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盡付山風
渡難大師無意中破壞齊雲老道的瞞天法後,知道自己鑄下大錯,便以死謝罪,再用肉身渡眾生,消解了齊雲老道大陣汲取百姓壽元的因果。
當年,常清道人聽了常淨道人的話,將渡難的血肉一片片剔下,煮成一鍋給萬壽村所有壽元被奪,魂靈被困,不生不死的村民食用,果然治好了所有人的「病」。
村里人不知因果,但常明道人心下感懷,便在村中一處,為渡難大師建了一處廟,名為白骨廟。
渡難大師剔肉後剩下的骸骨,便供奉在這座廟裡。
這廟來歷蹊蹺,名字也不像正道做派,百姓心中惶恐,以為是邪廟,想要砸了它。
還是常明道人暗中派人護衛,才保下了這座廟。
可隨著時日漸長,因為升仙會的出現,齊雲山接管了萬壽村,萬壽村日益壯大,寸土寸金。
一日,萬壽村的里正耆老,將村里眾人召集到一起,說:「如今我萬壽村福壽綿延,正該大富大貴,那白骨廟實為不詳,若外人前來,還以為我萬壽村妖言惑眾,誆騙他人,藏污納垢,此廟絕不能留!今日你等前往拆廟毀骨,那處地界令他作用。」
村人聽後,皆是深以為然,卻被齊雲山常明道人派來的道士阻止。
村中耆老杵著拐杖出來問:「小道長,為何那白骨廟不能拆?」
這小道士是知情人,他知道今日若不說個明白,這廟早晚還是會被萬壽村的人推倒。
兩眼掃向眾人:「各位可曾記得,幾年前萬壽村陰氣瀰漫,人人生不如死?」
「自然記得,這可與此廟有何關係?」耆老不滿地一跺拐杖。
小道士自然不可能說是因為自家師祖的陣法被人暗算,改成了吸取壽元,有傷天和的邪陣,他只撿了些能說的,大概說到:「幾年前,有個和尚路過你們村,見此地陰氣瀰漫,人人生不如死,他心下不忍,便自己投入鐵鍋,煮成了一鍋肉食。」
「那和尚自幼修習佛法,身具佛性,食其血肉,便可驅除體內死氣,驅散村中陰氣。你們可還記得自己吃過一回肉?便是那次之後,萬壽村才算活了過來,你們才有今日。」
「這白骨廟,便是為了那和尚所建,寺中供奉的骸骨,便是和尚的遺骨。和尚對你村恩重如山,你們還要推了他的廟?」
一番言語下來,眾人皆是不作聲了。
便是那態度最強硬的耆老,也搖著頭轉身離去。
然而,財帛動人心。
和尚的恩的確是恩,可時日一長,一年,兩年,三年……直到如今,十來年了。
當年不知事的孩子已經長大,萬壽村也越來越繁華。
各種店鋪比比皆是,比之大城鎮絲毫不遑多讓。
這種情況下,位於村子中心地帶的白骨廟,越看越扎眼。
這次,沒人管了。
也沒人能勸住。
家中有老人不讓的,年輕一派的就發出話來:「誰去拆白骨廟的一塊磚,誰就得一兩銀子!」
此言一出,萬壽村的村民,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村民,便爭先恐後的朝著白骨廟涌去,擼起袖子一通打砸,當年的事,他們並沒有什麼記憶,一具骸骨而已,人都死了,也已經占著好地盤供奉了這麼多年,已經足夠了。
一干人等進入廟內,見到老僧骸骨,那骸骨高高地盤膝端坐於供台之上,看上去竟然並不慎人,反倒有一股莊嚴肅穆之感。
然而,一具骸骨,再怎麼寶相莊嚴,可不抵一錠銀子好看。
立刻就有人上前一把將老僧的佛骨扯下來,拋到了地上。
人群來來往往,拆除白骨廟的途中,老僧佛骨偶爾被踢上一腳,踩上一下,也是常事。
直到白骨廟轟然坍塌,變成一片廢墟,遍地殘磚斷瓦,也掩埋了那老僧的骸骨時,眾人才興盡而歸。
這天夜裡,皎潔的月光下,白骨廟的殘垣斷壁中,一具骸骨扒開壓在身上的瓦礫,緩緩爬起,周身纏繞黑氣,很是慎人,那骸骨在殘垣斷壁中站立許久,發出一聲嘆息,而後疾走如飛,徑直朝著村里人家行去。
它借著月光,來到一戶人家門前,毫無阻礙地撞破大門,闖入房中,白骨手臂起落間,血流滿地,房中之人頃刻間喪了命。
骸骨走出房門,潔白的佛骨已染成血色,白色的指骨上仍有血珠滴落。
此刻月明當天,如詩如畫。
一具染血的骸骨舉頭望月,殺心難滅,又奔向了另一戶人家。
它本是老僧遺骨,徒有佛性,卻無佛心。
它就像一面鏡子,眾生如何對它,它便如何對眾生。
直到這場殺戮驚動了齊雲山,常明道人親自出手,封印了老僧的骸骨,另尋一地將其掩埋,才讓這樁禍事逐漸平息。
常明道人也不知,老僧的骸骨,竟在那一場血腥殺戮中,復甦了靈智,附在了白骨上,成了陰鬼之軀。
白骨生靈,並不算罕見事。
有魂靈已滅,但生具母性,千里奔走只為孤女的。
自然也有佛性尚存,但是善是惡,全憑眾生之念的。
……
渡難和尚故事講完,面帶微笑,看向眾人:
「諸位施主,敢問貧僧……是佛,是魔?」
無人回應他,渡難和尚哈哈大笑,白色僧袍隨風狂舞:「貧僧一生修佛,舍己度人,卻落得個廟毀人亡。」
「如今天道憐憫,許我再生靈智,為何不可奪那仙心,自取逍遙?」
「諸位施主,是與不是?」
李道生不言不語。
仙心已碎,他時間無多。
空中的天道怪相也凝滯當場,仙心徹底潰散之際,便是天道怪相徹底消散之時。
山風徘徊,雨絲落下。
四周的斷壁殘垣,枯木碎石,都在無聲訴說著這場大亂的慘烈。
唯獨那歪倒在祖師大殿前四個鎏金大字的牌匾——道法自然,依稀可見昔日繁華。
天道怪相扭動著巨大的軀體,自高空猛然墜落,砸在山坳處,再無異力。
它發出淒聲殘吼,已知自己命不久矣。
李道生還劍歸鞘,斜風細雨拂過,煙塵散盡。
風回撤了風牆,任偶收了長槍。
胸前仙光散溢的渡難和尚,一步步朝齊雲廢墟中走去。
眾人緊張,死盯著他的背影。
雨絲微涼,山風料峭。
流散的仙力,修復著齊雲山的生機。
皺褶的畫卷重新鋪展去,失去的色彩再度暈染開。
渡難和尚停下了腳步,佇立於廢墟之中。
他仰起頭,看向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的天,忽而一個踉蹌。
轉過頭來,又是嚇了眾人一跳,但他的目光,卻是落在李道生身上。
這是年輕僧人模樣。
風雨飄過,他面容變幻。
剎那間,變成了白眉修長的渡難大師模樣。
「道,佛……」
「阿彌陀佛……」
一聲嘆息,渡難大師的模樣,竟又變成了齊雲老道的臉。
「貧道……錯了。」
一具屍骸,仰天倒在了齊雲山的廢墟之間,仙心已然散盡。
「小道友,勿要忘了,你是誰……」
李道生的耳邊,突然出現了一個聲音。
他心下一怔,不知何意。
廢墟中的屍骸,與山坳里的天道怪相,已散作灰燼,被這場山雨還歸了天地。
最後那一刻,出現了齊雲老道的臉,也許在渡難和尚偷走齊雲老道的仙心,放進自己體內時,那一佛一道,就已沒什麼區別了。
李道生忽然在想,這天道怪相,究竟是看似詭異,騰舞於九霄之上的魔物?
還是那一身白衣,行走在人世之間的僧人。
當年,常清道人聽了常淨道人的話,將渡難的血肉一片片剔下,煮成一鍋給萬壽村所有壽元被奪,魂靈被困,不生不死的村民食用,果然治好了所有人的「病」。
村里人不知因果,但常明道人心下感懷,便在村中一處,為渡難大師建了一處廟,名為白骨廟。
渡難大師剔肉後剩下的骸骨,便供奉在這座廟裡。
這廟來歷蹊蹺,名字也不像正道做派,百姓心中惶恐,以為是邪廟,想要砸了它。
還是常明道人暗中派人護衛,才保下了這座廟。
可隨著時日漸長,因為升仙會的出現,齊雲山接管了萬壽村,萬壽村日益壯大,寸土寸金。
一日,萬壽村的里正耆老,將村里眾人召集到一起,說:「如今我萬壽村福壽綿延,正該大富大貴,那白骨廟實為不詳,若外人前來,還以為我萬壽村妖言惑眾,誆騙他人,藏污納垢,此廟絕不能留!今日你等前往拆廟毀骨,那處地界令他作用。」
村人聽後,皆是深以為然,卻被齊雲山常明道人派來的道士阻止。
村中耆老杵著拐杖出來問:「小道長,為何那白骨廟不能拆?」
這小道士是知情人,他知道今日若不說個明白,這廟早晚還是會被萬壽村的人推倒。
兩眼掃向眾人:「各位可曾記得,幾年前萬壽村陰氣瀰漫,人人生不如死?」
「自然記得,這可與此廟有何關係?」耆老不滿地一跺拐杖。
小道士自然不可能說是因為自家師祖的陣法被人暗算,改成了吸取壽元,有傷天和的邪陣,他只撿了些能說的,大概說到:「幾年前,有個和尚路過你們村,見此地陰氣瀰漫,人人生不如死,他心下不忍,便自己投入鐵鍋,煮成了一鍋肉食。」
「那和尚自幼修習佛法,身具佛性,食其血肉,便可驅除體內死氣,驅散村中陰氣。你們可還記得自己吃過一回肉?便是那次之後,萬壽村才算活了過來,你們才有今日。」
「這白骨廟,便是為了那和尚所建,寺中供奉的骸骨,便是和尚的遺骨。和尚對你村恩重如山,你們還要推了他的廟?」
一番言語下來,眾人皆是不作聲了。
便是那態度最強硬的耆老,也搖著頭轉身離去。
然而,財帛動人心。
和尚的恩的確是恩,可時日一長,一年,兩年,三年……直到如今,十來年了。
當年不知事的孩子已經長大,萬壽村也越來越繁華。
各種店鋪比比皆是,比之大城鎮絲毫不遑多讓。
這種情況下,位於村子中心地帶的白骨廟,越看越扎眼。
這次,沒人管了。
也沒人能勸住。
家中有老人不讓的,年輕一派的就發出話來:「誰去拆白骨廟的一塊磚,誰就得一兩銀子!」
此言一出,萬壽村的村民,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村民,便爭先恐後的朝著白骨廟涌去,擼起袖子一通打砸,當年的事,他們並沒有什麼記憶,一具骸骨而已,人都死了,也已經占著好地盤供奉了這麼多年,已經足夠了。
一干人等進入廟內,見到老僧骸骨,那骸骨高高地盤膝端坐於供台之上,看上去竟然並不慎人,反倒有一股莊嚴肅穆之感。
然而,一具骸骨,再怎麼寶相莊嚴,可不抵一錠銀子好看。
立刻就有人上前一把將老僧的佛骨扯下來,拋到了地上。
人群來來往往,拆除白骨廟的途中,老僧佛骨偶爾被踢上一腳,踩上一下,也是常事。
直到白骨廟轟然坍塌,變成一片廢墟,遍地殘磚斷瓦,也掩埋了那老僧的骸骨時,眾人才興盡而歸。
這天夜裡,皎潔的月光下,白骨廟的殘垣斷壁中,一具骸骨扒開壓在身上的瓦礫,緩緩爬起,周身纏繞黑氣,很是慎人,那骸骨在殘垣斷壁中站立許久,發出一聲嘆息,而後疾走如飛,徑直朝著村里人家行去。
它借著月光,來到一戶人家門前,毫無阻礙地撞破大門,闖入房中,白骨手臂起落間,血流滿地,房中之人頃刻間喪了命。
骸骨走出房門,潔白的佛骨已染成血色,白色的指骨上仍有血珠滴落。
此刻月明當天,如詩如畫。
一具染血的骸骨舉頭望月,殺心難滅,又奔向了另一戶人家。
它本是老僧遺骨,徒有佛性,卻無佛心。
它就像一面鏡子,眾生如何對它,它便如何對眾生。
直到這場殺戮驚動了齊雲山,常明道人親自出手,封印了老僧的骸骨,另尋一地將其掩埋,才讓這樁禍事逐漸平息。
常明道人也不知,老僧的骸骨,竟在那一場血腥殺戮中,復甦了靈智,附在了白骨上,成了陰鬼之軀。
白骨生靈,並不算罕見事。
有魂靈已滅,但生具母性,千里奔走只為孤女的。
自然也有佛性尚存,但是善是惡,全憑眾生之念的。
……
渡難和尚故事講完,面帶微笑,看向眾人:
「諸位施主,敢問貧僧……是佛,是魔?」
無人回應他,渡難和尚哈哈大笑,白色僧袍隨風狂舞:「貧僧一生修佛,舍己度人,卻落得個廟毀人亡。」
「如今天道憐憫,許我再生靈智,為何不可奪那仙心,自取逍遙?」
「諸位施主,是與不是?」
李道生不言不語。
仙心已碎,他時間無多。
空中的天道怪相也凝滯當場,仙心徹底潰散之際,便是天道怪相徹底消散之時。
山風徘徊,雨絲落下。
四周的斷壁殘垣,枯木碎石,都在無聲訴說著這場大亂的慘烈。
唯獨那歪倒在祖師大殿前四個鎏金大字的牌匾——道法自然,依稀可見昔日繁華。
天道怪相扭動著巨大的軀體,自高空猛然墜落,砸在山坳處,再無異力。
它發出淒聲殘吼,已知自己命不久矣。
李道生還劍歸鞘,斜風細雨拂過,煙塵散盡。
風回撤了風牆,任偶收了長槍。
胸前仙光散溢的渡難和尚,一步步朝齊雲廢墟中走去。
眾人緊張,死盯著他的背影。
雨絲微涼,山風料峭。
流散的仙力,修復著齊雲山的生機。
皺褶的畫卷重新鋪展去,失去的色彩再度暈染開。
渡難和尚停下了腳步,佇立於廢墟之中。
他仰起頭,看向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的天,忽而一個踉蹌。
轉過頭來,又是嚇了眾人一跳,但他的目光,卻是落在李道生身上。
這是年輕僧人模樣。
風雨飄過,他面容變幻。
剎那間,變成了白眉修長的渡難大師模樣。
「道,佛……」
「阿彌陀佛……」
一聲嘆息,渡難大師的模樣,竟又變成了齊雲老道的臉。
「貧道……錯了。」
一具屍骸,仰天倒在了齊雲山的廢墟之間,仙心已然散盡。
「小道友,勿要忘了,你是誰……」
李道生的耳邊,突然出現了一個聲音。
他心下一怔,不知何意。
廢墟中的屍骸,與山坳里的天道怪相,已散作灰燼,被這場山雨還歸了天地。
最後那一刻,出現了齊雲老道的臉,也許在渡難和尚偷走齊雲老道的仙心,放進自己體內時,那一佛一道,就已沒什麼區別了。
李道生忽然在想,這天道怪相,究竟是看似詭異,騰舞於九霄之上的魔物?
還是那一身白衣,行走在人世之間的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