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1章 倘若不相知
第2601章 倘若不相知
鍾玄胤坐竹簡為筏,徜祥時光之中。
左丘吾的燭淚,掠過他的眼睛。滴在竹簡上,都是斑駁的痕。
此聖痕也!
鍾玄胤已經躍升了生命的本質,《勤苦書院》這部作品,也在做根本性的躍升。
左丘吾用來留下七恨的那些力量,在七恨的意念逃走後,盡都投入此書中,一滴都不給自己續命。而以余命,鐫刻永遠的聖痕。
在可見的未來,勤苦書院將藉助這部鐫刻聖痕、無限升華的《勤苦書院》,擁有代代相傳的聖級的力量。這才是在大爭之世,延續書院傳承的根本。
司馬衡說左丘吾寫的只是小說,七恨說這部作品平庸,左丘吾全都不否認。
但司馬衡救不了勤苦書院,七恨品嘗了敗果,而他改變這結局。
他們想要的不一樣!
主持【黑白法界】的劇匱,其所端坐的【矩座】,這時變得透明了。
它像是一間囚室,也像一間書房。
白髮蒼蒼的崔一更,直脊坐於其中。
太虛閣將這個關鍵角色放在這裡,是監察也是保護。
他的桌椅都是規條所交織,此時身前鋪開了一卷長簡,
手中懸劍為筆,正一筆一划地刻寫。
他的眼淚滴落在竹簡上,他的白髮復轉為黑。
他的面容歸於年輕,他的眼神卻愈發滄桑了。
時間改變了很多東西,他沒有一句話。這部名為《勤苦書院》的著作,
最後一篇,最後一筆,寫的是「先生有名左丘吾者———·捨命注《勤苦》。」
史家也好,小說家也罷,所有的筆法都是為人所用。
左丘吾唯一在乎的身份,是「先生」,是勤苦書院的院長。
所以他可以寫史曲筆,所以他可以寫作不被承認,所以天下皆可疑他,
甚至能夠帶著罵名死去。他只要勤苦書院最好的未來一一雖然路途曲折。
這就是這部作品最後的故事了。
遠離人性、身為超脫之魔的七恨,終於看到左丘吾心存死志,不是矯飾。
他做的那麼多準備,留下的那麼多後手,不是為了改寫他自己的結局。
而是為了一個真正圓滿的故事結尾。
為了最完整的勤苦書院。
除了他,誰都不會死。
他走以後,勤苦書院永志春秋。
從史家名儒到一代魔君,再到超脫之魔,七恨已經從不同的身份,看到過很多個左丘吾。從《時代建築史說》、《上古封印術演變之我見》,再到現在的《勤苦書院》,每一篇都讀過,對左丘吾的認識不比旁人少。
但從未有一刻,覺得這個人是如此清晰。
是身為超脫之魔,也覺得清晰,覺得深刻的程度。
「為何做到這一步呢?」不禁問。
左丘吾在焰中凋殘,自脖頸以下,已經全都融化了。只剩一顆孤獨的腦袋,浸在他的過去、浸在燭淚中。
為何開啟那一個個註定掙扎的世界,推演那麼多痛苦的篇章,一次次地干涉其間,感受絕望?
為何要考驗那些我愛的人?
因為不想再失去任何一個了!
中央北狩、草原焚書、聖風魔劫天下第一書院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打擊,那些熟悉的名字,一個一個地消失。
這麼努力奮鬥,這麼認真生活,這麼有生命力的每一個人。
不要再無辜地死了。
只希望—春秋常在,書院永志。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勤苦,為自己贏得美好。
窮我所有,推演萬章求一個最完美的結局!
左丘吾是痛苦的,但也感到幸福。
左丘吾是有話可說的,但又沒有言語。
吳齋雪不配聽他的心聲。
而斗昭的天驍刀抹過,徹底抹掉了七恨意念逃離後的那一眼空白,也斬碎了七恨的餘音,令其話不成章,句未成行。
嘎吱,嘎吱,嘎吱。
時窗的搖響在這時忽然激烈起來,這扇被推了又關、關了又推的時窗,
本不必再推開,因為七恨的超脫意念,已經通過時窗動搖的隙逃走。這會兒大概已然經行司馬衡之身,穿越歷史墳場,回到萬界荒墓。
這一刻人們才恍然驚覺一一好像所有人都忽略了司馬衡的存在。
好像他真的只是一卷陳舊的書,被拿起就拿起,說束之高閣,就束之高閣了。
可他是司馬衡!
猝然的隙,不可能逃得過司馬衡的注視。動搖的時空封鎮,擋不住司馬衡的史刀。
左丘吾封閉了、春秋筆又鎖死的時窗,七恨利用「吳齋雪」所搖動、但也懶得推開的時窗,在一次激烈的搖響後,從外而內,被逆向推開了。
里啪啦,是歷史的風雨聲。
那捲被【春秋筆】封住的竹簡,再一次展開了黑色的棋子在轉動。
那枚代表了司馬衡的黑棋,在棋格囚籠里緩緩地轉,給人一種撥動了時間的感覺。
司馬衡的眼睛晴,在這一刻變得具體了!
所有人都感覺得到,陷在【歷史墳場】里的司馬衡,正通過這隻眼晴,
觀察此間的所有。
他看著這個棋格,看到這個棋盤,而後是黑白法界,是名為《勤苦書院》的這本初古書阮》之外的這個世界!
短短一眼,滄海桑田。
最後視線又落回棋盤上,立於此處看彼處,再見舊相識。
司馬衡失陷久矣。現世時間過去了大概三十年,但對於陷在歷史墳場裡的司馬衡,和寫作《勤苦書院》、推演不同篇章的左丘吾來說,時間已經過去了太久。他們偶有交流,用棋子對話,但從未再見面。
這是許多年後的第一眼,也是最後一眼。
左丘吾只剩殘顱,他已經耗盡所有,無法再阻止司馬衡的回歸。只定定看向這顆黑色棋子,投去了帶看幾分哀意的眼神。
他最清楚司馬衡不是什麼惡人,恰恰相反,司馬衡是這個世界最需要的那種人。他從來沒有什麼私心私情,他只是堅定,只是執看,只是相信真相的力量,只是篤定史家的責任。他只是一柄歲月的刻刀,對歷史永懷敬畏。
當今世上,敬畏歷史的人其實不多!
司馬衡相信歷史是最後的公正,所有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應該赤裸乾淨地放在那裡,讓後人評判。
唯有真相不偏移,時人才能有所忌。時人之行,才有所矩。
可司馬衡現在還不能回來。
現在的勤苦書院,還握不住這樣一柄鋒利的史刀。
這三十年發生的諸多大事,全都能夠如實記錄嗎?有些所謂的真相,是能夠去發掘的嗎?
齊國的長生宮主姜無棄,是因什麼而死,牽扯當年怎樣的皇宮秘事?
熊咨度的十年養望,究竟是怎樣一局,三分香氣樓是如何逃楚,這些都能夠細究嗎?
景天子當年宴請長河龍君,究竟說了些什麼,長陽公主姬簡容,宴上果真只是舞劍嗎?
荊天子唐憲歧的親哥哥,當年讓出皇位,為國而死,死前將獨子託付給唐憲歧一一這就是今天的賢王唐星闌,其才能遠勝於荊帝骨肉,是曾和姬白年交手不茂下風的存在,
一H
只不寧儲位
直是在意面脈傳承勝過帝國大業嗎?
太陽底下無新事,各人有各人的不得已,各家有各家的不能言!
司馬衡相信他的刀筆能夠刻寫一切,也必定要刻寫一切。
可是他馬上就要死了,再也沒有人能給司馬衡補窟窿了!
然而他也明白,他的哀意對司馬衡也毫無意義。
為了不受干擾地完成《史刀鑿海》,司馬衡究竟付出了多少,割捨了多少,旁人或許不清楚,他難道不明白嗎?
這是一個不會被任何事情動搖的人。這一點在過去的時間裡,已經一再證明。
所以他只是看著,這已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
禮恆之一度抬起了手,可是又放下。
對於司馬衡,書山的態度也是複雜的!
身為當代禮師,他怎麼能不支持這個追求真相的史學宗師?史家的豐碑,正是司馬衡立起!
可身為儒家宗老,他又怎能不顧念左丘吾奄奄一息的顧念?如何能讓司馬衡再回來,陷勤苦書院於水火?
他明白這話說得其實不對,陷勤苦書院於水火的,不該是司馬衡,而是那些無法坦然面對歷史真相的存在。那些惱羞成怒的,自恃強大,根本不尊重歷史的存在。
可禮制歸禮制,道理歸道理,現實是現實一一書山已不是儒祖坐鎮的時候,早已擋不住天傾的風雨。那株折斷的十萬年青松,還不能夠讓人清醒嗎?施柏舟的死,還不夠明確書山的位置嗎?
倘若今天成功伏殺七恨,儒家的腰杆還能直挺一些但畢竟失敗了。
禮恆之看著孝之恆,孝之恆也看著禮恆之,最後都無言。
就連太虛閣眾,在這件事情上也難以統一意志。且不說鍾玄胤已經尋回,太虛閣沒有更多的干涉勤苦書院事務的權柄。像斗昭若是性子起來,是不管那些的。
可有一個問題他也不能迴避一一司馬衡究竟做錯了什麼,以至於讓這些不相干的人,要下死手將他永遠驅逐在歷史墳場中呢?
最率性的斗昭也在猶豫,最不涉塵事的李一,找到鍾玄胤之後已經準備回家。而太虛閣中聲名最盛的存在,還在抵禦他的魔氣呢。
最與這件事情相關的鐘玄胤,還在努力把握躍升後的力量,努力掌控聖痕留刻的《勤苦書院》。左丘吾加強了聖痕的鐫刻,有意牽制鐘玄胤的心神,讓他所選定的書院未來,避開道德的困境一一司馬衡是鍾玄胤的老師,
左丘吾是鍾玄胤的院長。史學是他的道路,勤苦書院是他的家。他要怎麼去選?
是以此刻的【黑白法界】,竟然詭異地安靜了。
然後是司馬衡的聲音響起。
「左丘吾,你總是徒勞地做太多。」
司馬衡當然注意到這裡發生的一切,但他的這隻眼晴里,沒有任何波瀾。這隻棋眸映照一切,但什麼都不影響。它看到所有,但什麼都不擁抱。
只有那如刻刀般的聲音,還在慢慢地說:「那都是庸人的筆墨。」
在這樣的時候,他還要殘酷地說左丘吾是庸人!
相較於旁觀者的怒色,被這樣輕蔑的左丘吾,自己反倒是平靜的。
「左丘吾確實是庸才一個!」只剩一顆頭顱的左丘吾,很平靜地說:「我遠不如你。從來都是。」
「我最多只能寫寫時代建築,只能曲筆,無法直書。」
「我早就不記得什麼史筆如鐵的理想了。」
他承認不如,但不自怨自艾,他坦陳曲筆,卻又異樣的固執。他放棄了理想!可他沒有因此變得渺小。他說:「我只想要書院裡的孩子們都活著。」
「那麼—」
司馬衡的聲音說道:「史家這塊牌子,我要從勤苦書院摘走。」
左丘吾看著他,第一次有了驚訝的神色。面對七恨的連番落子,對於局勢的一再失控,他都不曾如此動容。
因為他聽出了司馬衡的去意。
這個只專注歷史真相,從不會在意任何人感受的人。這個一心求道、筆刀之外無它事的史家第一人·他竟然也會做真相之外的考量嗎?
左丘吾曾無數次地想要勸他改變,卻又明百那些話不必出口。司馬衡不會改的。
等到司馬衡真正有所改變的時候,他竟有些無措了!
「我其實從來沒有想過回來。」司馬衡說道:「我只是想———看看。」
「在這裡的每一念,都是時間的凌遲,計以千萬年的刀割,我常常會忘記到底熬了多久一一我,想家了。」
司馬衡是一個捉刀刻書,從不表露情感的人。以至於這偶然表露,也如刀刻一般生硬。
「想家」兩個字,出口尤為艱難。
他終於是說下去:「我想看一眼。就看一眼。」
「但我不會再回來。」
誰也不知道,說出這句話的司馬衡,究竟是怎樣的心情。
他是史家的精神領袖,有門徒無數,有名有姓的弟子也有很多,在整個儒家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
而當初他死裡逃生後,想要回到現世,聯繫的唯一一個人,就是左丘吾。
因為這是他唯一的朋友,是他在這個世界上最信任的人。
但右後五四化長煙管音】
時間在【歷史墳場】里是最沒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時間正是在那裡消亡。偏偏他肩負執筆記史的責任,又必須要記得時間!
所以他承受的折磨,遠勝於其他意外淪陷者。
一邊意如刀割,一邊感受深刻,必須要記得。
可是他對左丘吾沒有恨。
這麼多年站在窗外,他從沒有真正推門。除了今天這一眼。
不會,再回來。
眶當!
時窗就此關上了。
【歷史墳場】的痕跡,已經被清掃乾淨。
只有呼呼呼呼的時光之風,吹散的都是過往。
寒窗苦讀,各執一論,互不相讓,握手言和,對酒當歌,鮮衣怒馬,載月讀書,笑見霜發·—
曾經的故事,也發生了很多。
忽然想起司馬衡問的這句話一一「我們相識相交多年了,卻從未相知嗎?」
到了這樣的時刻,左丘吾的殘顱也燃盡了,僅剩最後一雙眼睛。
「從來無人知你如我,從來無人知我———.如你。」
這雙疲憊的、一直注視著時窗的眼睛,緩緩的,緩緩地閉上了。
焚於烈火。
鍾玄胤坐竹簡為筏,徜祥時光之中。
左丘吾的燭淚,掠過他的眼睛。滴在竹簡上,都是斑駁的痕。
此聖痕也!
鍾玄胤已經躍升了生命的本質,《勤苦書院》這部作品,也在做根本性的躍升。
左丘吾用來留下七恨的那些力量,在七恨的意念逃走後,盡都投入此書中,一滴都不給自己續命。而以余命,鐫刻永遠的聖痕。
在可見的未來,勤苦書院將藉助這部鐫刻聖痕、無限升華的《勤苦書院》,擁有代代相傳的聖級的力量。這才是在大爭之世,延續書院傳承的根本。
司馬衡說左丘吾寫的只是小說,七恨說這部作品平庸,左丘吾全都不否認。
但司馬衡救不了勤苦書院,七恨品嘗了敗果,而他改變這結局。
他們想要的不一樣!
主持【黑白法界】的劇匱,其所端坐的【矩座】,這時變得透明了。
它像是一間囚室,也像一間書房。
白髮蒼蒼的崔一更,直脊坐於其中。
太虛閣將這個關鍵角色放在這裡,是監察也是保護。
他的桌椅都是規條所交織,此時身前鋪開了一卷長簡,
手中懸劍為筆,正一筆一划地刻寫。
他的眼淚滴落在竹簡上,他的白髮復轉為黑。
他的面容歸於年輕,他的眼神卻愈發滄桑了。
時間改變了很多東西,他沒有一句話。這部名為《勤苦書院》的著作,
最後一篇,最後一筆,寫的是「先生有名左丘吾者———·捨命注《勤苦》。」
史家也好,小說家也罷,所有的筆法都是為人所用。
左丘吾唯一在乎的身份,是「先生」,是勤苦書院的院長。
所以他可以寫史曲筆,所以他可以寫作不被承認,所以天下皆可疑他,
甚至能夠帶著罵名死去。他只要勤苦書院最好的未來一一雖然路途曲折。
這就是這部作品最後的故事了。
遠離人性、身為超脫之魔的七恨,終於看到左丘吾心存死志,不是矯飾。
他做的那麼多準備,留下的那麼多後手,不是為了改寫他自己的結局。
而是為了一個真正圓滿的故事結尾。
為了最完整的勤苦書院。
除了他,誰都不會死。
他走以後,勤苦書院永志春秋。
從史家名儒到一代魔君,再到超脫之魔,七恨已經從不同的身份,看到過很多個左丘吾。從《時代建築史說》、《上古封印術演變之我見》,再到現在的《勤苦書院》,每一篇都讀過,對左丘吾的認識不比旁人少。
但從未有一刻,覺得這個人是如此清晰。
是身為超脫之魔,也覺得清晰,覺得深刻的程度。
「為何做到這一步呢?」不禁問。
左丘吾在焰中凋殘,自脖頸以下,已經全都融化了。只剩一顆孤獨的腦袋,浸在他的過去、浸在燭淚中。
為何開啟那一個個註定掙扎的世界,推演那麼多痛苦的篇章,一次次地干涉其間,感受絕望?
為何要考驗那些我愛的人?
因為不想再失去任何一個了!
中央北狩、草原焚書、聖風魔劫天下第一書院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打擊,那些熟悉的名字,一個一個地消失。
這麼努力奮鬥,這麼認真生活,這麼有生命力的每一個人。
不要再無辜地死了。
只希望—春秋常在,書院永志。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勤苦,為自己贏得美好。
窮我所有,推演萬章求一個最完美的結局!
左丘吾是痛苦的,但也感到幸福。
左丘吾是有話可說的,但又沒有言語。
吳齋雪不配聽他的心聲。
而斗昭的天驍刀抹過,徹底抹掉了七恨意念逃離後的那一眼空白,也斬碎了七恨的餘音,令其話不成章,句未成行。
嘎吱,嘎吱,嘎吱。
時窗的搖響在這時忽然激烈起來,這扇被推了又關、關了又推的時窗,
本不必再推開,因為七恨的超脫意念,已經通過時窗動搖的隙逃走。這會兒大概已然經行司馬衡之身,穿越歷史墳場,回到萬界荒墓。
這一刻人們才恍然驚覺一一好像所有人都忽略了司馬衡的存在。
好像他真的只是一卷陳舊的書,被拿起就拿起,說束之高閣,就束之高閣了。
可他是司馬衡!
猝然的隙,不可能逃得過司馬衡的注視。動搖的時空封鎮,擋不住司馬衡的史刀。
左丘吾封閉了、春秋筆又鎖死的時窗,七恨利用「吳齋雪」所搖動、但也懶得推開的時窗,在一次激烈的搖響後,從外而內,被逆向推開了。
里啪啦,是歷史的風雨聲。
那捲被【春秋筆】封住的竹簡,再一次展開了黑色的棋子在轉動。
那枚代表了司馬衡的黑棋,在棋格囚籠里緩緩地轉,給人一種撥動了時間的感覺。
司馬衡的眼睛晴,在這一刻變得具體了!
所有人都感覺得到,陷在【歷史墳場】里的司馬衡,正通過這隻眼晴,
觀察此間的所有。
他看著這個棋格,看到這個棋盤,而後是黑白法界,是名為《勤苦書院》的這本初古書阮》之外的這個世界!
短短一眼,滄海桑田。
最後視線又落回棋盤上,立於此處看彼處,再見舊相識。
司馬衡失陷久矣。現世時間過去了大概三十年,但對於陷在歷史墳場裡的司馬衡,和寫作《勤苦書院》、推演不同篇章的左丘吾來說,時間已經過去了太久。他們偶有交流,用棋子對話,但從未再見面。
這是許多年後的第一眼,也是最後一眼。
左丘吾只剩殘顱,他已經耗盡所有,無法再阻止司馬衡的回歸。只定定看向這顆黑色棋子,投去了帶看幾分哀意的眼神。
他最清楚司馬衡不是什麼惡人,恰恰相反,司馬衡是這個世界最需要的那種人。他從來沒有什麼私心私情,他只是堅定,只是執看,只是相信真相的力量,只是篤定史家的責任。他只是一柄歲月的刻刀,對歷史永懷敬畏。
當今世上,敬畏歷史的人其實不多!
司馬衡相信歷史是最後的公正,所有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應該赤裸乾淨地放在那裡,讓後人評判。
唯有真相不偏移,時人才能有所忌。時人之行,才有所矩。
可司馬衡現在還不能回來。
現在的勤苦書院,還握不住這樣一柄鋒利的史刀。
這三十年發生的諸多大事,全都能夠如實記錄嗎?有些所謂的真相,是能夠去發掘的嗎?
齊國的長生宮主姜無棄,是因什麼而死,牽扯當年怎樣的皇宮秘事?
熊咨度的十年養望,究竟是怎樣一局,三分香氣樓是如何逃楚,這些都能夠細究嗎?
景天子當年宴請長河龍君,究竟說了些什麼,長陽公主姬簡容,宴上果真只是舞劍嗎?
荊天子唐憲歧的親哥哥,當年讓出皇位,為國而死,死前將獨子託付給唐憲歧一一這就是今天的賢王唐星闌,其才能遠勝於荊帝骨肉,是曾和姬白年交手不茂下風的存在,
一H
只不寧儲位
直是在意面脈傳承勝過帝國大業嗎?
太陽底下無新事,各人有各人的不得已,各家有各家的不能言!
司馬衡相信他的刀筆能夠刻寫一切,也必定要刻寫一切。
可是他馬上就要死了,再也沒有人能給司馬衡補窟窿了!
然而他也明白,他的哀意對司馬衡也毫無意義。
為了不受干擾地完成《史刀鑿海》,司馬衡究竟付出了多少,割捨了多少,旁人或許不清楚,他難道不明白嗎?
這是一個不會被任何事情動搖的人。這一點在過去的時間裡,已經一再證明。
所以他只是看著,這已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
禮恆之一度抬起了手,可是又放下。
對於司馬衡,書山的態度也是複雜的!
身為當代禮師,他怎麼能不支持這個追求真相的史學宗師?史家的豐碑,正是司馬衡立起!
可身為儒家宗老,他又怎能不顧念左丘吾奄奄一息的顧念?如何能讓司馬衡再回來,陷勤苦書院於水火?
他明白這話說得其實不對,陷勤苦書院於水火的,不該是司馬衡,而是那些無法坦然面對歷史真相的存在。那些惱羞成怒的,自恃強大,根本不尊重歷史的存在。
可禮制歸禮制,道理歸道理,現實是現實一一書山已不是儒祖坐鎮的時候,早已擋不住天傾的風雨。那株折斷的十萬年青松,還不能夠讓人清醒嗎?施柏舟的死,還不夠明確書山的位置嗎?
倘若今天成功伏殺七恨,儒家的腰杆還能直挺一些但畢竟失敗了。
禮恆之看著孝之恆,孝之恆也看著禮恆之,最後都無言。
就連太虛閣眾,在這件事情上也難以統一意志。且不說鍾玄胤已經尋回,太虛閣沒有更多的干涉勤苦書院事務的權柄。像斗昭若是性子起來,是不管那些的。
可有一個問題他也不能迴避一一司馬衡究竟做錯了什麼,以至於讓這些不相干的人,要下死手將他永遠驅逐在歷史墳場中呢?
最率性的斗昭也在猶豫,最不涉塵事的李一,找到鍾玄胤之後已經準備回家。而太虛閣中聲名最盛的存在,還在抵禦他的魔氣呢。
最與這件事情相關的鐘玄胤,還在努力把握躍升後的力量,努力掌控聖痕留刻的《勤苦書院》。左丘吾加強了聖痕的鐫刻,有意牽制鐘玄胤的心神,讓他所選定的書院未來,避開道德的困境一一司馬衡是鍾玄胤的老師,
左丘吾是鍾玄胤的院長。史學是他的道路,勤苦書院是他的家。他要怎麼去選?
是以此刻的【黑白法界】,竟然詭異地安靜了。
然後是司馬衡的聲音響起。
「左丘吾,你總是徒勞地做太多。」
司馬衡當然注意到這裡發生的一切,但他的這隻眼晴里,沒有任何波瀾。這隻棋眸映照一切,但什麼都不影響。它看到所有,但什麼都不擁抱。
只有那如刻刀般的聲音,還在慢慢地說:「那都是庸人的筆墨。」
在這樣的時候,他還要殘酷地說左丘吾是庸人!
相較於旁觀者的怒色,被這樣輕蔑的左丘吾,自己反倒是平靜的。
「左丘吾確實是庸才一個!」只剩一顆頭顱的左丘吾,很平靜地說:「我遠不如你。從來都是。」
「我最多只能寫寫時代建築,只能曲筆,無法直書。」
「我早就不記得什麼史筆如鐵的理想了。」
他承認不如,但不自怨自艾,他坦陳曲筆,卻又異樣的固執。他放棄了理想!可他沒有因此變得渺小。他說:「我只想要書院裡的孩子們都活著。」
「那麼—」
司馬衡的聲音說道:「史家這塊牌子,我要從勤苦書院摘走。」
左丘吾看著他,第一次有了驚訝的神色。面對七恨的連番落子,對於局勢的一再失控,他都不曾如此動容。
因為他聽出了司馬衡的去意。
這個只專注歷史真相,從不會在意任何人感受的人。這個一心求道、筆刀之外無它事的史家第一人·他竟然也會做真相之外的考量嗎?
左丘吾曾無數次地想要勸他改變,卻又明百那些話不必出口。司馬衡不會改的。
等到司馬衡真正有所改變的時候,他竟有些無措了!
「我其實從來沒有想過回來。」司馬衡說道:「我只是想———看看。」
「在這裡的每一念,都是時間的凌遲,計以千萬年的刀割,我常常會忘記到底熬了多久一一我,想家了。」
司馬衡是一個捉刀刻書,從不表露情感的人。以至於這偶然表露,也如刀刻一般生硬。
「想家」兩個字,出口尤為艱難。
他終於是說下去:「我想看一眼。就看一眼。」
「但我不會再回來。」
誰也不知道,說出這句話的司馬衡,究竟是怎樣的心情。
他是史家的精神領袖,有門徒無數,有名有姓的弟子也有很多,在整個儒家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
而當初他死裡逃生後,想要回到現世,聯繫的唯一一個人,就是左丘吾。
因為這是他唯一的朋友,是他在這個世界上最信任的人。
但右後五四化長煙管音】
時間在【歷史墳場】里是最沒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時間正是在那裡消亡。偏偏他肩負執筆記史的責任,又必須要記得時間!
所以他承受的折磨,遠勝於其他意外淪陷者。
一邊意如刀割,一邊感受深刻,必須要記得。
可是他對左丘吾沒有恨。
這麼多年站在窗外,他從沒有真正推門。除了今天這一眼。
不會,再回來。
眶當!
時窗就此關上了。
【歷史墳場】的痕跡,已經被清掃乾淨。
只有呼呼呼呼的時光之風,吹散的都是過往。
寒窗苦讀,各執一論,互不相讓,握手言和,對酒當歌,鮮衣怒馬,載月讀書,笑見霜發·—
曾經的故事,也發生了很多。
忽然想起司馬衡問的這句話一一「我們相識相交多年了,卻從未相知嗎?」
到了這樣的時刻,左丘吾的殘顱也燃盡了,僅剩最後一雙眼睛。
「從來無人知你如我,從來無人知我———.如你。」
這雙疲憊的、一直注視著時窗的眼睛,緩緩的,緩緩地閉上了。
焚於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