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高皇帝遠啊
第578章 天高皇帝遠啊
先前魏國幅員千里,大梁城在腹心之處,更有河東河內與中原互為犄角,魏國強盛之時,自然是只有他打別人,沒有別人打他的份兒。
但是現在,如果秦國打過來,他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抗。
並且還有大患!
魏惠王時期為了修建水運交通線路以及發展農業,修建了大型人工運河『鴻溝』,將黃河與淮河首次連通一起。
這條人工開鑿的『大溝』,以魏都大梁為中心,從滎陽以北起,引黃河水經大梁城折向東南至陳都宛丘,向南注入潁水,由此入淮河。
鴻溝前後數次大修,西自滎陽以下引黃河水為源,向東流經中牟、大梁,折而南下,入潁河通淮河,把黃河與淮河之間的濟、濮、汴、睢、潁、渦、汝、泗、菏等主要河道全部連接起來,構成了鴻溝水系。
鴻溝有圃田澤調節,水量充沛,與其相連的河道,水位相對穩定。向南通淮河、邗溝與長江貫通;向東通濟水、泗水,沿濟水而下,可通淄濟運河;向北通黃河,溯黃河西向,與洛河、渭水相連,使大梁城和魏國一躍成為全國水路交通的核心。
位處中原,憑藉這聯通天下的水路,魏國一向最是富庶強大。
大梁城哪都好,唯獨在戰爭地勢上處於絕對的劣勢。
大梁城地勢低沉,北有黃河,再加上多年構建的鴻溝水系,一旦水攻,整個大梁城方圓百里都要成為一片澤國,所有人都要去餵魚。
對於大梁城的優劣,魏景湣王不是不清楚,或者說天下人都是清楚的。
只是以前魏國勢大,這個所謂的威脅也不是威脅,沒人能打到他家門口兒去挖他家的河。
可是現在,魏國出門就是秦國了,苦心修建的水道,都一半是秦國的了,秦國還在上游,這就麻了!
即便是秦國攻來,魏國也毫無地利可言,而且還要祈求秦人仁慈,千萬別掘開水道使用水攻,否則那根本就不用打了。
至於遷都?更加完全不可能!魏國現在只剩下三郡之地,還能去哪裡?
而且大梁城畢竟苦心經營一百多年,城堅牆高,堪稱是銅牆鐵壁,在不使用水攻的情況下,堪稱固若金湯。
如果遷都,且不說國都牽涉極廣,在如今的危局下會鬧出什麼么蛾子,只說整個魏國都無險可守,還能去哪?倉促之間,又怎麼可能修建的起一座堅城?
怕就怕,這邊兒剛要遷都,那邊秦楚就全都打過來了!不說秦國,楚國也絕不會坐視不管,只會趁火打劫!
而且大梁城是整個魏國的政治、經濟與交通核心,根本也不可能遷都,整個魏國都可能會停擺的。
現在的魏景湣王是寢食難安,根本是連覺也睡不著,他是真怕醒來就發現秦軍到家門口了。
更或者一覺醒來,水已經淹到床上了。
他是真的已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至於楚幽王,他現在同樣焦慮。
焦慮的是和魏國差不多的事情。
這些年秦國的疆域越來越大,極速擴張,不只是距離大梁城只有一步之遙,距離壽春也不遠了。
壽春雖然不至於像大梁那樣劣勢明顯,危在旦夕,但是也實在無法帶給楚幽王太多的安全感。
前些年楚考烈王遷都到壽春,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原因就是因為距離秦國已經太近了,完全沒有戰略安全。
再加上,百越與楚國的戰爭一直沒停,雖然烈度並不強,並且在他絕戶的政令下,整個百越所有部落都損失慘重。
但是,楚國也一直被拖著,讓他根本沒有精力處理其他事情。
而繼位這些年下來,整個楚國不能說是紅紅火火吧,只能說是江河日下。
對內,那是人心淪喪,政治混亂,發展倒退。
對外,還沒贏過一場,而強敵秦國已經肉眼可見的天下無敵了。
現在的楚幽王不能說是威望極高,只能說是搖搖欲墜。
楚幽王也一直在是否遷都中猶豫不決,他既是為了戰略安全,也是為了換個地方再好好整頓一些朝堂,畢竟每次遷都都是一次徹底的利益重新分割。
可是畢竟才遷都到壽春沒幾年,而且壽春這地方也是早就精挑細選,苦心建設的好地方。壽春也是水系便利,交通發達,土地肥沃,更是位處楚國中心,可以有效輻射南北。
現在秦國畢竟還沒打過來,就這麼就遷都,楚幽王也實在心有不甘。
主要是離了壽春,在更向東南方向,合適的地方就只剩下吳越之地了。那可就去的太遠了,而且過於原始落後了,多是蠻荒之地,實在不是適合生活的地方。
並且,若是真的遷都過於偏靠東南,就必然會面臨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會減弱對中原地區的掌控。整個楚國最繁華的西北部,無論是被秦國逐步蠶食,還是秦國大舉來攻不利於指揮抵抗,都是天大的禍事。
天高皇帝遠這話,可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到最後,偏靠東南蠻荒落後之處,面對雄霸天下的秦國,怎麼都是只有死路一條。
再者說,遷都本就沒有多久,現在立穩腳跟,占據朝堂的都是自己的核心心腹,若是再遷都,必然也會再引起一場混亂,讓現在本就混亂的楚國更加雪上加霜。
最怕的是,還會給反對自己的人機會。
楚幽王也曾試探提出遷都之事,引起的反對聲十分強烈,阻力極大,這也導致楚幽王現在實在是左右為難。
不遷都,萬一秦國打過來抵抗不住,怕是跑都來不及。即便是跑了,倉促間在蠻荒之地也不太可能重整旗鼓,只會被秦國一鼓作氣拿下。
遷都,同樣有可能導致先行削弱自身,而且更是阻力大。
對他不滿的人自從他繼位開始,就一直是數不勝數,他全靠殘酷手段穩定朝綱,也實在不太敢輕舉妄動,他不敢給暗自反對他的人機會。
楚幽王頭疼的是不得了,他是真的愁。
搞得他也只能頻繁去後宮發泄一下壓力,最近李園又給他弄來了一些絕色妖嬈的百越美人,他正新鮮的厲害。
同樣,現在嬴政也在頭疼一件事了。
當然不是怎麼打魏國,現在的魏國只是一盤菜,大秦已經占據神州整個西部北部以及大半的中原,對魏國楚國已經徹底形成了高屋建瓴的戰略優勢,現在戰爭已經不是需要擔心的事情了。
在原本歷史上滅了燕國以後,也不過一年多就滅了魏國,現在只會更簡單,通過滅燕大秦的威嚴已經打出來了。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已經都有了案例。
現在嬴政愁的同樣是天高皇帝遠這事。
距離統治核心越遙遠,統治力度就會越薄弱,這是必然的。
在整體生產力生產關係乃至人口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前,任何人都迴避不了這個問題。
地頭蛇這種東西是成長的很快的,中央朝廷的那條龍,如果足夠強勢,足夠強大,這些地頭蛇自然俯首稱臣,但是即便如此,在和他們的利益起衝突的時候照樣會陽奉陰違。
哪怕不會直接和他們的利益起衝突,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營私舞弊、貪贓枉法,這些也只是基本操作。
而且現在整體的社會知識水平還是太低,四海八荒未開發的蠻荒之地更是太多,不適當放權,那什麼也做不成,蠻荒之地猴年馬月也開發不好。
再加上現在正在逐漸從分封制走向中央集權,從貴族專制走向官僚專制,絕大多數人的思想和觀念完全還沒有改變過來。
那騷操作就更多了,某些地方即便是嬴政也不得不睜隻眼閉隻眼。
除了原則性問題,一些小的問題,即便是嬴政也只能視而不見。
畢竟管理是需要人的。
無錯版本在讀!首一發一本小說。讀
這個時代人就是分三六九等的,人身份不同,那麼差距之大甚至比物種不同還要大。
後天身份的改變,尤其是往更高身份改變,倒不是不可能,只能說幾乎不可能,那個難度高的令人髮指。
這也是為什麼秦國的軍功爵制那麼殘酷苛刻,可是依舊是效果驚人,就是因為這已經是當今最先進的制度了,給原本徹底封死階級晉升的大門,開了一個很大的空間。
自從嬴政改進軍功爵制,修繕改進秦法,開設學堂學府,增加科舉制,可以說更先進了。
但是無論多麼先進,也改變不了所有人,只想做人上人,為了做人上人而努力,而拼命的這顆心。
做人上人自然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不是真的為了刁民服務的。
那麼就必須享有一定的特權。
如果經過努力拼搏還和刁民一樣的待遇,那不是白辛苦了?
而特權階級的美好生活是一定有刁民在負重前行的。
沒辦法,絕大多數特權階級基本不太可能是生產者,他們是管理者。
遺憾的是,他們中最大的那個,就是嬴政。嬴政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他會堅決的捍衛這套秩序。
這是家天下的原罪。天下乃一人之天下,就必然導致人人都會優先維護自己的小家。
嬴政不可能革自己的命,那就只能維繫好各階級的利益劃分,掌控好各個階級。
治大國如烹小鮮。
但是國越大,這個鍋就越大,用越大的鍋烹小鮮,也就越難。
任你廚藝再好,總有調料撒不勻的時候,總有生熟不一致的時候。
所以在適當的時候,還是需要分鍋做菜。
以如今的情況,大秦掌控的疆域太大了,完全不可能,也不適合徹底的中央集權統治,必須適當的把邊遠地區暫且分封出去,給予適當的自理權。
一條政令傳下去,縱然是千里加急,也要一個月甚至兩個月才能傳到,溝通的時間成本是難以計量的,這種情況下想要談穩固統治基本不現實。
與其養出來一群地頭蛇,盤根錯節,占據地方,還是把自己兒子丟過去最靠譜,肉終究是爛在自己鍋里。有自己兒子這條蛟龍在那鎮守著,地頭蛇才不會有化龍化蛟的可能,等到人口充實,時機合適,再徹底納入中央管轄。
當然,關於分封嬴政也是在做開卷考試,不會把權力全給出去,會給予相對強力的制約和控制。
只會把郡縣無法掌控的過於偏遠未開化的地區分出去,而且也會實施虛封實封並行制度。目前倒是不急,在天下一統後推行全新的制度再進行安排。
但是現在問題出現了,兒子還都太小!
根本扛不起來大任!
以目前的統一進程來看,吞併六國後,孩子還都沒長大呢!
這也是嬴政為什麼一直不急著開啟吞併戰爭的一個重要原因。
還是那句話,打天下容易坐江山難。
吞併之前是死是活不關你的事兒,畢竟不是你的子民。
可是吞併融合以後,那可就是一家人了,既然享受了權利,就要承擔對應的責任。
嬴政皺著眉頭,暗嘆不已,接下來還是要慢點。
如今最大的三個兒子也不過才八歲,再怎麼天縱奇才,不到十三四五,也絕對是擔不了一點事的。
幸好新的帝國一切萬象更新,新的地頭蛇成長起來,直到尾大不掉也需要時間,足夠兒子們成長了,日後無非多殺點人罷了,正好也培養一下殺人的膽量。
說起來最大的兒子也該和母親分開了,既是不太方便,也是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
所有公子八歲以後就要和母親分開了,不能再同處一宮。嬴政在咸陽宮新修繕了承乾宮,給孩子們居住,孩子年齡差不多的在一起,也能培養一下感情,總好過沒有任何感情,以後哪怕爭鬥起來,能不要趕盡殺絕就好了。
另外,這也已經是在考校能力了,三人行未必一定有我師,但是人一多必然會選擇出領導者,能團結大多數的,才是真正適合承乾的那個人。
承乾宮距離蘭池宮和章台宮都不遠,嬴政也會經常去看一看,這些孩子一個個都非同凡響,他當然要親自盯著點兒。
等到公子十二歲,就該出宮開府了,也該出宮見識一下真實的天下,而不是只有宮中這點地方。
長於深宮,養於婦人之手,終究只能成為廢物。
(本章完)
先前魏國幅員千里,大梁城在腹心之處,更有河東河內與中原互為犄角,魏國強盛之時,自然是只有他打別人,沒有別人打他的份兒。
但是現在,如果秦國打過來,他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抗。
並且還有大患!
魏惠王時期為了修建水運交通線路以及發展農業,修建了大型人工運河『鴻溝』,將黃河與淮河首次連通一起。
這條人工開鑿的『大溝』,以魏都大梁為中心,從滎陽以北起,引黃河水經大梁城折向東南至陳都宛丘,向南注入潁水,由此入淮河。
鴻溝前後數次大修,西自滎陽以下引黃河水為源,向東流經中牟、大梁,折而南下,入潁河通淮河,把黃河與淮河之間的濟、濮、汴、睢、潁、渦、汝、泗、菏等主要河道全部連接起來,構成了鴻溝水系。
鴻溝有圃田澤調節,水量充沛,與其相連的河道,水位相對穩定。向南通淮河、邗溝與長江貫通;向東通濟水、泗水,沿濟水而下,可通淄濟運河;向北通黃河,溯黃河西向,與洛河、渭水相連,使大梁城和魏國一躍成為全國水路交通的核心。
位處中原,憑藉這聯通天下的水路,魏國一向最是富庶強大。
大梁城哪都好,唯獨在戰爭地勢上處於絕對的劣勢。
大梁城地勢低沉,北有黃河,再加上多年構建的鴻溝水系,一旦水攻,整個大梁城方圓百里都要成為一片澤國,所有人都要去餵魚。
對於大梁城的優劣,魏景湣王不是不清楚,或者說天下人都是清楚的。
只是以前魏國勢大,這個所謂的威脅也不是威脅,沒人能打到他家門口兒去挖他家的河。
可是現在,魏國出門就是秦國了,苦心修建的水道,都一半是秦國的了,秦國還在上游,這就麻了!
即便是秦國攻來,魏國也毫無地利可言,而且還要祈求秦人仁慈,千萬別掘開水道使用水攻,否則那根本就不用打了。
至於遷都?更加完全不可能!魏國現在只剩下三郡之地,還能去哪裡?
而且大梁城畢竟苦心經營一百多年,城堅牆高,堪稱是銅牆鐵壁,在不使用水攻的情況下,堪稱固若金湯。
如果遷都,且不說國都牽涉極廣,在如今的危局下會鬧出什麼么蛾子,只說整個魏國都無險可守,還能去哪?倉促之間,又怎麼可能修建的起一座堅城?
怕就怕,這邊兒剛要遷都,那邊秦楚就全都打過來了!不說秦國,楚國也絕不會坐視不管,只會趁火打劫!
而且大梁城是整個魏國的政治、經濟與交通核心,根本也不可能遷都,整個魏國都可能會停擺的。
現在的魏景湣王是寢食難安,根本是連覺也睡不著,他是真怕醒來就發現秦軍到家門口了。
更或者一覺醒來,水已經淹到床上了。
他是真的已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至於楚幽王,他現在同樣焦慮。
焦慮的是和魏國差不多的事情。
這些年秦國的疆域越來越大,極速擴張,不只是距離大梁城只有一步之遙,距離壽春也不遠了。
壽春雖然不至於像大梁那樣劣勢明顯,危在旦夕,但是也實在無法帶給楚幽王太多的安全感。
前些年楚考烈王遷都到壽春,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原因就是因為距離秦國已經太近了,完全沒有戰略安全。
再加上,百越與楚國的戰爭一直沒停,雖然烈度並不強,並且在他絕戶的政令下,整個百越所有部落都損失慘重。
但是,楚國也一直被拖著,讓他根本沒有精力處理其他事情。
而繼位這些年下來,整個楚國不能說是紅紅火火吧,只能說是江河日下。
對內,那是人心淪喪,政治混亂,發展倒退。
對外,還沒贏過一場,而強敵秦國已經肉眼可見的天下無敵了。
現在的楚幽王不能說是威望極高,只能說是搖搖欲墜。
楚幽王也一直在是否遷都中猶豫不決,他既是為了戰略安全,也是為了換個地方再好好整頓一些朝堂,畢竟每次遷都都是一次徹底的利益重新分割。
可是畢竟才遷都到壽春沒幾年,而且壽春這地方也是早就精挑細選,苦心建設的好地方。壽春也是水系便利,交通發達,土地肥沃,更是位處楚國中心,可以有效輻射南北。
現在秦國畢竟還沒打過來,就這麼就遷都,楚幽王也實在心有不甘。
主要是離了壽春,在更向東南方向,合適的地方就只剩下吳越之地了。那可就去的太遠了,而且過於原始落後了,多是蠻荒之地,實在不是適合生活的地方。
並且,若是真的遷都過於偏靠東南,就必然會面臨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會減弱對中原地區的掌控。整個楚國最繁華的西北部,無論是被秦國逐步蠶食,還是秦國大舉來攻不利於指揮抵抗,都是天大的禍事。
天高皇帝遠這話,可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到最後,偏靠東南蠻荒落後之處,面對雄霸天下的秦國,怎麼都是只有死路一條。
再者說,遷都本就沒有多久,現在立穩腳跟,占據朝堂的都是自己的核心心腹,若是再遷都,必然也會再引起一場混亂,讓現在本就混亂的楚國更加雪上加霜。
最怕的是,還會給反對自己的人機會。
楚幽王也曾試探提出遷都之事,引起的反對聲十分強烈,阻力極大,這也導致楚幽王現在實在是左右為難。
不遷都,萬一秦國打過來抵抗不住,怕是跑都來不及。即便是跑了,倉促間在蠻荒之地也不太可能重整旗鼓,只會被秦國一鼓作氣拿下。
遷都,同樣有可能導致先行削弱自身,而且更是阻力大。
對他不滿的人自從他繼位開始,就一直是數不勝數,他全靠殘酷手段穩定朝綱,也實在不太敢輕舉妄動,他不敢給暗自反對他的人機會。
楚幽王頭疼的是不得了,他是真的愁。
搞得他也只能頻繁去後宮發泄一下壓力,最近李園又給他弄來了一些絕色妖嬈的百越美人,他正新鮮的厲害。
同樣,現在嬴政也在頭疼一件事了。
當然不是怎麼打魏國,現在的魏國只是一盤菜,大秦已經占據神州整個西部北部以及大半的中原,對魏國楚國已經徹底形成了高屋建瓴的戰略優勢,現在戰爭已經不是需要擔心的事情了。
在原本歷史上滅了燕國以後,也不過一年多就滅了魏國,現在只會更簡單,通過滅燕大秦的威嚴已經打出來了。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已經都有了案例。
現在嬴政愁的同樣是天高皇帝遠這事。
距離統治核心越遙遠,統治力度就會越薄弱,這是必然的。
在整體生產力生產關係乃至人口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前,任何人都迴避不了這個問題。
地頭蛇這種東西是成長的很快的,中央朝廷的那條龍,如果足夠強勢,足夠強大,這些地頭蛇自然俯首稱臣,但是即便如此,在和他們的利益起衝突的時候照樣會陽奉陰違。
哪怕不會直接和他們的利益起衝突,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營私舞弊、貪贓枉法,這些也只是基本操作。
而且現在整體的社會知識水平還是太低,四海八荒未開發的蠻荒之地更是太多,不適當放權,那什麼也做不成,蠻荒之地猴年馬月也開發不好。
再加上現在正在逐漸從分封制走向中央集權,從貴族專制走向官僚專制,絕大多數人的思想和觀念完全還沒有改變過來。
那騷操作就更多了,某些地方即便是嬴政也不得不睜隻眼閉隻眼。
除了原則性問題,一些小的問題,即便是嬴政也只能視而不見。
畢竟管理是需要人的。
無錯版本在讀!首一發一本小說。讀
這個時代人就是分三六九等的,人身份不同,那麼差距之大甚至比物種不同還要大。
後天身份的改變,尤其是往更高身份改變,倒不是不可能,只能說幾乎不可能,那個難度高的令人髮指。
這也是為什麼秦國的軍功爵制那麼殘酷苛刻,可是依舊是效果驚人,就是因為這已經是當今最先進的制度了,給原本徹底封死階級晉升的大門,開了一個很大的空間。
自從嬴政改進軍功爵制,修繕改進秦法,開設學堂學府,增加科舉制,可以說更先進了。
但是無論多麼先進,也改變不了所有人,只想做人上人,為了做人上人而努力,而拼命的這顆心。
做人上人自然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不是真的為了刁民服務的。
那麼就必須享有一定的特權。
如果經過努力拼搏還和刁民一樣的待遇,那不是白辛苦了?
而特權階級的美好生活是一定有刁民在負重前行的。
沒辦法,絕大多數特權階級基本不太可能是生產者,他們是管理者。
遺憾的是,他們中最大的那個,就是嬴政。嬴政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他會堅決的捍衛這套秩序。
這是家天下的原罪。天下乃一人之天下,就必然導致人人都會優先維護自己的小家。
嬴政不可能革自己的命,那就只能維繫好各階級的利益劃分,掌控好各個階級。
治大國如烹小鮮。
但是國越大,這個鍋就越大,用越大的鍋烹小鮮,也就越難。
任你廚藝再好,總有調料撒不勻的時候,總有生熟不一致的時候。
所以在適當的時候,還是需要分鍋做菜。
以如今的情況,大秦掌控的疆域太大了,完全不可能,也不適合徹底的中央集權統治,必須適當的把邊遠地區暫且分封出去,給予適當的自理權。
一條政令傳下去,縱然是千里加急,也要一個月甚至兩個月才能傳到,溝通的時間成本是難以計量的,這種情況下想要談穩固統治基本不現實。
與其養出來一群地頭蛇,盤根錯節,占據地方,還是把自己兒子丟過去最靠譜,肉終究是爛在自己鍋里。有自己兒子這條蛟龍在那鎮守著,地頭蛇才不會有化龍化蛟的可能,等到人口充實,時機合適,再徹底納入中央管轄。
當然,關於分封嬴政也是在做開卷考試,不會把權力全給出去,會給予相對強力的制約和控制。
只會把郡縣無法掌控的過於偏遠未開化的地區分出去,而且也會實施虛封實封並行制度。目前倒是不急,在天下一統後推行全新的制度再進行安排。
但是現在問題出現了,兒子還都太小!
根本扛不起來大任!
以目前的統一進程來看,吞併六國後,孩子還都沒長大呢!
這也是嬴政為什麼一直不急著開啟吞併戰爭的一個重要原因。
還是那句話,打天下容易坐江山難。
吞併之前是死是活不關你的事兒,畢竟不是你的子民。
可是吞併融合以後,那可就是一家人了,既然享受了權利,就要承擔對應的責任。
嬴政皺著眉頭,暗嘆不已,接下來還是要慢點。
如今最大的三個兒子也不過才八歲,再怎麼天縱奇才,不到十三四五,也絕對是擔不了一點事的。
幸好新的帝國一切萬象更新,新的地頭蛇成長起來,直到尾大不掉也需要時間,足夠兒子們成長了,日後無非多殺點人罷了,正好也培養一下殺人的膽量。
說起來最大的兒子也該和母親分開了,既是不太方便,也是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
所有公子八歲以後就要和母親分開了,不能再同處一宮。嬴政在咸陽宮新修繕了承乾宮,給孩子們居住,孩子年齡差不多的在一起,也能培養一下感情,總好過沒有任何感情,以後哪怕爭鬥起來,能不要趕盡殺絕就好了。
另外,這也已經是在考校能力了,三人行未必一定有我師,但是人一多必然會選擇出領導者,能團結大多數的,才是真正適合承乾的那個人。
承乾宮距離蘭池宮和章台宮都不遠,嬴政也會經常去看一看,這些孩子一個個都非同凡響,他當然要親自盯著點兒。
等到公子十二歲,就該出宮開府了,也該出宮見識一下真實的天下,而不是只有宮中這點地方。
長於深宮,養於婦人之手,終究只能成為廢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