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圍攻光明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逍心道:當年陽教主死得慘絕人寰,他生前待我不薄,多年來我匡扶神教,鞠躬盡瘁,還不都是看在陽教主的面子麼?

  若非有陽教主的這一方面,我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伸手去管這個爛攤子!

  冷謙言之有理,眼下大戰在即,六大派中又有這等舉世無雙的高手,倘若這時還不將同門恩怨放下,可也當真是壞了大計。

  楊逍想到此節,點了點頭,微微一笑,說道:「此戰關乎到我明教的生死存亡,諸位,咱們齊心協力抵禦強敵罷!」

  說著走到五散人面前,伸出雙手,跟周顛、說不得、彭和尚等人拳掌相撞,握手言歡。

  從這一日起,一直到三、四日之後,不斷從天下各地趕來的六大派按照先前擬定好的作戰計劃,分別從崑崙山的東、南、西三面向光明頂強攻。

  五行旗之中,除已然灰飛煙滅了的銳金旗之外。

  其餘四旗,巨木旗,洪水旗,烈火旗,厚土旗,精兵悍將四千餘眾,對猛攻上山的六大派嚴防死守。

  明教的一眾高層領導對五行旗的防禦戰相當看重,由於六大派是分列成幾伙人,同時從三面向明教發起猛攻。

  明教群雄便每兩、三人結成一隊,率領五行旗的士兵跟六大派的弟子作戰。

  大雪紛飛,黃沙漫天,雪地中大規模戰役不斷爆發。

  雙方均是死傷慘重,五行旗的士兵們用盡九牛二虎之力,幾乎也只是跟敵方鬥了個平分秋色而已。

  一連半個多月的時間,崑崙山上各處,時而擂鼓震天,一批批的人前赴後繼,一場場大戰不斷爆發。

  直至本月的第二十三日上,六大派一眾弟子在光明頂附近的一處平原上跟烈火旗的士兵交戰。

  明教和六大派均已傾巢出動,雙方都知道這場大戰是最後一場大規模戰役。

  此戰無論成敗,之後再無大規模戰役。

  實際上大戰開始之前,雙方便都已對麾下的士兵與弟子進行了一次統計。

  明教這一邊,五行旗中的烈火旗為此戰的主力軍部隊。

  人數共計為八百六十三人,加上洪水、厚土兩隊剩餘的兵力,士兵總數才只一千零二十六個人。

  六大派這一邊,打到現在,各派弟子不過也才只剩下百八十人而已,將六大派所有弟子全部加在一起,也才只是千餘人左右。

  明教跟六大派自此而後,至少要熬個數年光景才可恢復元氣。

  但戰爭總是這樣,若想取勝,總是需要大批人馬的死去。

  也唯獨只有這樣,才能換來和平。

  這最後一場大規模戰役當真非同小可,明教的一眾高層領導人物幾乎全部下場參戰。

  六大派的各位掌門幾乎也都已奔赴沙場,萬箭齊發,刀光劍影,噼里啪啦的打了兩天一夜方才罷休。

  屆時明教和六大派都只剩下數百人而已,六大派強勢追擊,一路追趕到明教的光明頂總壇。

  重頭戲終於拉開帷幕。

  明教一眾高層領導背對聖火神殿,與六大派的一眾掌門人死死對峙。

  五行旗的士兵、六大派的弟子,則是各自圍站成了一個半圓,大有隨時都會向對方圍攏之勢。

  眾人所處的地方是一片廣場,若以俯瞰的姿態從上到下望去,那可是黑壓壓的一大片人,將整片廣場圍了個水泄不通。

  六大派的六批人馬向明教的高層領導們怒目圓睜,死死相視,一個個都是視死如歸。

  楊逍、韋一笑、彭和尚、周顛、白眉鷹王等人背向聖火神殿,各自身後的弟子不過寥寥五、六個人。

  儼然已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楊逍等眾一旦敗在敵手,那麼頃刻之間,六大派的人便會衝進聖火神殿。

  到了那時,明教數百年的基業一夜之間便灰飛煙滅。

  明教自唐朝武則天時期從波斯傳入中土,本名為『摩尼教』。

  真正發揚光大,是在北宋末年徽宗皇帝時期。

  當時明教又被世人稱作『食菜事魔教』,大教主方臘在浙東等地聚眾百萬,雄霸一方。

  明教的大教主方臘率領群雄,意欲推翻大宋趙氏皇族的政權,改朝換代,建立屬於自己的王國。


  然則天不遂人願,寥寥數年,便被徽宗皇帝派兵鎮壓。

  大教主方臘被官兵圍困在山洞中近三個月之久,最後彈盡糧絕,被朝廷官兵韓世忠竭力生擒,帶到汴京斬首示眾。

  起事雖敗,然則聖火不滅。

  明教殘餘成員此後多年輾轉數地,隱姓埋名,東躲西藏,在暗中積極發展勢力。

  後來歷經數代教主,直至第八代鍾教主勵精圖治,帶領麾下一眾英豪於南宋兵荒馬亂之際,重整旗鼓,企圖復辟往日榮耀。

  這位鍾大教主武功極高,在當時的江湖之中可說穩坐頭把交椅。

  天涯海角,四海八荒,無人不服。

  本來全可在亂世之中闖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千秋霸業,哪成想在鍾教主將『乾坤大挪移』修煉到第五層的時候,練成當天,便走火入魔身亡。

  失去了鍾教主這位頂天立地的蓋世英雄,是明教的極大損失。

  此後數年,徹底萎靡不振。

  時光悠悠,歲月如梭,滄海桑田風雲變幻,一路直到第三十一代的石教主。

  此人在成為明教教主之前算是個好漢,一心想將明教重新扶上正軌,重歸巔峰時期的榮耀。

  群豪無一不是對他心服口服,一致推舉他成為明教的新任教主。

  起初石教主確然有心成為明教內部的一代「中興之主」。

  但因當時明教已有了極大起色,勢力漸大,成員漸多,石教主終於不免走上了沉迷酒色的不歸之路。

  平庸一生,在擔任明教教主的第十二年上,因誤食春藥而死。

  他在位期間,無功無過,卻因最後幾年好大喜功,引發過兩場巨變。

  身邊的人聯合丐幫將明教聖物『聖火令』奪去。

  再往下,便是當今武林如雷貫耳的陽頂天陽教主了。

  陽頂天是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實際上他武功極高,乾坤大挪移練至第四層,勵精圖治,廣招天下各路賢士英才。

  人人都說,當年陽教主時期,明教好生興旺,可謂是人才濟濟。

  楊逍、五散人、四大護教法王無一不是他在位期間提拔上來的。

  今時今日,明教面臨強敵,稍有不慎,就此滅亡。

  從北宋徽宗皇帝時期的大教主方臘開始,所創下的基業,就此灰飛煙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