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攻打高句麗皇城
第674章 攻打高句麗皇城
副將李猛率先站起身來,他身材魁梧,滿臉的絡腮鬍讓他看起來格外勇猛。他大聲說道:「將軍,末將願率先鋒部隊,直搗高句麗王城!我就不信,憑我們的實力,還拿不下一個小小的高句麗!」
賈長生微微一笑,目光中帶著讚許,但又搖了搖頭說:「李猛,高句麗雖已元氣大傷,但王城防禦必定更加嚴密,且他們定會拼死抵抗。我們不能貿然進攻,需從長計議。」
這時,參謀趙文站起身來,他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清了清嗓子說道:「將軍,我認為我們可以先從高句麗的周邊城池入手,逐步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切斷他們的補給線。高句麗王城如今依靠周邊城池提供糧草和物資,一旦這些供應被切斷,王城的守軍必然軍心大亂。」
賈長生微微點頭,示意趙文繼續說下去。
趙文走到地圖前,指著高句麗邊境的幾座城池說道:「大家看,這幾座城池位於交通要道,是高句麗王城的重要屏障。我們可以兵分幾路,同時對這些城池發動進攻。只要拿下這些城池,我們就能進一步逼近王城,並且在戰略上形成包圍之勢。」
李猛聽了,撓了撓頭說:「趙文,你說的有道理。但我們兵分幾路,會不會分散兵力,讓敵人各個擊破呢?」
趙文解釋道:「李猛將軍,這正是我們需要精心策劃的地方。我們可以根據每座城池的防禦情況和敵軍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同時,各部隊之間要保持緊密的聯繫,一旦某一路遇到困難,其他部隊可以迅速支援。」
賈長生接著說:「趙文所言極是。我們還要利用好情報戰,提前了解敵軍的部署和動向。我已經安排了大量的探子潛入高句麗,他們會為我們提供準確的情報。有了情報的支持,我們就能更好地制定作戰計劃,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時,另一位將領孫虎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將軍,高句麗的地形複雜,多山地和關隘。我們在進攻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敵軍的伏擊和頑強抵抗。這對我們的行軍和作戰都會造成很大的困難。」
賈長生沉思片刻,說道:「孫虎,你提的問題很關鍵。我們在行軍過程中,要加強偵察和警戒,防止敵軍的偷襲。同時,我們要充分發揮我們的優勢,比如我們的騎兵機動性強,可以快速穿插,突破敵軍的防線。而且,我們還可以利用火炮等先進武器,對敵軍的防禦工事進行摧毀。」
趙文補充道:「將軍,我們還可以發動心理戰。通過散布謠言、製造恐慌等手段,瓦解敵軍的士氣。高句麗如今局勢危急,百姓和士兵的心理壓力都很大。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讓他們內部產生混亂。」
賈長生點頭表示贊同:「心理戰確實是個好辦法。我們可以在高句麗境內張貼告示,宣傳我們的政策,告訴他們只要投降,我們會保證他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這樣可以分化敵軍,減少我們的阻力。」
接著,一位年輕的將領劉峰站起來說:「將軍,我有個想法。我們可以在進攻高句麗的同時,派一支奇兵,繞過敵軍的防線,直接襲擊他們的糧草儲備地。沒有了糧草,敵軍不戰自亂。」
賈長生眼睛一亮,說道:「劉峰,這個想法不錯!不過,這需要一支精銳的部隊,而且行動要絕對隱秘。你願意帶領這支奇兵嗎?」
劉峰堅定地說:「將軍,末將願意!末將定會帶領部隊,完成任務!」
賈長生拍了拍劉峰的肩膀說:「好,我相信你!這支奇兵就交給你了。你要挑選最精銳的士兵,制定詳細的行動計劃。記住,行動要快,要准,不能有絲毫差錯。」
隨後,眾將領們又圍繞著作戰計劃的細節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從兵力部署、行軍路線、後勤保障到戰鬥策略,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仔細的謀劃。賈長生認真傾聽著每一位將領的意見和建議,不時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
在討論後勤保障時,負責糧草運輸的將領王強說道:「將軍,我們的糧草儲備目前還算充足,但隨著戰爭的推進,運輸將是一個大問題。高句麗的道路崎嶇,而且可能會遭到敵軍的破壞。我們需要加強對運輸隊伍的保護,同時尋找更便捷的運輸方式。」
賈長生說:「王強,你要儘快組織一批熟悉當地地形的嚮導,讓他們帶領運輸隊伍。同時,我們可以在沿途設立一些補給點,確保糧草的安全運輸。另外,我們還要考慮到冬季即將來臨,要提前儲備足夠的冬衣和取暖物資,不能讓士兵們受凍。」
在討論攻城策略時,負責攻城器械的將領陳剛說道:「將軍,我們的攻城器械已經準備就緒,包括投石車、雲梯、攻城槌等。但高句麗的城牆高大堅固,我們需要改進一些攻城器械,提高它們的威力。」
賈長生點頭道:「陳剛,你要儘快組織工匠,對攻城器械進行改進。同時,要加強對士兵的攻城訓練,讓他們熟練掌握攻城器械的使用方法。我們不能在攻城上浪費太多時間和兵力。」
會議一直持續到深夜,營帳內的氣氛始終熱烈而緊張。眾將領們在賈長生的帶領下,制定了一個周密而詳細的作戰計劃。這個計劃充分考慮了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並且制定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賈長生看著眼前的將領們,心中充滿了信心。他知道,這將是一場艱苦的戰鬥,但他相信,憑藉著他們的智慧和勇氣,一定能夠戰勝高句麗,實現自己的理想。
「諸位將軍,」賈長生最後說道,「這場戰爭關乎我們的生死存亡,也關乎這片土地的未來。我們要全力以赴,為了勝利,為了和平,為了百姓的幸福,奮勇殺敵!」
「為了勝利!為了和平!為了百姓的幸福!」眾將領齊聲高呼,聲音響徹雲霄,充滿了必勝的信念。
隨著會議的結束,賈長生的軍隊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戰前準備。士兵們加緊訓練,熟悉新的戰術和武器;工匠們日夜趕工,改進攻城器械;運輸隊伍忙著籌備糧草和物資。整個軍營充滿了緊張而有序的氛圍,一場決定高句麗命運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夜色如墨,萬籟俱寂,唯有燭火在營帳內搖曳,光影在賈長生的臉上跳動,勾勒出他堅毅而沉思的輪廓。在他面前的案几上,攤開著一幅詳盡的遼東地圖,上面用硃筆標記著高句麗的各處關隘與重鎮,那些標記猶如一個個亟待攻克的堡壘,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頭。
「大人,這高句麗地勢複雜,易守難攻,且其軍隊向來悍勇,此次出征,務必謹慎行事。」副將李平站在一旁,神色憂慮,語氣中滿是關切。
賈長生微微點頭,目光並未從地圖上移開,他的手指沿著地圖上的山川河流緩緩移動,仿佛在心中已經開始了一場無聲的征戰。「我已仔細研究過他們的戰法與防禦布局。此次,我們依照手下獻上的奇策,定要讓高句麗知道,我大隋的威嚴不可侵犯。」
幾日前,一位熟悉遼東地形的謀士向賈長生獻上了一條計策——避開高句麗正面堅固的防線,從其側後方一條隱秘的山谷小道迂迴穿插,直搗黃龍。這條小道鮮有人知,據說只有當地的獵戶偶爾涉足,正因如此,高句麗在這一帶的防備極為鬆懈。
賈長生深知此計雖險,但一旦成功,便能出其不意,打亂高句麗的整個防禦體系。他當機立斷,決定採納此計。
部隊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然啟程,士兵們個個神色凝重,腳步卻異常堅定。他們沿著那條隱秘的小道艱難前行,四周是陡峭的山崖和茂密的叢林,不時傳來野獸的嘶吼聲,讓人毛骨悚然。但這些久經沙場的戰士們並未被恐懼嚇倒,他們緊跟隊伍,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完成使命,為大隋開疆拓土。
經過數日的急行軍,賈長生的部隊終於成功繞過了高句麗的正面防線,出現在了其後方的重鎮平壤附近。消息傳來,高句麗朝野震動,國王急忙調遣十萬大軍緊急回援,試圖在平壤城下與賈長生的部隊決一死戰。
當賈長生的部隊抵達平壤城時,遠遠便望見城牆上旗幟飄揚,刀槍林立。城外,高句麗的十萬大軍已經嚴陣以待,他們列成整齊的方陣,盾牌如林,長槍如簇,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芒。
賈長生勒住韁繩,目光冷峻地注視著眼前的敵軍。他身後,隋軍將士們也迅速列陣,氣氛緊張得仿佛能點燃空氣。
「將軍,敵軍人數眾多,且士氣正盛,我們該如何應對?」李平望著對面的高句麗大軍,心中不免有些擔憂。
賈長生微微一笑,神色鎮定自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敵軍雖多,但我們長途奔襲,出其不意,士氣正旺。且我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豈會懼他們?」
說罷,他一揮手,隋軍陣中響起了一陣激昂的戰鼓聲。鼓聲如雷,震撼著大地,隋軍將士們的熱血瞬間被點燃,他們齊聲吶喊,聲震雲霄。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高句麗軍陣中,一位身披重甲的將領策馬而出,他手持長刀,大聲喊道:「隋軍聽著!你們擅自闖入我高句麗領土,今日便是你們的葬身之地!識相的,速速退兵,否則,休怪我等無情!」
賈長生冷哼一聲,驅馬向前幾步,大聲回應道:「高句麗屢次侵犯我大隋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今日我奉大隋皇帝之命,前來討賊,你們若想活命,便乖乖投降,否則,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雙方一番叫陣之後,戰鬥一觸即發。高句麗軍率先發動進攻,只見他們的騎兵如潮水般向隋軍衝來,馬蹄聲如雷鳴,揚起漫天塵土。
賈長生見狀,不慌不忙,他下令道:「弓箭手準備!」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隋軍陣中萬箭齊發,如雨點般射向高句麗騎兵。沖在最前面的高句麗騎兵紛紛中箭落馬,人仰馬翻,後面的騎兵見狀,稍稍有些慌亂,但很快便穩住了陣腳,繼續向前衝來。
「放!」賈長生再次下令。又是一輪箭雨,高句麗騎兵的傷亡不斷增加,但他們依然悍不畏死,不顧一切地沖向隋軍。
眼看高句麗騎兵就要衝到跟前,賈長生果斷下令:「長槍兵上前,盾牌兵掩護!」
隋軍陣中迅速變換陣型,長槍兵手持長槍,如同一排排鋼鐵長城,屹立在陣前。盾牌兵則緊緊跟在長槍兵身後,用盾牌為他們提供掩護。
高句麗騎兵與隋軍短兵相接,一時間,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震耳欲聾。戰場上血肉橫飛,雙方士兵都殺紅了眼,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賈長生在陣中來回馳騁,指揮著戰鬥。他手中的長槍猶如蛟龍出海,每一次揮舞,都能帶走一名敵人的性命。在他的帶領下,隋軍將士們士氣大振,奮勇殺敵。
然而,高句麗軍畢竟人數眾多,且戰鬥力也不容小覷。儘管隋軍將士們拼死抵抗,但在高句麗軍的輪番攻擊下,漸漸有些抵擋不住。
「將軍,敵軍攻勢太猛,我們快頂不住了!」李平氣喘吁吁地跑到賈長生身邊,焦急地說道。
賈長生望著戰場上激烈的戰況,心中明白,這樣硬拼下去,隋軍必將遭受重大損失。他沉思片刻,突然靈機一動,對手下說道:「傳令下去,讓左右兩翼的騎兵迂迴到敵軍後方,突襲他們的輜重部隊!」
軍令如山,隋軍左右兩翼的騎兵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如兩支利箭,繞過戰場,向高句麗軍的後方疾馳而去。
此時,高句麗軍正全力進攻隋軍正面,對後方的情況渾然不覺。當隋軍騎兵突然出現在他們的輜重部隊前時,高句麗軍頓時大亂。
(本章完)
副將李猛率先站起身來,他身材魁梧,滿臉的絡腮鬍讓他看起來格外勇猛。他大聲說道:「將軍,末將願率先鋒部隊,直搗高句麗王城!我就不信,憑我們的實力,還拿不下一個小小的高句麗!」
賈長生微微一笑,目光中帶著讚許,但又搖了搖頭說:「李猛,高句麗雖已元氣大傷,但王城防禦必定更加嚴密,且他們定會拼死抵抗。我們不能貿然進攻,需從長計議。」
這時,參謀趙文站起身來,他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清了清嗓子說道:「將軍,我認為我們可以先從高句麗的周邊城池入手,逐步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切斷他們的補給線。高句麗王城如今依靠周邊城池提供糧草和物資,一旦這些供應被切斷,王城的守軍必然軍心大亂。」
賈長生微微點頭,示意趙文繼續說下去。
趙文走到地圖前,指著高句麗邊境的幾座城池說道:「大家看,這幾座城池位於交通要道,是高句麗王城的重要屏障。我們可以兵分幾路,同時對這些城池發動進攻。只要拿下這些城池,我們就能進一步逼近王城,並且在戰略上形成包圍之勢。」
李猛聽了,撓了撓頭說:「趙文,你說的有道理。但我們兵分幾路,會不會分散兵力,讓敵人各個擊破呢?」
趙文解釋道:「李猛將軍,這正是我們需要精心策劃的地方。我們可以根據每座城池的防禦情況和敵軍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同時,各部隊之間要保持緊密的聯繫,一旦某一路遇到困難,其他部隊可以迅速支援。」
賈長生接著說:「趙文所言極是。我們還要利用好情報戰,提前了解敵軍的部署和動向。我已經安排了大量的探子潛入高句麗,他們會為我們提供準確的情報。有了情報的支持,我們就能更好地制定作戰計劃,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時,另一位將領孫虎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將軍,高句麗的地形複雜,多山地和關隘。我們在進攻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敵軍的伏擊和頑強抵抗。這對我們的行軍和作戰都會造成很大的困難。」
賈長生沉思片刻,說道:「孫虎,你提的問題很關鍵。我們在行軍過程中,要加強偵察和警戒,防止敵軍的偷襲。同時,我們要充分發揮我們的優勢,比如我們的騎兵機動性強,可以快速穿插,突破敵軍的防線。而且,我們還可以利用火炮等先進武器,對敵軍的防禦工事進行摧毀。」
趙文補充道:「將軍,我們還可以發動心理戰。通過散布謠言、製造恐慌等手段,瓦解敵軍的士氣。高句麗如今局勢危急,百姓和士兵的心理壓力都很大。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讓他們內部產生混亂。」
賈長生點頭表示贊同:「心理戰確實是個好辦法。我們可以在高句麗境內張貼告示,宣傳我們的政策,告訴他們只要投降,我們會保證他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這樣可以分化敵軍,減少我們的阻力。」
接著,一位年輕的將領劉峰站起來說:「將軍,我有個想法。我們可以在進攻高句麗的同時,派一支奇兵,繞過敵軍的防線,直接襲擊他們的糧草儲備地。沒有了糧草,敵軍不戰自亂。」
賈長生眼睛一亮,說道:「劉峰,這個想法不錯!不過,這需要一支精銳的部隊,而且行動要絕對隱秘。你願意帶領這支奇兵嗎?」
劉峰堅定地說:「將軍,末將願意!末將定會帶領部隊,完成任務!」
賈長生拍了拍劉峰的肩膀說:「好,我相信你!這支奇兵就交給你了。你要挑選最精銳的士兵,制定詳細的行動計劃。記住,行動要快,要准,不能有絲毫差錯。」
隨後,眾將領們又圍繞著作戰計劃的細節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從兵力部署、行軍路線、後勤保障到戰鬥策略,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仔細的謀劃。賈長生認真傾聽著每一位將領的意見和建議,不時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
在討論後勤保障時,負責糧草運輸的將領王強說道:「將軍,我們的糧草儲備目前還算充足,但隨著戰爭的推進,運輸將是一個大問題。高句麗的道路崎嶇,而且可能會遭到敵軍的破壞。我們需要加強對運輸隊伍的保護,同時尋找更便捷的運輸方式。」
賈長生說:「王強,你要儘快組織一批熟悉當地地形的嚮導,讓他們帶領運輸隊伍。同時,我們可以在沿途設立一些補給點,確保糧草的安全運輸。另外,我們還要考慮到冬季即將來臨,要提前儲備足夠的冬衣和取暖物資,不能讓士兵們受凍。」
在討論攻城策略時,負責攻城器械的將領陳剛說道:「將軍,我們的攻城器械已經準備就緒,包括投石車、雲梯、攻城槌等。但高句麗的城牆高大堅固,我們需要改進一些攻城器械,提高它們的威力。」
賈長生點頭道:「陳剛,你要儘快組織工匠,對攻城器械進行改進。同時,要加強對士兵的攻城訓練,讓他們熟練掌握攻城器械的使用方法。我們不能在攻城上浪費太多時間和兵力。」
會議一直持續到深夜,營帳內的氣氛始終熱烈而緊張。眾將領們在賈長生的帶領下,制定了一個周密而詳細的作戰計劃。這個計劃充分考慮了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並且制定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賈長生看著眼前的將領們,心中充滿了信心。他知道,這將是一場艱苦的戰鬥,但他相信,憑藉著他們的智慧和勇氣,一定能夠戰勝高句麗,實現自己的理想。
「諸位將軍,」賈長生最後說道,「這場戰爭關乎我們的生死存亡,也關乎這片土地的未來。我們要全力以赴,為了勝利,為了和平,為了百姓的幸福,奮勇殺敵!」
「為了勝利!為了和平!為了百姓的幸福!」眾將領齊聲高呼,聲音響徹雲霄,充滿了必勝的信念。
隨著會議的結束,賈長生的軍隊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戰前準備。士兵們加緊訓練,熟悉新的戰術和武器;工匠們日夜趕工,改進攻城器械;運輸隊伍忙著籌備糧草和物資。整個軍營充滿了緊張而有序的氛圍,一場決定高句麗命運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夜色如墨,萬籟俱寂,唯有燭火在營帳內搖曳,光影在賈長生的臉上跳動,勾勒出他堅毅而沉思的輪廓。在他面前的案几上,攤開著一幅詳盡的遼東地圖,上面用硃筆標記著高句麗的各處關隘與重鎮,那些標記猶如一個個亟待攻克的堡壘,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頭。
「大人,這高句麗地勢複雜,易守難攻,且其軍隊向來悍勇,此次出征,務必謹慎行事。」副將李平站在一旁,神色憂慮,語氣中滿是關切。
賈長生微微點頭,目光並未從地圖上移開,他的手指沿著地圖上的山川河流緩緩移動,仿佛在心中已經開始了一場無聲的征戰。「我已仔細研究過他們的戰法與防禦布局。此次,我們依照手下獻上的奇策,定要讓高句麗知道,我大隋的威嚴不可侵犯。」
幾日前,一位熟悉遼東地形的謀士向賈長生獻上了一條計策——避開高句麗正面堅固的防線,從其側後方一條隱秘的山谷小道迂迴穿插,直搗黃龍。這條小道鮮有人知,據說只有當地的獵戶偶爾涉足,正因如此,高句麗在這一帶的防備極為鬆懈。
賈長生深知此計雖險,但一旦成功,便能出其不意,打亂高句麗的整個防禦體系。他當機立斷,決定採納此計。
部隊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然啟程,士兵們個個神色凝重,腳步卻異常堅定。他們沿著那條隱秘的小道艱難前行,四周是陡峭的山崖和茂密的叢林,不時傳來野獸的嘶吼聲,讓人毛骨悚然。但這些久經沙場的戰士們並未被恐懼嚇倒,他們緊跟隊伍,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完成使命,為大隋開疆拓土。
經過數日的急行軍,賈長生的部隊終於成功繞過了高句麗的正面防線,出現在了其後方的重鎮平壤附近。消息傳來,高句麗朝野震動,國王急忙調遣十萬大軍緊急回援,試圖在平壤城下與賈長生的部隊決一死戰。
當賈長生的部隊抵達平壤城時,遠遠便望見城牆上旗幟飄揚,刀槍林立。城外,高句麗的十萬大軍已經嚴陣以待,他們列成整齊的方陣,盾牌如林,長槍如簇,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芒。
賈長生勒住韁繩,目光冷峻地注視著眼前的敵軍。他身後,隋軍將士們也迅速列陣,氣氛緊張得仿佛能點燃空氣。
「將軍,敵軍人數眾多,且士氣正盛,我們該如何應對?」李平望著對面的高句麗大軍,心中不免有些擔憂。
賈長生微微一笑,神色鎮定自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敵軍雖多,但我們長途奔襲,出其不意,士氣正旺。且我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豈會懼他們?」
說罷,他一揮手,隋軍陣中響起了一陣激昂的戰鼓聲。鼓聲如雷,震撼著大地,隋軍將士們的熱血瞬間被點燃,他們齊聲吶喊,聲震雲霄。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高句麗軍陣中,一位身披重甲的將領策馬而出,他手持長刀,大聲喊道:「隋軍聽著!你們擅自闖入我高句麗領土,今日便是你們的葬身之地!識相的,速速退兵,否則,休怪我等無情!」
賈長生冷哼一聲,驅馬向前幾步,大聲回應道:「高句麗屢次侵犯我大隋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今日我奉大隋皇帝之命,前來討賊,你們若想活命,便乖乖投降,否則,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雙方一番叫陣之後,戰鬥一觸即發。高句麗軍率先發動進攻,只見他們的騎兵如潮水般向隋軍衝來,馬蹄聲如雷鳴,揚起漫天塵土。
賈長生見狀,不慌不忙,他下令道:「弓箭手準備!」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隋軍陣中萬箭齊發,如雨點般射向高句麗騎兵。沖在最前面的高句麗騎兵紛紛中箭落馬,人仰馬翻,後面的騎兵見狀,稍稍有些慌亂,但很快便穩住了陣腳,繼續向前衝來。
「放!」賈長生再次下令。又是一輪箭雨,高句麗騎兵的傷亡不斷增加,但他們依然悍不畏死,不顧一切地沖向隋軍。
眼看高句麗騎兵就要衝到跟前,賈長生果斷下令:「長槍兵上前,盾牌兵掩護!」
隋軍陣中迅速變換陣型,長槍兵手持長槍,如同一排排鋼鐵長城,屹立在陣前。盾牌兵則緊緊跟在長槍兵身後,用盾牌為他們提供掩護。
高句麗騎兵與隋軍短兵相接,一時間,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震耳欲聾。戰場上血肉橫飛,雙方士兵都殺紅了眼,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賈長生在陣中來回馳騁,指揮著戰鬥。他手中的長槍猶如蛟龍出海,每一次揮舞,都能帶走一名敵人的性命。在他的帶領下,隋軍將士們士氣大振,奮勇殺敵。
然而,高句麗軍畢竟人數眾多,且戰鬥力也不容小覷。儘管隋軍將士們拼死抵抗,但在高句麗軍的輪番攻擊下,漸漸有些抵擋不住。
「將軍,敵軍攻勢太猛,我們快頂不住了!」李平氣喘吁吁地跑到賈長生身邊,焦急地說道。
賈長生望著戰場上激烈的戰況,心中明白,這樣硬拼下去,隋軍必將遭受重大損失。他沉思片刻,突然靈機一動,對手下說道:「傳令下去,讓左右兩翼的騎兵迂迴到敵軍後方,突襲他們的輜重部隊!」
軍令如山,隋軍左右兩翼的騎兵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如兩支利箭,繞過戰場,向高句麗軍的後方疾馳而去。
此時,高句麗軍正全力進攻隋軍正面,對後方的情況渾然不覺。當隋軍騎兵突然出現在他們的輜重部隊前時,高句麗軍頓時大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