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送別(2)
底層船艙傳來輕盈的腳步聲。
塔爾頓少校昂著下巴走出陰影,猩紅制服依舊筆挺如刀。
當看到身穿大陸軍少將軍服的格林時,這位未來將血洗瓦克斯霍、屠殺四百名戰俘的英軍悍將瞳孔驟然收縮:「看來我的早餐要換成新英格蘭的醃鱈魚了?「
格林搖了搖頭道:「很抱歉,少校,你得先和我去一趟鑄造山谷。那裡貧瘠的伙食或許將給您留下深刻的記憶。」
「用這位查爾斯·康沃利斯的愛將,」潘恩道,「足夠換回被關押在紐蓋特監獄的伊桑·艾倫了。」
塔爾頓聳了聳肩,暫時保持了沉默。
月光清亮,傾瀉在德拉瓦灣鋸齒狀的紅樹林間。
聖瑪麗號的甲板上,水兵們正用浸透焦油的繩索將補給品降向接應的小艇。潘恩從自由號帶上聖瑪麗號的那幾隻橡木桶經過特殊處理——里弗銀幣與稻米以三比七的比例混合,既方便運輸,也是為了不引起有心之人的覬覦。
遠處,濃霧中傳來短吻鱷低沉的吼叫,與夜鷺悽厲的啼鳴。
英國少校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他早就知道他會在這一站下船。
大陸軍和英軍交戰多年,敗多勝少,正急需他這個級別的軍官來交換戰俘。
他當然也想儘早回到英軍駐地。
但是在聖瑪麗號上度過的這一星期,卻讓他意猶未盡。
是的,這些天來,他看到了太多顛覆認知的景象。
那位法國貴族出身的軍官,手上卻布滿了水手才有的老繭。更令他震驚的是,在風大浪大的緊急時刻,准尉竟會毫不猶豫地與水兵們一起拉纜繩、收船帆。這與他印象中高高在上的貴族軍官形象大相逕庭。
還有那些水兵。在英國軍隊,等級森嚴,士兵們從不敢直視軍官的眼睛。但在這裡,他看見水兵們與軍官討論航海路線時,語氣中帶著平等的尊重。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居然會在傍晚主動學習怎麼書寫單詞,而不是賭博喝酒和吹牛——只是因為他們要閱讀士兵委員會的文書。
他深吸一口氣,潮濕的空氣中混合著海鹽和硝煙的氣息。
胸前暗袋裡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記錄著這些天的觀察與思考。
或許這些文字,將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成為改變他人生軌跡的關鍵。
「少校,該下船了。」
一名大陸軍士兵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塔爾頓少校最後抬頭看了一眼聖瑪麗號高聳的桅杆,月光下,巨大的帆布正在夜風中獵獵作響。他的目光在那面陌生的旗幟上停留了片刻,仿佛要將這顛覆性的畫面永遠銘刻在記憶中。
「少校,如果有機會的話,希望我們能夠再一次分個高下。」
勞倫斯的聲音從一側傳來。
塔爾頓挺直腰板,猩紅軍裝的立領在月光下泛著暗紅光澤。
他抬手整理綬鏈,銀鏈相撞發出清脆的聲響:「艦長閣下,若真有那一天,我必將全力以赴——這是對您這樣的對手最大的敬意。「
他的聲音帶著騎兵特有的鏗鏘。
夜風掀起他的披風,露出腰間那把鑲銀馬刀。
這把曾在新澤西平原上令大陸軍聞風喪膽的武器,此刻卻顯得異常安靜。塔爾頓知道,即便重返戰場,他也不會再像從前那樣,將戰爭視為一場貴族間的遊戲。
勞倫斯微微頷首,「那麼,就讓我們以軍人的方式,期待下一次相遇。」
塔爾頓頭也不回地轉身走向舷梯,軍靴踏在柚木甲板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隱藏任務:塔爾頓少校的執念。】
【決鬥失利的恥辱,如同烙印般深深刻在這位英軍王牌騎兵的靈魂深處。在聖瑪麗號上的每一個夜晚,他都會借著舷窗透進的月光,在筆記本上瘋狂記錄:從水兵們的自治會議到軍官的指揮藝術,從艦船的機動技巧到士兵們的戰鬥意志。這些顛覆性的見聞,既令他震撼,又讓他愈發不甘。
他渴望在廣袤的戰場上,用他最引以為傲的騎兵衝鋒,來洗刷決鬥失敗的恥辱。在他眼中,這不僅是一場軍事較量,更是兩個時代、兩種理念的終極對決。他要證明,傳統貴族軍官的榮耀與紀律,依然能夠戰勝這些新興的領兵理念。
然而,在他內心深處,一個微弱的聲音正在質疑:如果勝利需要建立在否定這些天所見所聞的基礎上,那麼這樣的勝利,是否還值得追求?】
此時,所有的補給已經運載完畢。
甲板上將要和聖瑪麗號分開的只剩下潘恩和格林二人。
風越來越大了,格林將軍迎著風對勞倫斯說:「艦長先生,黎明前的潮水會帶走這裡的所有痕跡。」
他指向東南方海平線,「但您最好趕在皇家海軍無畏號的主桅杆刺破晨霧之前離開這裡。」
「謝謝您的指點。」勞倫斯頷首表示感謝。
在潘恩踏上舷梯前,勞倫斯上前給了他一個法式擁抱。
這個擁抱比往常更用力,持續時間也更長——他們都知道,這可能是最後一次見面。
勞倫斯能聞到潘恩外套上殘留的墨水味,那是無數個深夜奮筆疾書時沾染的。這位來自英格蘭的平民思想家,用他犀利的筆鋒點燃了整個新大陸的革命之火。而不久的將來,他即將帶著這把火種重返歐洲。
他就像普羅米修斯,不惜承受被縛高加索山的代價,也要將火種帶給人類。
獨立戰爭勝利後,他拒絕了費城贈予的莊園,正如兩百年後切·格瓦拉將古巴央行行長的委任狀扔進加勒比海。
他要將在北美獲得的勝利經驗帶到歐洲大陸,讓自由之火燃遍世界。
明明他留在美國能夠享受到相當豐厚的待遇,但他卻偏偏拋棄了身外的一切。
「您知道嗎?」勞倫斯望著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海面,「在凡爾賽宮,那些貴族們稱您為危險的理想主義者。」
潘恩笑了,「那就讓他們繼續害怕吧。因為理想主義者的可怕之處在於他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是不可能。」
他轉身走向舷梯,消瘦的背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單薄,卻又異常挺拔。
這個放棄了榮華富貴的平民思想家,將用餘生踐行他的信念:從巴黎到倫敦,從人權到理性時代,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隱藏任務:永動的火種。】
【當聖瑪麗號的帆影消失在海平線多年後,潘恩——這個點燃北美革命之火的人,終將被自己釋放的力量灼傷。此刻的他不會知道,十二年後會在巴黎聖佩拉吉監獄潮濕的石牆上,用指甲刻下與此刻相同的月光。
從費城的印刷作坊到凡爾賽宮的議政廳,從新澤西戰場到倫敦叛國法庭,這個「世界公民」將橫渡大西洋十二次,每次航行都在修正前一次的理想。法國國民公會授予他議員席位時,《人權宣言》的墨跡未乾;而當他質疑羅伯斯庇爾的恐怖統治時,昔日的同志卻在他牢房門上塗抹「英王走狗」的標語。
他的行李箱永遠裝著三件東西:富蘭克林贈送的鑲銀眼鏡、羅什福科伯爵夫人的決別信、以及那本被咖啡漬浸透的《理性時代》校樣。
任務提示:您眼前的男人既是鑄就美國精神的聖徒,也是被歐陸革命吞噬的祭品。當他在1809年孤獨離世時,送葬隊伍里只有六個弔唁者,而其中兩個是翻找遺物的竊賊。
您能讓這顆永遠滾動的巨石,最終停駐在應許之地嗎?】
塔爾頓少校昂著下巴走出陰影,猩紅制服依舊筆挺如刀。
當看到身穿大陸軍少將軍服的格林時,這位未來將血洗瓦克斯霍、屠殺四百名戰俘的英軍悍將瞳孔驟然收縮:「看來我的早餐要換成新英格蘭的醃鱈魚了?「
格林搖了搖頭道:「很抱歉,少校,你得先和我去一趟鑄造山谷。那裡貧瘠的伙食或許將給您留下深刻的記憶。」
「用這位查爾斯·康沃利斯的愛將,」潘恩道,「足夠換回被關押在紐蓋特監獄的伊桑·艾倫了。」
塔爾頓聳了聳肩,暫時保持了沉默。
月光清亮,傾瀉在德拉瓦灣鋸齒狀的紅樹林間。
聖瑪麗號的甲板上,水兵們正用浸透焦油的繩索將補給品降向接應的小艇。潘恩從自由號帶上聖瑪麗號的那幾隻橡木桶經過特殊處理——里弗銀幣與稻米以三比七的比例混合,既方便運輸,也是為了不引起有心之人的覬覦。
遠處,濃霧中傳來短吻鱷低沉的吼叫,與夜鷺悽厲的啼鳴。
英國少校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他早就知道他會在這一站下船。
大陸軍和英軍交戰多年,敗多勝少,正急需他這個級別的軍官來交換戰俘。
他當然也想儘早回到英軍駐地。
但是在聖瑪麗號上度過的這一星期,卻讓他意猶未盡。
是的,這些天來,他看到了太多顛覆認知的景象。
那位法國貴族出身的軍官,手上卻布滿了水手才有的老繭。更令他震驚的是,在風大浪大的緊急時刻,准尉竟會毫不猶豫地與水兵們一起拉纜繩、收船帆。這與他印象中高高在上的貴族軍官形象大相逕庭。
還有那些水兵。在英國軍隊,等級森嚴,士兵們從不敢直視軍官的眼睛。但在這裡,他看見水兵們與軍官討論航海路線時,語氣中帶著平等的尊重。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居然會在傍晚主動學習怎麼書寫單詞,而不是賭博喝酒和吹牛——只是因為他們要閱讀士兵委員會的文書。
他深吸一口氣,潮濕的空氣中混合著海鹽和硝煙的氣息。
胸前暗袋裡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記錄著這些天的觀察與思考。
或許這些文字,將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成為改變他人生軌跡的關鍵。
「少校,該下船了。」
一名大陸軍士兵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塔爾頓少校最後抬頭看了一眼聖瑪麗號高聳的桅杆,月光下,巨大的帆布正在夜風中獵獵作響。他的目光在那面陌生的旗幟上停留了片刻,仿佛要將這顛覆性的畫面永遠銘刻在記憶中。
「少校,如果有機會的話,希望我們能夠再一次分個高下。」
勞倫斯的聲音從一側傳來。
塔爾頓挺直腰板,猩紅軍裝的立領在月光下泛著暗紅光澤。
他抬手整理綬鏈,銀鏈相撞發出清脆的聲響:「艦長閣下,若真有那一天,我必將全力以赴——這是對您這樣的對手最大的敬意。「
他的聲音帶著騎兵特有的鏗鏘。
夜風掀起他的披風,露出腰間那把鑲銀馬刀。
這把曾在新澤西平原上令大陸軍聞風喪膽的武器,此刻卻顯得異常安靜。塔爾頓知道,即便重返戰場,他也不會再像從前那樣,將戰爭視為一場貴族間的遊戲。
勞倫斯微微頷首,「那麼,就讓我們以軍人的方式,期待下一次相遇。」
塔爾頓頭也不回地轉身走向舷梯,軍靴踏在柚木甲板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隱藏任務:塔爾頓少校的執念。】
【決鬥失利的恥辱,如同烙印般深深刻在這位英軍王牌騎兵的靈魂深處。在聖瑪麗號上的每一個夜晚,他都會借著舷窗透進的月光,在筆記本上瘋狂記錄:從水兵們的自治會議到軍官的指揮藝術,從艦船的機動技巧到士兵們的戰鬥意志。這些顛覆性的見聞,既令他震撼,又讓他愈發不甘。
他渴望在廣袤的戰場上,用他最引以為傲的騎兵衝鋒,來洗刷決鬥失敗的恥辱。在他眼中,這不僅是一場軍事較量,更是兩個時代、兩種理念的終極對決。他要證明,傳統貴族軍官的榮耀與紀律,依然能夠戰勝這些新興的領兵理念。
然而,在他內心深處,一個微弱的聲音正在質疑:如果勝利需要建立在否定這些天所見所聞的基礎上,那麼這樣的勝利,是否還值得追求?】
此時,所有的補給已經運載完畢。
甲板上將要和聖瑪麗號分開的只剩下潘恩和格林二人。
風越來越大了,格林將軍迎著風對勞倫斯說:「艦長先生,黎明前的潮水會帶走這裡的所有痕跡。」
他指向東南方海平線,「但您最好趕在皇家海軍無畏號的主桅杆刺破晨霧之前離開這裡。」
「謝謝您的指點。」勞倫斯頷首表示感謝。
在潘恩踏上舷梯前,勞倫斯上前給了他一個法式擁抱。
這個擁抱比往常更用力,持續時間也更長——他們都知道,這可能是最後一次見面。
勞倫斯能聞到潘恩外套上殘留的墨水味,那是無數個深夜奮筆疾書時沾染的。這位來自英格蘭的平民思想家,用他犀利的筆鋒點燃了整個新大陸的革命之火。而不久的將來,他即將帶著這把火種重返歐洲。
他就像普羅米修斯,不惜承受被縛高加索山的代價,也要將火種帶給人類。
獨立戰爭勝利後,他拒絕了費城贈予的莊園,正如兩百年後切·格瓦拉將古巴央行行長的委任狀扔進加勒比海。
他要將在北美獲得的勝利經驗帶到歐洲大陸,讓自由之火燃遍世界。
明明他留在美國能夠享受到相當豐厚的待遇,但他卻偏偏拋棄了身外的一切。
「您知道嗎?」勞倫斯望著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海面,「在凡爾賽宮,那些貴族們稱您為危險的理想主義者。」
潘恩笑了,「那就讓他們繼續害怕吧。因為理想主義者的可怕之處在於他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是不可能。」
他轉身走向舷梯,消瘦的背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單薄,卻又異常挺拔。
這個放棄了榮華富貴的平民思想家,將用餘生踐行他的信念:從巴黎到倫敦,從人權到理性時代,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隱藏任務:永動的火種。】
【當聖瑪麗號的帆影消失在海平線多年後,潘恩——這個點燃北美革命之火的人,終將被自己釋放的力量灼傷。此刻的他不會知道,十二年後會在巴黎聖佩拉吉監獄潮濕的石牆上,用指甲刻下與此刻相同的月光。
從費城的印刷作坊到凡爾賽宮的議政廳,從新澤西戰場到倫敦叛國法庭,這個「世界公民」將橫渡大西洋十二次,每次航行都在修正前一次的理想。法國國民公會授予他議員席位時,《人權宣言》的墨跡未乾;而當他質疑羅伯斯庇爾的恐怖統治時,昔日的同志卻在他牢房門上塗抹「英王走狗」的標語。
他的行李箱永遠裝著三件東西:富蘭克林贈送的鑲銀眼鏡、羅什福科伯爵夫人的決別信、以及那本被咖啡漬浸透的《理性時代》校樣。
任務提示:您眼前的男人既是鑄就美國精神的聖徒,也是被歐陸革命吞噬的祭品。當他在1809年孤獨離世時,送葬隊伍里只有六個弔唁者,而其中兩個是翻找遺物的竊賊。
您能讓這顆永遠滾動的巨石,最終停駐在應許之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