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遊隋唐遺址植物園有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月十五鬧花燈,煙花騰空炮齊鳴。

  燈火輝煌人聲沸,載歌載舞頌太平。

  扶老攜幼定鼎門,九州皆有笑語聲。

  半斤濁酒似穿越,緣何不見媚娘影。

  每年的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洛陽隋唐城遺址植物園,都會舉辦盛大的廟會活動,讓你領略古老與現代的完美融合。白天是舞獅子、踩高蹺、扭秧歌和洛陽的特色小吃。夜晚,是千姿百態的燈展,五彩繽紛、各式各樣的跑馬燈、宮燈、一屏錦繡燈、龍騰盛世燈、孔雀開屏燈以及雙龍戲珠燈等無數的彩燈點亮了整個園區,讓遊客看得眼花繚亂如醉如痴不僅流連忘返。

  2024年洛陽元宵節焰火晚會於2月24日(農曆正月十五)20:00至20:30,在洛龍區定鼎門遺址公園寧人坊(從政坊以東、天街以西)舉辦。定鼎門位於洛陽隋唐城遺址植物園東側,是世界文化遺產,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定鼎門是隋唐洛陽城外郭城正南門,隋初名建國門,唐時更名定鼎門。

  下午6時,去往定鼎門的幾條主幹道,如:古城路、龍門大道、王城大道、開元大道開始交通管制,但是去現場觀看煙花的人依然是絡繹不絕。隨著一聲巨響,騰空而起的煙花禮炮像箭一樣,直衝雲霄。激動人心的煙火晚會開始了,人們頓時鴉雀無聲。緊接著,「是花非花卻比花更美」的煙花噴射而出,在空中傲然開放。它們的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有五光十色的滿天星,紫色的勿忘我,火紅的牡丹,雪白的茶花,粉紅的荷花……絢麗多彩,一時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人們的笑臉。

  在定鼎門周邊二十公里範圍內,有開著汽車的也有騎著三輪車的,還有成群結隊步行的人流,他們扶老攜幼站在開闊地觀看煙花。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以獨特的方式迎接這個象徵著團圓和喜慶的日子,他們的歡笑聲不僅在九州大地迴蕩,更是響徹了雲霄。

  我來到占地2835畝的隋唐城遺址植物園,在這裡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隨處都可以看到身穿漢服閒逛、拍照的遊客;街邊和水上,隨時都可能上演實景古裝秀;連街邊的商家、巡邏的城管,都穿著古代的服飾。置身與遊客之中,欣賞著隋唐城夜晚的美景,我不禁暗自感嘆到,我的家鄉洛陽,比江南任何一個城市都美,它坐擁五千年文明史、四千年建城史,自夏朝起,它見證了13個王朝的興衰更替。在古代,洛陽一直被譽為「龍興之地」。民間也有一句諺語:「生在蘇杭,死葬北邙」,隋唐時期的君主帝王,更是在洛陽大興土木建宮築殿。

  隋唐時期,也就是公元581年到907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經歷了五胡亂華和南北朝兩個漫長時期的分裂後,隋朝和唐朝兩個大一統皇朝相繼建立,共同構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強盛時期之一。隋朝的版圖北至東北遼寧一帶,西至XJ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東臨東海,南至越南北部一帶。唐朝的版圖北至貝加爾湖以北和外興安嶺,西至中亞的鹹海,東至庫頁島,南至越南北部。隋唐時期在民族思想上比較開放,兩朝在治國政策上較為開明,影響了周邊諸國向中國朝貢、學習,對當時亞洲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為一名打工者,深知掙錢不易的我,一邊欣賞著隋唐城的夜景和花燈,一邊喝著用飲料瓶裝著的劣質白酒。不知不覺半斤酒下肚,看著燈火輝煌的園區,忽覺人聲鼎沸的我猶如穿越了時空一樣,來到了鼎盛時期的大唐盛世。聽,是誰是彈奏唐玄宗李隆基的《霓裳羽衣舞》曲?看,又是誰在翩躚飛舞?她們舞姿輕盈曼妙,身姿綽約多姿,猶如一群蝴蝶飛過,又像是一群仙女在翩翩起舞,讓我看得目不暇接、心曠神怡。此時此刻,我突然想起一個人,可前後左右仔細地瞅瞅,卻沒有發現她的身影。我又在茫茫人海中極力地去尋找,希望她能出現在我的眼前,因為只有她才能帶給我無盡的驚喜和富貴。可面對園區內嘻嘻囔囔的人群,我東瞧西望卻始終沒有看見她的倩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