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出將入相之才(求追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回到家裡,林瑾先是簡單和林如海討論了下今天殿試的答題情況,之後又安慰了番緊張了一天的娘親和黛玉。

  做完這些之後,他趕忙回到房間,伏案寫了些什麼,並派人送往榮國府。

  於是,第二天一早,南城妙筆生花坊店門口便掛上了一塊嶄新的牌子,就在門外最顯眼之處。

  只見上面寫著:

  「蘭陵笑笑生重出江湖,《射鵰英雄傳》續作出世。

  一把玄鐵重劍,斬斷世間紛擾;一雙神仙眷侶,譜寫俠義篇章。恩怨情仇,俠骨柔腸,一切盡在《神鵰俠侶》。

  四月初一,楊過、小龍女,與你不見不散!」

  自從去歲射鵰橫空出世之後,妙筆生花坊就變成了神京城頗為有名的一家書店,每日的客流量都不少。

  而且除射鵰一書之外,店內還印製了些時下流行的話本小說、經義文章之類的書籍。

  當然,這些書的銷量肯定遠遠不如射鵰,不過卻也算是差強人意,每月都能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覆蓋掉書店的運營和印書成本自是足夠的。

  今日和往常一樣,依舊有一些書生前來買書亦或是看書。

  但當他們看到店門口牌子上的內容之後,神情立刻變得振奮起來,一個個也顧不上買書了,紛紛向掌柜打聽續作的情況,之後又競相與各自的好友們分享。

  於是,根本無需像之前發布射鵰時那般想方設法進行宣傳,僅靠射鵰和蘭陵笑笑生的名氣,神鵰便已未印先火,在神京城狠狠出了把風頭。

  而薛蟠,也在抓緊時間敦促著話本的印製工作。

  帶有插畫的全新版本早在元宵之前便已被林瑾弄好,雕版這兩個月來也已陸續完工,如今僅餘下印製工作尚未完成。

  所以總體上來說時間還算充裕。

  射鵰全書共一百萬字左右,第一冊依舊是準備印製二十萬字,半個月時間,足夠印刷大幾千上萬冊了。

  ……

  另一邊,當神京城因蘭陵笑笑生再次引發熱潮時,皇宮內文華殿眾人卻仿佛與之完全隔絕。

  文華殿位於皇宮東華門內,主要是皇太子學習和舉行經筵講學之所,除此之外,也會被用作殿試閱卷。

  隆治帝尚未立太子,所以此處便主要用於經筵講學和殿試閱卷。

  不過這裡雖名為文華殿,卻並非文華殿大學士陳洪的辦公場所。

  內閣大學士前面所加的殿閣頭銜,一般只象徵著大學士的地位和等級,與其所負責工作並無直接聯繫,所有內閣大學士皆在太和門外的內閣大堂進行日常辦公。

  一般而言,六大殿閣在地位上從高到低依次為,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

  冠以保和殿的大學士為內閣首輔,冠以文華殿的則為內閣次輔,兩人分別兼領吏部與戶部,雖說吏部隱隱高戶部一頭,但首輔兼領戶部也時有發生。

  此時,文華殿內,六名同考官分別閱著五十份考卷,對其評以上、中、下三個等級。

  這些考官都是翰林院、禮部、都察院出身的清流,皆有進士功名,學問頗高。

  一番評閱之後,六人聚在一起討論,將三個等級的考卷,從優到次匯總後呈至主考官陳洪處,由其再次評定次序。

  陳洪看得很仔細,從中午看到了傍晚,中間沒有片刻休息,從頭到尾讀完了全部三百人的考卷。

  全部閱覽一遍之後,他閉目沉思片刻,這才對其中部分答卷的次序進行了些許調整。

  其中排名靠後的考卷,陳洪並未變動,他只稍微調整了下最前面的約莫二十份。

  不過他也並非完全憑自己心意,每做一次調整,都會十分細緻地向幾位同考官講解一下他之所以會這樣變動的理由。

  譬如之前某份在同考官們看來內容、文采、書法皆是上等,尤其是書法,冠絕三百貢士的考卷,便被陳洪以內容華而不實之由,從原來的第四名調整至第二十名。

  同考官們雖略有疑惑,但細細思索一番,又覺陳洪所說確實有理。

  於是,就這樣,幾人邊閱卷邊討論著,及至深夜,這場殿試考卷的初閱和複閱才算徹底完成。

  在文華殿大學士陳洪的帶領下,經主、同七位考官共同評定,總算草擬出了一甲、二甲和三甲的初步人選。


  當然,這份草擬名錄上只有考卷編號,並無考生名字,畢竟試卷還是糊名狀態,只有皇帝御覽並欽定最終名次後才可拆除糊名。

  只是奇怪的是,此番草擬出的一甲以及二甲前幾名的考卷,皆是書法平平無奇之輩,並沒有一份考卷能從字面上給人眼前一亮之感。

  ……

  第二天,御書房。

  隆治帝以及幾位殿試考官都在。

  此時早朝已經結束,趁此機會,幾位主、同考官在此將殿試考卷和草擬名錄呈給了皇上。

  御案之後,隆治帝正一份一份翻閱著,看起來頗為期待的樣子。

  不過他的這份期待也確實沒有落空,剛拿起第一份考卷,他就眼前一亮。

  按理來說,此番殿試所出之題,在回答時上可訴諸戰略、下可訴諸戰術。

  題目中囊括的幾個問題,就算只有一個答得出彩,排名也不會低。

  但這卻並不容易,因為考生多為埋頭苦讀之人,對軍事的理解,全憑經史文章中的隻言片語。

  所以在寫這篇策論時,絕大部分考生難免會答得大而空泛,只知顛而倒之、倒而顛之地不斷重複一些老生常談之語,全無自己的見解。

  隆治帝本也認為大部分考生都會如此,只前幾名可稍微答出名堂。

  但這份被眾考官推為一甲頭名的考卷,卻完全打破了他的預期。

  因為裡面對攻守、練兵、後勤的見解,完全不遜色於久經沙場的老將、亦或是在兵部從事多年的官員。

  甚至其中的某些觀點,對他都有一些啟發。

  「此人將來若不夭折,或可出將入相!」

  隆治帝心中不禁這般想著,正待提筆御批,卻又緩緩止住了動作,繼續往下翻看起了第二份考卷。

  有著第一份卷的珠玉在前,他現在對後續試卷期待更甚。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