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20納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青松採取的演習方式,是有意拖延下達命令的時間,令雙方艦隊俱都具有約100秒鐘與自己的通訊延遲,但其中一方沒有戰鬥AI輔助,另一方有戰鬥AI輔助。

  且戰鬥AI就部署在了戰場附近,沒有延遲。

  雙方一交戰,李青松便發現了不對勁。

  這是人工智慧?這是人工智障吧?

  明明一艘戰艦在混戰之中應該前突,為友方提供火力壓制,為其創造發射星際飛彈的條件。

  但在這100秒鐘的通訊延時里,在自己還未下達下一步命令的時候,戰鬥AI便搶先操縱著戰艦直接後撤,倉皇撤退。

  它確實是躲過了一發對面的星際飛彈不錯,但卻直接將己方防線撕裂,打破了己方的作戰計劃,直接便導致對方抓住機會,打了一波齊射,打了足足數百萬發子彈過來,讓己方損失慘重。

  還有一次,這一方明明應該發起進攻的,但戰鬥AI操縱之下,己方的那些戰艦卻呆呆停在那裡不動,最終導致錯過了戰機。

  這是比較大的失誤。其餘的較為微小的失誤就更多了,數不勝數。

  最終,在這一次演習之中,沒有戰鬥AI輔助的一方,在李青松忍受著約100秒鐘通訊延時的情況之下大獲全勝,「全殲」了有戰鬥AI輔助的那一方。

  「十餘年時間,一億多噸的燃料消耗,數萬億顆子彈的消耗,結果就這?」

  李青松簡直無法接受。

  「不應該啊?怎麼可能會這樣?」

  李青松將搭載著超算的貨船從戰場調了回來,調取了戰鬥AI的運算數據,又抽調了數千名克隆體前去,開始分析它的代碼運轉以及決策邏輯。

  這一通分析下來,李青松漸漸發現了問題所在。

  自己似乎錯怪這一套戰鬥AI了……

  因為自己低估了戰場實時操控戰艦的難度,以及需要分析、運算的數據量。

  並不是這一套AI是智障,而是戰鬥一開始,數據量太大,計算量太大,結果導致這一台超算過載了,算不過來,出現了大量的延遲和計算錯誤、邏輯錯誤,最終才導致了這種局面。

  李青松鬆了口氣。

  「幸好,幸好不是戰鬥AI的問題,這十餘年的投入看起來並沒有白費……」

  找到了問題所在,後面就好說了。

  既然是超算算力不夠,那就研發算力更大的超算!

  在並行算法和結構幾乎已經到達極限的此刻,想要製造算力更大的超算,便只剩下了一種途徑。

  研發更先進的晶片!

  現階段,李青松已經掌握了45納米製程晶片的大規模製造技術。

  按照人類世界已經實踐過的技術路線,下一代,李青松應該研製28納米製程的晶片。

  但結合這些年來的不間斷研究以及技術進步,李青松決定,繞過28納米晶片,直接去研究更下一代的,20納米製程的晶片!

  一旦20納米晶片研發成功,單枚晶片電晶體數量將會從約10億個,直接暴漲提升到40億個。

  單枚晶片的綜合性能也將提升約60%到100%之間。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更高製程的晶片,可以適配更先進的並行算法以及配套硬體,單台超算里,李青松可以使用更多枚晶片並行運算,一台超算的算力大約可以在現有基礎上提升40倍!

  前景如此美好,但直接從45納米提升到20納米,繞過28納米,顯然意味著巨大的障礙和極高的難度。

  計算科技研究基地里,李青松再度抽調了眾多克隆體,在原有研究基礎上,一同開始了對更先進晶片的研究之中。

  短時間的預研之後,自己所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點分成了幾個大類,呈現在了李青松面前。

  「首先,我現在使用的深紫外光源波長太長,解析度已經到達了極限,衍射效應導致圖案模糊,不能刻寫更小的電晶體結構。

  其次,傳統的電晶體在這個尺寸下,短溝道效應明顯,功耗和性能難以控制啊。

  還有,傳統的矽柵極介質物理特性不能滿足要求,這個也要改進……」

  李青松將克隆體們分成了幾個大的團隊,分別對各個方面的難題展開攻關。


  日夜不休的研究之中,首先是光源出現了突破。

  李青鬆開發出了波長更短的極紫外光源,將光的波長縮短到了僅有約13.5納米,由此大大提升了解析度。

  除此之外,李青松還改變了之前的工藝,將之前的單次曝光,改為了多重曝光,便能通過增加工藝流程的方式,實現了加工精度的極大提升。

  在這之後,李青松還找到了性能更好的材料,使用金屬柵極代替二氧化矽柵極,再次實現了技術突破。

  此刻已經是半年時間過去。其餘大部分技術難題都被李青松攻克,唯有最難,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技術障礙仍舊橫亘在李青松面前。

  短溝道效應。

  當電晶體的長度縮短到一定幅度之下後,電場分布和載流子行為會因為物理規律而發生一定的改變,而這會導致電晶體的閾值電壓下降、漏致勢壘降低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進而嚴重影響晶片性能和可靠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青松已經嘗試了上千種方案,包括優化電晶體分布於設計、提升材料性能、改進生產工藝等等,但最終被證明全部無效。

  「別的問題都解決了,就這個問題解決不了,這真是……」

  李青松嘆了口氣。

  此刻,20納米晶片研究所消耗的時間和資源已經超出了預期,已經影響到了李青松的整體科研計劃。

  但沒有辦法,半途而廢是不可能的。20納米晶片對李青松來說太過重要,不僅戰鬥AI要用,其餘的AI,包括工廠智能化設備、飛船智能化控制,甚至於基礎物理學和數學、化學、工程學方面的研究,全都離不開更大算力的超算。

  這一天,李青松仍舊控制著數萬名克隆體展開相關實驗,並額外調動了數千份腦力專門對這個問題展開思考。

  便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念頭忽然間從某個克隆體的腦部生成,傳遞到了李青松的意識之中。

  「既然平面電晶體會導致短溝道效應,那麼……能不能把電晶體從二維結構改成三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