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的獨角戲
昨天,我的日誌《天目書院》,有個書友,在我的留言評論區說道:虧好有個正在學手機攝影的人,才看到你撅著屁股為人家拍照的珍貴畫面,否則,你的一張圖片也看不到。說真的,每次到一個地方,或者跟任何群體遊玩,或跟任何朋友聚會、聚餐,都很少有我的片子,好像我就是專門給人家拍攝的,沒有人想過為我拍一張片子留作紀念,好像壓根兒就沒有這個概念。難道,人人缺心眼!!
就拿我們這組大學旅行團的五個人,他們四人是大學同班同學。愛人生病,帶著我這個家屬,我就成了他們四人的御用攝影師。2022年11月的徽州行,也是這班人組成的自駕,整個旅程只在最後的一天就要結束,我請了遊客為我們五個人合拍了一張最後的和大家的紀念,整個旅程沒有我的片子。這次天目山之行也是,旅程結束了,沒有我幾張片子,我就搞不懂,難道手機?難道他們的手機就不能為我偷拍一張、兩張、或搶拍一張好片子留作紀念??他們都是學霸,名牌大學生,社會的脊樑,難道沒有這個認知和能力?
記得每次學校的聚會也是、或發小的聚會、或50年聚會、40年、30年,或小範圍、或大範圍,每場都是我一個人在忙乎,端著個大炮在會場忙乎,就沒有人想起用手機為我拍張忙乎的紀念片,統統的場合,幾乎沒有人為我搶拍、偷拍一張紀念片。那年,2016年10月,紀念50年,兩天的聚會我拍了千張片子供他們做各種視頻和紀念相冊,就是沒有我的片子,只有在我的QQ日誌找一張配上。
什麼原因呢?怕手機拍片技術不好?僅僅旅途紀念和歲月的記錄而已,我端著個大炮,東跑西跑拍的也是爛片子紀念,僅此!就是不知什麼原因??除非我遇到的專業攝影師,其他不管遇到什麼層次的群體、同學、朋友、社會人,他們就是想不起來給別人拍?什麼道理呢?什麼原因呢?怕攝影技術不好?我說,非也,不就是出來玩,圖個熱鬧,圖個歲月的記錄。我認為是:缺心眼!
我就納悶了,繁瑣的單反攝影操作不會不要緊,難道手機拍個照也不會?其實,不用上攝影課學習也可以用手機,隨便拍一張也是紀念啊。一路上,每人用不同的眼光給我抓拍一張,或搶拍一張也好啊,隨手,這難道也不會嗎?難道你們的手機不拍照?我愛人也是這個德性,懶得拍。正好,缺心眼的同學們也懶得拍,就沒有人給我拍。缺心眼的同學們,跟著你們做御用攝影師,不幹了辭職在即!
上篇的《御用攝影師》,我也在沉思,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都不會主動給人搶拍兩張和抓拍、偷拍兩張瞬間的片子,我想有這麼幾個原因:1.大多數人沒有這個概念,攝影瞬間的搶、抓、偷,只有攝影愛好者才有這個概念和這個技術素質,突然美好的一剎那只有愛好者才覺得珍惜才去抓拍。2.大多數人沒有這個思維,大多數人沒有攝影的愛好,就不會去想到要去抓住某一個瞬間。3.大多數的人恐怕也覺得自己的攝影技術是菜鳥。4.大多數人的手機還沒有太多的空間,不願意為別人占用自己的空間,如果再去轉給別人,又沒有別人的微信,麻煩。5.大多數人對照片沒有記錄生活的習慣和收藏歲月的習慣,照片有沒有不重要,就是有,也是看一眼就刪掉了。
我的生活方式與眾不同,一來我有寫歲月的習慣,二來寫歲月我必須圖文並茂,三來我有收藏的習慣,不管任何階段的片子,當時看看沒有用的片子,可是在我這裡收藏,若干年後拿出來曾經不起眼的片子,現在那都是珍寶。我做過很多人的調查:問,你們手機裡面的片子占滿了手機內存怎麼辦?答,重新翻一遍,老的片子刪掉,或不重要的刪掉,精減再精減。問,每年的照片不去放在一個專門的地方嗎,或大硬碟,或大U盤,或電腦內,或雲空間。大多數人的回答就是「有了手機就不用電腦了。或者有人答,不會用電腦。」
這次我們的天目山團組,我也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有一個人說不停地換手機,前幾年的手機內存放了前幾年的片子,需要就找出來,幾年淘汰一個手機,淘汰的手機都是用來放照片的。還有一個人說,沒有存放照片的概念,就活在當下。還有一個人說家有雙方老人,養他們的老,還有照顧女兒,女兒的女兒,一地雞毛的生活沒想過。誰能脫俗?誰能解脫一地雞毛的人生。
昨天一個醫院的老同事,她自己患有癌症好幾年了,前幾年因為癌症賣掉南京的住房搬到上海中山醫院附近租房、雇保姆、用心治病,那年我們在一起吃了飯,一晃五、六年,昨天她打電話來。我的理解是:1.嗨,我還活著;2.嗨,你的愛人癌症是否還活著;3.我們共同的朋友在養老院痴呆多年了。最後這個壞消息,驗證了我調查其中的一個人回答:從不收藏,只活在當下,啥也不留。
每次旅行,就我一個人獨自唱著獨角戲,從上場的導演、指揮、拍片;到下場的整理、發片、寫文。樂在其中!
一個人在獨角戲的遊戲中,整理片子長達一個月,短的也需要兩周時間,沒有掌聲,鮮花、和一個贊,一個人默默地唱著自己的獨角戲,大多數人不關心你這個獨角戲,哪怕是同行人,哪怕是片中人,都不在乎你的獨角戲。過了就過了,活在當下,痴呆了,收藏又有什麼意義?小字輩,一把火燒了;子女,一個鍵盤摁下刪除鍵;在不,躺在那兒最後某人看看灰塵厚積,硬碟丟進垃圾桶。悲切!
就拿我們這組大學旅行團的五個人,他們四人是大學同班同學。愛人生病,帶著我這個家屬,我就成了他們四人的御用攝影師。2022年11月的徽州行,也是這班人組成的自駕,整個旅程只在最後的一天就要結束,我請了遊客為我們五個人合拍了一張最後的和大家的紀念,整個旅程沒有我的片子。這次天目山之行也是,旅程結束了,沒有我幾張片子,我就搞不懂,難道手機?難道他們的手機就不能為我偷拍一張、兩張、或搶拍一張好片子留作紀念??他們都是學霸,名牌大學生,社會的脊樑,難道沒有這個認知和能力?
記得每次學校的聚會也是、或發小的聚會、或50年聚會、40年、30年,或小範圍、或大範圍,每場都是我一個人在忙乎,端著個大炮在會場忙乎,就沒有人想起用手機為我拍張忙乎的紀念片,統統的場合,幾乎沒有人為我搶拍、偷拍一張紀念片。那年,2016年10月,紀念50年,兩天的聚會我拍了千張片子供他們做各種視頻和紀念相冊,就是沒有我的片子,只有在我的QQ日誌找一張配上。
什麼原因呢?怕手機拍片技術不好?僅僅旅途紀念和歲月的記錄而已,我端著個大炮,東跑西跑拍的也是爛片子紀念,僅此!就是不知什麼原因??除非我遇到的專業攝影師,其他不管遇到什麼層次的群體、同學、朋友、社會人,他們就是想不起來給別人拍?什麼道理呢?什麼原因呢?怕攝影技術不好?我說,非也,不就是出來玩,圖個熱鬧,圖個歲月的記錄。我認為是:缺心眼!
我就納悶了,繁瑣的單反攝影操作不會不要緊,難道手機拍個照也不會?其實,不用上攝影課學習也可以用手機,隨便拍一張也是紀念啊。一路上,每人用不同的眼光給我抓拍一張,或搶拍一張也好啊,隨手,這難道也不會嗎?難道你們的手機不拍照?我愛人也是這個德性,懶得拍。正好,缺心眼的同學們也懶得拍,就沒有人給我拍。缺心眼的同學們,跟著你們做御用攝影師,不幹了辭職在即!
上篇的《御用攝影師》,我也在沉思,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都不會主動給人搶拍兩張和抓拍、偷拍兩張瞬間的片子,我想有這麼幾個原因:1.大多數人沒有這個概念,攝影瞬間的搶、抓、偷,只有攝影愛好者才有這個概念和這個技術素質,突然美好的一剎那只有愛好者才覺得珍惜才去抓拍。2.大多數人沒有這個思維,大多數人沒有攝影的愛好,就不會去想到要去抓住某一個瞬間。3.大多數的人恐怕也覺得自己的攝影技術是菜鳥。4.大多數人的手機還沒有太多的空間,不願意為別人占用自己的空間,如果再去轉給別人,又沒有別人的微信,麻煩。5.大多數人對照片沒有記錄生活的習慣和收藏歲月的習慣,照片有沒有不重要,就是有,也是看一眼就刪掉了。
我的生活方式與眾不同,一來我有寫歲月的習慣,二來寫歲月我必須圖文並茂,三來我有收藏的習慣,不管任何階段的片子,當時看看沒有用的片子,可是在我這裡收藏,若干年後拿出來曾經不起眼的片子,現在那都是珍寶。我做過很多人的調查:問,你們手機裡面的片子占滿了手機內存怎麼辦?答,重新翻一遍,老的片子刪掉,或不重要的刪掉,精減再精減。問,每年的照片不去放在一個專門的地方嗎,或大硬碟,或大U盤,或電腦內,或雲空間。大多數人的回答就是「有了手機就不用電腦了。或者有人答,不會用電腦。」
這次我們的天目山團組,我也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有一個人說不停地換手機,前幾年的手機內存放了前幾年的片子,需要就找出來,幾年淘汰一個手機,淘汰的手機都是用來放照片的。還有一個人說,沒有存放照片的概念,就活在當下。還有一個人說家有雙方老人,養他們的老,還有照顧女兒,女兒的女兒,一地雞毛的生活沒想過。誰能脫俗?誰能解脫一地雞毛的人生。
昨天一個醫院的老同事,她自己患有癌症好幾年了,前幾年因為癌症賣掉南京的住房搬到上海中山醫院附近租房、雇保姆、用心治病,那年我們在一起吃了飯,一晃五、六年,昨天她打電話來。我的理解是:1.嗨,我還活著;2.嗨,你的愛人癌症是否還活著;3.我們共同的朋友在養老院痴呆多年了。最後這個壞消息,驗證了我調查其中的一個人回答:從不收藏,只活在當下,啥也不留。
每次旅行,就我一個人獨自唱著獨角戲,從上場的導演、指揮、拍片;到下場的整理、發片、寫文。樂在其中!
一個人在獨角戲的遊戲中,整理片子長達一個月,短的也需要兩周時間,沒有掌聲,鮮花、和一個贊,一個人默默地唱著自己的獨角戲,大多數人不關心你這個獨角戲,哪怕是同行人,哪怕是片中人,都不在乎你的獨角戲。過了就過了,活在當下,痴呆了,收藏又有什麼意義?小字輩,一把火燒了;子女,一個鍵盤摁下刪除鍵;在不,躺在那兒最後某人看看灰塵厚積,硬碟丟進垃圾桶。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