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戰力不夠裝備湊
「咻!」
寬廣的校場上,一身黑色勁裝,頭插木簪的沈元良手持八石強弓,張弓搭箭,鋒利的箭矢劃破空氣,宛若切割皮革一樣直指三百步之外的「靶子」。
「砰」的一聲巨響,豎立在木樁上的亮銀色甲冑毫髮無損,只有一些輕微的刮痕,而鑌鐵鍛造而成的箭鏃,其前方的稜角被磨平,整個箭杆四分五裂。
「少爺好箭法!」
紅彤彤的爐火旁,正在煮著茶水的冬梅情不自禁地喝彩道。
「不錯的甲冑,防禦力還可以。」
將祖傳的弓箭放在紅色的案几上,沈元良三兩步上前,打量著眼前完好無損的甲冑,嘴角微微勾起,心中甚是滿意。
從起兵到現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小門小戶出身的沈元良毫無底蘊,麾下幾乎沒有獨當一面的人才,武道九品、八品的家丁一個沒有。
天氣漸漸回暖,冰雪融化之際就是後金建奴出兵之時。
憑藉這些才放下鋤頭的家丁以及高城深池,沈元良勉強能夠自保而已,想要主動出擊,絕不可能!
戰力不夠怎麼辦?沒關係,裝備來湊。
藉助腦海中的青銅鼎,沈元良耗盡之前抄家所得到的氣運,將繳獲而來的鐵料全部提純,去除其中的雜質,從而得到製造神兵利器的「精鋼」。
亮銀色的光輝夾雜著天青色的繁複花紋,給人一種神秘的、別具一格的美感,讓人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相較於鑌鐵、烏茲鋼以及大馬士革鋼,沈元良手中的「精鋼」更加堅硬,充滿韌性,製造的武器吹毛斷髮、削鐵如泥。
「良哥兒。」
不知道什麼時候跑過來的石頭撓著腦袋,看著眼前亮銀色的甲冑,眼巴巴地望著沈元良,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這副甲冑就送給你吧!」
看著石頭渴望的眼神,沈元良無語凝噎,擺擺手,示意他趕緊拿走。
「好咧!」
在家丁的幫助下,不到一時三刻的功夫,一個亮銀色的身影出現在眾人的視線內,魁梧、高大。
從面甲、身甲、袖甲、腿甲等等,石頭全身上下被包裹的嚴嚴實實的,讓人無從下手,給人巨大的壓迫力。
「少爺,這套裝備還包括一個一尺大小的精鋼小圓盾和一把鋒利的雁翎刀。」
「每套裝備需要一個大師傅加上八九個徒弟耗時三天,才能打造完成,費工費力一個月僅能打造十套。」
遞上手中芬芳四溢的茶水,頭插銀簪,眉眼如黛,俏目盼兮的冬梅緊鎖著眉頭,面色很是為難地說道。
沈元良攻占永寧城後,將城內的鐵匠全部一網打盡,好生生的請到沈家塢堡,在冬梅的監督下日夜不停地鍛造武器。
總共四十位鐵匠,加上沈元良塞進去的幾百個學徒,呼嘯的寒風下,眾人廢寢忘食地鍛造武器,一個月也才四百副甲冑。
「繳獲的甲冑有多少?」
聞言,沈元良轉動著手中的玉扳指,望著校場上揮汗如雨的鐵衛隊,面色平靜地問道。
遼南地區地處北方,還是關外之地,每到冬季河流就會結冰,沈元良想到的水力鍛造法此刻毫無作用。
而一旦冰雪融化,後金建奴的兵鋒將直指遼南,這無疑是一個死結。
「少爺,根據統計,皮甲三千副,鐵甲一千副。」
「大部分皮甲破爛不堪,被蟲蛀了不少,武庫中的鐵甲保存的還可以,只是用料都有問題,想來是偷工減料的。」
翻開手中的帳簿,梳著雙螺髮髻的冬梅苦著臉說道。
沈元良此次招募五千家丁,加上之前的兩千五百人,總共七千五百人,除開武器外,很難做到人均一副甲冑。
在冷兵器戰場上,著甲和不著甲區別可就太大了,著甲的士卒面對十幾個不著甲的敵人,毫無壓力,一騎當五胡可不是開玩笑的。
「這樣吧,先不鑄造甲冑,鑄造馬鎧,也就是馬甲,四百副甲冑加上四百副馬甲,可以組成一支四百人的甲騎具裝。」
捏了捏手中的拳頭又鬆開,深思熟慮後,沈元良眯著眼睛緩緩開口道。
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就算那些鐵匠全力以赴,加上前一個月的,最終也只能打造八百副甲冑。
相對於七千五百人,八百副甲冑只是杯水車薪,還不如用來組建甲騎具裝,也就是重騎兵,反正永寧城的範圍也不大。
「主公。」
就在這個時候,多日沒有露面的「瘦猴」陳崇文悄然出現在沈元良的身邊,只見他嘴唇乾裂,臉上充滿風霜之色。
「回來就好。」
「先喝杯熱茶,暖暖身子。」
說罷,沈元良很是熱情地拉著瘦猴的胳膊進了帳篷,提起爐火上的茶壺為他倒了一碗滾燙的茶水,琥珀色的,青翠欲滴的茶葉漂浮其上。
「噸噸噸」,瘦猴拿起粗瓷碗一飲而盡,滾燙的茶水從喉嚨到胃部,渾身上下暖洋洋的,臉色漸漸紅潤起來。
擦了擦嘴角的水漬,瘦猴不緊不慢地說道:「主公,復州衛、金州衛半個月前相繼接到遼東經略府的命令,讓他們全力圍剿我們。」
「只是天寒地凍的,加上開拔銀子沒有談妥,復州衛、金州衛一直拖到現在都沒有出兵的跡象。」
為了打探清楚敵人的動向,這段時間,瘦猴以商隊為掩護,北上遼陽,南下金州衛,腳跡遍布關外之地。
憑藉著天賦異能「順風耳」,朝廷的動向在「瘦猴」陳崇文的耳中無所遁形。
「哼!我就知道會是這樣。」
聞言,沈元良冷哼一聲,說起金州衛、復州衛,語氣很是不屑,同時心中一塊大石頭悄然落下。
起兵攻占永寧城,沈元良一點也不擔心大明朝廷駐紮在瀋陽、遼陽之地的精銳之師。
相對於後金建奴,沈元良在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眼中無疑只是一隻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多久的,待他們騰出手來隨時可以拍死。
因此,遼東經略使熊廷弼不可能冒著巨大的風險,派遣朝廷的精銳之師南下平叛,給後金建奴可趁之機。
寬廣的校場上,一身黑色勁裝,頭插木簪的沈元良手持八石強弓,張弓搭箭,鋒利的箭矢劃破空氣,宛若切割皮革一樣直指三百步之外的「靶子」。
「砰」的一聲巨響,豎立在木樁上的亮銀色甲冑毫髮無損,只有一些輕微的刮痕,而鑌鐵鍛造而成的箭鏃,其前方的稜角被磨平,整個箭杆四分五裂。
「少爺好箭法!」
紅彤彤的爐火旁,正在煮著茶水的冬梅情不自禁地喝彩道。
「不錯的甲冑,防禦力還可以。」
將祖傳的弓箭放在紅色的案几上,沈元良三兩步上前,打量著眼前完好無損的甲冑,嘴角微微勾起,心中甚是滿意。
從起兵到現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小門小戶出身的沈元良毫無底蘊,麾下幾乎沒有獨當一面的人才,武道九品、八品的家丁一個沒有。
天氣漸漸回暖,冰雪融化之際就是後金建奴出兵之時。
憑藉這些才放下鋤頭的家丁以及高城深池,沈元良勉強能夠自保而已,想要主動出擊,絕不可能!
戰力不夠怎麼辦?沒關係,裝備來湊。
藉助腦海中的青銅鼎,沈元良耗盡之前抄家所得到的氣運,將繳獲而來的鐵料全部提純,去除其中的雜質,從而得到製造神兵利器的「精鋼」。
亮銀色的光輝夾雜著天青色的繁複花紋,給人一種神秘的、別具一格的美感,讓人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相較於鑌鐵、烏茲鋼以及大馬士革鋼,沈元良手中的「精鋼」更加堅硬,充滿韌性,製造的武器吹毛斷髮、削鐵如泥。
「良哥兒。」
不知道什麼時候跑過來的石頭撓著腦袋,看著眼前亮銀色的甲冑,眼巴巴地望著沈元良,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這副甲冑就送給你吧!」
看著石頭渴望的眼神,沈元良無語凝噎,擺擺手,示意他趕緊拿走。
「好咧!」
在家丁的幫助下,不到一時三刻的功夫,一個亮銀色的身影出現在眾人的視線內,魁梧、高大。
從面甲、身甲、袖甲、腿甲等等,石頭全身上下被包裹的嚴嚴實實的,讓人無從下手,給人巨大的壓迫力。
「少爺,這套裝備還包括一個一尺大小的精鋼小圓盾和一把鋒利的雁翎刀。」
「每套裝備需要一個大師傅加上八九個徒弟耗時三天,才能打造完成,費工費力一個月僅能打造十套。」
遞上手中芬芳四溢的茶水,頭插銀簪,眉眼如黛,俏目盼兮的冬梅緊鎖著眉頭,面色很是為難地說道。
沈元良攻占永寧城後,將城內的鐵匠全部一網打盡,好生生的請到沈家塢堡,在冬梅的監督下日夜不停地鍛造武器。
總共四十位鐵匠,加上沈元良塞進去的幾百個學徒,呼嘯的寒風下,眾人廢寢忘食地鍛造武器,一個月也才四百副甲冑。
「繳獲的甲冑有多少?」
聞言,沈元良轉動著手中的玉扳指,望著校場上揮汗如雨的鐵衛隊,面色平靜地問道。
遼南地區地處北方,還是關外之地,每到冬季河流就會結冰,沈元良想到的水力鍛造法此刻毫無作用。
而一旦冰雪融化,後金建奴的兵鋒將直指遼南,這無疑是一個死結。
「少爺,根據統計,皮甲三千副,鐵甲一千副。」
「大部分皮甲破爛不堪,被蟲蛀了不少,武庫中的鐵甲保存的還可以,只是用料都有問題,想來是偷工減料的。」
翻開手中的帳簿,梳著雙螺髮髻的冬梅苦著臉說道。
沈元良此次招募五千家丁,加上之前的兩千五百人,總共七千五百人,除開武器外,很難做到人均一副甲冑。
在冷兵器戰場上,著甲和不著甲區別可就太大了,著甲的士卒面對十幾個不著甲的敵人,毫無壓力,一騎當五胡可不是開玩笑的。
「這樣吧,先不鑄造甲冑,鑄造馬鎧,也就是馬甲,四百副甲冑加上四百副馬甲,可以組成一支四百人的甲騎具裝。」
捏了捏手中的拳頭又鬆開,深思熟慮後,沈元良眯著眼睛緩緩開口道。
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就算那些鐵匠全力以赴,加上前一個月的,最終也只能打造八百副甲冑。
相對於七千五百人,八百副甲冑只是杯水車薪,還不如用來組建甲騎具裝,也就是重騎兵,反正永寧城的範圍也不大。
「主公。」
就在這個時候,多日沒有露面的「瘦猴」陳崇文悄然出現在沈元良的身邊,只見他嘴唇乾裂,臉上充滿風霜之色。
「回來就好。」
「先喝杯熱茶,暖暖身子。」
說罷,沈元良很是熱情地拉著瘦猴的胳膊進了帳篷,提起爐火上的茶壺為他倒了一碗滾燙的茶水,琥珀色的,青翠欲滴的茶葉漂浮其上。
「噸噸噸」,瘦猴拿起粗瓷碗一飲而盡,滾燙的茶水從喉嚨到胃部,渾身上下暖洋洋的,臉色漸漸紅潤起來。
擦了擦嘴角的水漬,瘦猴不緊不慢地說道:「主公,復州衛、金州衛半個月前相繼接到遼東經略府的命令,讓他們全力圍剿我們。」
「只是天寒地凍的,加上開拔銀子沒有談妥,復州衛、金州衛一直拖到現在都沒有出兵的跡象。」
為了打探清楚敵人的動向,這段時間,瘦猴以商隊為掩護,北上遼陽,南下金州衛,腳跡遍布關外之地。
憑藉著天賦異能「順風耳」,朝廷的動向在「瘦猴」陳崇文的耳中無所遁形。
「哼!我就知道會是這樣。」
聞言,沈元良冷哼一聲,說起金州衛、復州衛,語氣很是不屑,同時心中一塊大石頭悄然落下。
起兵攻占永寧城,沈元良一點也不擔心大明朝廷駐紮在瀋陽、遼陽之地的精銳之師。
相對於後金建奴,沈元良在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眼中無疑只是一隻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多久的,待他們騰出手來隨時可以拍死。
因此,遼東經略使熊廷弼不可能冒著巨大的風險,派遣朝廷的精銳之師南下平叛,給後金建奴可趁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