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零五章 疑問
「朱平安確實找死,也確實不是咱們對手,但是一定不要小瞧了朱平安,不然牙齒肯定會被崩掉幾顆的。」
在一眾自負聲中,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悠悠傳來。
眾人循聲看去,只見身著倭國貴族服飾的葉宗滿正一臉認真的看著眾人。
「呵呵,葉船主,怎麼漲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頓時有人呵呵了一聲,駁斥道。
葉宗滿是汪直麾下十大金剛之一,麾下有一支倭寇船隊,兵力五千,屬於汪直之下的倭寇高層,一般的倭寇頭目不敢言語,但是同為汪直麾下十大金剛的其他船主可不怕,還覺得這是一個打擊葉宗滿好機會,頓時出聲駁斥。
人多了就有江湖,倭寇也不例外,汪直麾下倭寇兵馬眾多,也拉幫結派的利害。
難啃的骨頭,誰都不願意去啃,油水多的地方,大家哪個不願意去搶?!
那誰去啃骨頭,誰去吃肉,這不得是競爭嗎,競爭就得拉幫結派撐場子。
「不是漲他志氣,也不是滅我們威風,而是提醒大家,朱平安此人非同尋常,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不容小覷,他是大明狗官裡面少有的能領兵打仗之人。他當初從京城得罪了嚴嵩,被貶到了靖南,成了七品縣令,但是短短一年時間,他便連連高升,成了三品的封疆大吏,每一次升官都是剿倭之功!」
「你們可還記得,上次中村幸二領著精銳取破壞祭海,僥倖逃命回來的兄弟回報,就是因為朱平安才導致中村幸二功虧一簣、幾乎全軍覆沒的。」
葉宗滿緩緩說道。
「中村幸二才多少人,他是中了朝廷的埋伏,朝廷為了埋伏中村他們,調派了十萬大軍。」
立馬有人反駁道。
「神他麼的十萬大軍,朝廷能調這麼多?!中村幸二動手的時候,沙洲的明軍不過一萬多人,其中朱平安的浙軍也只有八百人而已。」葉宗滿哼了一聲。
「就算在場的明軍一萬多人,但是中村幸二他有多少人,不過三百人而已,徐海派去幫忙的也就一百多人,加起來也不過五百來人而已,再加上徐海這小子不服徽王,他派去的那一百來人不扯後腿就不錯了,中村幸二不過三百多人,都快把祭海大典上的朝廷狗官給一鍋端了,朱平安也不過爾爾。」
葉宗滿話音剛落,就有人出聲反駁。
「呵呵,如果葉將軍怕了,那就在港看家,讓我們去會一會朱平安,砍了他的狗頭回來獻給徽王。」
「就是,葉將軍怕了,就讓我們去好了。」
立馬有好幾個人附和。
「你們還真會顛倒黑白,我何時怕了,我只不過是說要重視朱平安而已。」
葉宗滿惱怒道。
「好了,阿滿說的沒錯,重視敵人不是壞事。朱平安此人值得重視。」
汪直一臉認真的說道。
下一秒,他又悠悠補充道,「別人砍一刀就行,他至少得砍兩刀。」
「哈哈哈哈」
「是極是極,別人砍一刀就行,我們重視他朱平安,至少得砍他兩刀。」
一眾倭寇頓時哈哈大笑了起來。
「其實,說起來,我感覺這次朱平安此番出兵有些奇怪。」葉宗滿在眾人笑聲落後,出聲道。
「哪裡奇怪了?」有人問道。
「你們看,《孫子兵法》有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說打仗是國家大事,事關生死存亡,必須得謹慎小心。《易經》有言『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成害』,說的就是保密極端重要,這都是那些個酸儒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朱平安他都高中狀元了,不可能不知道這兩句話。如果要來干我們,那悄默默的來,出其不意攻我們不備,說不定他一開始還能取得一些戰果。但是,你們看他,出兵之前,大張旗鼓的通告全城,說他要出兵浙軍蕩平我們在沿海的據點來了,唯恐天下不知,唯恐我們不知,你們不覺得這很奇怪嗎?」
葉宗滿掃視眾人,緩緩開口,提出了他的疑問。。
「這不就更說明他朱平安不過爾爾了嗎?!一個讀四書五經的人,他能有多聰明?!」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有人反駁道。
說到「一個讀四書五經的人能有多聰明」的時候,眼神故意往葉宗滿身上盯。
言語裡帶著陰陽怪氣,指桑罵槐,畢竟葉宗滿也常常自詡他是讀書人,說話時喜歡引經據典,嘴巴里不時蹦出一句古人云、老子云的,唯恐別人不知道他葉宗滿讀過書一樣,這些人早就看葉宗滿不爽了,他們在罵朱平安一個讀四書五經的人能有多聰明時,藉機把葉宗滿也一塊給一塊罵了。
「朱平安他可是考中了狀元了的,你說他不聰明?!不聰明,你考考去?!能耐的你!」
葉宗滿哼了一聲,他怎麼會聽不出來這些人在指桑罵槐呢,心裡窩著火呢,沒好氣的懟了回去。
「考上狀元也不能代表他聰明,我們村有個傻秀才,只會說之乎者也,其他幹啥啥不行,讓他去買個包子,都算不清要給人家店家付多少文。我們村裡的人都笑話他讀書讀傻了,是我們村出了名的廢物。」
有人反駁道,還舉了他們村一個傻秀才的故事,證明他的觀點,考上狀元不等於聰明。
「他大張旗鼓誓師出征,我們也得到消息了。他前天通告全城要來干我們,第二天早上誓師出征,儀式都沒弄完就開始斂財,讓老百姓捐款捐物,他這大半天的功夫下來至少收了三四萬兩銀子,還有好幾百頭牲口。」
也有消息靈通的人,把他們得到的情況告訴了眾人,說朱平安之所以大張旗鼓的誓師出征,是為了借出征為名,大肆斂財。
「我去,半天的功夫就收了三四萬兩銀子,這麼多,他這是搶錢吧,這當官的也太賺錢了,比咱們搶錢都快都多,還不用打打殺殺。這狗官可真該死!」頓時就有倭寇羨慕嫉妒恨的罵娘了。
在一眾自負聲中,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悠悠傳來。
眾人循聲看去,只見身著倭國貴族服飾的葉宗滿正一臉認真的看著眾人。
「呵呵,葉船主,怎麼漲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頓時有人呵呵了一聲,駁斥道。
葉宗滿是汪直麾下十大金剛之一,麾下有一支倭寇船隊,兵力五千,屬於汪直之下的倭寇高層,一般的倭寇頭目不敢言語,但是同為汪直麾下十大金剛的其他船主可不怕,還覺得這是一個打擊葉宗滿好機會,頓時出聲駁斥。
人多了就有江湖,倭寇也不例外,汪直麾下倭寇兵馬眾多,也拉幫結派的利害。
難啃的骨頭,誰都不願意去啃,油水多的地方,大家哪個不願意去搶?!
那誰去啃骨頭,誰去吃肉,這不得是競爭嗎,競爭就得拉幫結派撐場子。
「不是漲他志氣,也不是滅我們威風,而是提醒大家,朱平安此人非同尋常,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不容小覷,他是大明狗官裡面少有的能領兵打仗之人。他當初從京城得罪了嚴嵩,被貶到了靖南,成了七品縣令,但是短短一年時間,他便連連高升,成了三品的封疆大吏,每一次升官都是剿倭之功!」
「你們可還記得,上次中村幸二領著精銳取破壞祭海,僥倖逃命回來的兄弟回報,就是因為朱平安才導致中村幸二功虧一簣、幾乎全軍覆沒的。」
葉宗滿緩緩說道。
「中村幸二才多少人,他是中了朝廷的埋伏,朝廷為了埋伏中村他們,調派了十萬大軍。」
立馬有人反駁道。
「神他麼的十萬大軍,朝廷能調這麼多?!中村幸二動手的時候,沙洲的明軍不過一萬多人,其中朱平安的浙軍也只有八百人而已。」葉宗滿哼了一聲。
「就算在場的明軍一萬多人,但是中村幸二他有多少人,不過三百人而已,徐海派去幫忙的也就一百多人,加起來也不過五百來人而已,再加上徐海這小子不服徽王,他派去的那一百來人不扯後腿就不錯了,中村幸二不過三百多人,都快把祭海大典上的朝廷狗官給一鍋端了,朱平安也不過爾爾。」
葉宗滿話音剛落,就有人出聲反駁。
「呵呵,如果葉將軍怕了,那就在港看家,讓我們去會一會朱平安,砍了他的狗頭回來獻給徽王。」
「就是,葉將軍怕了,就讓我們去好了。」
立馬有好幾個人附和。
「你們還真會顛倒黑白,我何時怕了,我只不過是說要重視朱平安而已。」
葉宗滿惱怒道。
「好了,阿滿說的沒錯,重視敵人不是壞事。朱平安此人值得重視。」
汪直一臉認真的說道。
下一秒,他又悠悠補充道,「別人砍一刀就行,他至少得砍兩刀。」
「哈哈哈哈」
「是極是極,別人砍一刀就行,我們重視他朱平安,至少得砍他兩刀。」
一眾倭寇頓時哈哈大笑了起來。
「其實,說起來,我感覺這次朱平安此番出兵有些奇怪。」葉宗滿在眾人笑聲落後,出聲道。
「哪裡奇怪了?」有人問道。
「你們看,《孫子兵法》有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說打仗是國家大事,事關生死存亡,必須得謹慎小心。《易經》有言『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成害』,說的就是保密極端重要,這都是那些個酸儒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朱平安他都高中狀元了,不可能不知道這兩句話。如果要來干我們,那悄默默的來,出其不意攻我們不備,說不定他一開始還能取得一些戰果。但是,你們看他,出兵之前,大張旗鼓的通告全城,說他要出兵浙軍蕩平我們在沿海的據點來了,唯恐天下不知,唯恐我們不知,你們不覺得這很奇怪嗎?」
葉宗滿掃視眾人,緩緩開口,提出了他的疑問。。
「這不就更說明他朱平安不過爾爾了嗎?!一個讀四書五經的人,他能有多聰明?!」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有人反駁道。
說到「一個讀四書五經的人能有多聰明」的時候,眼神故意往葉宗滿身上盯。
言語裡帶著陰陽怪氣,指桑罵槐,畢竟葉宗滿也常常自詡他是讀書人,說話時喜歡引經據典,嘴巴里不時蹦出一句古人云、老子云的,唯恐別人不知道他葉宗滿讀過書一樣,這些人早就看葉宗滿不爽了,他們在罵朱平安一個讀四書五經的人能有多聰明時,藉機把葉宗滿也一塊給一塊罵了。
「朱平安他可是考中了狀元了的,你說他不聰明?!不聰明,你考考去?!能耐的你!」
葉宗滿哼了一聲,他怎麼會聽不出來這些人在指桑罵槐呢,心裡窩著火呢,沒好氣的懟了回去。
「考上狀元也不能代表他聰明,我們村有個傻秀才,只會說之乎者也,其他幹啥啥不行,讓他去買個包子,都算不清要給人家店家付多少文。我們村裡的人都笑話他讀書讀傻了,是我們村出了名的廢物。」
有人反駁道,還舉了他們村一個傻秀才的故事,證明他的觀點,考上狀元不等於聰明。
「他大張旗鼓誓師出征,我們也得到消息了。他前天通告全城要來干我們,第二天早上誓師出征,儀式都沒弄完就開始斂財,讓老百姓捐款捐物,他這大半天的功夫下來至少收了三四萬兩銀子,還有好幾百頭牲口。」
也有消息靈通的人,把他們得到的情況告訴了眾人,說朱平安之所以大張旗鼓的誓師出征,是為了借出征為名,大肆斂財。
「我去,半天的功夫就收了三四萬兩銀子,這麼多,他這是搶錢吧,這當官的也太賺錢了,比咱們搶錢都快都多,還不用打打殺殺。這狗官可真該死!」頓時就有倭寇羨慕嫉妒恨的罵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