走起路來有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香港警匪片裡英雄步的樣子。
那段時間因為歷史教科書問題中國和日本鬧了起來,司機大哥一邊駕車左衝右突,一邊說他剛看了新聞,日本首相道了歉。這位埃及兄弟堅定表達了自己和中國站在一起之後,又說起中國和埃及都有古老歷史,有相似文化和傳統。
「偉中」的辦公樓和宿舍集中在馬阿迪區的迪格拉廣場附近,是外國人聚集的區域,路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錢旦宿舍樓下有一個鐵架與紙板搭建而成的簡易崗亭,總是有四、五個警察長槍短炮的守著。
一開始他覺著有安全感,因為從來沒有享受過這樣的警衛待遇,不久就聽人說之所以設置這個崗亭是因為住在這幾棟公寓中的西方人多,錢旦有些擔心自己會不會有一天被「躺槍」?
老謝大名謝國林,成都人氏,微胖,戴副眼睛,貌似忠良,正孤獨地站在辦公室樓下的馬路邊等著錢旦。
錢旦鑽出車時,天空中若有若無地滴了兩滴雨。
老謝高興地說:「難得下雨!老錢,老天爺歡迎你過來,你是及時雨啊!現在軟體服務在地區部機關只有我一個人,實在頂不住了!先把行李放在辦公室,我帶你到第9街吃飯去。」
第9街距離迪格拉廣場不遠不近,是那一帶餐館、店鋪林立的最熱鬧地方。
他們在迪格拉廣場上打了輛計程車去第9街上的「Dragon House」,一家中文名字叫做「龍鑫莊」的中餐館。
開羅的計程車舊舊髒髒,樣子像動畫片「黑貓警長」里的警車。上車時錢旦一拉車門,就聽「嘎」的一聲,車門竟然掉下來一半,嚇得錢旦趕緊扶住,不知所措。
司機回頭一看,滿不在乎地沖他喊:「Come on in, no problem, no problem.(進來,沒問題,沒問題)」
老謝一笑起來臉上更是像開了一朵花:「上車吧,很近的,你用手抓著點車門,別掉下去了啊!」
錢旦遲疑了一秒鐘,上了車,把一隻手伸出車門外,老老實實地用胳膊使勁夾著車門,車在馬阿迪幽靜蜿蜒的林蔭路上呼嘯而去。
已經過了晚餐時間,餐館裡人不多,大紅燈籠的暗淡燈光下只有一對西方來的情侶在竊竊私語。
打理這家中餐館的是位來自香港的女士,熱情、健談,據說是開羅「華語婦女會」的帶頭大姐。
侍者都是埃及人,穿著紅色唐裝,很快就端上來一桌豐盛的中國餐,以及埃及當地產的「SAKARA」啤酒。
錢旦在來「北非中東」之前做了功課,有些奇怪地問:「阿拉伯世界不是禁酒的麼?怎麼還能有埃及當地產的啤酒?」
老謝說:「這邊每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阿拉伯半島上的幾個國家最嚴格,埃及還好,算是個世俗的阿拉伯國家,有不少基督徒,餐館裡只要辦了酒牌就可以賣酒。」
侍者中有一個英俊的埃及小伙識得中文,殷勤地跑上跑下。
錢旦好奇地問他:「你學了多久中文了?」
小伙真誠地笑著:「剛剛學了三個月,怎麼樣?我中文不錯吧?」
錢旦對他刮目相看,因為他的水平已經遠不止講得出「麻婆豆腐」,聽得懂「宮保雞丁」的程度。
老謝在一旁又成了笑面佛:「套路啊!我來開羅時他就這水平了,就跟我說只學了三個月中文。」
錢旦納悶:「這算啥套路?」
老謝說:「人家這是人設,知道啥叫人設不?」
他揪了一下錢旦穿著的橙色T恤:「你可以去買五件這樣的衣服,天天穿一樣的,這就叫人設。今後一說錢旦大家就記得,那個穿橙色衣服的。這哥們,大家一說起他就是那個很喜歡中國、學中文很有天賦的埃及服務員。」
錢旦頓悟:「有道理啊,大家都是做服務行業的,設定一個個人特有的品牌形象也是一招。」
四月開羅,白天烈日炎炎,夜晚涼風習習。
酒足飯飽後錢旦和老謝沒有再打車,而是一起向辦公室走去。
異鄉明月高掛天際,林蔭路上遇不著幾個行人。路邊宅院都是燈光暗淡,悄無聲息的樣子。黑暗裡不時會撞見個簡易崗亭,視線里不時會冒出幾個武裝警察。
聽說阿拉伯人是以貓為靈物的,迪格拉亦是野貓的天堂,一路上他們總是和各種顏色、各種大小、各種神態的貓兒們不期而遇。
宿舍在距離辦公室不到十分鐘腳程的第200街上,面積有一百三、四十平米,三室兩廳兩衛,和國內常見的戶型差不多:
進門後往右手邊走是連在一起的客廳和餐廳,客廳里放了一組皮沙發、一張長條茶几、一個電視櫃;餐廳中間放著一張長方形六人餐桌,餐廳的兩扇落地玻璃門的外面是陽台;進門後往左手邊走,沿著過道是廚房、臥室和洗手間。
兩位室友一位是老謝,還有一位叫路文濤,三個人那一年都是30歲。錢旦到的那天正好是當地的公眾假日,西奈解放日,路文濤去紅海邊的沙姆沙伊赫度假去了。
老謝介紹說路文濤從2001年開始就在「北非中東」常駐,年初剛從子公司調動到地區部,還說路文濤是個天津人,長得有幾分姿色,自詡為「馬阿迪第一氣質男」。
客廳桌上擺著份公司的內部報紙《偉中人報》,上面有篇署名「路文濤」的文章,錢旦拿了報紙進了自己臥室,躺在床上讀這個未曾謀面的室友寫的德黑蘭往事:
「大雪紛飛的除夕晚十點,我和本地員工完成客戶拜訪和宣講後,連趕十二個小時的山路,終於從省里回到了費倫賈克。
積雪已經過膝,雪花還在不停地飄落,大大小小的汽車橫亘路中,紋絲不動。我跳下車踉踉蹌蹌地往山上爬,平時二十分鐘的路程,我用了一小時,總算到了大夥聚集吃年夜飯的三號樓。
在歡迎聲中,我空著肚子連干三大杯,立刻酒意上涌,隨後的事情都是模模糊糊的,只記得跟人說了很多豪情萬丈、肝膽相照的話,還爬上樓頂在漫天風雪中朝著家的方向給老娘磕了三個頭。
中秋夜,睡夢中的我被耀眼的燈光驚醒,赫然發現四個陌生勁裝男子立於床前,手裡手槍、微沖一應俱全。打劫啊?再仔細看看,好像都穿著制服,忐忑間看見他們逐屋搜查後示意我跟他們下樓,後脊樑冒著冷汗就下了樓。
樓下有個略通英文的連說帶比畫了好一陣,我才明白他們是晚上巡邏時發現我們車庫門沒鎖,懷疑有人入室搶劫,所以調動了這一區的機動力量過來,總共來了兩個皮卡加一輛警車,滿滿當當二十號人馬。
我送他們出門的時候聽見槍栓拉得一片稀里嘩啦,才知道他們手裡的槍都是開著保險的。
又一個夜晚,時近零點,正在跟本地員工討論第二天跟客戶開會的材料,忽然一陣劇烈晃動,地震!大夥連滾帶爬躥下樓,看著彼此缺鞋少衣的狼狽樣子,忍俊不禁。在街上一邊看著本地人拖家帶口滿街竄,一邊苦候天明,誰知道屋漏偏逢連夜雨,真的又下起雨來。
為什麼我的記憶總是跟夜晚相關?難道是夜晚的記憶特別容易打動心弦?在伊朗的征戰中,我們日漸成熟、百鍊成鋼,變得更沉穩,更老練。許巍唱,『理想的彼岸,也許不存在,我依然會走在這路途上』,是的,生活不夠完美,但我還是要往前走。」
「偉中」租下的辦公樓靠在迪格拉廣場邊上,從前是一家叫做「朗訊」的美國公司的辦公樓。
「朗訊的創造力,通信的原動力」,曾經多麼牛氣的口號,可惜,這個世界電信通信網絡的建設如火如荼,昔日風光的「朗訊」卻要漸漸消失在江湖。
假日的辦公室里空空蕩蕩。到達後的第二天錢旦和老謝把自己在會議室裡面關了一整天,分析團隊面臨的TOP問題及應對策略。
他們在阿聯「ES電信」項目中所遇到的麻煩並不僅僅是因為老莫的刁鑽,而是很典型地反映了他們在整個區域乃至整個海外遇到的共性問題。
「TOP1」的共性問題:2004年以前『偉中』在北非和中東一直處於默默耕耘階段,業務量很小,負責售後的技術服務工程師純粹以項目為單位板結在幾個國家,一旦有新項目要交付唯一能做的就是向總部呼喚炮火,也就是要人。
2004年公司海外市場高歌猛進,各個地區部業務量均猛然井噴,各個山頭對「人」的爭奪如狼似虎,使得整個技術服務體系壓力巨大。
「北非中東」軟體服務部突然面臨幾倍於從前的業務量,總部人力資源又被各個地區部輪番拉扯,突顯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力資源及能力不足,缺乏彈性。
再加上從前端銷售到後端交付的資源計劃匹配性差,項目簽單之後要技術服務的工程人員的需求常常像是戰壕里突然被扔進來一顆冒煙的手榴彈,令大家措手不及,大呼小叫。
「TOP2」的共性問題:大家急著抓住機會打破海外市場既有市場格局,但是對海外客戶的需求理解能力不足,導致總是在售前對客戶隨意承諾,售後又不能嚴格按承諾完成交付。
此間客戶形容偉中公司的市場銷售人員是「Mr. Yes」,對客戶提出的一切需求都唯唯諾諾的說「Yes(是)」;研發人員是「Mr. Delay」,總是對銷售人員已經承諾給客戶的需求說「Delay(延誤)」,版本計劃不能匹配合同承諾的交付計劃;服務工程師則是「Mr. Sorry」,總是因為版本延期、交付延期而在現場對客戶說「Sorry(對不起)」。
不管是被兩個人共識為「TOP1」的人力資源及能力的不足,還是「TOP2」的需求管理的無序,要從「本」上解決問題都需要時間,需要推動公司、地區部、子公司三層組織建立人才供應的機制,優化需求管理的流程。
但是他們不能坐等公司的改進,如果項目失敗,不會因為是公司機制的缺陷而免責一線的主管們,他們必須先拿出「Quick Win(快贏)」的方案來治「標」。
他們把區域內每個項目的計劃、進度、風險、人力資源匹配、未關閉的需求及問題重新細緻地梳理了一遍,列出跟蹤表。
兩個人商量好由錢旦負責區域內所有交付項目的管理,當下的重點就是對著跟蹤表來管人、管需求。
辦公室有五層樓,課間休息的時候,兩個人走上了樓頂天台。
老謝說:「這上面視野不錯,我每天在下面坐累了就上來望望遠,休息一下眼睛。」
他伸手向天邊一指:「明天我倆也休息,帶你去那裡玩玩。」
錢旦順著他手看,只見一架飛機在蔚藍色天空中划過,天氣不錯,視野很好,飛機隔得很遠,所以看上去仿佛靜止一般,非常緩慢地划過天際。
他納悶地問:「去哪裡玩?」
「你別望著天上,上不了天,看那邊!」
錢旦再次順著老謝的手指,把視線放低了一點,定睛一看,胡夫金字塔赫然出現在天地交匯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