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觀中老道 太虛真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道觀之中,忽響起連串急促,略顯慌亂腳步聲。

  沉重木門,伴隨響動被猛然拉開,一名神色怒意沖沖老者,赫然出現門檻之上。

  這老者目光如炬,對著門外正欲開口的李三四,便是劈頭蓋臉訓斥:「何方妖孽,在此大呼小叫,擾人清夢?若是再這般聒噪不休,休怪貧道不客氣,一掌之下,教你魂飛魄散,永不超生!」

  老者身形消瘦,周身繚繞揮之不去濃煙氣息,顯然是個嗜煙如命之人,身襲破舊不堪,難辨原色道袍,手握拂塵,既自稱「貧道」,定是名震一方的太虛真人。

  李三四,年僅十八,風華正茂,立於太虛真人面前,引得真人眉頭微蹙,疑惑溢於言表:「足下何人?攜此僕從至吾觀中,所為何來?」

  張七聞言,手指輕點自身,一臉愕然,仿佛聽見世間最不可思議之事:「僕從?我?」

  卻見張七此刻身負行囊,左手緊握旅途累贅,肩上掛著幾個鼓囊塑膠袋,這番裝扮,若不細究,確有幾分隨從小廝模樣。

  然而張七非但未加辯解,反顯一副不願多費唇舌淡然,仿佛世間誤會,皆不足掛齒。

  李三四不動聲色,自懷中緩緩抽出一封書信,遞上前去,言辭簡潔明了:「有故人托我,務必親手交予真人」

  「故人?何方神聖?」

  太虛真人追問,眼中閃過一抹好奇,輕抬手,接過信件,毫不遲疑拆開封口。

  而太虛真人話語,讓正沉浸思緒的李三四,猛然驚醒。

  原來,李三四此行太虛觀,那行事古怪的怪人,竟未提前向太虛真人透露半點風聲。

  怪人言辭篤定,聲稱只要李三四將這封信交予太虛真人,便能得真人庇護,李三四心中不免嘀咕,怪人究竟是從何而來自信?

  至於信箋之上,究竟書寫何種玄機,李三四自是不得而知。

  太虛真人瀏覽信文之際,臉色卻在剎那間風雲變幻,目光如同利劍,緊鎖李三四,臉上浮現複雜難辨神色,既含驚訝,又帶疑惑,讓人捉摸不透。

  儘管太虛真人深藏不露,宛如幽谷迷霧,李三四仍能從古潭般深邃眼眸,捕捉到轉瞬即逝、微妙難言漣漪。

  那波動,如同夜空流星一閃,透露太虛真人內心不易察覺微微激盪,只是背後緣由,如同霧裡看花,令李三四捉摸不透。

  長久靜默,凝固時空,直至太虛真人忽將手中信紙揉搓成一團,毫不猶豫吞入口中。

  隨後,太虛真人終是開了口,語氣中帶著幾分不羈與無奈:「嘿,你這小子,竟是鬼節降世的?還是無魂無魄?」

  言罷,太虛真人輕輕搖頭,嘆息聲悠長沉重,仿佛承載千鈞之重:「你呀,就如同那剛出鍋烙鐵,燙手至極,若想為你尋一方庇護之所,怕是比攀上九天攬月,還要艱難幾分吶!貧道這……」

  話語至此,太虛真人戛然而止,更陷深深思索,與無奈之中。

  太虛真人神色浮現憂愁,口中低吟淺誦。

  李三四一旁傾聽,漸漸湊出一段往事,原來,太虛真人與那位怪人之間,竟有生死相托深厚情誼。

  怪人在過往風雨中,曾多次挺身而出,為太虛真人擋下致命一擊,救他於危難之間。

  按照太虛真人敘述,這份恩情,如今已到他必須傾盡所能去償還之時。

  李三四敏銳察覺到,太虛真人眼中,雖因自己到來而閃爍喜悅光芒,但額間緊鎖皺紋,如山川般連綿起伏,泄露太虛真人內心重重煩惱與糾葛。

  太虛真人輕揚衣袖,優雅做個請的姿勢,道:「二位遠道而來,風霜僕僕,想必尚未得暇休憩,請隨我來,徑直向內,左轉至盡頭之室,暫且安頓,待養足精神,我們再議他事,如何?」

  二人依言行至指定房前,李三四不禁微蹙眉頭,心中泛起不解。

  這屋內陳設一新,潔白無瑕被褥,鋪展得整整齊齊,旁邊擺放尚未啟封牙刷牙膏,就連換洗衣物,也已細心備妥,疊放在一旁,仿佛一切都在靜待他們到來。

  此番景象,無疑透露出太虛真人對他們到來早有預料,且備得無微不至,讓李三四心中不禁生出訝異與好奇。

  既太虛真人已有所準備,可為何還如此吃驚?

  那麼,唯一解釋便是,太虛真人早已洞悉,李三四會踏上尋訪之路,更確切而言,是他預知怪人將命李三四前來。


  太虛真人一切布置,皆是未雨綢繆,早有籌謀。

  令人費解的是,太虛真人內心深處,似乎並不歡迎李三四到來,這份矛盾,正是李三四心中揮之不去的困惑。

  兩人皆已疲憊至極。李三四索性除去鞋襪,不顧一切倒臥在床,隨即陷入深沉夢鄉。

  這一覺,竟持續一日一夜之久。

  路過房門口,太虛真人捂嘴不斷作嘔。

  張七那雙腳丫子散發氣息,與李三四相比,竟是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以至於李三四恍惚間,瞧見太虛真人,竟誇張戴五層口罩,雙手緊握一瓶不知名噴霧,對著他和張七雙腳一陣猛噴,但其效卻是甚微。

  次日清晨,天邊剛泛魚肚白,二人尚沉浸夢鄉,便被太虛真人毫不留情粗魯喚醒。

  匆匆用過簡單早餐,太虛真人目光直視張七,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威嚴:「你,去院裡把那些花花草草好好修剪一番,倉庫房間內有把大剪刀,自個兒拿去!」

  李三四心中納悶,張七何以如此歡天喜地,原是太虛真人贈予張七一冊奇書,書中所載,皆是無需深厚道行,便能施展秘法。

  這本秘籍,在民間被視作聖人偏門智慧,亦稱偏法,內中所載,諸如以黑驢蹄子對付殭屍、公雞血驅邪鎮鬼等種種奇方異術。

  張七滿心歡喜離去,太虛真人目光深邃,轉向李三四,緩緩問道:「你可曾明了,自身命中那場劫數究竟為何?」

  李三四微微頷首,心中暗自思量,即便未曾親身經歷,耳濡目染之下,也略知一二。

  更何況,李三四也已歷經過一番風雨洗禮,自是別有一番體悟。

  太虛真人眼眶幽深,仿佛夜色沉積,雙眸布滿細密紅絲,或許整整一夜,都未曾闔眼。

  自李三四有記憶以來,生活便如同行走在無盡暗夜之中,溺水、烈焰焚身、屋舍傾頹、高處墜落、毒蛇噬咬、屍毒侵擾、鬼魅纏身、妖魔侵襲,種種劫難,如同群魔亂舞,輪番在他命運舞台上肆意踐踏,次數之多,怕是連李三四自己也無法計數。

  那些妖邪鬼魅,對李三四苦難樂此不疲,每次都企圖將他拖入萬劫不復深淵。

  怪人如同守護神祇,於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以超凡之力,一次次地將李三四從死亡邊緣,硬生生拽回人間。

  但李三四所承受劫數,其恐怖之處,遠非外患所能比擬,它們源自內心,悄無聲息卻又猛烈如潮,幾度讓他徘徊生死邊緣,命懸一線。

  譬如兒時那場突如其來高熱,如烈焰般,足足炙烤李三四整整七個日夜,若非怪人如影隨形,不舍晝夜守護,才讓李三四勉強從死神手中,奪回了一線生機。

  太虛真人眉頭緊鎖,語氣中帶著幾分憂慮:「方才貧道所言,並非意在標榜自己為忘恩負義之輩,實則連那神通廣大怪人,都未能全然護你周全,貧道這把老骨頭,又怎敢輕言能夠勝任呢?」

  太虛真人所憂,並非空穴來風。

  那怪人修為,非但不在太虛真人之下,更是橫跨道、佛、聖三派,博大精深,世所罕見。

  即便如此,怪人亦未能確保李三四安然無恙,這讓太虛真人不禁暗自思量,若李三四置身自己門下,萬一有個閃失,他又該如何是好?

  如此一想,太虛真人心中,更添幾分不安。

  屆時即便豁出這把老骨頭,哪怕魂歸幽冥,太虛真人日後也難以向那怪人,給出一個圓滿交代。

  修道之人,最重因果循環,依怪人那番言辭來看,太虛真人即便真有貓般九命,一一耗盡,也難以償還恩情。

  有一點頗為蹊蹺,太虛真人給李三四留下印象,全然不似一位傳統道士。

  抽菸喝酒,大快朵頤肥膩之食,時不時口中蹦出幾句粗獷之言,這等行徑,顯然不符全真清規戒律,即便是正一道士,也鮮少有如此不羈之舉。

  正一派道士,無論是開壇做法,還是祭祀之時,若披清正道袍,便等同於踏上正道,意味將投神聖事務。

  道袍加身,皆需恪守戒律,遠離葷腥,以純之心,迎接天地之靈。

  太虛真人,行事特立獨行,雖披道袍,手持拂塵,卻腳踏一雙看似與仙風道骨格格不入的人字拖,髮絲凌亂如林間鳥巢,邋裡邋遢之舉,不像是所謂真人。

  太虛真人曾結實正一道門下某位弟子,因緣際會之下,得此高人傳授了幾式秘不可宣法術。

  紅塵之中,太虛真人未拘泥傳統,於實戰磨礪中,不斷推陳出新,將所學之術,融入自己感悟,終成自己另類之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