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應對高句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649章 應對高句麗

  賈長生面色凝重地坐在主位上,環視著麾下一眾將領,緩緩開口道:「今日召集諸位,是有確切消息傳來,高句麗正在積極備戰,其心叵測,恐怕不日將有動作,我等需早做謀劃,以保我朝邊疆安寧。諸位暢所欲言,談談各自的想法。」

  趙勇將軍率先起身,抱拳道:「將軍,高句麗此番備戰,想必是覬覦我朝邊境的肥沃土地和豐富物產。依末將之見,我們應當即刻加強邊境的兵力部署,將各營將士調往關鍵隘口,加固城防,囤積糧草軍備,先做好防禦之勢,讓他們不敢輕易來犯。」

  賈長生微微點頭,目光轉向沉穩內斂的謀士錢文:「錢先生,你對此有何高見?」

  錢文輕撫鬍鬚,思索片刻後說道:「將軍,防禦固然重要,但一味防守恐非長久之計。高句麗既已決意挑起事端,我們不妨一面加強防禦,一面派遣精銳的斥候深入高句麗境內,探聽其軍隊調動、糧草儲備以及內部的各方勢力情況。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同時,可與周邊友好部落聯絡,曉以利害,結成同盟,共同應對高句麗的威脅,從側面牽制其兵力,使其不敢全力犯我邊境。」

  「嗯,錢先生的話有理。」賈長生表示贊同,又看向年輕氣盛的李猛,「李猛,你有什麼想法?」

  李猛霍然起身,眼中閃爍著鬥志的光芒:「將軍,我軍何不主動出擊?趁高句麗尚未完全準備就緒,集結兵力,直搗其腹地,打亂他們的部署,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末將願率一支先鋒隊,為大軍開路,定能讓高句麗人知道我軍的厲害!」

  賈長生眉頭一皺,說道:「主動出擊雖能先發制人,但高句麗境內地勢複雜,我們若貿然深入,恐有陷入重圍的危險。而且長途奔襲,我軍糧草補給也是個大問題。」

  這時,老將孫福開口道:「將軍,李猛將軍的想法雖有些激進,但也並非不可行。我們可以採取分兵合擊之策,一部分兵力佯裝主力,在邊境虛張聲勢,吸引高句麗軍隊的注意;另一部分兵力則繞道而行,選取其防守薄弱之處,進行突襲,燒毀他們的糧草輜重,破壞其備戰根基。這樣一來,既能避免陷入重圍,又能達到打擊高句麗的目的。」

  眾人紛紛點頭,覺得孫福的建議頗為可行。賈長生沉思片刻後,說道:「孫將軍的分兵合擊之策可以考慮,但具體實施還需謹慎謀劃。我們還需考慮到天氣、地形等因素對作戰的影響。此外,我軍的水軍也不可忽視,高句麗沿海地區或許會有其兵力部署,我們要加強水軍的巡邏和戒備,防止他們從海上偷襲。」

  接著,賈長生又與眾人商討了糧草的籌集與運輸、兵器的打造與補充、傷病員的救治安置等諸多事宜,一直討論到深夜,才初步擬定了應對高句麗備戰的策略。

  賈長生最後總結道:「諸位,高句麗此次備戰對我朝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但只要我等齊心協力,善用謀略,充分發揮我軍的優勢,必能保我朝邊疆無恙。接下來的日子,各位按照既定計劃行事,密切關注高句麗的動向,隨時調整戰略部署。我相信,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在接下來的數月里,賈長生麾下的軍隊緊鑼密鼓地行動起來。邊境的防禦工事不斷加固,一座座城樓高聳而起,城牆上的士兵日夜巡邏,嚴陣以待。斥候們分批潛入高句麗境內,憑藉著矯健的身手和過人的智慧,源源不斷地將情報送回。

  與周邊部落的聯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些部落被賈長生的誠意所打動,願意與他們結盟,共同對抗高句麗。這些部落時不時地在高句麗邊境進行騷擾,使得高句麗不得不分兵防禦,減輕了正面戰場的壓力。

  而分兵合擊的策略也在秘密籌備之中。主力部隊在邊境頻繁調動,營造出即將進攻的假象,吸引了高句麗大量的兵力。與此同時,一支由李猛率領的精銳部隊,在夜色的掩護下,繞道而行,向著高句麗的糧草囤積地進發。他們避開了高句麗的巡邏隊,歷經艱險,終於抵達目的地。一聲令下,士兵們點燃了糧草,頓時火光沖天,高句麗的糧草輜重化為灰燼。

  水軍方面,也加強了巡邏和戒備,多次擊退了高句麗小規模的海上騷擾。在賈長生的指揮下,各方面的應對措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逐漸扭轉了局勢,讓高句麗的備戰計劃受到了嚴重的阻礙,也讓他們感受到了賈長生所率軍隊的強大實力和堅定決心,不敢輕易發動戰爭,邊疆暫時恢復了平靜。但賈長生深知,這只是暫時的,未來仍需保持警惕,不斷加強邊防力量,以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

  賈長生身披戰甲,威風凜凜地站在營帳中,目光如炬地掃視著帳下的將領們。帳內氣氛凝重而壓抑,眾人皆知,即將打響的這場攻打高句麗邊城九月城的戰役,關乎著邊疆的安危與榮耀。


  「諸位,經過這段時日的籌備,我軍已準備就緒。如今,九月城就在眼前,此城地勢險要,城防堅固,高句麗守軍必定拼死抵抗。但我軍士氣高昂,銳不可當,今日召集大家,就是要商討出一個萬無一失的攻城之策。」賈長生聲如洪鐘,打破了帳內的寂靜。

  先鋒將軍趙猛上前一步,雙手抱拳行禮,激昂地說道:「將軍,末將願率先鋒部隊率先攻城!我軍的攻城器械已準備充足,衝車、雲梯、投石車一應俱全。末將打算在黎明時分,趁敵軍尚未完全清醒,發動突然襲擊,以衝車和雲梯強行破城,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賈長生微微點頭,眼中露出一絲讚賞:「趙猛將軍勇氣可嘉,但九月城的守軍也絕非等閒之輩,他們必然早有防備。我們不可只憑勇力,還需謀略輔之。」

  謀士錢文輕搖羽扇,上前說道:「將軍,依在下之見,我們可先派小股部隊佯裝攻城,吸引敵軍主力至城牆之上。而後,我軍主力部隊則繞道至九月城的側翼,那裡地勢相對較為隱蔽,敵軍防守或有疏忽。利用投石車遠距離攻擊城牆薄弱處,打開缺口後,再以精銳步兵迅速突入城內,與敵軍展開巷戰,打亂他們的部署。」

  賈長生摸著下巴,思索片刻後說道:「錢先生此計甚妙,不過側翼偷襲需隱秘進行,一旦被敵軍察覺,我軍將陷入被動。李信將軍,你對此有何看法?」

  李信將軍微微皺眉,沉思後道:「將軍,我軍在攻城之時,還需防範高句麗的援軍。他們定會拼死救援九月城,若我軍被內外夾擊,形勢將極為不利。末將建議,在通往九月城的要道上設下伏兵,阻擊援軍,確保攻城之戰不受干擾。」

  「李信將軍所言極是,這伏兵之選至關重要。」賈長生環顧眾人,「張遠將軍,你率本部人馬去執行此項任務,務必攔住援軍,為攻城爭取時間。」

  「末將領命!」張遠將軍領命而去。

  這時,負責後勤的孫福將軍開口道:「將軍,糧草輜重是我軍命脈。雖目前供應無虞,但攻城之戰一旦打響,消耗必定巨大。我已安排妥當,在後方設立了多個補給點,隨時可以向前線運送物資。只是沿途需派兵護送,以防敵軍突襲。」

  賈長生點頭道:「孫將軍考慮周全,此事就交予你負責。攻城器械的維護也要時刻跟進,不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諾!」孫福應道。

  賈長生再次望向眾人:「諸位,此次攻打九月城,是我軍與高句麗的關鍵一戰。我們不僅要拿下此城,還要儘可能減少自身傷亡。各部隊之間需緊密配合,協同作戰。一旦城破,要迅速控制城內要害之處,防止敵軍反撲。」

  「明白!」眾將齊聲高呼。

  接下來的幾日,賈長生的軍隊按照既定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戰前準備。士兵們反覆檢查著武器裝備,攻城器械被推至前沿陣地,嚴陣以待。

  終於,攻城之戰打響。黎明時分,趙猛將軍率領先鋒部隊如猛虎般沖向九月城。一時間,喊殺聲震天,衝車撞擊著城門,雲梯搭在城牆上,士兵們奮勇攀爬。高句麗守軍拼死抵抗,滾木礌石紛紛砸下,攻城的士兵傷亡不斷增加,但他們毫不退縮。

  與此同時,賈長生親率主力部隊繞道至側翼。隱蔽的投石車陣地中,巨大的石塊被高高拋起,如雨點般砸向城牆。隨著一聲聲巨響,城牆的一處出現了裂縫,繼而轟然倒塌,形成了一個缺口。

  「沖!」賈長生一聲令下,精銳步兵如潮水般湧入城內。城內的高句麗士兵迅速組織抵抗,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巷戰。賈長生的軍隊訓練有素,他們相互配合,逐街逐巷地清理著敵軍。

  而在城外,張遠將軍率領的伏兵也與高句麗的援軍展開了激戰。他們占據有利地形,一次次擊退了敵軍的進攻,確保了攻城部隊的後方安全。

  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九月城內的高句麗守軍漸漸不支。賈長生的軍隊成功控制了城內的關鍵據點,高句麗守軍見大勢已去,紛紛投降。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當勝利的旗幟飄揚在九月城的上空時,賈長生的軍隊歡呼雀躍。但賈長生明白,這只是與高句麗戰爭中的一場勝利,未來的路還很長,他們必須繼續堅守邊疆,保家衛國。

  在九月城淪陷的陰影下,城主朴正熙帶著幾名心腹高官一路奔逃至城外的深山之中。眾人衣衫襤褸、神情疲憊,躲在一個隱秘的山洞裡,內心被恐懼與迷茫充斥著。

  朴正熙面色陰沉,眼神中透著不甘與絕望,率先打破了沉默:「如今九月城已落入敵手,我等有負王上所託,這該如何是好?若回到皇城,王上必定震怒,我等項上人頭不保;但若就此逃離高句麗,又有何顏面苟活於世?」

  財政官金在中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說:「城主,眼下形勢危急。我們雖逃出了九月城,但敵軍必定有所防範,回皇城之路必定艱險重重。且我聽聞那賈長生用兵如神,說不定已料到我們會返回皇城,沿途設下重重埋伏。以我們現在這點兵力,恐怕還未到皇城,就已被擒殺。」

  軍事副官崔民秀冷哼一聲,滿臉憤懣:「都怪那賈長生!若不是他突然來襲,九月城怎會如此輕易就被攻破?我們在城中經營多年,如今卻落得這般田地。我看我們不能就這麼算了,應當召集舊部,尋機奪回九月城!」

  朴正熙苦笑著搖頭:「崔將軍,你太天真了。如今九月城已被敵軍掌控,我們拿什麼去奪回來?再說,就算我們僥倖奪回九月城,又能堅守多久?賈長生的大軍豈是那麼容易對付的?」

  這時,謀士李善宇緩緩開口道:「城主,依我之見,我們目前當務之急是先保住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天下之大,並非只有高句麗這一處容身之所。我們可以先遠離高句麗,前往他國暫避風頭,待日後有機會再捲土重來。」

  朴正熙目光閃爍,有些猶豫:「離開高句麗?談何容易。且不說路途遙遠,一路上關卡重重,我們又能去哪裡呢?」

  李善宇思索片刻後說道:「聽聞大唐國富民強,對人才頗為重視。城主您素有治理之才,我們若能前往大唐,或許能得到庇護,並有機會學習他們的先進治國方略和軍事策略,待日後歸來,也好有足夠的資本與賈長生一較高下。」

  金在中卻提出了反對意見:「大唐雖好,但畢竟是異國他鄉,語言不通,風俗迥異。我們在那裡人生地不熟,如何能立足?而且我們身為高句麗的官員,就這樣投奔他國,豈不是叛國之罪?」

  崔民秀也附和道:「我也覺得不妥。我們世受高句麗王恩,怎能輕易背井離鄉,投奔他國?即便要死,也要死在高句麗的土地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