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智慧地球
第1188章 智慧地球
在家休息了兩天陪了陪兒子後,徐良也恢復了之前的工作節奏。
早上工作,下午休息,一半是畫畫或者看書,晚上陪老婆兒女,再處理一些工作郵件。
第一站就去了鴻蒙。
幾年過去,未來科學城越來越繁華了。
大量的初創公司和投資公司的入住,已經讓這裡成了京城第二個『中關村』。
西裝革履跟格子衫運動褲,成了未來科學城最常見的穿著。
站在董事長辦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著腳下熙熙攘攘的人流,徐良笑道。
「沒想到未來科學城才一年時間就發展起來了。」
「鴻蒙往這邊一搬遷,帶動大量科技公司一起搬過來,再加上漢華的孵化器又搬了過來,帶動了大量的初創公司,其它投行聞著味也過來了。
聚集效應一打開,公司和人就越來越多了。」謝文道。
徐良頷首後,招呼他坐下來。
「盤古那邊提交的併購文件你知道嗎?」
「老楊已經跟我說過了。」
「你怎麼看?」
「我覺得很有必要。盤古這兩年的主要精力放在構建雲計算和大數據系統上,在企業開拓方面還是太慢了。
華夏數碼不一樣,作為全國最大的軟體公司,積累了大量B端用戶。
如果能收購的話,可以迅速彌補我們的缺陷,打開市場,提高營收。
更重要的是,華夏數碼在B端軟體開發和應用方面有大量的經驗,這些都能彌補盤古公司B端開發的不足。」
徐良略作思索,剛要開口,被敲門聲打斷了。
李金玲推門走了進來。
「徐總,楊總到了。」
「快讓他進來。」
李金玲側身讓開通路,盤古公司CEO楊廷坤快步走了進來。
「徐總,謝總。」
「老楊,快過來坐。」
徐良招呼道。
待他坐下後,徐良又端起茶壺給他倒了一杯。
「謝謝。」
「老楊啊,我跟老謝正在研究你想收購華夏數碼的事。正好你來了,跟我們說說你的想法吧。」
「好的,徐總。」
楊廷坤連忙放下茶杯。
組織了一下語言後。
「2000年,良心公司一分為二,賣組裝電腦的部門繼續叫良心公司。
拆分出來的華夏數碼致力於IT服務領域,開啟二次創業,次年在香江聯交所主板上市。
發展到今天,華夏數碼業務已經涉及IT規劃諮詢、IT基礎設施系統集成、解決方案設計與實施、應用軟體設計及開發、IT系統運維外包等多個板塊。
特別是製造業ERP領域,華夏數碼去年以24.5%的用戶占有率超越用友和金蝶,排名市場第一,服務企業超過2000家。
此外,由於背靠雄厚的股東關係,政府、金融、電信、公共事業等許多行業的IT服務也是由華夏數碼在提供。
華夏數碼的英文名叫Digital China,翻譯過來就是「數位化中國」,企業使命也是數位化中國,以釋放信息技術的力量,推動中國社會信息文明的進程。」
徐良撇了撇嘴。
還數位化中國,口號喊的倒是挺響亮。
就是沒看到拿出什麼屬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研發產品,拿著老外的產品往全中國一鋪設,這就叫數位化中國了。
倒不是他一昧的苛責華夏數碼,而是對方的發展思想與良心公司一脈相承,秉承造不如買的精神,永遠只能處於產業鏈低端。
時代在進步,產業在升級,華夏數碼再這樣搞下去,基本就廢了。
前世坐擁近千億營收,淨利潤卻薄的跟紙似的,一年只有五六個億,這折射出的只有一個問題——技術不行。
「……華夏數碼在今年喊出了一個很大的口號,向IT服務全面轉型,要做中國的IBM。」
謝文輕笑,「良心公司說要做中國的IBM,一般泛指的PC業務;
而華夏數碼也說要做中國的IBM,一般泛指的IT服務。」
「這對母子公司也是人才啊,各種蹭IBM的品牌。
IBM當年之所以賣掉個人PC業務,一是為了甩掉包袱,二是為了專注於高端伺服器、管理軟體、系統解決方案等業務,維護其品牌高端形象。
良心公司買了一個人家覺得沒技術含量、沒前景的業務,恨不得滿世界嚷嚷,跟撿了多大便宜似的。」徐良不屑道。
「良心公司想達到IBM曾經在個人PC領域創造的市場份額還有希望,可華夏數碼想在IT服務領域達到IBM的體量,難度是地獄級的。」楊廷坤笑道。
「夢想還是要有的嘛,萬一實現了呢?」
徐良笑呵呵說道,他記得華夏數碼還真的跟IBM學過不少東西。
IBM是全球最早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的公司。
智慧地球什麼意思呢?
一個由無數系統構成的全球性系統——包含60億人、成千上萬個應用、1萬億個設備及其之間每天產生的100萬億次交互。
本質上就是萬物互聯。
後來IBM發現這事難度有點大,於是就跟奧觀海政府一起在愛荷華州迪比克市投資建設了美國的第一座智慧城市,打算一點點完成這項大事業。
華夏數碼一看,好傢夥,挺高大上的,這事有搞頭,於是緊隨IBM之後在中國也提出了類似口號:搞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無數前沿技術凝聚的科技結晶,一家外包+IT代理分銷公司能搞好?
徐良對此深表懷疑。
智慧城市這業務方向是很不錯的,只是沒點過硬技術還是別攬這活了。
「徐總,上次內部會意的時候,我聽到您講『智慧城市』,深受啟發。
盤古公司的雲計算和大數據系統需要大量的應用場景。
企業只是其中之一。
智慧城市也是一個大方向,
通過智慧城市,還能拓展出智慧交通、智慧警務、數字政府的業務場景。
前景是非常大的。
華夏數碼雖然公司本身技術不怎麼樣,但這麼些年一直在做外包業務、代理業務,還是積攢了很多政企和行業客戶資源。
這方面一直是我們的一塊短板。
而且,華夏數碼技術再差勁,也差不多是國內最好的幾家軟體系統廠商之一了,收購過來,把部分高級工程師吸收進來,可以加強一下盤古公司的研發實力。」
徐良微微頷首。
如果真相楊廷坤說的,吸收華夏數碼後,盤古公司能成為國內一流的軟體、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那倒是好了。
舉個例子。
從十年前開始,華為先後花了40億元,分兩次聘請IBM為公司進行了管理諮詢。
第一次的諮詢內容是IPD(集成產品開發)、ISC(集成供應鏈)、IT系統重整、財務四統一等八個管理變革。
第二次的諮詢內容是企業最高決策與權力機構、財務監管等等。
任老闆說這40個億花的很值,解決了華為診斷出的10個企業問題中的9個。
前幾天參觀華為的時候,徐良也跟他們高管聊過,華為規模太大了,足足有8.4萬名員工,別說做業務了,光如何管理好各部門、如何優化組織機構就是個大問題。
不只是華為,就算是徐氏旗下的企業。
漢華、泰華、崑崙等都向IBM諮詢過。
「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智慧城市、工業機器人、企業內部系統集成……
聽你講了這麼多高端技術和應用,我只有一個問題,華夏數碼那點技術根基夠資格嗎?」徐良道。
「肯定是不夠的,我的初步打算是把華夏數碼部分研發工程師吸收掉,組建一個軟體事業群,先打下一個基礎,同時再大力對外引進人才,壯大研發實力。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發展也需要一步步來。
剝離研發部門後,華夏數碼還在賣伺服器和運維服務。
我打算把合格的運維工程師培訓學習一下,看看能不能幹雲計算運維的工作。
我們要搞雲計算,光有頂尖研發人員還不行,基礎性的工作也需要人去干。
完成這些剝離步驟後,剩下的IT分銷業務、外包業務可以繼續保留品牌和上市公司地位,把行業客戶資源、政企資源維持住,將來再轉型幫我們賣雲計算服務、人工智慧服務、系統集成服務、智慧城市等高端科技產品。」
徐良聽著,臉上露出嘉許的微笑。
他很喜歡這種有目標,也有具體規劃,最重要的是有足夠野心的人才!
而且如果他沒記錯的話。
華夏數碼喊了十幾年向IT服務全面轉型的口號。
結果到頭來還是在幫微軟雲、阿狸雲、AWS、企鵝雲等多家國內外雲服務商賣產品,美其名曰:多雲服務管理平台,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選擇。
聽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然而實質性還是在干IT分銷的活,只是分銷的貨物高端了一點而已。
簡直是浪費。
「華夏數碼股權結構你知道嗎?」
聽大老闆口頭鬆動,楊廷坤連忙道。
「我已經打聽清楚了。
良心公司目前持有華夏數碼47.43%股權。
最近他們打算將其中29.6%股份出售給賽富投資、弘毅投資和IDG三家基金。
華夏數碼的另一股東GA泛大西洋投資集團,也打算將13.34%股權出售給華夏數碼總裁郭偉和賽富投資基金。
此次交易中,賽富等三家基金與郭為的出價是每股作價3.5港元,較公司停牌前每股3.6港元的價格折讓2.78%,一共涉資13.18億港元。
由於良心公司的大股東是華夏科學院,所以這筆交易需要通過國資委審核。
我已經私下詢問過相關領導和泛大西洋投資集團的華夏區總裁了,兩家公司都很歡迎鴻蒙參與此次交易。」
徐良點頭道:「十三億港幣拿下42.94%股權,價格倒是不高,反而有點低估華夏數碼的真實價值了。」
楊廷坤:「低估沒低估我不清楚,但華夏數碼的營收和淨利潤走勢最近幾個季度有所放緩。」
徐良在金融圈裡打滾了八年,一下子就聽出了弦外之音,這是要什麼意思?
不用想,估計等收購完成後,被壓住的營收、利潤增長就會徹底爆發出來了吧。
這也是MBO國企的慣用操作了,不整穩點,MBO剛一完成,股價就直線跳水,那職業經理人不成接盤俠了,還怎麼償還銀行貸款。
「聽說華夏數碼的總經理郭偉,這次籌措了好幾個億的收購資金,先由IDG、弘毅投資、賽富投資這三個老朋友墊資。
等股份到手後,拉升一波股價,這樣再抵押出去就能還上三家的過橋貸款了。
嘿嘿,徐總,謝總,這些傢伙賺錢輕鬆啊,完全是無本買賣!」
徐良懶得過多評價,這年頭的吃相已經算是好看的了,因為還有上市公司管理規則、股價這些東西限制著。
早些年很多被MBO的企業都是未上市公司,資產評估全靠拍腦袋,內有很多不可言之事。
「一旦我們公開去收購華夏數碼,良心公司的管理層大概率不會同意吧?」徐良道。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不是大概率,是一定不會!」
楊廷坤冷笑道,「你這時候出手,相當於破壞了人家的好事,用不共戴天來形容都不為過。」
謝文笑呵呵道:「能不能繞過他們,直接跟最上面的人物談?」
「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是外資,認錢不認人,沒那麼多破事,只要錢給的多,應該問題不大。
真正難的是良心公司,他們持有四十多個點的股權,是第一大股東,而且郭偉是劉串志的徒弟,師徒倆都是穿一條褲子的。
如果華夏數碼、良心公司兩家企業的管理層都強烈反對我們收購,那華科院肯定還是會有所顧忌的。」楊廷坤道。
謝文又問:「有沒有可能通過其他方向來說服華科院同意交易,比如扔個智慧城市項目出來?」
國內現在扶持高科技。
智慧城市,一聽就很高大上。
但不是假大空,盤古公司的雲計算和大數據系統,為『智慧城市』的出現提供了基礎。
楊廷坤道:「可以試試,但不一定頂用。
雖然這是利國利民的科技大項目,但一碼歸一碼,而且『智慧城市』還沒真正得到市場驗證不是?」
謝文點了點頭,眉頭微皺。
旁邊徐良的思緒也散發開來。
比起『智慧地球』,『雲計算』現在看得見摸得著,而且也是世界頂尖的科技概念。
做雲計算,兩類企業最有優勢。
一類是亞馬遜、阿狸等電商平台,業務倒逼技術升級,是最迫切搞出雲計算伺服器來承載上億級訂單處理的企業,同時平台上又有大量的中小企業資源。
另外一類企業代表是微軟,有軟體生態圈以及Office辦公軟體積攢下來的企業、政府資源,商業拓展相對要容易不少。
這也是微軟雲後來居上的重要原因。
鴻蒙沒有企業資源,崑崙工業也沒有ToB業務。
所以真正在國內做出有競爭力的雲計算服務,只能去收購企業級軟體、系統服務商了。
國內在軟體領域這一塊還比較落後,真正有競爭力的沒幾家。
華夏數碼也並不是他們唯一的收購選項,金蝶、用友、浪潮都是發展不錯的B端軟體、系統服務商。
只不過華夏數碼最先出現合適的收購機會,而且價格也比較便宜,分拆剩下的業務也能以PE投資的操作手法賺一筆錢。
至於給劉串志以及幾個風投機構上點眼藥,那只是順帶的。
當然,站在對方的角度,肯定會覺得在刻意針對他們,會千方百計的阻撓鴻蒙的收購。
「徐總,您看能不能這樣?
以漢華的名義去收購華夏數碼,阻力和代價會不會相對小一些?」
楊廷坤道。
漢華作為全球金融巨頭,在華夏也是頂尖私募。
各方面的關係肯定比鴻蒙強得多。
徐良還沒開口,謝文已經搖頭道:「漢華是一家投行,在華科院眼裡,無疑是產業資本更有吸引力。
落在漢華手裡,他們多半還擔心漢華把華夏數碼拆了賣了,導致國內少掉一家有潛力的IT服務企業。」
徐良輕輕點頭,謝文的話不無道理。
作為世界級的科技企業,鴻蒙的面子無疑更大,委託其他機構出面收購是行不通的,事後還可能令華科院有種被耍了的不好感覺。
「不說了,直接向華科院和泛大西洋投資集團報價,咱們堂堂正正的參與這起收購案,能成就成,不能成也要把事情攪黃,大家都別好過。」
徐良一錘定音。
楊廷坤暼了大老闆一眼,後者表情嚴肅,不像是開玩笑的。
不過想想也是,己方與良心繫結怨很深。
早年鴻蒙跟段勇基爭奪新浪,同為泰山會成員,劉串志當然幫著老朋友說話,還出了不少主意,雙方就此交惡。
緊接著劉艷紅加入泰山會。
為了幫助百毒對付還在幼生期的必應。
劉串志再次動用自己的人脈針對性的打壓鴻蒙發展。
雙方關係徹底惡化。
但真正讓雙方老死不相往來的還是良心電腦跟崑崙電腦的競爭。
本來就不好的關係摻雜了利益,瞬間變成了敵人。
這也是鴻蒙『手機開放聯盟』把良心手機拒絕在外的原因。
到了現在,雙方之間已經不可能和解。
必須要倒下一個,這事才能完全結束。
……
等徐良從鴻蒙總部走出來的時候已經快到中午。
匆匆坐車趕到四喜樓。
田字一號院裡已經有一位貴客在等他了。
推門進去。
穿著黑色西裝,藍色襯衣,帶著黑框眼鏡,氣質儒雅的老者聽到開門聲下意識站了起來。
「李老,久聞大名,今天總算是見到了。」
徐良搶先伸出右手。
看他言語間恭敬又客氣,李光楠心裡也鬆了口氣。
握住對方伸過來的手。
「徐先生太客氣了,你的名聲才是真的如雷貫耳。」
「哈哈,客氣。咱們坐下說吧?」
「好。」
兩人落座後。
徐良招呼一下,早就等著的侍應生開始上菜。
「李先生是江浙人,我就讓他們準備了一些江浙菜。」
「徐先生有心了。」
兩人觥籌交錯,吃完了飯,來到旁邊的休息區後,才真正進入主題。
「李先生是我一直非常敬佩的學者,當年良心公司技工貿和貿工技之爭更凸顯了先生品格之珍貴,目光之長遠。
只可惜有些人鼠目寸光,滿腹貪婪,全無半點頭腦,白白浪費了您打下來的好基礎。」
李光楠擺了擺手,「往事已矣,別被人喊做騙子,我就心滿意足了。」
「真金不怕火煉。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總會明白誰才是真正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高帽戴在頭上,李光楠也明白對方有所求,所以便笑道。
「徐先生請我吃飯,恐怕不僅僅是說這些吧?」
「確實不只是這些。這些年我在外闖蕩也賺了不少錢,咱們華夏人都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也打算為家鄉做一些貢獻。
投資只能解一時之困,教育才是授人以漁。
所以我打算在我的家鄉益都,成立一所私立大學,現在這所大學的資質已經申請下來。
老師也在招募。
但還缺了一個負責人,有遠見,懂管理的校長。
我們綜合考慮了很多人,最後還是想請您出山,擔任『青州大學』的校長。」
李光楠有些驚訝,他想到了徐良邀請自己的所有原因,但沒想到居然是這個?
「我已經決定三年內拿出100億華夏幣來建設『青州大學』,等學校成規模後,再投入500億華夏幣成立『青州大學基金會』。
這些錢,包括從資本市場賺到的錢,全部拿來作為『青州大學』的辦學資金。」
李光楠咋舌不已。
震驚於對方的大手筆。
前前後後投入的錢有600億華夏幣,接近100億美元。
以對方蜚聲全球的金融投資能力,如果真由他操盤的話,這筆錢的規模肯定還會不斷增長。
而且,就算賺不到高額回報,每年只是定期,也能賺到30億華夏幣。
相比之下,今年從國家拿經費最多的五道口學院,也不過才35.91億華夏幣。
第二的京大只有24.08億。
985類高校普遍都在10億華夏幣左右。
徐良這手筆實在是太慷慨了。
(本章完)
在家休息了兩天陪了陪兒子後,徐良也恢復了之前的工作節奏。
早上工作,下午休息,一半是畫畫或者看書,晚上陪老婆兒女,再處理一些工作郵件。
第一站就去了鴻蒙。
幾年過去,未來科學城越來越繁華了。
大量的初創公司和投資公司的入住,已經讓這裡成了京城第二個『中關村』。
西裝革履跟格子衫運動褲,成了未來科學城最常見的穿著。
站在董事長辦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著腳下熙熙攘攘的人流,徐良笑道。
「沒想到未來科學城才一年時間就發展起來了。」
「鴻蒙往這邊一搬遷,帶動大量科技公司一起搬過來,再加上漢華的孵化器又搬了過來,帶動了大量的初創公司,其它投行聞著味也過來了。
聚集效應一打開,公司和人就越來越多了。」謝文道。
徐良頷首後,招呼他坐下來。
「盤古那邊提交的併購文件你知道嗎?」
「老楊已經跟我說過了。」
「你怎麼看?」
「我覺得很有必要。盤古這兩年的主要精力放在構建雲計算和大數據系統上,在企業開拓方面還是太慢了。
華夏數碼不一樣,作為全國最大的軟體公司,積累了大量B端用戶。
如果能收購的話,可以迅速彌補我們的缺陷,打開市場,提高營收。
更重要的是,華夏數碼在B端軟體開發和應用方面有大量的經驗,這些都能彌補盤古公司B端開發的不足。」
徐良略作思索,剛要開口,被敲門聲打斷了。
李金玲推門走了進來。
「徐總,楊總到了。」
「快讓他進來。」
李金玲側身讓開通路,盤古公司CEO楊廷坤快步走了進來。
「徐總,謝總。」
「老楊,快過來坐。」
徐良招呼道。
待他坐下後,徐良又端起茶壺給他倒了一杯。
「謝謝。」
「老楊啊,我跟老謝正在研究你想收購華夏數碼的事。正好你來了,跟我們說說你的想法吧。」
「好的,徐總。」
楊廷坤連忙放下茶杯。
組織了一下語言後。
「2000年,良心公司一分為二,賣組裝電腦的部門繼續叫良心公司。
拆分出來的華夏數碼致力於IT服務領域,開啟二次創業,次年在香江聯交所主板上市。
發展到今天,華夏數碼業務已經涉及IT規劃諮詢、IT基礎設施系統集成、解決方案設計與實施、應用軟體設計及開發、IT系統運維外包等多個板塊。
特別是製造業ERP領域,華夏數碼去年以24.5%的用戶占有率超越用友和金蝶,排名市場第一,服務企業超過2000家。
此外,由於背靠雄厚的股東關係,政府、金融、電信、公共事業等許多行業的IT服務也是由華夏數碼在提供。
華夏數碼的英文名叫Digital China,翻譯過來就是「數位化中國」,企業使命也是數位化中國,以釋放信息技術的力量,推動中國社會信息文明的進程。」
徐良撇了撇嘴。
還數位化中國,口號喊的倒是挺響亮。
就是沒看到拿出什麼屬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研發產品,拿著老外的產品往全中國一鋪設,這就叫數位化中國了。
倒不是他一昧的苛責華夏數碼,而是對方的發展思想與良心公司一脈相承,秉承造不如買的精神,永遠只能處於產業鏈低端。
時代在進步,產業在升級,華夏數碼再這樣搞下去,基本就廢了。
前世坐擁近千億營收,淨利潤卻薄的跟紙似的,一年只有五六個億,這折射出的只有一個問題——技術不行。
「……華夏數碼在今年喊出了一個很大的口號,向IT服務全面轉型,要做中國的IBM。」
謝文輕笑,「良心公司說要做中國的IBM,一般泛指的PC業務;
而華夏數碼也說要做中國的IBM,一般泛指的IT服務。」
「這對母子公司也是人才啊,各種蹭IBM的品牌。
IBM當年之所以賣掉個人PC業務,一是為了甩掉包袱,二是為了專注於高端伺服器、管理軟體、系統解決方案等業務,維護其品牌高端形象。
良心公司買了一個人家覺得沒技術含量、沒前景的業務,恨不得滿世界嚷嚷,跟撿了多大便宜似的。」徐良不屑道。
「良心公司想達到IBM曾經在個人PC領域創造的市場份額還有希望,可華夏數碼想在IT服務領域達到IBM的體量,難度是地獄級的。」楊廷坤笑道。
「夢想還是要有的嘛,萬一實現了呢?」
徐良笑呵呵說道,他記得華夏數碼還真的跟IBM學過不少東西。
IBM是全球最早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的公司。
智慧地球什麼意思呢?
一個由無數系統構成的全球性系統——包含60億人、成千上萬個應用、1萬億個設備及其之間每天產生的100萬億次交互。
本質上就是萬物互聯。
後來IBM發現這事難度有點大,於是就跟奧觀海政府一起在愛荷華州迪比克市投資建設了美國的第一座智慧城市,打算一點點完成這項大事業。
華夏數碼一看,好傢夥,挺高大上的,這事有搞頭,於是緊隨IBM之後在中國也提出了類似口號:搞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無數前沿技術凝聚的科技結晶,一家外包+IT代理分銷公司能搞好?
徐良對此深表懷疑。
智慧城市這業務方向是很不錯的,只是沒點過硬技術還是別攬這活了。
「徐總,上次內部會意的時候,我聽到您講『智慧城市』,深受啟發。
盤古公司的雲計算和大數據系統需要大量的應用場景。
企業只是其中之一。
智慧城市也是一個大方向,
通過智慧城市,還能拓展出智慧交通、智慧警務、數字政府的業務場景。
前景是非常大的。
華夏數碼雖然公司本身技術不怎麼樣,但這麼些年一直在做外包業務、代理業務,還是積攢了很多政企和行業客戶資源。
這方面一直是我們的一塊短板。
而且,華夏數碼技術再差勁,也差不多是國內最好的幾家軟體系統廠商之一了,收購過來,把部分高級工程師吸收進來,可以加強一下盤古公司的研發實力。」
徐良微微頷首。
如果真相楊廷坤說的,吸收華夏數碼後,盤古公司能成為國內一流的軟體、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那倒是好了。
舉個例子。
從十年前開始,華為先後花了40億元,分兩次聘請IBM為公司進行了管理諮詢。
第一次的諮詢內容是IPD(集成產品開發)、ISC(集成供應鏈)、IT系統重整、財務四統一等八個管理變革。
第二次的諮詢內容是企業最高決策與權力機構、財務監管等等。
任老闆說這40個億花的很值,解決了華為診斷出的10個企業問題中的9個。
前幾天參觀華為的時候,徐良也跟他們高管聊過,華為規模太大了,足足有8.4萬名員工,別說做業務了,光如何管理好各部門、如何優化組織機構就是個大問題。
不只是華為,就算是徐氏旗下的企業。
漢華、泰華、崑崙等都向IBM諮詢過。
「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智慧城市、工業機器人、企業內部系統集成……
聽你講了這麼多高端技術和應用,我只有一個問題,華夏數碼那點技術根基夠資格嗎?」徐良道。
「肯定是不夠的,我的初步打算是把華夏數碼部分研發工程師吸收掉,組建一個軟體事業群,先打下一個基礎,同時再大力對外引進人才,壯大研發實力。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發展也需要一步步來。
剝離研發部門後,華夏數碼還在賣伺服器和運維服務。
我打算把合格的運維工程師培訓學習一下,看看能不能幹雲計算運維的工作。
我們要搞雲計算,光有頂尖研發人員還不行,基礎性的工作也需要人去干。
完成這些剝離步驟後,剩下的IT分銷業務、外包業務可以繼續保留品牌和上市公司地位,把行業客戶資源、政企資源維持住,將來再轉型幫我們賣雲計算服務、人工智慧服務、系統集成服務、智慧城市等高端科技產品。」
徐良聽著,臉上露出嘉許的微笑。
他很喜歡這種有目標,也有具體規劃,最重要的是有足夠野心的人才!
而且如果他沒記錯的話。
華夏數碼喊了十幾年向IT服務全面轉型的口號。
結果到頭來還是在幫微軟雲、阿狸雲、AWS、企鵝雲等多家國內外雲服務商賣產品,美其名曰:多雲服務管理平台,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選擇。
聽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然而實質性還是在干IT分銷的活,只是分銷的貨物高端了一點而已。
簡直是浪費。
「華夏數碼股權結構你知道嗎?」
聽大老闆口頭鬆動,楊廷坤連忙道。
「我已經打聽清楚了。
良心公司目前持有華夏數碼47.43%股權。
最近他們打算將其中29.6%股份出售給賽富投資、弘毅投資和IDG三家基金。
華夏數碼的另一股東GA泛大西洋投資集團,也打算將13.34%股權出售給華夏數碼總裁郭偉和賽富投資基金。
此次交易中,賽富等三家基金與郭為的出價是每股作價3.5港元,較公司停牌前每股3.6港元的價格折讓2.78%,一共涉資13.18億港元。
由於良心公司的大股東是華夏科學院,所以這筆交易需要通過國資委審核。
我已經私下詢問過相關領導和泛大西洋投資集團的華夏區總裁了,兩家公司都很歡迎鴻蒙參與此次交易。」
徐良點頭道:「十三億港幣拿下42.94%股權,價格倒是不高,反而有點低估華夏數碼的真實價值了。」
楊廷坤:「低估沒低估我不清楚,但華夏數碼的營收和淨利潤走勢最近幾個季度有所放緩。」
徐良在金融圈裡打滾了八年,一下子就聽出了弦外之音,這是要什麼意思?
不用想,估計等收購完成後,被壓住的營收、利潤增長就會徹底爆發出來了吧。
這也是MBO國企的慣用操作了,不整穩點,MBO剛一完成,股價就直線跳水,那職業經理人不成接盤俠了,還怎麼償還銀行貸款。
「聽說華夏數碼的總經理郭偉,這次籌措了好幾個億的收購資金,先由IDG、弘毅投資、賽富投資這三個老朋友墊資。
等股份到手後,拉升一波股價,這樣再抵押出去就能還上三家的過橋貸款了。
嘿嘿,徐總,謝總,這些傢伙賺錢輕鬆啊,完全是無本買賣!」
徐良懶得過多評價,這年頭的吃相已經算是好看的了,因為還有上市公司管理規則、股價這些東西限制著。
早些年很多被MBO的企業都是未上市公司,資產評估全靠拍腦袋,內有很多不可言之事。
「一旦我們公開去收購華夏數碼,良心公司的管理層大概率不會同意吧?」徐良道。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不是大概率,是一定不會!」
楊廷坤冷笑道,「你這時候出手,相當於破壞了人家的好事,用不共戴天來形容都不為過。」
謝文笑呵呵道:「能不能繞過他們,直接跟最上面的人物談?」
「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是外資,認錢不認人,沒那麼多破事,只要錢給的多,應該問題不大。
真正難的是良心公司,他們持有四十多個點的股權,是第一大股東,而且郭偉是劉串志的徒弟,師徒倆都是穿一條褲子的。
如果華夏數碼、良心公司兩家企業的管理層都強烈反對我們收購,那華科院肯定還是會有所顧忌的。」楊廷坤道。
謝文又問:「有沒有可能通過其他方向來說服華科院同意交易,比如扔個智慧城市項目出來?」
國內現在扶持高科技。
智慧城市,一聽就很高大上。
但不是假大空,盤古公司的雲計算和大數據系統,為『智慧城市』的出現提供了基礎。
楊廷坤道:「可以試試,但不一定頂用。
雖然這是利國利民的科技大項目,但一碼歸一碼,而且『智慧城市』還沒真正得到市場驗證不是?」
謝文點了點頭,眉頭微皺。
旁邊徐良的思緒也散發開來。
比起『智慧地球』,『雲計算』現在看得見摸得著,而且也是世界頂尖的科技概念。
做雲計算,兩類企業最有優勢。
一類是亞馬遜、阿狸等電商平台,業務倒逼技術升級,是最迫切搞出雲計算伺服器來承載上億級訂單處理的企業,同時平台上又有大量的中小企業資源。
另外一類企業代表是微軟,有軟體生態圈以及Office辦公軟體積攢下來的企業、政府資源,商業拓展相對要容易不少。
這也是微軟雲後來居上的重要原因。
鴻蒙沒有企業資源,崑崙工業也沒有ToB業務。
所以真正在國內做出有競爭力的雲計算服務,只能去收購企業級軟體、系統服務商了。
國內在軟體領域這一塊還比較落後,真正有競爭力的沒幾家。
華夏數碼也並不是他們唯一的收購選項,金蝶、用友、浪潮都是發展不錯的B端軟體、系統服務商。
只不過華夏數碼最先出現合適的收購機會,而且價格也比較便宜,分拆剩下的業務也能以PE投資的操作手法賺一筆錢。
至於給劉串志以及幾個風投機構上點眼藥,那只是順帶的。
當然,站在對方的角度,肯定會覺得在刻意針對他們,會千方百計的阻撓鴻蒙的收購。
「徐總,您看能不能這樣?
以漢華的名義去收購華夏數碼,阻力和代價會不會相對小一些?」
楊廷坤道。
漢華作為全球金融巨頭,在華夏也是頂尖私募。
各方面的關係肯定比鴻蒙強得多。
徐良還沒開口,謝文已經搖頭道:「漢華是一家投行,在華科院眼裡,無疑是產業資本更有吸引力。
落在漢華手裡,他們多半還擔心漢華把華夏數碼拆了賣了,導致國內少掉一家有潛力的IT服務企業。」
徐良輕輕點頭,謝文的話不無道理。
作為世界級的科技企業,鴻蒙的面子無疑更大,委託其他機構出面收購是行不通的,事後還可能令華科院有種被耍了的不好感覺。
「不說了,直接向華科院和泛大西洋投資集團報價,咱們堂堂正正的參與這起收購案,能成就成,不能成也要把事情攪黃,大家都別好過。」
徐良一錘定音。
楊廷坤暼了大老闆一眼,後者表情嚴肅,不像是開玩笑的。
不過想想也是,己方與良心繫結怨很深。
早年鴻蒙跟段勇基爭奪新浪,同為泰山會成員,劉串志當然幫著老朋友說話,還出了不少主意,雙方就此交惡。
緊接著劉艷紅加入泰山會。
為了幫助百毒對付還在幼生期的必應。
劉串志再次動用自己的人脈針對性的打壓鴻蒙發展。
雙方關係徹底惡化。
但真正讓雙方老死不相往來的還是良心電腦跟崑崙電腦的競爭。
本來就不好的關係摻雜了利益,瞬間變成了敵人。
這也是鴻蒙『手機開放聯盟』把良心手機拒絕在外的原因。
到了現在,雙方之間已經不可能和解。
必須要倒下一個,這事才能完全結束。
……
等徐良從鴻蒙總部走出來的時候已經快到中午。
匆匆坐車趕到四喜樓。
田字一號院裡已經有一位貴客在等他了。
推門進去。
穿著黑色西裝,藍色襯衣,帶著黑框眼鏡,氣質儒雅的老者聽到開門聲下意識站了起來。
「李老,久聞大名,今天總算是見到了。」
徐良搶先伸出右手。
看他言語間恭敬又客氣,李光楠心裡也鬆了口氣。
握住對方伸過來的手。
「徐先生太客氣了,你的名聲才是真的如雷貫耳。」
「哈哈,客氣。咱們坐下說吧?」
「好。」
兩人落座後。
徐良招呼一下,早就等著的侍應生開始上菜。
「李先生是江浙人,我就讓他們準備了一些江浙菜。」
「徐先生有心了。」
兩人觥籌交錯,吃完了飯,來到旁邊的休息區後,才真正進入主題。
「李先生是我一直非常敬佩的學者,當年良心公司技工貿和貿工技之爭更凸顯了先生品格之珍貴,目光之長遠。
只可惜有些人鼠目寸光,滿腹貪婪,全無半點頭腦,白白浪費了您打下來的好基礎。」
李光楠擺了擺手,「往事已矣,別被人喊做騙子,我就心滿意足了。」
「真金不怕火煉。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總會明白誰才是真正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高帽戴在頭上,李光楠也明白對方有所求,所以便笑道。
「徐先生請我吃飯,恐怕不僅僅是說這些吧?」
「確實不只是這些。這些年我在外闖蕩也賺了不少錢,咱們華夏人都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也打算為家鄉做一些貢獻。
投資只能解一時之困,教育才是授人以漁。
所以我打算在我的家鄉益都,成立一所私立大學,現在這所大學的資質已經申請下來。
老師也在招募。
但還缺了一個負責人,有遠見,懂管理的校長。
我們綜合考慮了很多人,最後還是想請您出山,擔任『青州大學』的校長。」
李光楠有些驚訝,他想到了徐良邀請自己的所有原因,但沒想到居然是這個?
「我已經決定三年內拿出100億華夏幣來建設『青州大學』,等學校成規模後,再投入500億華夏幣成立『青州大學基金會』。
這些錢,包括從資本市場賺到的錢,全部拿來作為『青州大學』的辦學資金。」
李光楠咋舌不已。
震驚於對方的大手筆。
前前後後投入的錢有600億華夏幣,接近100億美元。
以對方蜚聲全球的金融投資能力,如果真由他操盤的話,這筆錢的規模肯定還會不斷增長。
而且,就算賺不到高額回報,每年只是定期,也能賺到30億華夏幣。
相比之下,今年從國家拿經費最多的五道口學院,也不過才35.91億華夏幣。
第二的京大只有24.08億。
985類高校普遍都在10億華夏幣左右。
徐良這手筆實在是太慷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