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良策
在廬州的一片祥和與忙碌之中,李弘茂身著便服,與常夢錫一同前往廬州城附近的災民聚集區視察。
這段時間,李弘茂一心撲在政務與軍事籌備上。
雖對災民安置情況有所了解,但仍放心不下,想要親眼看看這些百姓的生活狀況。
二人剛至災民聚集區,嘈雜的人聲便傳入耳中。
放眼望去,簡陋的帳篷密密麻麻地排列著,人群往來穿梭。
孩子們在空地上嬉笑玩耍,大人們則在一旁忙碌著做飯、修補衣物。
李弘茂的目光中滿是關切,他緩緩開口問道:
「常大人,如今這裡到底聚集了多少災民?」
常夢錫緊跟在李弘茂身後,神色恭敬地回答:
「殿下,自上次匯報後,又有不少災民陸續趕來,如今已將近二十萬之眾。」
畢竟廬州給災民的待遇極好,廬州周邊的災民一旦聽聞,紛紛收拾行李日夜兼程的趕來。
原本上次就有十多萬災民,經過這幾日,又趕來數萬的災民。
基本上,廬州周邊地區的災民全都趕到了廬州。
別看二十萬災民聽起來數量龐大,但實際上並沒有多少,至少眼前這一片片的聚集區看不出來有那麼多。
主要是為了防止災民聚集過多引發混亂,於是就把這二十萬災民分散安置在廬州城的周邊。
李弘茂微微點頭,看著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憂慮。
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災民聽聞他的善舉,前來尋求生機。
憂慮的是,隨著人數的不斷增加,安置和管理的難度也在逐漸增大。
常夢錫似乎看出了李弘茂的心思,猶豫片刻後說道:
「殿下,如今水利工事已然完工,我們的安置壓力也不小,您看是否要暫停接收災民?」
他雖然也很想給其他災民一條活路,但他擔心廬州已經承受不了更多的災民。
光是目前的二十萬災民,他都有些憂慮,不知道該如何安置他們。
要不是上次慶王殿下向他信誓旦旦的保證,他這會恐怕早就憂心忡忡了。
李弘茂停下腳步,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
「不,繼續接收。既然我們有能力救助他們,就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在別處受苦。」
他深知,每一個災民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都是南唐的子民。
自己作為慶王,有責任也有義務為他們撐起一片天。
再說了,他現在的賺錢能力放眼整個南唐都無人能敵,他有的是銀子。
區區二十萬災民根本就不算什麼,哪怕再多二十萬災民也完全有能力消化吸收。
常夢錫對李弘茂的決定並不意外,他跟隨李弘茂也有一段時間,深知殿下心懷蒼生,仁愛寬厚。
「殿下,下官明白了。」
李弘茂微微點頭,接著問道:「目前廬州的土地夠那些災民分配吧?」
雖說廬州地多人少,多餘的土地很多。
但二十萬災民,按照每一家災民五畝土地分配,少說也要數十萬畝土地。
而且廬州還會接收更多的災民,需要給災民分配的土地更多。
要是實在不夠的話,那就只能安排災民開墾荒地。
常夢錫一臉淡然,輕鬆的說道:
「殿下,關於土地分配,目前倒是完全足夠。因戰亂加上旱災,許多百姓不幸離世,留下了大量無主土地,足夠分給這些災民。」
在戰亂的年代,大量老百姓會遭殃,可以說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更何況還伴隨著旱災,死的老百姓就更多了,留下了大片大片的無主土地,分給這些災民綽綽有餘。
不過雖說土地足夠分,但目前的糧食怕是不足。
「殿下,這麼多災民,每日的消耗可不小。雖說目前還有些存糧,但照這趨勢,怕是撐不了多久。」
李弘茂心中早有打算,他微微一笑,安慰道:
「常大人不必擔憂,過兩天便會有十萬石糧食運來,可解燃眉之急。」
他從來不擔心糧食的問題,沒有了直接在後世購買就行。
常夢錫聽聞,心中稍安,但隨即又想到一個關鍵問題。
「殿下,即便有了土地和糧食,可如今旱災嚴重,水源匱乏,災民們即便有地,也種不出糧食啊。」
這才是他最擔心的問題,也是之前殿下信誓旦旦讓他不要擔憂的。
水利工事完工之後,如何讓這二十萬災民活下去就成了最大的難題。
一直靠慶王施粥也不是長久之計,讓災民自食其力才是唯一的正途。
目前災民一家有五畝土地,但由於旱情嚴重,是種不出莊稼的。
說來說去,如何解決旱情才是最關鍵的。
李弘茂拍了拍常夢錫的肩膀,自信地說:「此事我自有辦法,常大人只管安心做好其他事務。」
話雖如此,李弘茂心裡也清楚,解決水源問題迫在眉睫。
他決定再次前往後世,找川哥尋求良策。
上次他就有向川哥求助,那時川哥信心十足的讓他不要擔心,說是自有妙計。
現在災民修建的水利工事也完工了,是時候去找川哥,看看川哥所說的妙計到底是什麼。
告別常夢錫後,李弘茂帶著滿心的期待來到了徐川的別墅。
徐川早已等候多時,似乎料到李弘茂會前來。
算算時間,在那麼多災民的齊心協力之下,廬州全境的水利工事應該已經完工了。
「弘茂,可是為了災民的水源問題而來?」徐川笑著問道。
李弘茂微微一驚,隨即苦笑道:
「川哥果然神機妙算,正是此事讓我頭疼不已,還望川哥能為我指點迷津。」
看到川哥如此鎮定自若,他心中的擔憂消散大半。
徐川淡然一笑,不緊不慢地說:
「我確實有個辦法,這辦法不僅能解決水源問題,還能讓你的威望在廬州達到頂峰。」
李弘茂頓時來了精神,內心早已迫不及待。
現在他在廬州的威望無人能及,所有的老百姓都稱讚他。
畢竟他給這麼多災民一條活路,廬州老百姓的人心自然向著他。
但即便如此,能再有機會增加威望,他當然求之不得。
威望這東西,他也不嫌少,這對他治理廬州會產生極大的裨益。
緊接著,徐川把計劃全盤托出。
李弘茂聽完,激動得滿臉通紅,他站起身來,來回踱步。
「妙啊!妙啊!川哥此計,真是一舉多得。如此一來,災民們不僅能有地種,還能更加擁護我。」
李弘茂迫不及待的回到慶王府,便立刻召集常夢錫。
這段時間,李弘茂一心撲在政務與軍事籌備上。
雖對災民安置情況有所了解,但仍放心不下,想要親眼看看這些百姓的生活狀況。
二人剛至災民聚集區,嘈雜的人聲便傳入耳中。
放眼望去,簡陋的帳篷密密麻麻地排列著,人群往來穿梭。
孩子們在空地上嬉笑玩耍,大人們則在一旁忙碌著做飯、修補衣物。
李弘茂的目光中滿是關切,他緩緩開口問道:
「常大人,如今這裡到底聚集了多少災民?」
常夢錫緊跟在李弘茂身後,神色恭敬地回答:
「殿下,自上次匯報後,又有不少災民陸續趕來,如今已將近二十萬之眾。」
畢竟廬州給災民的待遇極好,廬州周邊的災民一旦聽聞,紛紛收拾行李日夜兼程的趕來。
原本上次就有十多萬災民,經過這幾日,又趕來數萬的災民。
基本上,廬州周邊地區的災民全都趕到了廬州。
別看二十萬災民聽起來數量龐大,但實際上並沒有多少,至少眼前這一片片的聚集區看不出來有那麼多。
主要是為了防止災民聚集過多引發混亂,於是就把這二十萬災民分散安置在廬州城的周邊。
李弘茂微微點頭,看著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憂慮。
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災民聽聞他的善舉,前來尋求生機。
憂慮的是,隨著人數的不斷增加,安置和管理的難度也在逐漸增大。
常夢錫似乎看出了李弘茂的心思,猶豫片刻後說道:
「殿下,如今水利工事已然完工,我們的安置壓力也不小,您看是否要暫停接收災民?」
他雖然也很想給其他災民一條活路,但他擔心廬州已經承受不了更多的災民。
光是目前的二十萬災民,他都有些憂慮,不知道該如何安置他們。
要不是上次慶王殿下向他信誓旦旦的保證,他這會恐怕早就憂心忡忡了。
李弘茂停下腳步,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
「不,繼續接收。既然我們有能力救助他們,就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在別處受苦。」
他深知,每一個災民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都是南唐的子民。
自己作為慶王,有責任也有義務為他們撐起一片天。
再說了,他現在的賺錢能力放眼整個南唐都無人能敵,他有的是銀子。
區區二十萬災民根本就不算什麼,哪怕再多二十萬災民也完全有能力消化吸收。
常夢錫對李弘茂的決定並不意外,他跟隨李弘茂也有一段時間,深知殿下心懷蒼生,仁愛寬厚。
「殿下,下官明白了。」
李弘茂微微點頭,接著問道:「目前廬州的土地夠那些災民分配吧?」
雖說廬州地多人少,多餘的土地很多。
但二十萬災民,按照每一家災民五畝土地分配,少說也要數十萬畝土地。
而且廬州還會接收更多的災民,需要給災民分配的土地更多。
要是實在不夠的話,那就只能安排災民開墾荒地。
常夢錫一臉淡然,輕鬆的說道:
「殿下,關於土地分配,目前倒是完全足夠。因戰亂加上旱災,許多百姓不幸離世,留下了大量無主土地,足夠分給這些災民。」
在戰亂的年代,大量老百姓會遭殃,可以說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更何況還伴隨著旱災,死的老百姓就更多了,留下了大片大片的無主土地,分給這些災民綽綽有餘。
不過雖說土地足夠分,但目前的糧食怕是不足。
「殿下,這麼多災民,每日的消耗可不小。雖說目前還有些存糧,但照這趨勢,怕是撐不了多久。」
李弘茂心中早有打算,他微微一笑,安慰道:
「常大人不必擔憂,過兩天便會有十萬石糧食運來,可解燃眉之急。」
他從來不擔心糧食的問題,沒有了直接在後世購買就行。
常夢錫聽聞,心中稍安,但隨即又想到一個關鍵問題。
「殿下,即便有了土地和糧食,可如今旱災嚴重,水源匱乏,災民們即便有地,也種不出糧食啊。」
這才是他最擔心的問題,也是之前殿下信誓旦旦讓他不要擔憂的。
水利工事完工之後,如何讓這二十萬災民活下去就成了最大的難題。
一直靠慶王施粥也不是長久之計,讓災民自食其力才是唯一的正途。
目前災民一家有五畝土地,但由於旱情嚴重,是種不出莊稼的。
說來說去,如何解決旱情才是最關鍵的。
李弘茂拍了拍常夢錫的肩膀,自信地說:「此事我自有辦法,常大人只管安心做好其他事務。」
話雖如此,李弘茂心裡也清楚,解決水源問題迫在眉睫。
他決定再次前往後世,找川哥尋求良策。
上次他就有向川哥求助,那時川哥信心十足的讓他不要擔心,說是自有妙計。
現在災民修建的水利工事也完工了,是時候去找川哥,看看川哥所說的妙計到底是什麼。
告別常夢錫後,李弘茂帶著滿心的期待來到了徐川的別墅。
徐川早已等候多時,似乎料到李弘茂會前來。
算算時間,在那麼多災民的齊心協力之下,廬州全境的水利工事應該已經完工了。
「弘茂,可是為了災民的水源問題而來?」徐川笑著問道。
李弘茂微微一驚,隨即苦笑道:
「川哥果然神機妙算,正是此事讓我頭疼不已,還望川哥能為我指點迷津。」
看到川哥如此鎮定自若,他心中的擔憂消散大半。
徐川淡然一笑,不緊不慢地說:
「我確實有個辦法,這辦法不僅能解決水源問題,還能讓你的威望在廬州達到頂峰。」
李弘茂頓時來了精神,內心早已迫不及待。
現在他在廬州的威望無人能及,所有的老百姓都稱讚他。
畢竟他給這麼多災民一條活路,廬州老百姓的人心自然向著他。
但即便如此,能再有機會增加威望,他當然求之不得。
威望這東西,他也不嫌少,這對他治理廬州會產生極大的裨益。
緊接著,徐川把計劃全盤托出。
李弘茂聽完,激動得滿臉通紅,他站起身來,來回踱步。
「妙啊!妙啊!川哥此計,真是一舉多得。如此一來,災民們不僅能有地種,還能更加擁護我。」
李弘茂迫不及待的回到慶王府,便立刻召集常夢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