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論道天下,徐州是泥坑。(二合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備沉默著。

  這位出身高貴的世家子弟,無論是穿著衣服還有言語,都與正常人不一樣。在某些方面是真的有本事。

  「項羽犯了很多錯誤,比如不會用人,剛愎自用,內部矛盾衝突,性格缺陷等等,這些錯誤都不是致命的,都可以後期改正。」

  「他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捨棄關中,而定都徐州。」

  劉長卿微微嘆息,說道:「關中地區,千里沃野,地勢險要,那裡可以有豐富的糧食物資。那裡的老秦人,都是秦國留下來的精銳,稍微訓練一下,就是精銳之師。」

  「徐州地區,固然是物資豐富,人口眾多,這裡地勢平坦,無險可依,易攻難守。徐州地區的地形太過劣勢。」

  「劉邦只是一場偷襲,就是占據了彭城,然後端掉項羽的老家。楚漢之戰,從劉邦占據彭城之後就應該結束了。「

  「只不過,項羽的軍事才能太過出色,硬生生的用3萬騎兵擊潰了劉邦的60萬大軍,讓整個局勢出現了大的逆轉。只可惜戰略上的錯誤,根本不是戰術的成功可以彌補。方向錯了,再多的努力也是無用。」

  「四年之後,項羽敗亡。」

  劉長卿忽然問道:「玄德公,比之項羽如何?」

  劉備說道:「大大不如。」

  劉長卿說道:「項羽都是守不住徐州,玄德公你覺得守得住徐州嗎?」

  劉備說道:「孟子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要占據人和,就可以無往而不利。吳起說過,說過在德不在險。」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三苗氏「德義不修」、夏桀「修政不仁」、殷紂「修政不德」,雖有險固的山河,也不能挽救其覆亡的命運。」

  「秦國不修德行,劉邦破武關。」

  劉長卿說道:「閣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吳起說在德不在相,試問一下,吳起是有德行的人嗎?」

  劉備啞然,吳起殺妻求將,人品還真的不咋滴。

  劉長卿說道:「所謂的德,不是個人品德,也不是君王仁德,而是上下一心,團結一致?試問一下,徐州上下齊心嗎?」

  「徐州,能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嗎?」

  劉備默然。

  徐州各個派系眾多,不勾心鬥角,混亂不已。

  劉長卿說道:「天下之事,好似圍棋。及為之上者,遠其疏張,置以會圍,因而成多,得道之勝;中者,則務相絕遮要,以爭便求利,故勝負狐疑,須計數而定;下者,則守邊隅,趨作罫,以自生於小地,然亦必不如。」

  「從黃巾軍以來,天下日趨混亂,各地的刺史,州牧,實際為軍閥,為藩鎮割據。進入兼併環節,好似秦朝末年,有好似王莽覆滅後的混亂。只是不知誰為項羽,誰為劉邦,誰為劉秀,龍蛇並起,不知道誰能笑到最後。」

  「如今這場天下之爭,好似一場巨大的圍棋局勢。圍棋者,講究格局,金角,銀邊草,肚皮。」

  「夫戰,天時,地利,人和。在這其中,地理所謂的地理格局尤為重要。」

  「從全天下而言,好似一個巨大的不規則的棋盤。關中、河北、江淮和巴蜀是其四角,河東、山東、荊襄和漢中是其四邊,中原為其中央腹地。華夏中原地域雖然遼闊,但在歷代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卻主要是上述九大地域。」

  劉長卿一開口,就是讓劉備眼前一亮,靜靜的等待他說下去。

  本來在外面,仔細偷聽的關羽和張飛,也是眼前一亮。

  劉長卿繼續道:「在這個棋盤型格局中,關中、河北、江淮和巴蜀分處其四角。四角之地,都各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有優越的山河形勢,有相對穩固的後方和可以憑恃的山川險阻,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態勢;也有優越的經濟條件,足以供養、支撐起一個龐大的政治、軍事勢力;一方勢力興起之初,占據四角山川險固之地,可以建立起根據之地,從容經營,積累力量,為日後進取天下打下基礎。」

  「河北依山傍海。三面山海環抱,南面中原。燕山山脈起著抗擊塞北遊牧民族南下的屏障作用,翼蔽河北乃至整個中原的安全。軍都關、臨渝關、松亭關、北口、冷口、盧龍等關隘。扼守穿越燕山山脈的幾條交通孔道。太行山脈為河北的右側翼的重要屏障。飛狐陘、井陘關、滏口等關隘扼守穿越太行山脈的往來通道。在河北平原腹地上有一些東西向的河流,如拒馬河、滹沱水、漳水等,抵擋來自南面威脅的堅固門戶屏障。」


  「袁紹占據冀州,公孫瓚占據幽州,他們都是占據河北的一半。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占據整個河北,誰就占據未來的主動權。」

  「關中山河四塞,南有秦嶺橫亘,西有隴山延綿,北有黃土高原,東有華山、崤山及晉西南山地,更兼有黃河環繞,可謂山川環抱,氣勢團聚。在地勢上,關中對東部平原地帶呈高屋建瓴之勢。關中四面有山河為之險阻,幾處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關以守之。其地位重要者,函谷關扼崤函之險,控制著關中與中原之間的往來通道;武關控秦嶺東段之險,扼守著關中東南方向的進入通道;散關扼秦嶺西端之險,控制著關中與漢中、巴蜀之間的交通咽喉;蕭關扼隴山之險。守備著關中西北通道。四塞險固,閉關可以自守,出關可以進取。形勢有利,就出關進取;形勢不利,則閉關自守。從而使關中能進能退、可攻或守的態勢。這也是秦,漢等最終奪得天下的根本。」

  「本來董卓占據關中,也是占據一角,這巨大的優勢,可他被王允所殺。董卓的下屬,又是禍亂關中,現在關中地區有十幾個派系。再加上戰亂,導致大量的平民百姓外流人口減少。這裡奪取天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江淮的防禦格局是一個以長江和淮河為依託的多層次的防禦體系。南北對抗。南方主要是依託長江和淮河。南方一些軍事重鎮的形成。都是以此為基礎的。長江上通巴蜀,中經荊襄,下連吳越,縱貫東西,延綿數千里,上下游之間相互呼應,使整個南方地區的形勢得以完整;另外,長江本身即發揮著對抗北方鐵騎衝擊的天塹作用。歷來隨著南北力量的消長變化。其攻守之勢也隨著而變化南方強盛時,可以前出淮北進取中原;南方衰弱時,則往往退守長江;南北勢均力敵時。則往往以淮河一線為對抗前沿。」

  「巴蜀居長江流域的上游,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在盆地外圍的每個方向。都是崇山峻岭,其防護之厚非其它地域可比。長江三峽是其與東面之間的往來孔道,嘉陵江及其支流河谷低地是其與北方之間的往來孔道。兩個方向的往來孔道俱極險要。大抵東面為水路,行江道;北面為陸路,行棧道。歷來都是天險之地,易守難攻。」

  「據四角山川險固之地,大多能成就一方霸業。」劉長卿緩緩的道。

  劉備點頭。

  確實如此,四角之地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居於四角,進可攻、退可守。

  頓了頓,劉長卿繼續道,「河東、山東、荊襄和漢中分處四邊。四邊之地,也大都有比較險要的山河形勢,但這些地域條件不如四角。它們都夾在兩角之間,彼可以來,此可以往,既是雙方聯繫的紐帶,又是雙方對抗時爭奪的焦點。其地形特點也與它們的地位相符,既有供雙方出入的交通孔道,又有可以扼守的險要;而且,它們與中原之間有比較捷近的通道。歷代之中,興起於四角的勢力,要想擺脫割據一隅的偏霸局面,向外擴展,必先爭兩翼,控制夾該角的兩邊。」

  聽到這裡,劉備眼前一亮,若有所思。

  「河東,東面太行山脈構成河北西部屏障,西部呂梁山、中條山與黃河一道構成關中的東部屏障。河東境內山河分布錯綜複雜,形成了一系列小盆地。在這些小區域內,分別形成了一些軍事重鎮和重要關隘。河東地勢高峻,足以俯瞰三面;通向外部的幾個交通孔道,多是利於外出而不利於入攻。河東在北方的樞紐性地位。」

  「而山東,魯中南低山丘陵,三面都是平原,東面為海所環抱。在南北之間尤居樞紐性地位。」

  「荊襄居長江中游,在上、下游之間居樞紐性地位。荊襄外圍有延綿的山脈為之險阻,又有大的江河通往境外,從而形成它「用武之國」的戰略地位。」

  「四邊之一的漢中,則是秦嶺和大巴山脈夾漢水河谷構成漢中地形的主體,兩列山脈平行聳立,東西延綿,漢中便夾在它們之間。秦嶺東端有武關,西端有散關,另有三條谷道,可為漢中與四川之間的通道,它們是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在漢中與四川之間,也有兩條谷道穿越大巴山脈:金牛道和米倉道。漢中夾在關中和四川這兩個上游地區之間,歷來關隴與巴蜀之爭奪,最激烈不在秦嶺,而在漢中。」

  聽著這些,劉備立刻恍然,感覺很多東西都說透了。

  比讀上一大堆的兵法戰策,還要管用很多。

  劉備心中激動,總覺得悟出了什麼東西,卻又差一點才能抓住。

  「先生以為,我們該如何?」

  劉備問道。

  劉長卿問道:「想要奪取天下,不論是哪個勢力,必然占據一角,然後經營兩翼。在兩翼經營的得失,都足以決定其興衰,足以決定其能否擺脫偏霸格局,向外擴展。經營好兩翼,以守而言,可以鞏固其防守態勢;以攻而言,可以包圈中原,進取天下。」


  「而在沒有占據一角,或是兩邊的經營不夠穩固的話,就是爭奪中原地區,問鼎中原,幾乎是必死的結局。即便是僥倖殺出重圍,也是疲憊不堪,拖延大一統時間。」

  「對於袁紹而言,他首先要北上擊敗公孫瓚,占據幽州,占據完整的河北一角,然後奪取左邊的并州一翼,奪取右邊的青州作為一翼。」

  「然後就可以問鼎中原,奪取中原地區。如果成功了,那麼就問鼎天下,直接當皇帝。如果失敗了,那就退守冀州,憑藉兩翼的支撐,維持局勢的穩定。」

  「對於曹操而言,他開局就是占據兗州,占據中原之地,開局就是極端不利。他必須要向右邊攻克徐州,向著左邊,攻占河內,河東,洛陽,關中地區,才能維持住局勢的穩定。」

  「對於劉表而言,必須要攻克巴蜀,攻克江淮,才能完成兩角一邊,才能擺脫偏霸的局勢。「

  「對於劉璋而言,必須要攻克漢中,荊襄,完成一角兩邊,才能擺脫偏霸的局勢。」

  「對於袁術而言,必須要向西占據荊襄,向東占據江淮地區,才能擺脫偏霸的局勢。」

  「至於玄德公嗎?聽說陶謙打算把徐州讓給玄德公,這是一個大泥坑。「

  劉長卿說到這裡,有點同情劉備。

  「徐州,地形上太差。」劉長卿說道:「徐州是十三州之下,下轄六個郡國:下邳國,彭城國,琅琊國,東海國,廣陵郡,東莞郡,治所在下邳,實際上劉備僅僅控制了下邳國和彭城國,其他四個郡國並未實際控制,別說劉備,當年陶謙也沒能控制。

  臧霸從黃巾起義開始,就在當地為官,與孫觀、吳敦、尹禮割據一方,琅琊國的臧霸表面臣服陶謙,實際上是獨立的。

  此外還有東海郡的昌豨,昌豨最初就是東海郡太守,一直就處於獨立狀態,哪怕是後來投靠曹操,也是屢次反叛,劉備同樣管不了東海郡的昌豨。」

  「廣陵郡部分地區則被袁術控制,東莞郡在琅琊國以北,多半也被臧霸控制,陶謙雖然掛了個徐州刺史的官職,但實際上只控制了兩個郡。」

  「攘外必先安內,要對外擴張,必須徹底控制六個郡國,這需要大量的時間。東面的曹操不會給你時間,南面的袁術不會給你時間。「

  「這次,曹操入侵徐州,徐州就該滅亡,只是呂布偷襲,才給了曹操喘息的機會。可一旦曹操穩定了根據後,必然擊敗呂布。」

  「等到曹操合力進攻徐州的時刻,就是徐州滅亡的時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