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檄文如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許都,司空府。

  曹操臥在榻上,一手按著隱隱作痛的腦袋,一邊聽著書吏誦讀河北袁紹散發的檄文。

  「操贅閹遺丑,本無懿德,僄狡鋒協,好亂樂禍。」

  這是在說他出身不好,是閹宦的後人,從根子上抨擊他。

  「而操遂承資拔扈,肆行兇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

  這是在說他誅殺邊讓和董承,殘害忠良與賢士的事情。

  「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遇隳突,無骸不露。」

  曹操聽到此處,他瞪大了眼睛,頭風作痛頃刻間消失,倒不是這件事不是他做的,而是他做的隱秘,卻不想袁紹竟是得知了,並在檄文上明明白白的闡述了出來,用來抨擊他的不德之處。

  自榻上起坐,曹操伸手止住了書吏誦讀檄文,示意書吏將檄文遞給他,接過檄文後,他將檄文鋪在案几上,細細的看了起來,眼神中露著欣賞的意味。

  雖是這篇檄文是袁紹一方用來指責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專橫跋扈,作威作福,擅殺大臣,盜挖墳墓,忘恩負義,罪不容誅,有著數不盡的罪行。

  可曹操臉上卻是沒有什麼動怒的神色,倒是對這篇鋪張揚厲,語多駢偶,氣勢剛健又不流於拙樸,有骨鯁之氣而又文彩斐然的檄文欣賞非常。

  通讀完畢,曹操大笑道:「有文事者,必須以武略濟之。陳琳文事雖佳,可袁紹的武略只怕難以配得上這篇佳作。」

  當此時,僕役來報,中書令荀彧求見,曹操起身,出屋宇將外間的荀彧迎入了屋內,荀彧作為他的蕭何,在他與河北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最為他所仰仗。

  「文若,且先看一看本初散發的檄文。」

  主賓坐定後,曹操一揮手,親衛隨即就將他案几上的檄文轉遞到了荀彧的手上。

  荀彧接過檄文,細細的讀了起來,不多時,他讚嘆了一聲:「好文采。」

  「是好文采。」曹操應和了一句,他讚嘆道:「惜乎陳琳這等文學佳士,不得為我所用也。」

  荀彧淡笑了一聲道:「待明公擊敗袁本初,討定河北,似陳琳等輩,自是為明公所用也。」

  曹操聞言大笑,笑罷後神色漸次嚴肅了起來:「吾假天子之命,以袁本初為魏公,本意修繕與河北的關係,將禍水引到關中去,不想袁本初竟還是把主意打到了許都。」

  荀彧寬慰了一句道:「袁本初之性,貪易避難,去歲袁本初在河東玉璧城下受阻數月,不得寸進,自是不願意再度發兵河東,去碰有如鐵壁般的玉璧城。」

  「而兗豫之地,地勢通達,無有高山要隘,有一大河,奈何處處可渡,卻是不可作為依仗……是故自河北驅兵,南下中原,可直趨爾,袁本初將主意打到中原,避開河東、關中,這也是可以預料到的。」

  「嗯。」曹操頷首表示認同,關於袁紹這位幼時就相交的好友,他比荀彧了解的更深,就如往日裡袁紹為諸侯盟主,率眾討伐董卓,董卓為之震恐,遷都避戰,當此之時,若是袁紹奮發,兵進關中,一舉誅殺董卓,解救天子,天下當下就相安無事矣。

  緣奈何,袁紹畏於涼州兵鋒,又懷有私心,竟是躊躇不前,致使錯失大好良機,以至於天下到了今時今日,還處於紛爭不休、四海不寧的境況。

  一念至此,曹操同荀彧論起了正事:「泰山臧霸有文書遞來,言是袁譚號稱大軍十萬,馬萬匹,自臨淄南下,兵威洶洶,旌旗獵獵,泰山、琅琊等地為之震動。」

  「當然,袁譚所號稱大軍十萬,馬萬匹,經臧霸細查,實則不過兵三萬,馬三千,至於剩下的就是勞役之卒、用作充數之用的驢騾罷了。」

  「於文書末尾,臧霸附言道,依仗泰山險塞,琅琊城池堅韌,令吾不必憂心於東方,但以袁本初為念。」

  臧霸豪言如此,曹操看上去神色放緩,但荀彧從曹操的眉宇間瞧出了一抹憂色,他拱手道:「明公可是擔心臧霸為袁譚所招攬,以至於青徐糜爛,為袁譚所得,且到時候側面受敵。」

  曹操微微頷首,他應道:「吾確是有此憂也,臧霸、孫觀等為泰山賊寇,本就是往來奉迎之輩,吾安定青徐,將青徐一以委之此輩,不過是鞭長莫及,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徹底掌控青徐罷了。」

  「而今袁譚大軍南下,兵士之數倍於臧霸、孫觀之徒,又袁紹威加於海內,有盟主之稱,吾擔心臧霸、孫觀等懷有二心,附於袁譚,將青徐拱手讓之。」

  「到時候青徐一下,袁譚大軍直趨豫州,吾腹面受敵,正面又為袁本初所攻,大局崩壞,無可救也。」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荀彧微笑,他寬解曹操道:「明公,臧霸、孫觀等人雖是號為泰山賊寇,可彼等出身非是粗鄙,而是文吏之後,懷有忠義之心,斷不會背棄明公,阿附袁譚。」

  「依彧看,明公且放寬心,就如臧霸所言,不必以東方為念,只專意於袁本初即可。」

  曹操輕嘆了一聲,眼下也只能相信臧霸、孫觀的忠誠,畢竟他沒有多餘的兵力派到泰山去阻截袁譚了。

  且知道,除卻袁譚這一路人馬,河南的曹仁遞來書信,言是河北名將高覽屯於大河北岸,兼之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助陣,有渡河南侵之意,並且兩邊已經互相交上手了,斗上了幾個來回。

  當下曹仁依託大河,暫時將高覽堵在大河北岸,兩邊正處於相持的狀態,後面勝負如何,尚且未可知也。

  此外就是袁紹所統帥的中路大軍還未動身南下,而袁紹這一路,也是南下袁軍中兵馬最盛、良將最多的一路人馬,需得曹操這位集團首腦去直面相抗。

  是故對於青州袁譚、河內高覽二路人馬,曹操只能寄託希望在臧霸、曹仁的身上,冀望臧霸、曹仁能抵禦住袁譚、高覽,保證他側翼的安全,他才好去同袁紹去做一對一的對決。(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