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聲名鵲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何時來到我身後?!」

  那三名江湖俠客驚愕之間,脫口而出。方才李元楷明明尚在他們視線之前,怎地轉眼間便如鬼魅般現於身後?

  馬銘微微一笑,雙手合十,頷首道:「少俠武藝超群,能斬猛虎於麾下,實乃令人欽佩。無須再驗明正身,今日之事已了,我等就此別過。」

  李元錚笑容滿面,然而那笑容在他血跡斑斑的面容上,顯得有些詭異,尖牙露出,更增幾分森然。

  「有緣千里來相會,三位義士既為我白楓渡百姓剷除了一害,何不留步,共飲幾杯薄酒?」

  李元錚的盛情邀請,卻非出於純粹的善意。他心性記仇,睚眥必報,這三個江湖人士曾算計於他,還出言不遜,羞辱他的弟兄們,此仇豈能不報?

  他自覺有了寶籙的庇佑,又吞噬了白虎的精血,強化了自身氣血,對付這三人,自是綽綽有餘。

  馬銘心中一番思量,暗忖:

  「這小子不過是僥倖擊斃了一隻病虎,此刻必定疲憊不堪。即便他勇猛過人,諒他也難以對我三人構成威脅。」

  於是他點頭應允:「既是少俠盛情難卻,我等恭敬不如從命,就此叨擾了。」

  未幾,這片亂石灘已是人聲鼎沸。

  白楓渡的百姓們聽聞李元錚斬殺了那隻肆虐的白虎,紛紛趕來想要一睹那猛獸的死狀。

  然而當他們真正看到那龐大的虎屍時,無不驚愕失色,膽小者甚至雙腿顫抖,瞠目結舌。

  「如何?諸位大人,現在可信了我的話?」李元錚帶著幾分戲謔地問道。

  眾人如夢初醒,驚嘆之聲此起彼伏,粗鄙之語不絕於耳,盡顯他們對這震驚場面的難以置信,同時也透露出對那兇猛白虎的深深痛恨。

  「好!這畜生死得好!我兒在天之靈可以安息了!」

  孫家和張家的兩位長輩雙眼含淚,憤然上前,狠狠踹了那白虎幾腳,隨後在下人的攙扶下,喘著粗氣踱步至李元錚面前,雙手鄭重地抱拳致謝:

  「壯士真乃天人也!我等代家中亡魂,向壯士致以最深的謝意!」

  「先前允諾的黃金百兩,今日定當如數送至貴府,不過午後申時,我等將率眾於小寒江之上,以這白虎之屍祭奠我兒,還望壯士慷慨贈予此畜生之軀!」

  由於連日雨水沖刷,孫張兩家的子弟血肉模糊,不得不提前安葬。

  李元錚斬殺白虎,無疑是對他們最大的慰藉,故而這兩位長輩感激涕零,情緒十分激動。

  李元錚卻微微一笑,擺手道:「多謝二位大人美意,但這些獎賞我實難接受。唯有一事相求,懇請二位大人成全。」

  「哦?壯士有何請求?」兩位長輩異口同聲地問道。

  「我有一位摯友,名叫李二狗,也命喪此地。二狗家中僅有年邁的祖母相依為命,恐怕無力為他操辦後事。我願將賞金悉數捐出,為二狗安葬之用。懇請二位大人為他舉辦一場體面的葬禮。」

  李元錚言辭懇切,令人動容。

  此言一出,李元錚只覺渾身力氣仿佛被抽離。

  二狗之死,雖是他無奈之舉,但內心愧疚難當。

  他希望通過此舉,略作補償。

  眾人聞言愕然,這才回想起那日浮金島上的慘劇,除了兩位富家子弟外,還有一位名叫李二狗的無名少年也命喪虎口。

  他們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李元錚為何會不顧一切地前往浮金島獵殺白虎,原來是為了告慰摯友在天之靈!

  在場之人無不為之動容,心生感慨。若能擁有李元錚這般重情重義的好友,此生足矣。

  「好!」

  孫張兩家長輩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並由衷地讚嘆道:「壯士義薄雲天,真乃當世豪傑!」

  面對眾人崇敬的目光和兩位長輩的讚譽,李元錚只覺受寵若驚,他謙虛地回應道:「不敢當。」

  而此刻,站在一旁的三位江湖「宗師」卻是顏面掃地。

  他們羞愧難當,只覺臉頰發燙,總感覺周圍的百姓有意無意地向他們投來嘲諷與不屑的目光。

  然而百姓們並未將太多心神投注於那三位江湖人士,反而以八抬大轎之禮,將李元錚尊榮地迎至鎮上。

  原本為驅逐猛虎而擂動的鑼鼓,此刻也轉而成為慶祝英雄凱旋的歡快樂器。


  「李家少年李元錚,浮金島上斬妖虎!」

  街頭巷尾,人們奔走歡呼,傳遞著這一喜訊。

  那白虎肆虐多年,如今一朝被除,民眾怎能不欣喜若狂?

  鎮邊擺攤的小販們首先聽聞此訊,他們驚愕之餘,急忙拉住從浮金島歸來的鄉親,急聲詢問:

  「可是那位薄唇丹鳳眼的李元錚?」

  「正是此人,那李家少年真乃勇猛無比,單槍匹馬便斬殺了那兇猛的白虎!」歸來之人滿臉敬佩地答覆。

  攤主們聞言,無不驚嘆連連。

  他們未曾料到,那位少年竟真有這般本領,能斬殺那令人聞風喪膽的猛虎。

  恰逢此時,李元錚騎著駿馬經過,前面牽馬的於忠三人挺胸抬頭,嘴角微翹,用餘光瞥向先前對他們冷嘲熱諷的百姓。

  他們雖未親自斬虎,但大哥李元錚的榮耀,也讓他們這些小弟感到臉上有光。

  身後兩匹健馬拉著一輛排車,車上載著那龐大的虎屍,彰顯著李元錚的赫赫戰功。

  百姓們此刻再無半點偏見,紛紛豎起大拇指,連帶著於忠三人也贏得了不少讚許。

  這讓三人更加得意,於勇忍不住小聲嘀咕:「這回咱們也算是揚眉吐氣了。」

  「我早就說過,跟著錚哥混,早晚有出息!」於忠心中暗自慶幸,當初沒有拋棄錚哥逃走,否則現在哪有資格站在這裡,為錚哥牽馬引路?

  白楓渡這個小鎮,因這一壯舉而轟動四方,遊行慶祝的隊伍不斷壯大,百姓們自發為李元錚開道,連鄉里的官員也出面讚揚他的英勇。

  這場盛大的遊行持續了大半天,李家族長李培賀終於得到了消息。

  在反覆確認後,他急忙率領族中長老趕到隊伍前。

  李元錚一眼就認出了族長,每年祭祖大典時,他都會遠遠地望著族長帶領眾人祭拜先祖。

  他翻身下馬,向李培賀行晚輩之禮。

  李培賀趕忙扶住他,上下仔細打量了一番,撫著鬍鬚笑道:

  「好好好,不愧是我李家的子弟!早就聽說培青有個了不起的兒子,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李元錚心知肚明,這位族長今日才第一次聽說他父親李培青的名字,更別提他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子了。

  面對李培賀的誇讚,他只是淡淡地回應道:「全靠家父的悉心教導。」

  「哦?培青竟也身懷絕技?」

  李培賀聞言,雙眼頓時放光,心中暗自懊悔,怎的以前未曾察覺這李培青的底蘊,早該委以重任才是。

  「若非家父早年為族中浴血奮戰,不幸傷了腿腳,今日斬虎之壯舉,或許便由家父來完成。」

  李元錚性情直率,藏不住話,提及父親往昔的戰功與傷痛,言語間流露出幾分不滿。

  得了寶籙的加持,他更是無所畏懼,言辭犀利。

  李培賀與眾長老聞言一愣,思緒飄回當年那場激烈的斗械,族中多人因此負傷,李家也因此衰敗,無力撫恤那些英勇的子弟。

  「未曾想到,這少年的父親,竟是當年那些子弟中的一位!」

  李培賀心中滿是愧疚,他敏銳地捕捉到了李元錚眼中的不滿,與長老們交換了一個眼神後,鄭重道:

  「功臣之後,出身俠義之家,族中自當重謝。培青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實在令人敬佩!」

  言罷,李培賀身後的小生立刻會意,匆匆脫離人群,急忙去準備豐厚的禮品與錢財。

  李元錚微微一笑,他雖做不到父親與大哥那般胸懷寬廣,但深知自己一旦成長,定要讓當年那些薄情寡義的老傢伙們付出代價。

  「侄兒在此代家父謝過族長大人。」他拱手致謝,隨後翻身上馬,疾馳回家。

  往事歷歷在目,李培賀心中的愧疚如潮水般湧來。

  他輕嘆一聲,沒有太多怨言,乘轎與李元錚同行。

  李家已然衰敗,不再是往日的繁榮昌盛。如今,族中能撐得起台面的,也只有靈植園的李元慶了。

  而今又有一位打虎少年嶄露頭角,李培賀心中暗自慶幸,哪裡還有什麼不滿之處?更何況,他本就虧欠李培青一家太多。

  「倘若這孩子能在武道上有所成就,在州府謀得一官半職,也能為我李家帶來無盡的榮光。」李培賀心中如是想著,不知不覺間,隊伍已來到了一處偏遠的村莊。


  望著這貧瘠的小村,他心中的愧疚愈發強烈。

  沒想到當年的族中忠士,竟淪落至此。

  村中百姓聽聞了李元錚的壯舉,紛紛湧向村口迎接。見到歸來的隊伍,人們歡呼雀躍,誰能想到這個小小的村莊,竟能走出一位打虎英雄?

  村民們個個挺直腰杆,日後在田間地頭,也有了吹噓的資本。

  李培賀來到一處破舊的青石泥屋前,院中僅有一女子與一孩童在靜靜等候。

  「小女子見過族長、諸位大人。」李元熒恭敬行禮,元浚也有模有樣地跟著,咿咿呀呀地喊著。

  李培賀眼前一亮,沒想到李培青家中人才輩出,竟有如此俊俏的姑娘。

  「元熒和元浚是吧?免禮免禮。培青何在?」他溫和地詢問。

  「家父出門務農,因腿腳不便,此時應該正在趕來的路上。」

  李元熒故意放緩了「腿腳不便」四字,以表達對族中過去冷漠的不滿。

  過去家中只靠大哥一人支撐,她雖受了外人的氣,卻也不敢多言。如今一家人都得了仙籙的庇佑,她也想趁機出出心中的惡氣。

  「快派人去接!」李培賀急忙下令,「用我的轎子去接他!」

  沒過多久,李培青便被人小心翼翼地抬了回來。

  他剛一下轎,滿身泥土,李培賀都不敢上前相認。直到李培青一瘸一拐地上前給李培賀行禮時,李培賀這才確信無疑,眼前這個佝僂著身子、行動不便的男子,正是李培青。

  「見過族長。」李培青的聲音略顯沙啞。

  「培青啊!」李培賀一把扶住他,神色凝重道,「這些年你辛苦了。當年族中……」

  「族長過譽了。教導錚兒非我一人之功,多虧族中開設書院武堂,錚兒自幼受其薰陶才有今日為民除害之舉。」

  李培青卻打斷了他的話茬,輕鬆地將過往的恩怨一筆勾銷。他深知族長的難處與愧疚,但更希望為孩子們的未來鋪平道路。

  他希望藉此機會多給孩子們攢一些情分和機會。

  李培賀聞言輕嘆一聲,雙手緊緊握住李培青粗糙的雙手輕輕拍了拍表示理解和支持。

  「錚兒是族中的驕傲日後我們絕不會虧待他。」他鄭重承諾道。

  二人遂談起這些年來族中諸事,言談間,孫、長兩家及官府、族中的賀禮如流水般相繼而來,盡顯李元錚打虎英雄之威。

  李元楷在院中忙碌地接待著各方來客,心中對弟弟的成就感到無比驕傲。

  「有了錚兒這般英勇,即便我仍是個凡夫俗子,我家也足以在族中昂首挺胸。」

  他暗自思忖,卻未知弟弟的壯舉不僅贏得了百姓的尊崇,更悄然提升了家中的氣運,暗中提升自己的修為。

  隨著李元錚的聲名鵲起,白楓渡的村民們整日都沉浸在歡聲笑語之中。

  他們期盼著,有了這位打虎少年的庇護,周邊的野獸或將被一一清除,村莊將重獲安寧。

  在孫、張、李三家的共同推舉下,當地官員順應民意,當即為李元錚在衙門內安排了職務,統領一眾捕快。此舉大快人心,李元錚本人亦是欣喜萬分。

  「日後我獵殺妖獸,便可名正言順,無需再遮遮掩掩。」他心中暗喜,隨即與於忠等人一同前往江面,參與祭奠白虎的儀式。

  在祭奠過程中,李元錚無疑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他與孫、張兩家共同將白虎沉入小寒江底,同時暗自記下了沉虎的位置。

  當晚的謝客宴上,父親李培青首次坐在了首席之上,接受著人們的敬酒與祝賀。李元楷也忙得不可開交,卻滿臉都是喜悅與自豪。李元錚看著這一切,心中的不平之氣漸漸消散。

  他趁機將於忠、於勇、楊烈三人喚到一旁,低聲交代:

  「晚上在松雲嶺等我,咱們常挖坑的地方見。」

  三人聞言重重點頭,尤其是楊烈,他曾受人欺辱,此刻得知大哥要為他找回場子,臉上露出了邪魅的笑容。

  李元錚借著養傷的由頭,提前離開了熱鬧的酒宴。他匆匆來到小寒江邊,將祭奠的白虎用儲物袋小心翼翼地撈起。

  然而在裝撿血肉的過程中,他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