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宗室會吃垮大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棣英明神武,武略超群,以一隅之地,掀翻建文,靖難成功,絕對是個狠人。

  但是對不起,朱棣的團隊實在是太差了。

  身邊居然沒有文臣的。

  目前也就是兩個半,一個是任以虛,一個是朱高熾,姚廣孝只能算是半個,其餘都是一群二三流的武夫。

  他們的水平對付建文那個菜鳥還行,要想治理這個龐大的大明朝,那就是開玩笑了。

  姚廣孝希望留住方孝孺的命,是為了收買天下文臣。

  朱棣的確是忍了,奈何,沒忍住,這要不是任以虛出面,十族都沒了。

  打天下和治天下,完全就是不同的概念。

  第二日上朝,任以虛當仁不讓的站在了文臣之首。

  朱元璋廢除中書省之後,權分六部,而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是名正言順的百官之首。

  早朝排班的時候,任以虛是站在文臣第一位的。

  他的地位基本上就是相當於當年的李善長,靖難第一功臣。

  至於內閣諸臣,別說此刻還沒成立,就算成立了,內閣大學士也不過區區五品而已。

  別說跟任以虛比了,也就能和六部侍郎比一比。

  所謂三楊輔政,其實是內閣權柄越來越大之後,才被人吹噓起來的,這年頭就連首輔這個概念都沒有。

  在永樂朝,當之無愧的大佬就是蹇義和夏原吉。

  這倆位一個執掌人事,一個執掌財政,歷二十年而不倒,絕對是朱棣手下的台柱子。

  現在蹇義是吏部左侍郎,跟在任以虛身邊混。

  而夏原吉也是被朱棣提拔為戶部左侍郎,如果問題不大,過個一段時間,就會被提拔為戶部尚書。

  這上朝跟電視上也不太一樣。

  一般來說,是上朝討論的都是一些小事兒,私事兒,雞毛蒜皮的事。

  而真正的大事兒,基本上都是開小會,不然,你一言我一語的,還不是要亂了套。

  從漢武帝開始就是內廷制度,到了唐朝也有內廷制度,宋朝是樞密院,明朝就是內閣制度,清朝就是軍機處。

  其本質就是效率,國家政策的制定,不可能允許所有的朝臣參與的,你一言我一語,這不是壞事了麼?

  而現在朱元璋廢掉了中書省之後,雖然也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幫助他處理繁多的政務。

  這些大學士很少能參決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親自主持。

  明成祖在位時,選拔翰林院官員作為殿閣大學士,入值宮內的文淵閣,隨侍皇帝,並開始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內閣由此出現。

  上朝結束之後,任以虛隨後就私底下面見朱棣。

  朱棣看著任以虛遞交給自己的奏摺,臉上也是微微的露出了一個震撼。

  這個奏摺寫的十分的詳細。

  介紹了宗室日後做大,會對國家造成何等的傷害,需要國家拿出多少的財政,來養活宗室。

  親王每年一萬石,郡王每年二千石,鎮國將軍每年一千石。

  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則逐級遞減二百石。

  輔國中尉、奉國中尉逐級遞減一百石。

  公主及駙馬每年二千石,郡主及其儀賓每年八百石。

  按照這個制度,即使是最低等的奉國中尉和鄉君,每年都會有二百石的俸祿。

  明朝正七品官員,每年的俸祿只有九十石,大明的一石,約相當於現在的一百八十斤左右。

  朱元璋對自己的子孫後代可謂是相當地好啊,給了極高的待遇,然後,他們就會幹脆直接的吃窮大明朝。

  朱棣有些不信:「先生,這也太危言聳聽了吧?」

  「現在的宗室才多少人?」

  任以虛聳聳肩,笑著開口道:「皇上,可是會下棋?」

  朱棣點點頭:「這個,朕還是知道的!」

  任以虛笑著開口道:「臣不才,想要跟皇上借點米,不知道皇上肯不肯!」

  朱棣哈哈一笑:「朕當是怎麼回事兒,先生要借多少?」

  任以虛笑吟吟的開口道:「我只要在棋盤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十六粒...按這個比例放滿整個棋盤就行。」


  朱棣自然是不以為然:「先生,你也太小看朕,如今大明富有四海,先生直接開口就是,何須這個要法?」

  「皇上,不妨試試?」任以虛笑著開口道。

  「亦失哈!」朱棣忽然間開口道。

  一個小太監來到了朱棣的面前:「去拿個棋盤過來,再來帶上一袋米!」

  而後,朱棣開始冒冷汗。

  一粒米一粒米的填滿太難了。

  當填到第32個方格時,朱棣已經感到非常吃力了。

  棋盤肯定是放不下了,現在的問題是,整個大殿好像也快放不下了。

  他意識到,如果要填滿所有的方格,他需要的米粒數將會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任以虛笑眯眯的開口道:「皇上,臣直接告訴你答案好了!」

  「填滿64個方格,所需要的總米粒數是,2的64次方減1,也就是18,446,744,073,709,551,615粒米。

  「這些糧食,是大明生產三百年,都生存不出來的糧食!」

  朱棣皺眉,任以虛笑著開口道:「皇上,宗室總是會生孩子的,越是往後,人數就越是多,到了最後,他們一定是會徹底吃垮大明朝的!」

  頓了頓,任以虛繼續道:「皇上,你還以為臣這是危言聳聽嗎?」

  實際上,朱棣還真是考慮如何對付藩王,無非就是加俸而已,畢竟明太祖朱元璋早就算計好了。

  爵位每過一代就降級,親王除嫡子外諸子為郡王,然後是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一直到奉國中尉就不再降了...

  可是問題在於,當大明的宗室稍微一多,這個麻煩可就是大了。

  而且在大明的歷史中,就有不少宗室為了賺錢,就拼了命的生孩子。

  大明宗室繁衍到第九代,就會達到上百萬人之多,那個時候,還不得吃窮大明朝?

  朱棣眯起了眼睛,心中也是浪潮翻天。

  再來看看任以虛給自己提出來的建議,忽然間就發現,任以虛這個傢伙是真的有夠缺德的。

  各地藩王,宗室,先把他們騙到京城,然後不准他們回到自己的封地。

  四個字總結,騙進來殺!

  任以虛後續採用的政策,基本上是清朝對待宗室的態度。

  可以說,清朝對待宗室的態度,基本上就是針對明朝的政策,打了一個超級大補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