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請戰上前線,常校長的擔憂
當天晚上,第三戰區又從前線調來兩個剛剛被打殘的湘軍團,補充進了虎賁團。
這兩個湘軍團出湘省的時候,每個團都有近2000人,淞滬戰場上兩天打下來,就只剩下30%的兵力了,營長級以上軍官更是全部壯烈犧牲。
可見淞滬會戰之慘烈!
經過這番補充後,重組後的虎賁團總兵力已經超過3000人。
除了兵員,武器裝備方面因為有常校長的命令,陳辭修等第三戰區的長官們也是竭盡所能,按照88、87師,教導總隊等德械王牌部隊的標準,給虎賁團配備了清一色兒的中正式步槍,捷克式輕機槍,馬克沁水冷重機槍。
除此之外,82迫擊炮,75毫米口徑的野戰炮也是應有盡有。
甚至,考慮到虎賁團曾在寶山城遭到日軍的硫磺彈攻擊,還專門配備了德式防毒面具。
要知道,即便是德械師,也不是所有官兵都配有防毒面具,僅僅只有部分德械師配備了部分防毒面具。
至此,虎賁團雖然不是德械師的部隊,但就團一級的裝備精良程度而言,已經不輸任何一個德械師的團級作戰單位。
兵員也是只多不少。
孫喜看著一車車拉過來的武器裝備,其中90%以上都是嶄新的,上面塗滿了養護油,不禁大喜過望道:「這委座和陳長官對咱們真不賴啊,這些裝備比當初87師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周衛國肅然道:「這些待遇和榮譽那是咱們在寶山城浴血奮戰拼來的,是咱們虎賁團幾百名弟兄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沒有那些戰功,就算委座想給,下面執行人員也不可能如此痛快!」
一想到犧牲在寶山城的將士們,孫喜、李大成等人的臉色也沉了下去。
這時,已經成為周衛國警衛連連長的徐虎躍躍欲試道:「團座,眼下咱們兵有了,武器裝備也換了一茬,咱啥時候咱們重返前線,繼續殺鬼子啊?
要不你跟上面反應一下?」
「是啊團座,咱們什麼時候重返前線?」一提到殺鬼子,孫喜和李大成就來了精神。
寶山之戰,兵力不足,又要困守孤城,虎賁團打的很憋屈,現在有人有槍,是時候再給小鬼子點顏色瞧瞧了。
「先不著急,眼下淞滬戰場全線吃緊,到處都需要援軍,所以肯定少不了咱們的仗打!」周衛國按捺下眾人想要上前線的衝動,氣定神閒道:「我們先安心整編部隊,在崑山稍作休整,等候命令就是!」
「好吧!」
周衛國拍板決定,眾人雖然心癢難耐也不再多說什麼。
隨後,經過商議,虎賁團正是改編為三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輜重營,外加團直屬警衛連、團直屬偵察連組成。
由方勝利、孫喜、李大成分別擔任一二三營營長長。
原補充團的另外兩個營長田飛揚和林耀祖則分別擔任炮營營長和輜重營營長。
田飛揚剛好是炮兵科出身,故擔任炮營營長。
林耀祖則擔任輜重營營長一職,他是文人出身,還戴了個眼鏡,看起來斯斯文文的。
警衛連連長由徐虎擔任。
偵察連連長則是原周衛國手下的一個排長,名叫李驍,精通收集情報,偵察和反偵察等各種偵察技能,槍法也十分精準。
至於他的連排長,則基本不變。
完成整編後的第三天,周衛國接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命令。
那是以常校長的名義發來的,命令內容是要虎賁團離開崑山,乘火車開赴金陵駐守。
常校長的用意很簡單,如今淞滬戰場還沒有分出勝負,讓周衛國率虎賁團駐守金陵,當然不會是為了提前布防,拱衛國都,而是常校長太器重他,想要保全他,不想將他置於險地。
除了周衛國表現出了卓越的戰略眼光和戰術指導能力,讓常校長動了愛才之心外,主要原因應該還是周衛國和虎賁團如今已經成為了名震天下的抗日英模部隊。
國民政府需要這麼一支部隊來鼓舞軍心和士氣,凝聚全民族抗戰的意志力。
說白了,就是要把他們當成一面旗幟,成為全中國四萬萬民眾,數百萬將士的精神脊柱。
但是,周衛國兩世為人,且皆是擁有一腔熱血,甘願為國家和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軍人,在如今國難當頭,民族生死存亡之際。
他又怎麼可能置身事外,貪圖享樂?
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大可不必參軍,在羅店的時候,更不會冒死去增援姚子清的部隊,回家做闊少爺就可以了。
不止周衛國,虎賁團的骨幹軍官也皆是一臉不情願,所以,經過商議後,周衛國立即慷慨激揚的通過第三戰區前敵指揮部給常校長回電一封,拒絕了這個任命。
並且主動要求要再上前線,與數十萬兄弟部隊,繼續為國征戰,殺鬼子,保上海。
當王世和將虎賁團的電文遞交到常校長手裡的時候,常校長不禁眉頭一皺,並不是因為周衛國抗命不尊。
事實上,周衛國等一眾虎賁團骨幹軍官的反應,反而是讓他這個領袖打心底欣慰,雖然他們抗命不遵,但卻不是因為貪生怕死。
反而是想要重返前線,為國效忠。
這樣時刻想著報效家國,為自己分憂的部下上哪裡找去?
若是所有黨國將士皆如此,何愁日寇不滅?
常校長可以想像得到,若是將周衛國的這份電文通報出去,必定會使周衛國和虎賁團的聲望再提升一個台階,更加堅定無數國人的抗戰之決心。
王世和似乎看穿了常校長的心思,他詢問道:「委座,您是捨不得讓周衛國和虎賁團繼續上前線嗎?」
常校長點頭:「周衛國雖然擁有卓越的戰略眼光和戰術指導能力,但虎賁團的力量畢竟太過渺小,並非是一支能瞬間扭轉乾坤的戰略性部隊。
淞滬戰場,我軍數十萬部隊都上去了,多虎賁團一個不多,少虎賁團一個不少。
更關鍵的是,虎賁團在寶山城斃敵數千,立下不世之戰功的同時,也給日寇帶去了巨大的恥辱。
一旦日寇在淞滬前線發現虎賁團,必然會不惜一切代價向其發動猛攻。
周衛國和虎賁團這一去,便是生死難料啊!
反之,現在周衛國和虎賁團已經成為全國抗日軍民心目中的一面旗幟,只要這面旗幟不倒,那將會為抗戰大業,帶來無窮無盡的好處。
所以,目前就作用而言,與其將虎賁團置於險地,不如將他們後撤到最安全的地帶,當精神標杆,抗日旗幟。
這對於整個戰略全局而言,反而更有益處。」
王世和是常校長的侄子,心腹中的心腹,所以,他沒有任何隱瞞……
這兩個湘軍團出湘省的時候,每個團都有近2000人,淞滬戰場上兩天打下來,就只剩下30%的兵力了,營長級以上軍官更是全部壯烈犧牲。
可見淞滬會戰之慘烈!
經過這番補充後,重組後的虎賁團總兵力已經超過3000人。
除了兵員,武器裝備方面因為有常校長的命令,陳辭修等第三戰區的長官們也是竭盡所能,按照88、87師,教導總隊等德械王牌部隊的標準,給虎賁團配備了清一色兒的中正式步槍,捷克式輕機槍,馬克沁水冷重機槍。
除此之外,82迫擊炮,75毫米口徑的野戰炮也是應有盡有。
甚至,考慮到虎賁團曾在寶山城遭到日軍的硫磺彈攻擊,還專門配備了德式防毒面具。
要知道,即便是德械師,也不是所有官兵都配有防毒面具,僅僅只有部分德械師配備了部分防毒面具。
至此,虎賁團雖然不是德械師的部隊,但就團一級的裝備精良程度而言,已經不輸任何一個德械師的團級作戰單位。
兵員也是只多不少。
孫喜看著一車車拉過來的武器裝備,其中90%以上都是嶄新的,上面塗滿了養護油,不禁大喜過望道:「這委座和陳長官對咱們真不賴啊,這些裝備比當初87師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周衛國肅然道:「這些待遇和榮譽那是咱們在寶山城浴血奮戰拼來的,是咱們虎賁團幾百名弟兄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沒有那些戰功,就算委座想給,下面執行人員也不可能如此痛快!」
一想到犧牲在寶山城的將士們,孫喜、李大成等人的臉色也沉了下去。
這時,已經成為周衛國警衛連連長的徐虎躍躍欲試道:「團座,眼下咱們兵有了,武器裝備也換了一茬,咱啥時候咱們重返前線,繼續殺鬼子啊?
要不你跟上面反應一下?」
「是啊團座,咱們什麼時候重返前線?」一提到殺鬼子,孫喜和李大成就來了精神。
寶山之戰,兵力不足,又要困守孤城,虎賁團打的很憋屈,現在有人有槍,是時候再給小鬼子點顏色瞧瞧了。
「先不著急,眼下淞滬戰場全線吃緊,到處都需要援軍,所以肯定少不了咱們的仗打!」周衛國按捺下眾人想要上前線的衝動,氣定神閒道:「我們先安心整編部隊,在崑山稍作休整,等候命令就是!」
「好吧!」
周衛國拍板決定,眾人雖然心癢難耐也不再多說什麼。
隨後,經過商議,虎賁團正是改編為三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輜重營,外加團直屬警衛連、團直屬偵察連組成。
由方勝利、孫喜、李大成分別擔任一二三營營長長。
原補充團的另外兩個營長田飛揚和林耀祖則分別擔任炮營營長和輜重營營長。
田飛揚剛好是炮兵科出身,故擔任炮營營長。
林耀祖則擔任輜重營營長一職,他是文人出身,還戴了個眼鏡,看起來斯斯文文的。
警衛連連長由徐虎擔任。
偵察連連長則是原周衛國手下的一個排長,名叫李驍,精通收集情報,偵察和反偵察等各種偵察技能,槍法也十分精準。
至於他的連排長,則基本不變。
完成整編後的第三天,周衛國接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命令。
那是以常校長的名義發來的,命令內容是要虎賁團離開崑山,乘火車開赴金陵駐守。
常校長的用意很簡單,如今淞滬戰場還沒有分出勝負,讓周衛國率虎賁團駐守金陵,當然不會是為了提前布防,拱衛國都,而是常校長太器重他,想要保全他,不想將他置於險地。
除了周衛國表現出了卓越的戰略眼光和戰術指導能力,讓常校長動了愛才之心外,主要原因應該還是周衛國和虎賁團如今已經成為了名震天下的抗日英模部隊。
國民政府需要這麼一支部隊來鼓舞軍心和士氣,凝聚全民族抗戰的意志力。
說白了,就是要把他們當成一面旗幟,成為全中國四萬萬民眾,數百萬將士的精神脊柱。
但是,周衛國兩世為人,且皆是擁有一腔熱血,甘願為國家和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軍人,在如今國難當頭,民族生死存亡之際。
他又怎麼可能置身事外,貪圖享樂?
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大可不必參軍,在羅店的時候,更不會冒死去增援姚子清的部隊,回家做闊少爺就可以了。
不止周衛國,虎賁團的骨幹軍官也皆是一臉不情願,所以,經過商議後,周衛國立即慷慨激揚的通過第三戰區前敵指揮部給常校長回電一封,拒絕了這個任命。
並且主動要求要再上前線,與數十萬兄弟部隊,繼續為國征戰,殺鬼子,保上海。
當王世和將虎賁團的電文遞交到常校長手裡的時候,常校長不禁眉頭一皺,並不是因為周衛國抗命不尊。
事實上,周衛國等一眾虎賁團骨幹軍官的反應,反而是讓他這個領袖打心底欣慰,雖然他們抗命不遵,但卻不是因為貪生怕死。
反而是想要重返前線,為國效忠。
這樣時刻想著報效家國,為自己分憂的部下上哪裡找去?
若是所有黨國將士皆如此,何愁日寇不滅?
常校長可以想像得到,若是將周衛國的這份電文通報出去,必定會使周衛國和虎賁團的聲望再提升一個台階,更加堅定無數國人的抗戰之決心。
王世和似乎看穿了常校長的心思,他詢問道:「委座,您是捨不得讓周衛國和虎賁團繼續上前線嗎?」
常校長點頭:「周衛國雖然擁有卓越的戰略眼光和戰術指導能力,但虎賁團的力量畢竟太過渺小,並非是一支能瞬間扭轉乾坤的戰略性部隊。
淞滬戰場,我軍數十萬部隊都上去了,多虎賁團一個不多,少虎賁團一個不少。
更關鍵的是,虎賁團在寶山城斃敵數千,立下不世之戰功的同時,也給日寇帶去了巨大的恥辱。
一旦日寇在淞滬前線發現虎賁團,必然會不惜一切代價向其發動猛攻。
周衛國和虎賁團這一去,便是生死難料啊!
反之,現在周衛國和虎賁團已經成為全國抗日軍民心目中的一面旗幟,只要這面旗幟不倒,那將會為抗戰大業,帶來無窮無盡的好處。
所以,目前就作用而言,與其將虎賁團置於險地,不如將他們後撤到最安全的地帶,當精神標杆,抗日旗幟。
這對於整個戰略全局而言,反而更有益處。」
王世和是常校長的侄子,心腹中的心腹,所以,他沒有任何隱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