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不理張飛搭話會怎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八月的原野,月色如洗,清冷銀輝輕灑在無垠大地。遠處山影朦朧,與夜空融為一體。

  輕柔南風送來幾隻螢火蟲,點點綠光忽明忽暗,輝映著高空的星辰點點,繪出一幅流動的黑白畫卷。

  草叢中,偶爾傳來幾聲蟋蟀蟲鳴,更顯空寂寧靜。

  耿雍撥弄著篝火,突然一拍大腿:「我決定了,以後我改名叫簡雍。」

  蘇雙愧疚,剛才自己叫他簡雍,他就要改名字,這不是怪我嗎,急忙開口:「對不住,是我口快,耿老弟不要見怪。」

  簡雍揮揮手:「不是,我早有改姓之意,姓甚名誰並不重要,我不叫耿雍,難道我就不是我了嗎?其實是我平日在家中不受看重,玄德也知道,我老早就想出去闖蕩,搏一個名頭。」

  劉備終於想起來一首詩,咳嗽一聲,用低沉的聲音吟出:「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簡雍、張世平和蘇雙頓時把眼光集中在劉備身上,劉備感覺到,暗自得意,繼續開口。

  劉備晃了晃腦袋,想像模擬李白醉酒的模樣。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念完,劉備抬頭看向夜空,故作深沉。

  哼,跟我談人生,就別怪我拿陶淵明來教會你們做人。等會再來首李白的,保管你們聽完跪下磕頭。

  簡雍聽完全詩,渾身都在發抖:「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玄德這是叫我放膽闖蕩啊。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開篇兩句,聽得讓人牙酸掉淚,寫情如此老到精湛,玄德大才若斯,不愧盧尚書高足。往日雍有失尊敬,多有怠慢,萬幸玄德從來不以為罪,果良師直友矣。」

  盧植在黃巾軍平定後,皇甫嵩上書為盧植表功,將平定冀州黃巾軍的功勞推給盧植,於是盧植官復原職,仍任尚書。

  張世平嘆息:「老天,名師出高徒,玄德果然當世人傑,文可安邦,武能定國。」

  蘇雙捶胸頓足:「朝聞道夕死可矣!夕死可矣!」

  劉備心裡暗暗冷笑,索性抓起酒罈,仰頭又喝了一口。

  可惜壇里酒水本來只剩一小口,喝不出進口一半灑一半的豪氣。

  三人目光炯炯,看著劉備這番舉動,知道他還有後續,總是不知道是沒念完,還是另外再念一首。

  劉備斜眼看了一眼三人,舉頭看明月,張口又來。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

  「麻姑垂兩鬢,一半已成霜。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

  「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

  「富貴非所願,與人駐顏光。」

  劉備吟完,舉起酒罈還想再喝。

  想起剛才那口已經喝得個底朝天,只好放棄,繼續望著明月,一動不動。

  簡雍已經徹底石化,下巴久久不能合上,連撥弄篝火的棍子燃起來都沒感覺到。

  簡雍認識劉備近20年,何曾見過劉備寫詩。

  這兩首詩,以前從沒在書上聽過,明顯是沒問世的新作。

  如果問世,必定會被士族傳頌。

  如此只能有一個解釋,剛才幾個人關於人生如夢幻的聊天,激得劉備詩興大發,一口氣寫出了兩首新詩。

  想不到大耳朵不寫詩則已,一寫就驚人,一寫就是這樣足該流傳千古的名句。

  張世平也目瞪口呆,把兩隻眼睛來死死地盯住劉備。

  蘇雙忽然拍手笑了起來,然後翻身匍到在地,「玄德老弟,文麗日月,學究天人,蘇雙凡夫俗子,今晚見著神仙一般的人兒,玄德,請受我一拜。」說完納頭便拜。

  劉備急忙想轉身伸手去扶,忽然覺得今晚裝逼太過,不好收場。

  心念一轉,借著這個轉身的動作,微閉著眼,說一聲:「好酒。」

  向後便倒,倒在地上就找了個舒服的姿勢,假睡起來。

  簡雍和張世平、蘇雙面面相覷,蘇雙撐著膝蓋爬起來。

  簡雍:「喝醉了?」

  張世平點頭:「玄德今晚喝了不少,每個人都向玄德敬過酒,玄德是來者不拒,估計喝了4壇以上,著實海量。」


  簡雍一拍巴掌:「太好了。」

  張世平奇怪,說:「老弟何事如此歡喜?」

  「以後要想聽好文章,就把玄德灌醉。」簡雍想到一個好主意。

  玄德以前也確實沒在我面前喝醉過,估計這就是玄德深藏到今夜才露的原因。「灌醉他,保管有耳福。」

  劉備在心裡嘆了口氣,喝酒會誤事,以後堅決少喝。

  尤其是不能跟簡雍和張飛喝酒,一個要套我的詩詞,一個要壞我的大事。

  心裡想著,絲毫卻不敢動彈,假裝已經睡著。

  第二日醒來,劉備要去城裡看募兵榜文,簡雍等遊俠各自回家。

  張世平和蘇雙商議在涿縣再歇一天,和劉備多多交流,說不定還有驚喜。

  劉備不知道張世平在《三國演義》裡面的戲份,畢竟張世平和蘇雙的名字,在三國中只出現了一次,兩個名字加起來只占了兩行字。

  到了郡城,城裡不准跑馬,進城還要收稅。

  劉備便把馬寄在城門口另一位遊俠郭大牛家,準備走路進城。

  郭大牛也說起募兵榜文,可見這已經成了涿郡的熱門話題。

  郭大牛還說起張純謀逆的詳細情形,有消息說公孫瓚在薊縣吃了大虧,現在應該還在薊縣周圍伺機報仇。

  涼州宋揚、北宮伯玉、李文侯等起兵作亂,推舉邊章、韓遂為首領,殺死太守陳懿,擁兵十多萬,先後擊敗皇甫嵩、張溫、董卓、孫堅等將。

  張溫徵集3000烏桓部落騎兵,在薊縣集合,要調往涼州平叛。

  中山相張純想要率領這支騎兵,但朝廷卻給公孫瓚率領。

  因此惹惱了張純,張純挑唆烏桓騎兵譁變四散逃逸。

  張純跟泰山太守張舉說:「今烏桓既叛,皆願為亂,涼州賊起,朝廷不能禁。又雒陽有人妻,生下孩子有兩個頭,此漢祚衰盡,天下有兩主之徵兆也。子若與吾共率烏桓之眾以起兵,庶幾可定大業。」

  庶幾可定大業,就是差不多可以定大業,希望可定大業。

  張舉是他的漁陽郡同鄉,聽說差不多可以定大業,也希望一起能定個大業,就同意一起造反。

  這造反也太隨便,太不嚴肅。

  差不多就行,希望一起等殺頭吧。

  駐守在上谷郡寧城的護烏桓校尉公綦稠,穿過軍都山上的居庸關。

  來薊縣,本是來接受這3000烏桓騎兵,要轉調去涼州,平韓遂邊章之叛。

  結果一波還沒平息,一波又來侵襲,茫茫人海遭遇到狂風暴雨,公綦稠無辜趕上張純張舉謀反,被殺了祭旗。

  張純叛軍和公孫瓚打了一仗,公孫瓚吃了點小虧。

  張純燒掉薊縣城,開始東行,穿過廣陽郡、漁陽郡、右北平郡,準備去往遼西郡的肥如,和烏桓丘力居部落匯合。

  途徑土垠,土垠本是右北平郡的郡治所在,張純遭到右北平郡太守劉政的攻擊,結果是,劉政卒。

  而公孫瓚,這叛亂的3000烏桓騎兵,就是他帶到薊縣去的。

  在薊縣差點被亂軍殺死,全靠騎上白馬跑得快,才逃過張純的追殺。

  劉備得知公孫瓚的最新消息,就進城去郡守府前尋找張飛。

  一路上看見郡城中,官府、豪強、世家的牆壁上,依稀可辨有白土所寫「甲子」二字。

  這是3年前黃巾軍起義時,奸細提前做下的標記,一旦破城,標記的院子,就是黃巾軍燒殺搶掠的目標。

  劉備擠在人群中觀看榜文,老百姓普遍不識字,郡中特意派出書記小吏,大聲讀出郡守剛剛簽發的募兵令。

  「凡我大漢子民,皆應踴躍投軍,共御賊寇以保境安民。有擒獲賊首張純、張舉者,賞金萬兩,封侯賜爵。擒獲其他賊首者,亦有重賞,以勵忠勇。」

  劉備心中波瀾翻湧,亂世將至,野心家梟雄英雄倒是如魚得水,名將賢臣爭名逐利,可黎民百姓卻要吃盡苦頭。

  百姓何辜,要受這劫難,劉備不由一聲長嘆。

  旁邊一個黑壯大漢,聽到劉備嘆息,只覺這聲長嘆似有深意,立即大喝道:「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

  其聲響若巨雷,劉備回頭一看。

  只見大漢身材高大,豹頭環眼,燕頷虎鬚,正用熱烈眼光注視著自己。

  張三來了。

  劉備不由散開思緒,因為對關張二位爺太過熟悉,忍不住惡趣味地想到,如果自己不理他,不跟他搭話,大家一拍兩散,各回各家,以後的歷史會怎麼樣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