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拿到旁聽證
之前應該介紹過,這個年代的升學率是相當殘酷的。小學五年級就要開始分成兩部制。初中更是要考試的,初中的錄取率一般在10%左右。
帝都魔都稍微好一些,目前初中生在20%到30%。大院子弟的教育資源就更多些。初中錄取率應該有50%到60%。
難道不想一想嗎?
百年屈辱,戰亂不斷,歷史欠債實在是太多了。等到建國以後,才會真正的普及基礎教育。
建國後第一批的初中生,將會在58、59年畢業。隨後才會越來越多,差不多60年左右才會慢慢的普遍起來。而且還是僅限於帝都、魔都這樣的一線大城市。
至於內地農村地區,還不知道要等多久了。
那麼考不上初中的又該怎麼辦呢?
沒辦法啊!要麼留在家裡幫父母幹活,等到年齡滿了後,街道分配工作;要麼送出去當學徒。就是三年學藝、兩年效力的那種。
雖然政府已經嚴禁了童工制度。但也不能讓這群熊孩子一直野在外面吧?所以在這個時期,對這種少年學徒還是眼開眼閉的。
另外,糾正一個年代文里比較常見的錯誤——寧願考中專,也不願意考高中。中專的錄取分數線比高中還要高?
確實,內地許多落後地區,真的有這種現象。這放在農村地區確實並不違和。但肯定不包括帝都和魔都。
在帝都魔都,向來就是高中生比中專生好,中專生比技校、職校生好。
如果出現「中專生好」的這種現象,要麼就是這個地區和學生家庭比較貧窮,要麼就是這個地區和學生家庭比較愚昧。或者既貧窮又愚昧的那種。
在全國範圍內,帝都魔都肯定不會貧窮,也肯定不會愚昧。
連傻瓜都知道,大學生可以甩掉中專生十八條街。那是區區多幾年幹部工資能碰瓷的嗎?而且一參加工作,大學生的起點,往往就是中專生一輩子的終點。那完全就是天地之差的懸殊差距!
再說,你們也太小看帝都魔都的教育資源了吧?
就算高考失利,帝都魔都的高中生照樣能考中專,考技校、職校,甚至直接進廠獲得中專生同等待遇。也就是獲得幹部編制。
所以高中生根本不愁出路的,還不如拼一把高考呢。
這又不像內地許多地方,落榜生只能回老家種田。還不如搏一把中專生呢。
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當然,隨著初中生、高中生越來越多,後來就沒有那麼多崗位能夠分配了。那就……知識青年一刀切下鄉去吧!
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只要能留在京城,多少能有一份工作,甚至能有個好單位的。
……
回到這裡。
可想而知,現在的教育資源有多麼緊張。並不是隨隨便便能夠進入某所初中的。
之所以給石海一個機會,確實有人情在裡面。蘇群校長和薛衛民的父母就是交情很深的老戰友。
並且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般絕不會拒絕別人受教育的機會。這也算是師德吧。儘可能的會給石海機會。
不過「半年自學到初中程度」?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石海依然保持著微笑:「蘇校長,我學到的越多,就越發心中沒底。我突然感覺到,有個很大的問題。」
「哦!你說說看。」
「我發現,我掌握的知識並不全面,有些科目就出現了短板。比方說:我數學等就自學的比較好,但政治什麼的卻根本接觸不到。有了那種很嚴重的……嗯……」
「偏科?」
「對對!就是偏科。」石海繼續說道,「在大概幾星期前,我就問我四合院裡的一個小妹妹,借了小學一年級的教科書,並且全面的自學了一遍。隨後就是兩年級、三年級……。越學習,越感覺到知識全面的重要性。幸虧衛民哥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有可能全面掌握初中知識。所以懇求蘇校長,能不能滿足我的願望?」
「我懂了。」蘇群含笑點點頭。
這番話也打消了蘇群的懷疑。這就是一個苦出身,被舊社會耽擱的少年。應該有很好的學習天賦,很強的自學能力。就是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基礎教育,於是想要彌補上這個短板。
「小石同學,能否告訴我,你的家庭出身?」
「城市無產階級。我爺爺一輩開始,就在京城撿破爛的。再往上就不知道了。我爺爺是個孤兒。」
「明白了。」在這裡,石海不僅贏得了蘇群的同情和惜才,他還開始享受到家庭出身的隱形福利了。
「我們學校可以同意你旁聽,但沒辦法為你申請學籍。如果搗亂上課秩序,違反學校紀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都將會被勸退?明白嗎?」
「蘇校長,我現在還是軋鋼廠的職工,每周只能抽出一天過來聽課。這樣能行嗎?」
「對你的話,學校不做考勤。但作業、考試等一切內容,都會按照其他學生的同等標準。絕不會對你網開一面。我知道,這也許有點為難你,這樣的半工半讀也相當勞累。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正因為你來到我們學校,我一定會對你嚴格要求。你能夠做到嗎?」
「我一定不會讓蘇校長失望的。謝謝!」
「那就好。我陪你去教研室,和你的老師們相互認識一下。」
「……」
……
在蘇群校長的幫忙下,石海順利的拿到了那張旁聽證。以後就可以旁聽學校的初中課程。
這張旁聽證,說有用嗎?其實根本不能作為學歷證明;說沒用嗎?起碼能夠聽課,並且還能夠有老師批改作業,參加學校的考試。
這也沒辦法,人情也只能夠走到這一步。再怎麼說,學校也沒有收取石海的學費吧?
因此在辦理完旁聽證後,這一整天,石海都在旁聽初一班級的課程,希望能夠儘早混個臉熟。
如果到明年暑假,能夠「學習」完初一課程。下兩個學期,分別「學習」完初二、初三課程。
如果還有可能,再花個兩年時間,「旁聽」完整個高中課程。
無非就是三年不到的時間,「學習」了整個中學課程。雖然不會拿到什麼國家承認的文憑,但絕對能讓人印象深刻。這樣也很給金星中學面子了吧?
換句話說,這幾乎就是水磨功夫,能為自己打上「讀書人」的標籤。
應該說,在這件事上,蘇群校長和薛衛民算是幫大忙了。
帝都魔都稍微好一些,目前初中生在20%到30%。大院子弟的教育資源就更多些。初中錄取率應該有50%到60%。
難道不想一想嗎?
百年屈辱,戰亂不斷,歷史欠債實在是太多了。等到建國以後,才會真正的普及基礎教育。
建國後第一批的初中生,將會在58、59年畢業。隨後才會越來越多,差不多60年左右才會慢慢的普遍起來。而且還是僅限於帝都、魔都這樣的一線大城市。
至於內地農村地區,還不知道要等多久了。
那麼考不上初中的又該怎麼辦呢?
沒辦法啊!要麼留在家裡幫父母幹活,等到年齡滿了後,街道分配工作;要麼送出去當學徒。就是三年學藝、兩年效力的那種。
雖然政府已經嚴禁了童工制度。但也不能讓這群熊孩子一直野在外面吧?所以在這個時期,對這種少年學徒還是眼開眼閉的。
另外,糾正一個年代文里比較常見的錯誤——寧願考中專,也不願意考高中。中專的錄取分數線比高中還要高?
確實,內地許多落後地區,真的有這種現象。這放在農村地區確實並不違和。但肯定不包括帝都和魔都。
在帝都魔都,向來就是高中生比中專生好,中專生比技校、職校生好。
如果出現「中專生好」的這種現象,要麼就是這個地區和學生家庭比較貧窮,要麼就是這個地區和學生家庭比較愚昧。或者既貧窮又愚昧的那種。
在全國範圍內,帝都魔都肯定不會貧窮,也肯定不會愚昧。
連傻瓜都知道,大學生可以甩掉中專生十八條街。那是區區多幾年幹部工資能碰瓷的嗎?而且一參加工作,大學生的起點,往往就是中專生一輩子的終點。那完全就是天地之差的懸殊差距!
再說,你們也太小看帝都魔都的教育資源了吧?
就算高考失利,帝都魔都的高中生照樣能考中專,考技校、職校,甚至直接進廠獲得中專生同等待遇。也就是獲得幹部編制。
所以高中生根本不愁出路的,還不如拼一把高考呢。
這又不像內地許多地方,落榜生只能回老家種田。還不如搏一把中專生呢。
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當然,隨著初中生、高中生越來越多,後來就沒有那麼多崗位能夠分配了。那就……知識青年一刀切下鄉去吧!
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只要能留在京城,多少能有一份工作,甚至能有個好單位的。
……
回到這裡。
可想而知,現在的教育資源有多麼緊張。並不是隨隨便便能夠進入某所初中的。
之所以給石海一個機會,確實有人情在裡面。蘇群校長和薛衛民的父母就是交情很深的老戰友。
並且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般絕不會拒絕別人受教育的機會。這也算是師德吧。儘可能的會給石海機會。
不過「半年自學到初中程度」?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石海依然保持著微笑:「蘇校長,我學到的越多,就越發心中沒底。我突然感覺到,有個很大的問題。」
「哦!你說說看。」
「我發現,我掌握的知識並不全面,有些科目就出現了短板。比方說:我數學等就自學的比較好,但政治什麼的卻根本接觸不到。有了那種很嚴重的……嗯……」
「偏科?」
「對對!就是偏科。」石海繼續說道,「在大概幾星期前,我就問我四合院裡的一個小妹妹,借了小學一年級的教科書,並且全面的自學了一遍。隨後就是兩年級、三年級……。越學習,越感覺到知識全面的重要性。幸虧衛民哥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有可能全面掌握初中知識。所以懇求蘇校長,能不能滿足我的願望?」
「我懂了。」蘇群含笑點點頭。
這番話也打消了蘇群的懷疑。這就是一個苦出身,被舊社會耽擱的少年。應該有很好的學習天賦,很強的自學能力。就是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基礎教育,於是想要彌補上這個短板。
「小石同學,能否告訴我,你的家庭出身?」
「城市無產階級。我爺爺一輩開始,就在京城撿破爛的。再往上就不知道了。我爺爺是個孤兒。」
「明白了。」在這裡,石海不僅贏得了蘇群的同情和惜才,他還開始享受到家庭出身的隱形福利了。
「我們學校可以同意你旁聽,但沒辦法為你申請學籍。如果搗亂上課秩序,違反學校紀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都將會被勸退?明白嗎?」
「蘇校長,我現在還是軋鋼廠的職工,每周只能抽出一天過來聽課。這樣能行嗎?」
「對你的話,學校不做考勤。但作業、考試等一切內容,都會按照其他學生的同等標準。絕不會對你網開一面。我知道,這也許有點為難你,這樣的半工半讀也相當勞累。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正因為你來到我們學校,我一定會對你嚴格要求。你能夠做到嗎?」
「我一定不會讓蘇校長失望的。謝謝!」
「那就好。我陪你去教研室,和你的老師們相互認識一下。」
「……」
……
在蘇群校長的幫忙下,石海順利的拿到了那張旁聽證。以後就可以旁聽學校的初中課程。
這張旁聽證,說有用嗎?其實根本不能作為學歷證明;說沒用嗎?起碼能夠聽課,並且還能夠有老師批改作業,參加學校的考試。
這也沒辦法,人情也只能夠走到這一步。再怎麼說,學校也沒有收取石海的學費吧?
因此在辦理完旁聽證後,這一整天,石海都在旁聽初一班級的課程,希望能夠儘早混個臉熟。
如果到明年暑假,能夠「學習」完初一課程。下兩個學期,分別「學習」完初二、初三課程。
如果還有可能,再花個兩年時間,「旁聽」完整個高中課程。
無非就是三年不到的時間,「學習」了整個中學課程。雖然不會拿到什麼國家承認的文憑,但絕對能讓人印象深刻。這樣也很給金星中學面子了吧?
換句話說,這幾乎就是水磨功夫,能為自己打上「讀書人」的標籤。
應該說,在這件事上,蘇群校長和薛衛民算是幫大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