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八股文必須要廢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歷史上,朱棣手底下沒有這麼一批人,就只能靠著科舉來籠絡人心。

  現在,既然自己手底下有這麼一批人,那麼就直接換。

  他們是從底層的小吏,直接一口氣當官的,對待朱棣的忠誠,自然是不需要多說什麼。

  而蹇義的心中多少也是有些擔憂的,這些人都是從什麼政校出來的,那也就是說,他們走的不是科舉的路子。

  朱棣現在提拔了這麼一群人,那麼從長久來看。

  朱棣會不會開始長期的推廣這種模式,任何官吏都要從最基層開始做起。

  這種行為,是要顛覆科舉制度的。

  蹇義只能是如此的安慰自己:「應該不至於,這只是權宜之計!」

  而任以虛則是壓根沒考慮這一套。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科舉制度,八股文必須要廢掉。

  八股考試的弊端是很多的,選出的人才很多都是書呆子。

  宋濂形容過八股選出來的某些人才,與之交談,兩目瞪然視,舌木強不能對,活脫脫一副白痴面孔。

  但八股文還是有一定用處的,八股文若做的好,隨你做什麼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捆一掌血。

  八股文可以算是很多文體寫作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限制下,很多優秀人才更能脫穎而出。

  如後來的徐階、高拱、張居正,哪一個不是八股文拿高分的?

  這些人,才是高手中的高手,但是,這種出類拔萃的畢竟還是少數。

  任以虛更多的還是考慮,要從基層,把人才給選拔出來。

  這一批人雖然從政經歷不夠,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些科舉出來的書生,又有多少人,是真的有從政經歷的?

  對比起來,這些人好歹也是讀書識字,捎帶著有著一定的,在地方上工作經驗的。

  任以虛是堅信一個原則,人才都是培養出來的,誰也不是從一開始就行的。

  你讓李景隆多帶帶兵打仗,多鍛鍊鍛鍊,這小子也還是可以的。

  無非就是灌輸一些經驗,讓他們自己去慢慢磨礪。

  任以虛過來的時候,蹇義已經是擬定好了名單交給任以虛過目。

  對於這些人,蹇義其實也不是很了解,只能看他們的履歷,再來看看他們在工作當中特點和態度,來進行一個大致的判斷。

  整理好了資料再來交給任以虛。

  「年後,還要找時間,跟他們好好的見見面!」

  任以虛看了看手中的名單,笑著開口道:「宜之(蹇義)的字,辛苦你了!」

  蹇義客氣的開口道:「為皇上分憂!」

  一邊是人才的選拔,另一邊,任以虛也在監管五軍都督府,主要還是衛所土地產權明晰。

  同時,還要做好登記,到底有多少畝田地,耕種的人有多少,支出多少,收入多少。

  在五軍都督府當中,建立一個督查機制,可以進行舉報,自己的上官,是否存在侵吞土地的情況。

  基本上,產權明晰,南方和北方已經全部統計結束。

  一成五屬於朝廷的,另外的八成五屬於士兵的。

  此外,如果家屬參與到勞作當中,剩下的八成五,也要拿出一部分的比例,作為勞務費用。

  如果家屬沒有參與勞作,僱傭人了也要給錢的。

  大致的框架是搞出來了。

  任以虛提拔了一批年輕的軍官開始討論,如何有效的防止上級貪污,如何明確這個監察制度。

  林林總總,等到任以虛差不多弄完以後,這才帶著厚厚的奏摺,來到了朱棣的跟前。

  文淵閣。

  「見過齊國公!」

  解縉對著任以虛十分客氣的行了一禮。

  解學士!

  任以虛倒也是十分的客氣。

  兩個人雖然都還算是客氣,不過,解縉看著任以虛的眼神,頗為玩味。

  怎麼說呢?


  任以虛這個傢伙並不是科舉出身,在很多人眼裡,他就是一個文盲。

  這麼一個人,居然能得到朱棣的重用,自然,不少人看著任以虛都是極為不滿的。

  不過,現在這個階段,都知道任以虛聖眷正隆,暫時還是沒有人,朝著任以虛發動攻擊。

  但是,時間久了,那可就是說不好了。

  任以虛自然也是看出來,解縉對自己的輕視和不屑。

  他知道,讀書人這個圈子,多半是融入不了自己的。

  對此,任以虛的態度也是十分的明顯,融不進去也沒關係,沒必要硬熔。

  自己跟朱棣這個關係,不是他們能挑唆的。

  能成為奉天靖難的頭號功臣,是靠著實力拿下的。

  如今,解縉的主要工作就是重新修訂《太祖實錄》,此書已經由建文帝修過一次,但很明顯,第一版並不符合朱棣的要求。

  在這一個全新的《太祖實錄》當中,他需要一個更為顯赫的出身。

  類似朱元璋那樣白手起家打天下,開口就是「我本淮右布衣」。

  擺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那一套已經行不通了。

  然後,馬皇后成為了他的嫡母。

  此外,朱棣還指示手下人,在實錄中,加入了大量小說筆法的描寫。

  如朱元璋生前曾反覆訓斥朱允炆,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而對朱棣卻總是讚賞有加,一看到朱棣就滿面笑容,十分高興。

  甚至在他死前,還反覆詢問朱棣的下落,並有意把皇位傳給朱棣。

  但是由於奸詐的朱允炆等人的陰謀行為,合法的繼承人朱棣,並沒有接到朱元璋的這一指示。

  於是,本該屬於朱棣的皇位,被無恥的剝奪了。

  這些內容讀來,不禁讓人在極度痛恨朱允炆等奸邪小人之餘,對朱棣終於能夠奪得,本就屬於自己的皇位,感到欣慰。

  並感嘆,正義終究取得了勝利,好人是有好報的。

  不過,在歷史上,朱棣還是搬出來了祖制。

  凡是建文帝時代執行的各項規章制度,與朱元璋的成例有不同的,全部廢除,以老祖宗成法為準。

  這倒不是因為朱元璋的成法好用,只是朱棣要想獲得眾人的承認,必須再借用一下死去老爹的威名,表明自己才是真正領悟太祖治國精神的人。

  但是,在這個時空,沒有出現這一條。

  最主要的原因,朱棣爭奪天下的過程當中,朱元璋的祖制早就被踹到了一邊。

  比如說,衛所制度,再比如說朱棣即將打算搞起來的開海制度,還有就是戶籍制度,以及這些小吏當官。

  都是違背的,最大的一條,他奉天靖難,也是違背了朱元璋的祖制的。

  既然自己已經不遵守了,那就徹底不遵守了。

  朱棣看著任以虛的奏摺,而後忽的一抬頭,淡淡的開口道:「解縉你先出去!」

  解縉微微一呆,看著任以虛的眼神,不免也是多出了幾分羨慕嫉妒恨。

  而後點點頭:「臣領旨!」

  「任以虛,你這兩條都很不錯,產權明晰,公開衛所支出,檢舉制度,這些都很不錯,准了。」

  「還有這個,政校出來的學生,到南方當官,這也很不錯!」

  朱棣哈哈一笑:「朕沒看錯,你到底是有治國大才的,不過,現在朕倒是要做另外一件事兒!」

  朱棣哈哈一笑,隨後拿出了另一個奏本,道:「還有這個,藩王進京,朕,思念兄弟,念及手足,不勝悲傷,特邀他們來京師一聚!」

  任以虛也是忍不住笑了笑,道:「藩王進京,那就是砧板上的肉,皇上可以一舉削藩!」

  建文帝時期,朱棣是藩王,建文帝要削藩。

  朱棣反對削藩,最後造反。

  現在朱棣是皇帝了,他也要削藩。

  最終,朱棣還是活成了朱允炆的樣子。

  反對削藩,理解削藩,開始削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