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視察
清晨,陽光灑在廬州城外的工地上。
慶王李弘茂身著便服,與長史常夢錫一同視察災民興修水利工事的情況。
放眼望去,成群結隊的災民們幹勁十足,挖土的挖土,挑擔的挑擔,吆喝聲、勞作聲交織成一曲充滿希望的樂章。
李弘茂看著這熱火朝天的場景,心中滿是欣慰,轉頭對常夢錫說道。
「常大人,此次水利工事能如此順利推進,多虧了你精心安排。」
常夢錫微微欠身,謙遜道:
「殿下過獎了,這都是殿下的好政策,讓災民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們才如此踴躍。」
李弘茂微微點頭,目光在忙碌的人群中穿梭,開口問道:「如今廬州的災民情況如何?」
吸納廬州周邊災民的工作已經過去好些天,一切都井井有條,他對此非常滿意。
常夢錫神色認真,恭敬回道:「殿下,自從您頒布了優厚的安置政策,這幾天周邊州縣湧來廬州的災民已有十萬之多,而且看這趨勢,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再加上廬州本地的災民以及百姓,現在參與修水利的總共有近二十萬百姓。按照目前的進度,預計不到一周時間,整個廬州的河道溝渠就能全部修整完畢。」
由於旱情波及範圍廣,廬州周邊的州縣全都受損嚴重,產生了大量的災民。
這些災民正處於絕望之際,這個時候慶王給他們一條活路。
來廬州不僅可以做工領取糧食活下去,還能分到土地安家落戶。
如此誘人的條件,那些災民一聽全都欣喜不已。
於是周邊得知消息的災民,全都成群結隊逃難來到廬州。
僅僅幾天功夫,就有十萬災民湧來廬州。
而且這還遠遠不是結束,他相信隨著消息傳播更廣,必定會有越來越多的災民湧來。
李弘茂聽後,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但隨即又陷入沉思。
這麼短時間就增加十萬百姓,這可以極大增強廬州的實力,他自然欣喜。
常夢錫見狀,面露擔憂之色,說道:
「殿下,這麼多百姓聚集在此,我擔心糧食儲備不夠,一旦供應不上,恐怕會出亂子。」
雖說他也非常高興給這十萬災民一條活路,但前提是養活得起這麼多災民。
別看慶王不知從哪搞來的十萬石糧食很多,但按照如今形勢消耗下去,要不了幾個月就會坐吃山空。
李弘茂自信一笑,安慰道:「常大人不必擔心,糧食的問題我自會解決。我已暗中派人籌備,定會保障大家的口糧。」
糧食都是小問題,他從未擔心過。
只要缺糧食,他直接從後世購買就行,要不了多少錢。
儘管常夢錫心中疑惑,但看到慶王如此信誓旦旦,也就沒有多說什麼。
上次慶王能夠神不知鬼不覺搞來十萬石糧食,想必下次也能。
不過糧食問題雖說不用太過擔心,但還有其他問題令他憂心忡忡。
常夢錫微微皺眉,又問:「殿下,那水利工事完工之後,這十多萬新增的災民該如何安置呢?」
李弘茂望向遠方,眼中透著堅定。
「我打算把這些災民安置到廬州城周邊安家落戶,並且每一家災民可以領取五畝土地。讓他們在此紮根,開墾荒地,發展生產。」
哪怕廬州來再多的災民,他也完全養活得起,絲毫不用擔心。
既然解決了災民的生存問題,那來到廬州的災民越多越好,他可以趁機大肆擴充廬州的人口。
常夢錫面露猶豫,憂慮道:「殿下,如今旱情嚴重,土地貧瘠,這五畝地恐怕難以養活這十多萬的災民,到時候若百姓生計艱難,恐會危害廬州城的安全。」
修完水利工事之後,這十多萬災民的生計是一個大問題。
如今天下大旱,即便分給災民土地,用處也不大,沒有水源,根本就長不出莊稼。
李弘茂神秘一笑,拍了拍常夢錫的肩膀。
「常大人,我自有妙計。你只需按計劃安排,不必過多擔憂。日後你自會明白。」
常夢錫雖心中疑惑,但見李弘茂如此篤定,也不好再追問,只得點頭稱是。
視察完水利工地後,李弘茂帶著張兵一干隨從前往軍營參觀。
剛進軍營,便聽到陣陣整齊的喊殺聲。
只見都尉馬先進正帶領兩千士兵刻苦訓練,士兵們個個精神抖擻,動作剛勁有力。
馬先進赤裸上身立在演武場,脊背在烈日下泛著血光。
兩千精兵分作八陣,陌刀劈砍時帶起的風壓竟將三丈外的草人攔腰斬斷。
「變陣!」
令旗翻卷,重甲步兵突然散作雁形。
馬先進看到李弘茂前來,立刻停止訓練,快步上前,單膝跪地。
「參見慶王殿下!」
士兵們也整齊劃一地行禮,看向李弘茂的目光充滿尊敬。
朝廷拖欠的軍餉,以及每月上漲的軍餉,這些可都是慶王掏的腰包。
李弘茂微笑著示意眾人起身,說道:「馬都尉,將士們訓練得很刻苦啊。」
馬先進站起身,一臉堅毅地說:
「殿下,唯有勤加苦練,將來有朝一日為殿下衝鋒陷陣,才能報答殿下的恩情。」
李弘茂滿意地點點頭:「很好,有你們這樣的將士,是我之幸,也是廬州之幸。」
李弘茂在軍營中四處查看,對士兵們的訓練情況和精神面貌十分滿意。
臨走之際,他對馬先進說:
「馬都尉,我為你們準備了一批軍事裝備,都是精良之物。你帶幾個得力將士,在太陽落山之前去慶王府接收。」
李弘茂算了算時間,上次去工廠定購的三千套裝備,今天應該送到了別墅後院。
馬先進聽聞,眼中閃過驚喜與激動,再次單膝跪地。
「多謝殿下!末將定當不負所望,保管好這批裝備,訓練出一支精銳之師!」
馬先進心中感動,越發對李弘茂忠心耿耿。
解決他們的軍餉還不算完,居然還給他們準備了軍事器械。
對下屬這麼好的主子,打著燈籠都找不到。
離開軍營後,李弘茂的心情格外舒暢。
他深知,自己的每一步謀劃,都關乎著廬州的未來,關乎著百姓的福祉。
雖然前路充滿挑戰,但他有信心帶領廬州走向繁榮昌盛。
慶王李弘茂身著便服,與長史常夢錫一同視察災民興修水利工事的情況。
放眼望去,成群結隊的災民們幹勁十足,挖土的挖土,挑擔的挑擔,吆喝聲、勞作聲交織成一曲充滿希望的樂章。
李弘茂看著這熱火朝天的場景,心中滿是欣慰,轉頭對常夢錫說道。
「常大人,此次水利工事能如此順利推進,多虧了你精心安排。」
常夢錫微微欠身,謙遜道:
「殿下過獎了,這都是殿下的好政策,讓災民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們才如此踴躍。」
李弘茂微微點頭,目光在忙碌的人群中穿梭,開口問道:「如今廬州的災民情況如何?」
吸納廬州周邊災民的工作已經過去好些天,一切都井井有條,他對此非常滿意。
常夢錫神色認真,恭敬回道:「殿下,自從您頒布了優厚的安置政策,這幾天周邊州縣湧來廬州的災民已有十萬之多,而且看這趨勢,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再加上廬州本地的災民以及百姓,現在參與修水利的總共有近二十萬百姓。按照目前的進度,預計不到一周時間,整個廬州的河道溝渠就能全部修整完畢。」
由於旱情波及範圍廣,廬州周邊的州縣全都受損嚴重,產生了大量的災民。
這些災民正處於絕望之際,這個時候慶王給他們一條活路。
來廬州不僅可以做工領取糧食活下去,還能分到土地安家落戶。
如此誘人的條件,那些災民一聽全都欣喜不已。
於是周邊得知消息的災民,全都成群結隊逃難來到廬州。
僅僅幾天功夫,就有十萬災民湧來廬州。
而且這還遠遠不是結束,他相信隨著消息傳播更廣,必定會有越來越多的災民湧來。
李弘茂聽後,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但隨即又陷入沉思。
這麼短時間就增加十萬百姓,這可以極大增強廬州的實力,他自然欣喜。
常夢錫見狀,面露擔憂之色,說道:
「殿下,這麼多百姓聚集在此,我擔心糧食儲備不夠,一旦供應不上,恐怕會出亂子。」
雖說他也非常高興給這十萬災民一條活路,但前提是養活得起這麼多災民。
別看慶王不知從哪搞來的十萬石糧食很多,但按照如今形勢消耗下去,要不了幾個月就會坐吃山空。
李弘茂自信一笑,安慰道:「常大人不必擔心,糧食的問題我自會解決。我已暗中派人籌備,定會保障大家的口糧。」
糧食都是小問題,他從未擔心過。
只要缺糧食,他直接從後世購買就行,要不了多少錢。
儘管常夢錫心中疑惑,但看到慶王如此信誓旦旦,也就沒有多說什麼。
上次慶王能夠神不知鬼不覺搞來十萬石糧食,想必下次也能。
不過糧食問題雖說不用太過擔心,但還有其他問題令他憂心忡忡。
常夢錫微微皺眉,又問:「殿下,那水利工事完工之後,這十多萬新增的災民該如何安置呢?」
李弘茂望向遠方,眼中透著堅定。
「我打算把這些災民安置到廬州城周邊安家落戶,並且每一家災民可以領取五畝土地。讓他們在此紮根,開墾荒地,發展生產。」
哪怕廬州來再多的災民,他也完全養活得起,絲毫不用擔心。
既然解決了災民的生存問題,那來到廬州的災民越多越好,他可以趁機大肆擴充廬州的人口。
常夢錫面露猶豫,憂慮道:「殿下,如今旱情嚴重,土地貧瘠,這五畝地恐怕難以養活這十多萬的災民,到時候若百姓生計艱難,恐會危害廬州城的安全。」
修完水利工事之後,這十多萬災民的生計是一個大問題。
如今天下大旱,即便分給災民土地,用處也不大,沒有水源,根本就長不出莊稼。
李弘茂神秘一笑,拍了拍常夢錫的肩膀。
「常大人,我自有妙計。你只需按計劃安排,不必過多擔憂。日後你自會明白。」
常夢錫雖心中疑惑,但見李弘茂如此篤定,也不好再追問,只得點頭稱是。
視察完水利工地後,李弘茂帶著張兵一干隨從前往軍營參觀。
剛進軍營,便聽到陣陣整齊的喊殺聲。
只見都尉馬先進正帶領兩千士兵刻苦訓練,士兵們個個精神抖擻,動作剛勁有力。
馬先進赤裸上身立在演武場,脊背在烈日下泛著血光。
兩千精兵分作八陣,陌刀劈砍時帶起的風壓竟將三丈外的草人攔腰斬斷。
「變陣!」
令旗翻卷,重甲步兵突然散作雁形。
馬先進看到李弘茂前來,立刻停止訓練,快步上前,單膝跪地。
「參見慶王殿下!」
士兵們也整齊劃一地行禮,看向李弘茂的目光充滿尊敬。
朝廷拖欠的軍餉,以及每月上漲的軍餉,這些可都是慶王掏的腰包。
李弘茂微笑著示意眾人起身,說道:「馬都尉,將士們訓練得很刻苦啊。」
馬先進站起身,一臉堅毅地說:
「殿下,唯有勤加苦練,將來有朝一日為殿下衝鋒陷陣,才能報答殿下的恩情。」
李弘茂滿意地點點頭:「很好,有你們這樣的將士,是我之幸,也是廬州之幸。」
李弘茂在軍營中四處查看,對士兵們的訓練情況和精神面貌十分滿意。
臨走之際,他對馬先進說:
「馬都尉,我為你們準備了一批軍事裝備,都是精良之物。你帶幾個得力將士,在太陽落山之前去慶王府接收。」
李弘茂算了算時間,上次去工廠定購的三千套裝備,今天應該送到了別墅後院。
馬先進聽聞,眼中閃過驚喜與激動,再次單膝跪地。
「多謝殿下!末將定當不負所望,保管好這批裝備,訓練出一支精銳之師!」
馬先進心中感動,越發對李弘茂忠心耿耿。
解決他們的軍餉還不算完,居然還給他們準備了軍事器械。
對下屬這麼好的主子,打著燈籠都找不到。
離開軍營後,李弘茂的心情格外舒暢。
他深知,自己的每一步謀劃,都關乎著廬州的未來,關乎著百姓的福祉。
雖然前路充滿挑戰,但他有信心帶領廬州走向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