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住新房穿新衣過大年
曉山家的老宅花了半年時間,終於在農曆新年前完工了,封頂的那天好一個熱鬧場景。曉山爸爸買了十幾麻袋糖果,工人們一袋一袋扛上房頂,村里家家戶戶只要在家的人全部出動,婦幼老少把新樓房四周圍的水泄不通。底下的人群不斷的嚷嚷,趕緊發糖!隨著鞭炮一聲響,盯上的工人抓著一大把糖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人群多的地方仍,底下的人群就一哄而上搶糖果。有些搶到了毛巾、有些搶到了炒米糰子、有些還搶到了一塊錢紙錢,一片歡聲笑語中,封底大吉了!
此時已是臘月,皖南農村的過年前的準備比正月里還要熱鬧,農曆臘月十七就開始彈塵,用雞毛撣子把家裡的灰塵、蜘蛛網彈一彈,要把家裡打掃的乾乾淨淨,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大人們一定會在年前趕一次集,去縣城買很多過年貨,小孩子此時最開心,屁顛屁顛的跟著爸媽後,因為他們想要買新衣服,男孩子還不忘了一定要買一把玩具槍!菜市場鑼鼓喧天人山人海,買東西也不講價了,拿到就裝然後到老闆那裡一起算,老闆說多少就是多少,不會為了一點錢摳摳搜搜討價還價!因為這時大部分都從外面務工回來,口袋裡也有錢了,也不能在其他人面前丟了牌面。
曉山家每年炮仗買的是最多的,一來除夕那天祭祖要用,二來除夕、初一、初二、初五、初八、十五的開門炮也是需要準備的。另外一個買的最多的是紙錢,求得先人保佑來年平安。剩下的就是準備過年吃的,祝賀裡面的零食要配齊,瓜子、開心果、花生、糖果、老虎糖(其實就是麥芽糖)、柿子餅等,每年瓜子買的多,曉山還有一個外號,人送瓜子王,就是最愛吃瓜子,一年10斤、20斤都不夠。
趕集的時候一定不會忘了買新衣服,這也是曉山最開心的時候,爸爸豪氣的說隨便挑隨便買,老爸掏錢。曉山一定會選一個漂亮的棉襖、一雙新的運動鞋,因為除夕那天吃完年夜飯村裡的小夥伴都出來了,大家會比較誰的衣服好看。80、90年代的時候,小男孩過年一定要買一把像樣的玩具手槍,似乎成了那個年代的潮流,臘月二十幾就開始在村里到處顯擺把弄,反正那個時候男孩子人手一把!
臘月二十就開始剁粑粑芯了,把家裡醃製的酸菜拿出來,放在一個大的木頭澡盆里,中間放一塊兒砧板,手拿兩個菜刀,從早剁到晚。然後將剁好的五花肉、生薑、大蒜、辣椒醬放在酸菜粑粑芯中一起下鍋炒,直至將酸菜的水分炒干炒出香味兒,盛出備用!
小孩子對下雪有天然的情懷,似乎過年前不下一場冬雪,就少了一大部分的年味兒,下著大雪,家人們,圍著灶台做米粉粑粑!爸爸負責生火蒸粑粑、負責揉米粉,曉山負責「卡几子」——就是將揉好的麵粉用手戳成一個一個小的糰子。媽媽和奶奶負責做粑粑,就是想菜芯裝入糰子里。妹妹負責將做好的粑粑放在粑粑托子(磨具)里用手掌心按出大小一樣的粑粑,做好的粑粑會放在蒸籠屜里放在鍋上面蒸,蒸煮15分鐘後,出鍋的粑粑,曉山一口氣能吃上十來個,配上外面的雪景,過年的氛圍一下就出來了!
臘月二十七之前,就要殺年豬了,每次曉山都偷偷的躲在屋裡不敢看,兩三個大漢,一人負責抬前腿、一人負責抱豬腰、一人負責抬後腿,就這樣費了老大力氣,將豬給翻倒在地。隨著一聲聲撕心裂肺的慘叫,再隨著聲音越來越弱,曉山知道,馬上又能吃上殺豬湯了!曉山家的豬肉除了送親朋好友一些,剩下的全留在家裡過年吃,剩下的就全部醃製,來年每次蒸上一碗切片的鹹肉,曉山都能幹一大碗飯,那時候的豬肉是真的香!
過年前還會做炒米糖,那個時候曉山的小爺爺(爺爺的弟弟)還在世,每次他們家人都會過來幫忙。先將買來的糖稀(用糖熬製的一種糊狀的)放在熱鍋里熬,然後將炒米摻入其中,在用磨具壓成四四方方的大塊,最後用刀切成5公分左右的長條,最後切成片,非常好吃,做好後的炒米糖會裝入打的瓦罐中,每次吃的時候去取一些。
過年前後,孩子們除了玩具槍之外,擦炮也是一大必需品之一,他們會擦燃擦炮後丟入水中、插在牛屎里、放在透明的瓶子裡發,反正只要你能想到的,他們都敢放,一聲一聲斷斷續續的擦炮聲也預示著即將過年啦!
此時已是臘月,皖南農村的過年前的準備比正月里還要熱鬧,農曆臘月十七就開始彈塵,用雞毛撣子把家裡的灰塵、蜘蛛網彈一彈,要把家裡打掃的乾乾淨淨,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大人們一定會在年前趕一次集,去縣城買很多過年貨,小孩子此時最開心,屁顛屁顛的跟著爸媽後,因為他們想要買新衣服,男孩子還不忘了一定要買一把玩具槍!菜市場鑼鼓喧天人山人海,買東西也不講價了,拿到就裝然後到老闆那裡一起算,老闆說多少就是多少,不會為了一點錢摳摳搜搜討價還價!因為這時大部分都從外面務工回來,口袋裡也有錢了,也不能在其他人面前丟了牌面。
曉山家每年炮仗買的是最多的,一來除夕那天祭祖要用,二來除夕、初一、初二、初五、初八、十五的開門炮也是需要準備的。另外一個買的最多的是紙錢,求得先人保佑來年平安。剩下的就是準備過年吃的,祝賀裡面的零食要配齊,瓜子、開心果、花生、糖果、老虎糖(其實就是麥芽糖)、柿子餅等,每年瓜子買的多,曉山還有一個外號,人送瓜子王,就是最愛吃瓜子,一年10斤、20斤都不夠。
趕集的時候一定不會忘了買新衣服,這也是曉山最開心的時候,爸爸豪氣的說隨便挑隨便買,老爸掏錢。曉山一定會選一個漂亮的棉襖、一雙新的運動鞋,因為除夕那天吃完年夜飯村裡的小夥伴都出來了,大家會比較誰的衣服好看。80、90年代的時候,小男孩過年一定要買一把像樣的玩具手槍,似乎成了那個年代的潮流,臘月二十幾就開始在村里到處顯擺把弄,反正那個時候男孩子人手一把!
臘月二十就開始剁粑粑芯了,把家裡醃製的酸菜拿出來,放在一個大的木頭澡盆里,中間放一塊兒砧板,手拿兩個菜刀,從早剁到晚。然後將剁好的五花肉、生薑、大蒜、辣椒醬放在酸菜粑粑芯中一起下鍋炒,直至將酸菜的水分炒干炒出香味兒,盛出備用!
小孩子對下雪有天然的情懷,似乎過年前不下一場冬雪,就少了一大部分的年味兒,下著大雪,家人們,圍著灶台做米粉粑粑!爸爸負責生火蒸粑粑、負責揉米粉,曉山負責「卡几子」——就是將揉好的麵粉用手戳成一個一個小的糰子。媽媽和奶奶負責做粑粑,就是想菜芯裝入糰子里。妹妹負責將做好的粑粑放在粑粑托子(磨具)里用手掌心按出大小一樣的粑粑,做好的粑粑會放在蒸籠屜里放在鍋上面蒸,蒸煮15分鐘後,出鍋的粑粑,曉山一口氣能吃上十來個,配上外面的雪景,過年的氛圍一下就出來了!
臘月二十七之前,就要殺年豬了,每次曉山都偷偷的躲在屋裡不敢看,兩三個大漢,一人負責抬前腿、一人負責抱豬腰、一人負責抬後腿,就這樣費了老大力氣,將豬給翻倒在地。隨著一聲聲撕心裂肺的慘叫,再隨著聲音越來越弱,曉山知道,馬上又能吃上殺豬湯了!曉山家的豬肉除了送親朋好友一些,剩下的全留在家裡過年吃,剩下的就全部醃製,來年每次蒸上一碗切片的鹹肉,曉山都能幹一大碗飯,那時候的豬肉是真的香!
過年前還會做炒米糖,那個時候曉山的小爺爺(爺爺的弟弟)還在世,每次他們家人都會過來幫忙。先將買來的糖稀(用糖熬製的一種糊狀的)放在熱鍋里熬,然後將炒米摻入其中,在用磨具壓成四四方方的大塊,最後用刀切成5公分左右的長條,最後切成片,非常好吃,做好後的炒米糖會裝入打的瓦罐中,每次吃的時候去取一些。
過年前後,孩子們除了玩具槍之外,擦炮也是一大必需品之一,他們會擦燃擦炮後丟入水中、插在牛屎里、放在透明的瓶子裡發,反正只要你能想到的,他們都敢放,一聲一聲斷斷續續的擦炮聲也預示著即將過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