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在健身行業,流傳著怪圈文化:練健美的看不上練健身的,自然健身的又看不上用藥科技的;教練出身的健身會所老闆又看不上銷售出身的健身會所老闆;外行入局的又看不上內行的;干實事,重服務的又看不上虛頭巴腦,玩套路的;純技術輸出的又看不上純營銷的;林林總總,總總林林,這些個稀里奇怪的東西,影響著一批又一批行業從業者及行業相關的人,到頭來,誰也不知道,自己依仗著什麼?何以如此堅定的認可著。有網上大肆對罵的,有場下爭得你死我活的,反正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統領不了誰。既然誰也沒有辦法來改變別人,只好被動的接受著,內心還是嫌棄到了極致。
有多少人記得我當年的故事,就有多少人防備著我。其實,他們都錯了,我既不是他們的假想敵,也不是他們目前防備的對手。真正防備的是市場的氣息,市場上的需求。
2008年全國就開始號召全民健身了,時至今日整整十六年的光陰過去了,至少海城的健身市場,幾經沉浮,也未見哪一家可號令江湖,以一家獨大。從火鳳凰到其他想一統江湖的品牌,無一例外,都倒在了擴張的路上。那些年,插著大旗滅東滅西的狂歡者,全都倒下了。
其實,他們都錯了,幾千年前商鞅選擇秦國變法,並𣎴是秦國多富有,而是秦孝公贏渠梁真心想富強,而其他諸國只是說說而已。
我歷經健身的無數變遷,坎坷,見證一路的輝煌與滄桑,興起與落寞。
我深切的知道,唯有以客戶為中心,以口碑為延伸,才是品牌崛起之路,其他所有的概念都是新瓶裝舊酒,一路忽悠而矣。
只是太簡單的道理,總是讓人輕易的忽略,輕易的拋至九霄雲外。似乎只有披著外衣,鍍著金光閃爍的才是人之嚮往。其實,到後來呢?要麼,一聲嘆息!要麼,一生蹉蹉跎!要麼,一地雞毛!
我叫唐龍,湖南人,準確來說,我是屬於湘南偏多一點。說著一口並不標準的普通話,夾雜著濃濃的鄉音。在未進入健身行業之前,認識我的人,大部分都叫我:小龍。進入健身行業後,開始有人叫我:龍哥。再後來,龍哥這個稱呼,已經成為我在行業中的標識了。
我出生的那個地方,是個毫不起眼的湘南小鎮。我算是記事比較早,三歲以後的事情,現在還記得起。但再小一點歲數的事情,太久遠了,一半模糊,一半是聽大人們訴說。聽說我出生那年,是最後一批拼口糧的,反正我是沒有吃上口糧。究其原因,就是我父親不想去拍村里、組裡那些個小領導的馬屁,又不懂審時度勢去巴結別人,硬生生的被他們把我口糧名額拿掉了。
唐姓在當地是個大姓,可我家卻落戶在一個全是胡姓的院落里。據父親說,太爺那一代是很有本事的。家中堂屋以前擺放著刀、槍、棍、棒,還有一本唐家拳譜,後來不知道太爺兩兄弟惹上了什麼麻煩,二太爺自此下落不明。一夜間,堂屋的刀、槍、棍、棒悉數盡毀,拳譜也被扔進了火堆里。每次聽父親說起,我心中既是有種莫名的激動,又有種莫名的失落。
胡家院落里,還有一個旁姓,是王家老奶奶那一戶。自我記事起,就聽王家老奶奶經常在我耳邊念叨:小乃則,你太爺是個響噹噹的人物。街上有三間大門面,外地人來街上做生意,必須要先拜你太爺碼頭,不然就呆不下去。鄉下大部分的油茶林以前都是你們家的,還有那些好的水田,院落門前的水塘有一半也是屬於你們唐家的。原本水塘壘起來兩邊分界,胡家這邊一年到頭水都是渾的,唐家這邊一年到頭水清澈得很,照得人影子過。後來,你太爺在街上出了事,門面全抵了出去,回了鄉下。胡家人又請了風水大師破了水塘格局,整了個犀牛望月,那以後,你們唐家便是一代不如一代。你可要為你們唐家爭口氣啊!
原來我們唐家還有這樣的底蘊,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我四歲以前,口齒不清,直到五歲後才能說上連貫的話語。五歲以前,同齡人都不太喜歡跟我一起玩,我總是穿著姐姐們留下來的棉襖,套在單薄的小身體裡,像是登台唱戲的戲袍。我那時,總是一個人牽著牛,遠遠的看他們玩耍。比我大一歲多的孩子都上學了,我還在放著牛,孤獨的在草地里踢土塊玩。我是真的羨慕他們,聽著他們跟著老師的讀書聲,那些聲音讓我嚮往,讓我著迷。學校就在我們院落的小後山上,只有四個班,一個班就一個年級,聽姐姐們說,上完四年級,五年級就要到隔壁村就讀,走一兩里地才行。我常常會把牛牽到小後山學校附近,把牛繩拴在樹幹上,跑到教室的窗戶外面,踮起腳尖,拼命揚起頭想去看個究竟。直到有一天,我趴在窗戶邊跟著學生們讀書發出了聲音,被老師發現了,把我叫進了教室,幾十雙小眼睛看著我,我昂起頭來回望著他們。老師說,只要你把剛才的詩背誦下來,我明天就允許你來上我的課。你家長的工作我來做。我衝口就把那首詩完整的背了下來。
那天,我牽著牛歡快的蹦跳了一路。我是直接從一年級下冊的下半部分開始我的讀書之路的。上學的那天,爸、媽幫我脫下了身上姐姐們的棉襖,換上了我的新的小棉襖。那天,我特別神氣的昂了一整天的頭,一點都不覺得累,身上暖暖的。
很多人說,童年是快樂的,也有人說,童年是有陰影的。我的童年並不快樂,也沒陰影,可能更多的是聽了太爺的故事後,心裏面有了一種迫切的期望,可能更多的是那時候我心裏面想到的一種承負,既是有對太爺的崇拜,又有自己想衝出去的勇氣。六歲那年的夏天,我學會了游水,好幾次潛到塘底,摸索著那道曾經被毀掉的分界堤壩。摸著堅固厚實的堤壩,我徹底相信了王家奶奶的話。秋收了,聽著大人們嘮叨著以我爺爺名字命名的水田,如何賽過其他旱田時,我又再次對王老奶奶的話深信不疑。寒露季節,採摘茶籽時,他們一遍又一遍的念叨著我們唐家的好光景。我那時候想,一個人可以一邊占著別人的好,一邊又暗地裡使著壞呢?這是什麼樣的心境和態度。
有多少人記得我當年的故事,就有多少人防備著我。其實,他們都錯了,我既不是他們的假想敵,也不是他們目前防備的對手。真正防備的是市場的氣息,市場上的需求。
2008年全國就開始號召全民健身了,時至今日整整十六年的光陰過去了,至少海城的健身市場,幾經沉浮,也未見哪一家可號令江湖,以一家獨大。從火鳳凰到其他想一統江湖的品牌,無一例外,都倒在了擴張的路上。那些年,插著大旗滅東滅西的狂歡者,全都倒下了。
其實,他們都錯了,幾千年前商鞅選擇秦國變法,並𣎴是秦國多富有,而是秦孝公贏渠梁真心想富強,而其他諸國只是說說而已。
我歷經健身的無數變遷,坎坷,見證一路的輝煌與滄桑,興起與落寞。
我深切的知道,唯有以客戶為中心,以口碑為延伸,才是品牌崛起之路,其他所有的概念都是新瓶裝舊酒,一路忽悠而矣。
只是太簡單的道理,總是讓人輕易的忽略,輕易的拋至九霄雲外。似乎只有披著外衣,鍍著金光閃爍的才是人之嚮往。其實,到後來呢?要麼,一聲嘆息!要麼,一生蹉蹉跎!要麼,一地雞毛!
我叫唐龍,湖南人,準確來說,我是屬於湘南偏多一點。說著一口並不標準的普通話,夾雜著濃濃的鄉音。在未進入健身行業之前,認識我的人,大部分都叫我:小龍。進入健身行業後,開始有人叫我:龍哥。再後來,龍哥這個稱呼,已經成為我在行業中的標識了。
我出生的那個地方,是個毫不起眼的湘南小鎮。我算是記事比較早,三歲以後的事情,現在還記得起。但再小一點歲數的事情,太久遠了,一半模糊,一半是聽大人們訴說。聽說我出生那年,是最後一批拼口糧的,反正我是沒有吃上口糧。究其原因,就是我父親不想去拍村里、組裡那些個小領導的馬屁,又不懂審時度勢去巴結別人,硬生生的被他們把我口糧名額拿掉了。
唐姓在當地是個大姓,可我家卻落戶在一個全是胡姓的院落里。據父親說,太爺那一代是很有本事的。家中堂屋以前擺放著刀、槍、棍、棒,還有一本唐家拳譜,後來不知道太爺兩兄弟惹上了什麼麻煩,二太爺自此下落不明。一夜間,堂屋的刀、槍、棍、棒悉數盡毀,拳譜也被扔進了火堆里。每次聽父親說起,我心中既是有種莫名的激動,又有種莫名的失落。
胡家院落里,還有一個旁姓,是王家老奶奶那一戶。自我記事起,就聽王家老奶奶經常在我耳邊念叨:小乃則,你太爺是個響噹噹的人物。街上有三間大門面,外地人來街上做生意,必須要先拜你太爺碼頭,不然就呆不下去。鄉下大部分的油茶林以前都是你們家的,還有那些好的水田,院落門前的水塘有一半也是屬於你們唐家的。原本水塘壘起來兩邊分界,胡家這邊一年到頭水都是渾的,唐家這邊一年到頭水清澈得很,照得人影子過。後來,你太爺在街上出了事,門面全抵了出去,回了鄉下。胡家人又請了風水大師破了水塘格局,整了個犀牛望月,那以後,你們唐家便是一代不如一代。你可要為你們唐家爭口氣啊!
原來我們唐家還有這樣的底蘊,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我四歲以前,口齒不清,直到五歲後才能說上連貫的話語。五歲以前,同齡人都不太喜歡跟我一起玩,我總是穿著姐姐們留下來的棉襖,套在單薄的小身體裡,像是登台唱戲的戲袍。我那時,總是一個人牽著牛,遠遠的看他們玩耍。比我大一歲多的孩子都上學了,我還在放著牛,孤獨的在草地里踢土塊玩。我是真的羨慕他們,聽著他們跟著老師的讀書聲,那些聲音讓我嚮往,讓我著迷。學校就在我們院落的小後山上,只有四個班,一個班就一個年級,聽姐姐們說,上完四年級,五年級就要到隔壁村就讀,走一兩里地才行。我常常會把牛牽到小後山學校附近,把牛繩拴在樹幹上,跑到教室的窗戶外面,踮起腳尖,拼命揚起頭想去看個究竟。直到有一天,我趴在窗戶邊跟著學生們讀書發出了聲音,被老師發現了,把我叫進了教室,幾十雙小眼睛看著我,我昂起頭來回望著他們。老師說,只要你把剛才的詩背誦下來,我明天就允許你來上我的課。你家長的工作我來做。我衝口就把那首詩完整的背了下來。
那天,我牽著牛歡快的蹦跳了一路。我是直接從一年級下冊的下半部分開始我的讀書之路的。上學的那天,爸、媽幫我脫下了身上姐姐們的棉襖,換上了我的新的小棉襖。那天,我特別神氣的昂了一整天的頭,一點都不覺得累,身上暖暖的。
很多人說,童年是快樂的,也有人說,童年是有陰影的。我的童年並不快樂,也沒陰影,可能更多的是聽了太爺的故事後,心裏面有了一種迫切的期望,可能更多的是那時候我心裏面想到的一種承負,既是有對太爺的崇拜,又有自己想衝出去的勇氣。六歲那年的夏天,我學會了游水,好幾次潛到塘底,摸索著那道曾經被毀掉的分界堤壩。摸著堅固厚實的堤壩,我徹底相信了王家奶奶的話。秋收了,聽著大人們嘮叨著以我爺爺名字命名的水田,如何賽過其他旱田時,我又再次對王老奶奶的話深信不疑。寒露季節,採摘茶籽時,他們一遍又一遍的念叨著我們唐家的好光景。我那時候想,一個人可以一邊占著別人的好,一邊又暗地裡使著壞呢?這是什麼樣的心境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