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搶收風波
回去的路上倒是一路太平,不知道其他地痞流氓是不是收到了風聲,全都安分起來。
等到了家門口,就見著李保國拿著一小鐵盒回來,見著兩人招呼也不打,徑直進屋裡了。
許梅皺著眉頭,她剛來的時候李保國才會走,那么小一點,抱著她腿不撒手,既然做人後媽,她有心理準備一來就要養娃的。
可周春蘭護得緊,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她惹毛了,乾脆給院子分一半,讓老太太自個養去,她不介意李鐵剛每月分的那部分補貼。
可老太太也不會養,李保國這麼大,她是哪哪都看不上,也沒法說。
李家明倒是看清了李保國手上的東西,是一小盒雪花膏,不用說也知道,李保國是給蘇秀蓮買的,李家明心裡搖頭,舔狗是沒有好結果的。
李家明抽時間拿著報導資料和大柱叔約了坐驢車去公社,去到的時候裡邊正巧開著會,說的就是開春建農場和派出所的事,等會議暫停,李家明才拿出材料,等著辦事員給自己辦理。
邊上一個中年人聽了,哎喲出聲,「小伙是咱派出所的啊。」
有人給介紹,「這是鄭偉鄭所長。」
李家明趕忙行禮問好。
鄭偉點點頭,「小伙子有覺悟,動員了不少人,主動來的你是第一個,很好。」
李家明笑笑,「其實也沒想那麼多,就圖著離家近,好照顧。」
李大柱在一旁,才知道李家明是為著照顧家裡,那領導誇了,不能落面子,得往回找補,就說呢,「家明他爸是礦區的,家裡有個體弱的大哥,爺奶年齡也大了,這才想著回來,好照顧的。」
「孝順的小伙好啊,我聽說你是因傷回來的,報導完回家先休息一段時間,咱所建起來還得一段時間,你先養著,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辦事員點頭,「鄭所說的是,小年輕不要仗著身體好瞎逞能,去吧,這個月的供應在那呢,去那領。」說著給他指方向。
這對李家明來說倒是意外之喜,他沒想著報到完,沒工資,卻有糧食供應。
這讓他心底鬆口氣,一個大男人手上沒錢沒糧在家就像吃軟飯的,心裡發虛。
這邊的天也不總是晴的,收莊稼的季節最怕的就是突然下起雨。
這一下雨,全村男女老少都不得停,忙著搶收。
李家明是第一次經歷搶收,這屬於不干不行的,那麥子不收,就擎等著爛地里吧。
一人一把鐮刀,刷刷揮舞著,李家明是第一次深刻的體會北大荒三個字的含義,那麥子地,一眼望不到邊,每個青壯年都得負責一壟地。
雨又大,那汗夾著雨水不停往下流,脖子上掛著的毛巾早已變得又濕又沉,他也不敢再擦,怕把麥穗屑扎身上,到時候又紅又癢。
中午是沒法回去吃飯的,自有人安排著送了窩頭過來,一人兩個,就著雨水嚼完了接著干。
這邊割下的麥子還得有人負責拉回去,必須連夜的脫粒、烘乾,有空位的地方全鋪上了麥子,就怕沾的水汽悶著麥子。
有人拿著喇叭大喊,要求大家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也沒人敢停手,咬著牙拼命干。
等人真正能歇下來的時候都已經脫力,一個個的累得跟狗似的,直接就躺麥茬地上,也不在乎髒不髒了。
李家明在心裡感嘆,種田不容易,這個時代種田更不容易,他打心眼裡敬佩這個年代的人,是真的很能吃苦耐勞。
這雨一時半會也沒停,風一吹起來,更是冷得厲害,李家明站起身來,就聽見有人喊著,「快,蘭蘭暈倒了,來幾個人,給送衛生所去。」
還能站起身來的幾個托著吳蘭蘭就往衛生所跑,村里只有一個赤腳大夫,姓高,叫高海,一家子都住在衛生所後邊的院子裡。
這邊一抬過去,高海就讓放病床上,外邊人守著呢,都以為是累著了。
等高海一出來,李家明就發現他神色不對,也沒多想,剩下幾個上前問,「高叔,蘭蘭咋啦?是不是收麥累著了?」
高海點點頭,「沒啥事,你們回去歇著吧,這邊我看著,對了,家明,你去把你興德嬸叫來。」
閨女病了,叫媽過來也對,沒人有疑慮,李家明臨走的時候還隱約聽到高海對興德嬸說吳蘭蘭是餓暈的......
富田鎮雖然不富裕,但是也沒聽說哪家餓死人,更何況吳蘭蘭是家中獨女,怎麼就能餓暈了呢?
回去的時候許梅還問呢,李家明只說,可能是累著了吧。
昨日下的那場大雨之後,河溝里衝下了不少魚,尚愛民到家裡喊,「師父,去撈魚不,都去呢!」
去呀,這機會多難得,李家明拿上桶和盆就出門。
到了河溝邊,有不少人在,那一個個草窩窩都積水,踩下去不到半米深。
李家明把褲腿挽起來,端著盆往下走,把撈到的魚都拿乾草串起來,有那小的他都放回去了。
尚愛民也在一邊撈,看到李家明的舉動,還說,「那小魚也能吃的,處理乾淨曬乾了炒著吃,可香了,師父你要不會做給我拿回去,我媽會,做好了我給送家裡去。」
李家明一愣,他倒是忘了,如今能弄到的吃的沒人會浪費,更不會有嫌小不要的事,他笑笑,當默認尚愛民的說法,再撈的時候,大魚小魚都沒放過,慢慢的撈了一桶,就打算回去。
知青院裡也有不少人來,有人嘻嘻哈哈撩水玩,也沒人阻止,反倒是相視一笑,年輕人,就是要有朝氣才是。
快樂的時光不長,前幾日大傢伙這麼辛苦,今年的麥子還是不成了,減產不說,有不少麥子還是不可避免的發霉了。
李家明也沒問,發霉的麥子怎麼辦,這段日子以來他對這個時代了解更深,融入也更深,所以他知道,即使發霉了,也會被吃掉,在秋收之前,吃的都得是這些發霉的麥子。
就算是這樣,也沒人有空哀嘆,收了夏糧,村里就忙著種別的,玉米、黃豆,都得種上。
因此等李紅兵真就搞來一輛廢棄拖拉機時,李家明不敢耽擱,帶著尚愛民和李勝利麻利的將村里破舊的拖拉機修好,剩下的零件則被李家明當成作業,給倆徒弟拿去創造去。
等到了家門口,就見著李保國拿著一小鐵盒回來,見著兩人招呼也不打,徑直進屋裡了。
許梅皺著眉頭,她剛來的時候李保國才會走,那么小一點,抱著她腿不撒手,既然做人後媽,她有心理準備一來就要養娃的。
可周春蘭護得緊,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她惹毛了,乾脆給院子分一半,讓老太太自個養去,她不介意李鐵剛每月分的那部分補貼。
可老太太也不會養,李保國這麼大,她是哪哪都看不上,也沒法說。
李家明倒是看清了李保國手上的東西,是一小盒雪花膏,不用說也知道,李保國是給蘇秀蓮買的,李家明心裡搖頭,舔狗是沒有好結果的。
李家明抽時間拿著報導資料和大柱叔約了坐驢車去公社,去到的時候裡邊正巧開著會,說的就是開春建農場和派出所的事,等會議暫停,李家明才拿出材料,等著辦事員給自己辦理。
邊上一個中年人聽了,哎喲出聲,「小伙是咱派出所的啊。」
有人給介紹,「這是鄭偉鄭所長。」
李家明趕忙行禮問好。
鄭偉點點頭,「小伙子有覺悟,動員了不少人,主動來的你是第一個,很好。」
李家明笑笑,「其實也沒想那麼多,就圖著離家近,好照顧。」
李大柱在一旁,才知道李家明是為著照顧家裡,那領導誇了,不能落面子,得往回找補,就說呢,「家明他爸是礦區的,家裡有個體弱的大哥,爺奶年齡也大了,這才想著回來,好照顧的。」
「孝順的小伙好啊,我聽說你是因傷回來的,報導完回家先休息一段時間,咱所建起來還得一段時間,你先養著,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辦事員點頭,「鄭所說的是,小年輕不要仗著身體好瞎逞能,去吧,這個月的供應在那呢,去那領。」說著給他指方向。
這對李家明來說倒是意外之喜,他沒想著報到完,沒工資,卻有糧食供應。
這讓他心底鬆口氣,一個大男人手上沒錢沒糧在家就像吃軟飯的,心裡發虛。
這邊的天也不總是晴的,收莊稼的季節最怕的就是突然下起雨。
這一下雨,全村男女老少都不得停,忙著搶收。
李家明是第一次經歷搶收,這屬於不干不行的,那麥子不收,就擎等著爛地里吧。
一人一把鐮刀,刷刷揮舞著,李家明是第一次深刻的體會北大荒三個字的含義,那麥子地,一眼望不到邊,每個青壯年都得負責一壟地。
雨又大,那汗夾著雨水不停往下流,脖子上掛著的毛巾早已變得又濕又沉,他也不敢再擦,怕把麥穗屑扎身上,到時候又紅又癢。
中午是沒法回去吃飯的,自有人安排著送了窩頭過來,一人兩個,就著雨水嚼完了接著干。
這邊割下的麥子還得有人負責拉回去,必須連夜的脫粒、烘乾,有空位的地方全鋪上了麥子,就怕沾的水汽悶著麥子。
有人拿著喇叭大喊,要求大家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也沒人敢停手,咬著牙拼命干。
等人真正能歇下來的時候都已經脫力,一個個的累得跟狗似的,直接就躺麥茬地上,也不在乎髒不髒了。
李家明在心裡感嘆,種田不容易,這個時代種田更不容易,他打心眼裡敬佩這個年代的人,是真的很能吃苦耐勞。
這雨一時半會也沒停,風一吹起來,更是冷得厲害,李家明站起身來,就聽見有人喊著,「快,蘭蘭暈倒了,來幾個人,給送衛生所去。」
還能站起身來的幾個托著吳蘭蘭就往衛生所跑,村里只有一個赤腳大夫,姓高,叫高海,一家子都住在衛生所後邊的院子裡。
這邊一抬過去,高海就讓放病床上,外邊人守著呢,都以為是累著了。
等高海一出來,李家明就發現他神色不對,也沒多想,剩下幾個上前問,「高叔,蘭蘭咋啦?是不是收麥累著了?」
高海點點頭,「沒啥事,你們回去歇著吧,這邊我看著,對了,家明,你去把你興德嬸叫來。」
閨女病了,叫媽過來也對,沒人有疑慮,李家明臨走的時候還隱約聽到高海對興德嬸說吳蘭蘭是餓暈的......
富田鎮雖然不富裕,但是也沒聽說哪家餓死人,更何況吳蘭蘭是家中獨女,怎麼就能餓暈了呢?
回去的時候許梅還問呢,李家明只說,可能是累著了吧。
昨日下的那場大雨之後,河溝里衝下了不少魚,尚愛民到家裡喊,「師父,去撈魚不,都去呢!」
去呀,這機會多難得,李家明拿上桶和盆就出門。
到了河溝邊,有不少人在,那一個個草窩窩都積水,踩下去不到半米深。
李家明把褲腿挽起來,端著盆往下走,把撈到的魚都拿乾草串起來,有那小的他都放回去了。
尚愛民也在一邊撈,看到李家明的舉動,還說,「那小魚也能吃的,處理乾淨曬乾了炒著吃,可香了,師父你要不會做給我拿回去,我媽會,做好了我給送家裡去。」
李家明一愣,他倒是忘了,如今能弄到的吃的沒人會浪費,更不會有嫌小不要的事,他笑笑,當默認尚愛民的說法,再撈的時候,大魚小魚都沒放過,慢慢的撈了一桶,就打算回去。
知青院裡也有不少人來,有人嘻嘻哈哈撩水玩,也沒人阻止,反倒是相視一笑,年輕人,就是要有朝氣才是。
快樂的時光不長,前幾日大傢伙這麼辛苦,今年的麥子還是不成了,減產不說,有不少麥子還是不可避免的發霉了。
李家明也沒問,發霉的麥子怎麼辦,這段日子以來他對這個時代了解更深,融入也更深,所以他知道,即使發霉了,也會被吃掉,在秋收之前,吃的都得是這些發霉的麥子。
就算是這樣,也沒人有空哀嘆,收了夏糧,村里就忙著種別的,玉米、黃豆,都得種上。
因此等李紅兵真就搞來一輛廢棄拖拉機時,李家明不敢耽擱,帶著尚愛民和李勝利麻利的將村里破舊的拖拉機修好,剩下的零件則被李家明當成作業,給倆徒弟拿去創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