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出行
應長寧搖了搖頭。
既然連大師兄郭磊都不知道,他在這裡瞎猜也沒用。
「三個月後?
「若能一舉成為真傳弟子,剩下的兩個月倒是剛好可以嘗試進入八百武意秘境,藉助其中眾多武意來感悟古畫中的傳承,順便,看看這八百武意,能否讓我的拳意更進一步。
「然後,再幫助小白進入神宮,看看它所說的天大好處到底是什麼?」
思緒一掠而過,應長寧轉身離開。
軒轅峰距離祖祠較遠,屬於黃山外圍山峰,但它並不是外峰。
當初的臥雲峰,緊鄰始信峰,更靠近三大主峰,卻屬於外峰。
這主要是因為太一門的內外峰劃分,是根據山脈靈氣濃郁程度來決定的。
蓮花峰、天都峰、光明頂靈氣最為濃郁,是為主峰。
內峰靈氣次之。
外峰靈氣最差。
所以,黃山太一門是主峰、內峰、外峰交融互鄰,並非是外峰環繞內峰,內峰環繞主峰的結構。
真要說起來,煉丹峰在三大主峰之間,玉屏峰在蓮花峰與天都峰之間,它們的位置更為中心,但也只是三十六內峰之二。
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靈氣的濃郁程度。
這些,應長寧也是漸漸才知道的。
而祖祠所在的地方,便是在光明頂後方。
左右眺望之下可見兩大奇石景觀。
一是猴子觀海。
那巨石猶如一隻猴子蹲坐在那裡,靜靜地凝視著前方的雲海,仿佛在思考著什麼。
二是夢筆生花。
一根石柱矗立在山間,猶如一支巨大的毛筆,筆尖上仿佛綻放著一朵絢麗的花朵。
據說,曾有門中長老在這兩處奇石下感悟武道,而修成威力強大的神通。
這幾年來,應長寧也曾在祖祠中眺望時,偶爾遠遠地見到有人在奇石附近打坐感悟。
至於他們是否有收穫,便不得而知了。
另外,從祖祠遠眺,還能見到一片湖。
那裡被門中弟子稱為西海湖。
湖水波光粼粼,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一些門中情侶弟子,會選擇在西海湖邊幽會。
從軒轅峰趕到祖祠,路程並不短。
一路之上,山巒起伏,綠樹成蔭。
應長寧的五嶽影蹤已有小成,藉助東嶽凌雲躍趕路,倒也沒有花費太多時間,便回到了祖祠。
「時間正好。」
應長寧輕然一笑,隨後收斂心神,從容地續上香火,那裊裊的青煙在空氣中升騰,環梁繞柱。
「只有三個月的時間,觀五嶽一事,必須馬上提上日程了。」
應長寧的眼神中露出一抹決然之色。
他去了一趟天工閣。
這裡是太一門弟子用貢獻點兌換各種東西的地方。
應長寧花費三十貢獻點兌換了一份詳盡的大黎王朝地域圖,以便確定大黎王朝的五嶽分別在什麼地方。
而他的貢獻點還剩下10190點!
這些,都是他這些年來的積累。
尤其是成為內門弟子後,每個月完成守香人的工作,便能獲得500貢獻點,這才積累了這麼多。
若還是雜役。
一個月僅有5點貢獻點,猴年馬月也積累不了這麼多。
回到祖祠,應長寧仔細查看了地域圖。
「黃山位於揚州境內,靠近荊州,而荊州境內有南嶽衡山,這也是離其它幾岳最遠的一座山,可以先去這裡。
「然後一路北上西行,直抵雍州境內的西嶽華山,再向東行,至豫州境內的中嶽嵩山,然後北上,去往冀州北嶽恆山,最後再南下東行,順道看一眼兗州境內的東嶽泰山。
「然後繼續南下回黃山。」
應長寧將傀儡召喚出來,仔細交代了後續三個月內要辦的事情。
「這樣應該就沒問題了,而且我留在傀儡上的那絲神識還在,隨時都能將視角轉到傀儡身上,以便做出各種應對。
「而且。
「這個世界也流傳著『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說法,正好借著此次機會,將五嶽全都看上一遍,再細觀一番黃山,或許會有感悟上的大收穫。」
不再遲疑,傀儡轉身離開了祖祠,一路西行南下。
應長寧則是留在祖祠中,繼續過著近乎與世無爭,每日上香、修煉、學習雕刻技藝的日子。
而這次,他換成了木雕。
木雕相對泥塑法來說,更考驗的是力道的把握以及對雕像的立體形態記憶。
好在這幾年製作了不少泥塑雕像,應長寧對雕像的立體形體記憶已經極為深刻,所以,他感覺自己只需要掌握雕刻時的力道控制,並熟悉不同的木質材料便好。
可是。
讓應長寧沒想到的是,木雕技藝也極其不簡單。
他需要具備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能夠根據不同木材的形態而構思出獨特的木雕作品設計方案。
還要繪製出詳細的草圖。
包括作品的各個角度視圖,如正面、側面、背面等,以便全面展示作品的形態,再標註出重要的尺寸、比例和細節,為後續的雕刻過程提供準確的參考。
而這些,只是最基本的。
他還得掌握各種木材的硬度、紋理、顏色、耐久性等特點,以便根據作品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木材。
例如,紫檀木質地堅硬、紋理細膩,適合雕刻精細的作品;
樟木具有天然香氣和防蟲特性,製作的雕像可長久保存等。
他還得學會觀察木材的紋理和顏色,根據特定的紋理或顏色來表現雕像的神態,營造出獨特的層次感。
甚至還有刀具的選擇,雕刻技巧中的鑿、刻、削、磨等,以及雕像的保養等等。
內容之廣之雜,簡直就像是重新學習一門新的技藝。
「呵呵,還真是有挑戰性!」
應長寧輕然一笑。
另一邊。
傀儡離開黃山太一門後,便一路西行南下,進入荊州境內,最先見到了彭蠡澤。
這片碧波蕩漾的大湖,比之太平湖還要大出上百倍。
乃是大黎王朝境內最大的三大吞吐型湖澤之一。
所謂吞吐型湖澤,便是指既有入湖徑流,又有出湖徑流的湖泊,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形成如此廣闊的一片湖澤。
應長寧的視野轉移在傀儡身上,目睹了這片漂亮的湖泊。
他在此多作了一日停留。
因為,後續說不定什麼時候會接觸到八門中的兌門和坎門武學。
兌為澤,武學風格容納百川,如同湖澤大海一般,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戰鬥環境,招式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借力打力,兼收並蓄,善於與敵人進行周旋,尋找敵人的破綻進行攻擊。
坎為水,武學風格詭異多變,靈巧刁鑽,無孔不入,如同水流一般變化無常,讓人難以防範。
這與坤門和艮門武學那種出拳雄渾厚重,每一招都帶著山巒崩塌氣勢的風格,是完全不同的。
當然。
坤門與艮門的武學風格,也不完全是這種,它們也有以靜制動、借力打力之法。
但與兌門武學的借力打力,卻又是不同的。
眼下稍作一番感悟,即便因為這是坤法傀儡,不可能收穫太多,但必然能留下一些印象,將來面對修煉兌門武學的對手時,也能更加從容。
再者。
自身以後若是修煉兌門武學時,也能提前打好一些感悟根基。
「說起來,大黎王朝的三大湖澤,揚州占了一個,另外兩個都在荊州境內,這荊州還真是一片山青水秀,生機盎然之地。
「現在看了彭蠡澤,回頭再去看看雲夢澤。」
應長寧不禁在心頭暗自低喃著,但下一秒,他卻是眉頭微微一皺,轉頭向湖邊官道看去。
「嗯?那邊是怎麼回事?」
既然連大師兄郭磊都不知道,他在這裡瞎猜也沒用。
「三個月後?
「若能一舉成為真傳弟子,剩下的兩個月倒是剛好可以嘗試進入八百武意秘境,藉助其中眾多武意來感悟古畫中的傳承,順便,看看這八百武意,能否讓我的拳意更進一步。
「然後,再幫助小白進入神宮,看看它所說的天大好處到底是什麼?」
思緒一掠而過,應長寧轉身離開。
軒轅峰距離祖祠較遠,屬於黃山外圍山峰,但它並不是外峰。
當初的臥雲峰,緊鄰始信峰,更靠近三大主峰,卻屬於外峰。
這主要是因為太一門的內外峰劃分,是根據山脈靈氣濃郁程度來決定的。
蓮花峰、天都峰、光明頂靈氣最為濃郁,是為主峰。
內峰靈氣次之。
外峰靈氣最差。
所以,黃山太一門是主峰、內峰、外峰交融互鄰,並非是外峰環繞內峰,內峰環繞主峰的結構。
真要說起來,煉丹峰在三大主峰之間,玉屏峰在蓮花峰與天都峰之間,它們的位置更為中心,但也只是三十六內峰之二。
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靈氣的濃郁程度。
這些,應長寧也是漸漸才知道的。
而祖祠所在的地方,便是在光明頂後方。
左右眺望之下可見兩大奇石景觀。
一是猴子觀海。
那巨石猶如一隻猴子蹲坐在那裡,靜靜地凝視著前方的雲海,仿佛在思考著什麼。
二是夢筆生花。
一根石柱矗立在山間,猶如一支巨大的毛筆,筆尖上仿佛綻放著一朵絢麗的花朵。
據說,曾有門中長老在這兩處奇石下感悟武道,而修成威力強大的神通。
這幾年來,應長寧也曾在祖祠中眺望時,偶爾遠遠地見到有人在奇石附近打坐感悟。
至於他們是否有收穫,便不得而知了。
另外,從祖祠遠眺,還能見到一片湖。
那裡被門中弟子稱為西海湖。
湖水波光粼粼,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一些門中情侶弟子,會選擇在西海湖邊幽會。
從軒轅峰趕到祖祠,路程並不短。
一路之上,山巒起伏,綠樹成蔭。
應長寧的五嶽影蹤已有小成,藉助東嶽凌雲躍趕路,倒也沒有花費太多時間,便回到了祖祠。
「時間正好。」
應長寧輕然一笑,隨後收斂心神,從容地續上香火,那裊裊的青煙在空氣中升騰,環梁繞柱。
「只有三個月的時間,觀五嶽一事,必須馬上提上日程了。」
應長寧的眼神中露出一抹決然之色。
他去了一趟天工閣。
這裡是太一門弟子用貢獻點兌換各種東西的地方。
應長寧花費三十貢獻點兌換了一份詳盡的大黎王朝地域圖,以便確定大黎王朝的五嶽分別在什麼地方。
而他的貢獻點還剩下10190點!
這些,都是他這些年來的積累。
尤其是成為內門弟子後,每個月完成守香人的工作,便能獲得500貢獻點,這才積累了這麼多。
若還是雜役。
一個月僅有5點貢獻點,猴年馬月也積累不了這麼多。
回到祖祠,應長寧仔細查看了地域圖。
「黃山位於揚州境內,靠近荊州,而荊州境內有南嶽衡山,這也是離其它幾岳最遠的一座山,可以先去這裡。
「然後一路北上西行,直抵雍州境內的西嶽華山,再向東行,至豫州境內的中嶽嵩山,然後北上,去往冀州北嶽恆山,最後再南下東行,順道看一眼兗州境內的東嶽泰山。
「然後繼續南下回黃山。」
應長寧將傀儡召喚出來,仔細交代了後續三個月內要辦的事情。
「這樣應該就沒問題了,而且我留在傀儡上的那絲神識還在,隨時都能將視角轉到傀儡身上,以便做出各種應對。
「而且。
「這個世界也流傳著『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說法,正好借著此次機會,將五嶽全都看上一遍,再細觀一番黃山,或許會有感悟上的大收穫。」
不再遲疑,傀儡轉身離開了祖祠,一路西行南下。
應長寧則是留在祖祠中,繼續過著近乎與世無爭,每日上香、修煉、學習雕刻技藝的日子。
而這次,他換成了木雕。
木雕相對泥塑法來說,更考驗的是力道的把握以及對雕像的立體形態記憶。
好在這幾年製作了不少泥塑雕像,應長寧對雕像的立體形體記憶已經極為深刻,所以,他感覺自己只需要掌握雕刻時的力道控制,並熟悉不同的木質材料便好。
可是。
讓應長寧沒想到的是,木雕技藝也極其不簡單。
他需要具備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能夠根據不同木材的形態而構思出獨特的木雕作品設計方案。
還要繪製出詳細的草圖。
包括作品的各個角度視圖,如正面、側面、背面等,以便全面展示作品的形態,再標註出重要的尺寸、比例和細節,為後續的雕刻過程提供準確的參考。
而這些,只是最基本的。
他還得掌握各種木材的硬度、紋理、顏色、耐久性等特點,以便根據作品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木材。
例如,紫檀木質地堅硬、紋理細膩,適合雕刻精細的作品;
樟木具有天然香氣和防蟲特性,製作的雕像可長久保存等。
他還得學會觀察木材的紋理和顏色,根據特定的紋理或顏色來表現雕像的神態,營造出獨特的層次感。
甚至還有刀具的選擇,雕刻技巧中的鑿、刻、削、磨等,以及雕像的保養等等。
內容之廣之雜,簡直就像是重新學習一門新的技藝。
「呵呵,還真是有挑戰性!」
應長寧輕然一笑。
另一邊。
傀儡離開黃山太一門後,便一路西行南下,進入荊州境內,最先見到了彭蠡澤。
這片碧波蕩漾的大湖,比之太平湖還要大出上百倍。
乃是大黎王朝境內最大的三大吞吐型湖澤之一。
所謂吞吐型湖澤,便是指既有入湖徑流,又有出湖徑流的湖泊,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形成如此廣闊的一片湖澤。
應長寧的視野轉移在傀儡身上,目睹了這片漂亮的湖泊。
他在此多作了一日停留。
因為,後續說不定什麼時候會接觸到八門中的兌門和坎門武學。
兌為澤,武學風格容納百川,如同湖澤大海一般,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戰鬥環境,招式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借力打力,兼收並蓄,善於與敵人進行周旋,尋找敵人的破綻進行攻擊。
坎為水,武學風格詭異多變,靈巧刁鑽,無孔不入,如同水流一般變化無常,讓人難以防範。
這與坤門和艮門武學那種出拳雄渾厚重,每一招都帶著山巒崩塌氣勢的風格,是完全不同的。
當然。
坤門與艮門的武學風格,也不完全是這種,它們也有以靜制動、借力打力之法。
但與兌門武學的借力打力,卻又是不同的。
眼下稍作一番感悟,即便因為這是坤法傀儡,不可能收穫太多,但必然能留下一些印象,將來面對修煉兌門武學的對手時,也能更加從容。
再者。
自身以後若是修煉兌門武學時,也能提前打好一些感悟根基。
「說起來,大黎王朝的三大湖澤,揚州占了一個,另外兩個都在荊州境內,這荊州還真是一片山青水秀,生機盎然之地。
「現在看了彭蠡澤,回頭再去看看雲夢澤。」
應長寧不禁在心頭暗自低喃著,但下一秒,他卻是眉頭微微一皺,轉頭向湖邊官道看去。
「嗯?那邊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