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第二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第一座核裂變電站建成之後,李青松讓它運行了一段時間,在這過程之中收集到了大量的數據。

  並且,李青松時刻在投入著數千人份的腦力,仔細觀察著它運行的每一個過程,思考著該如何才能優化,提升它的性能。

  於是,幾個月時間而已,李青松便思考出了上千條優化細節,並在實驗室之中進行了驗證。

  在這之後,李青松立刻開始了第二座核電站的建造。

  在人類世界之中,每一座核電站的建設都需要通過嚴格的審批和調研,每一座核電站的建設都是大事。

  環評,安全性,經濟性,區域性影響,整體性布局,等等等等,哪一個因素不需要幾十上百個專家團隊進行經年累月的調查與研究,生成幾萬幾十萬份調查文件,最終才能通過決議?

  但在李青松這裡,除了建設核電站本身之外,沒有其餘任何阻礙,也沒有其餘任何需要顧忌的地方,說建就建,且速度極快。

  於是第二座核電站立刻上馬。

  相比起第一代核電站,這第二代,也是第二座核電站實現了大量的細節優化,但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第一代核電站使用水作為冷卻劑和中子慢化劑,通過水將熱量帶出來,加熱另一部分水變成蒸汽推動發電機運轉。

  但在這一座核電站之中,流程卻從三個被縮短成了兩個。

  李青松不再嘗試通過水作為冷卻劑將熱量帶出來,而是直接在堆芯之中,通過鈾燃料棒的裂變來將水加熱,散熱的同時,直接將其燒成蒸汽推動發電機運轉。

  僅僅一個步驟的省略而已,效率卻能直接提升20%以上。

  另一個優化提升方面則是材料學進步所帶來的材料性能提升。

  材料學身為至關重要的基礎學科,這些年來,李青松從來沒有放鬆過對它的研究。

  不管自己麾下有多少克隆體,李青松始終能保證至少有5%左右的克隆體在從事材料學研究。

  如今自己的最大意識連結數是510萬左右,對應的,材料研究基地之中便有大約25萬名克隆體在工作。

  各種各樣的材料,鋼鐵,水泥,塑料,耐熱的,耐寒的,等等等等,無所不包。

  更高性能的材料,讓李青松可以進行更大速率的裂變,進行更快速的能量轉移,同時提升了穩定性和安全性。

  其餘的一些調整,則分布在整體結構、電力穩定、安全冗餘等方面。

  林林總總下來,整體來看,第二代核裂變電站相比起第一代,不僅效率提升了30%以上,還更加的智能化,更加安全。

  第一代核電站每運行一天時間就要倒虧60萬度電,這第二代核電站,每運行一天倒虧的電力則減少到了25萬度左右,虧損大大減少。

  李青松隱約記得,人類世界的核裂變電站似乎已經發展到了第六代還是第七代來著,相比起來,自己才發展到第二代,後續征途仍舊漫漫。

  「不過也沒關係,一步一步來就是。」

  李青松這樣想著,快速將第二座核電站建成,同時再度重複第一代核電站之時的事情,再一次開始了觀察與思考,還有實驗室驗證。

  核裂變發電技術在快速穩步進展,李青松的另一部分精力,則拿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

  這件事情同樣極為重要。甚至於可以說,未來自己能不能真正打開星際世界的大門,就看這項技術了。

  離子推進技術!

  從藍圖克人的飛船與戰艦上,李青松確認了自己之前的猜測。

  離子推進技術,以及其進階技術:高速離子推進技術,確確實實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千真萬確,錯不了。

  宇宙航行面臨的最大的困難,便是能源和工質。

  漫長的宇宙航行之中通常無法從外界獲取補給,一切都只能靠飛船自身的儲備。

  沒有足夠強大的能源供應,飛船就無法運轉。沒有足夠的工質,飛船就沒辦法將其噴射出去來推動飛船航行。

  能源可以通過核裂變和核聚變來解決,工質的話,飛船能攜帶的數量有上限。

  既然上限無法提升,那就只能想辦法提升單位工質所能提供的推力。

  而離子推進技術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通過將工質電離,再使用電磁加速的方式,將離子以極高的速度噴出,一丁點工質而已,便能產生等同大量化學燃料的推力。

  當然,現階段,高速離子推進技術李青松暫時是不用想了。

  藍圖克文明的那艘母船上固然有高速離子推進器,莫莫蘭斯等人也早已經馴服,願意竭盡全力的為李青松工作,但他們並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現階段李青松的科技實力也實在有限,連逆向都逆向不了。

  不過沒關係,可以先從基礎做起。

  先把人類世界已經掌握的那種僅僅只能推動一張紙的初級離子推進器做出來再說。

  於是,又一座新的研究基地在洛神星那廣袤荒涼的大地之上拔地而起。

  離子推進實驗室!

  離子推進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沒說的,李青松直接再造了一座發電廠出來,專門供應離子推進實驗所需要的電力。

  在這之後,是電磁加速器的研究與製造。

  初級的電磁加速器較為簡單,比如之前在敵神星上建造的電磁加速裝置便是這種技術的應用。

  但要將其改為加速離子,技術要求卻又不同,難度提升極大。

  「離子推進器所使用到的技術,和未來我將要研發的電磁炮,以及進行基礎物理學研究的粒子對撞機,底層邏輯都差不多啊。

  等我掌握了離子推進器技術,電磁炮和粒子對撞機便也可以進入預研了。」

  李青松暗暗想著,滿是激情與熱血的投入到了研究之中。

  在大量克隆體與大量資源、能源的投入之下,漸漸的,電離器研發成功,精密電磁加速線圈技術取得突破,能源穩定模塊取得突破……

  一系列突破之下,最終,一台龐大無比,總質量超過300噸,長度超過十米的巨型圓柱體推進器出現在了李青松面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