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形勢
趙玉失笑搖頭,心裡暗道一聲:「真是個妙人。」
至少在眼下來看,他和陸病相處起來還是十分舒服的。
自然也樂得給對方說說這些事。
京城的事情在這或許算個秘密,但如果陸病和任何一方勢力接觸,稍微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可以換取到的。
至於他,則無所謂代價與否,純是看陸病舒服。
沉吟片刻後,趙玉豁然開口問他:「你覺得這個天下是誰的天下?」
「自然是皇家。」陸病不假思索回答。
趙玉頗為意外的看他一眼,也不知道是因為目光尚淺,還是他真這麼想。
「你說的沒錯,正是皇家。」
「那你就不好奇,雲朝百家林立,而神武帝了無修為,怎麼就能做這天下的主?」趙玉饒有興趣的賣出個關子。
陸病眉頭一挑,按當時秋樓主說的,是因為百家都指望他而成道,但其中具體如何,他確實不知道。
「神武帝沒有修為,難道皇家也沒有嗎?」
趙玉輕輕搖頭:「都沒有。」
「神武帝之所以能駕馭百家,全因為他是這一隅龍脈的主。」
「說白了,便是天地承認的君王。」
「不止是神武帝如此,而是皇家世世代代如此,帝王只能出在雲氏一族,除他以外沒有任何人可以取而代之。」
「除非其自主禪讓,由一族過渡到另外一族。」
見陸病沉思不語,正仔細聽著。
他繼續說道:「因為龍脈的認可,皇家不能參與修行,只能保持凡人身,一旦有皇族踏入修行,輕則損傷龍脈,重則龍脈易主,這是天地立下的規矩。」
「而百家之所以願意俯首稱臣也在此處。」
說著,他話鋒一轉:「你有見過六境之上的武者,或是其餘修行人嗎?」
陸病微微一怔,六境往上的修行人,他確實沒有見過。
「六境是一道門檻,再想往上和修行的功法心法沒有任何關係,甚至和天賦都沒有關係。」
「那是什麼?」他緊皺眉頭,這個消息對他來說有些驚訝。
趙玉沉吟著沒有說話,將目光投向漫天星河。
「道基。」
「六境之後想要繼續修行,不僅需要合適的心法和功法,同時還需要道基。」
「這個道基是天地共認的。」趙玉微嘆口氣。
「簡單說,你修武者,那便需要這一朝立下武者之道基,否則六境便是極限,不可能再上一步。」
「而道基的確立則需要天地人三方的認可,其中最關鍵的便是人,也就是人皇。」
「唯有神武帝行封禪之舉,告基業於天地,才能達成確認道基的第一步。」
「而後便是天考地校。天地會對這一派修為最高的人進行考察,為文者傳文名於天下,為武者施武德於天下,儒者傳其思想,法者森嚴其律章......」
趙玉喋喋不休的說著,陸病則悉心聽取,將之盡數收入腦海。
他倒並不意外這個事情,因為若以之前秋樓主所說的,那是必然行不通的。
只是趙玉的話里還是存在漏洞的。
「你說的這些,是僅限一域還是真正的整個天下?」陸病輕撫指尖。
「一域而已。」趙玉如實回答。
陸病沉聲問道:「那便有問題。例如我修儒門,而在雲朝儒門不通,但我可跑去儒門通達的國家修至六境以上。」
這差別並不大。
按他的預料里,這個問題應該會讓趙玉稍微頭疼,卻不想其只是愣了一下,而後呵呵大笑起來。
「要麼怎麼說你是小地方出來的呢?」趙玉話里多少帶著些揶揄。
「便如你所說,此處不容爺,自有留爺處。那這天下是要有多大?」趙玉似笑非笑的看著他。
陸病眸光瞬間凝固。
「想到了吧?」
「天下王朝是有限的,可百家是無限的。」趙玉輕哼一聲。
「一國立儒,一國立法,一國立武,這些都可以。而不被立基的流派便遠走他國以謀求生路,可龍脈是有限的,到底要多少龍脈才能立盡百家?」
「更不說其中各家思想敵對,甚至視如仇寇,又為何要讓你安生立基?食物就那麼多,你吃飽了,會好心讓別人也吃飽,不去搶奪嗎?」
「再者,你知道什麼是成道法嗎?」趙玉言語犀利,徑直將所有問題挑出。
「這在國與國之間算不得什麼大秘密。」
「無論是哪家的成道法,其要求都只有一個,那便是立基數量。至於其他的則都是附加條件。」
「唯有以足夠的道基,才能衝破天塹,到達那個證道的第十境。」
「至於所謂成道法的優劣,不過是在附加條件上做出加碼,附加條件越難,則成道法越強,或者說可證得的道果越強。」
趙玉的話說的陸病越發沉默起來。
有些時候不去看腳下的路,就那麼去走,反而簡單些。而若是有人將路線直直擺在你面前,便會不由的去惆悵何時到達,還有多遠?
他武者不過三境,而仙道才剛剛踏入一境。
與趙玉口中說的那些相比,渺小的過頭。
他的狀態被趙玉盡收眼底,其輕笑一聲,似嘆息似提點的道一句:「道阻且長,慢慢走吧,說不定會有到岸的一天。」
陸病沉默良久,才從這種『已識乾坤大』的震撼中回過神。
「那雲朝的整體局勢呢?你還沒有說。」
眼下的路才是最重要的,儘管趙玉口中的天下再大,那也需要他一步步走過去。
趙玉微微愣神,這才發現自己好像說跑了題。
「雲朝的局勢其實很簡單。」
「百家中儒法獨大,而後是皇家。其餘門派出於弱小,難以和儒法兩家敵對,於是有的自行結盟,有的則是依賴皇家。」
「這也是皇家目前安好,沒被逼到立基的主要原因。」
陸病心中暗暗頜首。
確實,百家不是一條心,儒法獨大,皇家聯合其餘進行制衡,達成一種奇妙的平穩局面。
「具體的其實不好說,這幾派各自也有些明爭暗鬥的地方,以及多年對抗,有得有失。」
「例如說蘭台,以前是在儒家手上抓著的,而如今成了皇家私器。」趙玉為他舉例說明。
話到這裡,陸病更是愣神。
蘭台以前屬儒家,而現在屬皇族?
那三心的事,會不會便和儒家有關?
這個可能性極大!
趙玉顯然還沒說完,只是留下時間給他思考。
至少在眼下來看,他和陸病相處起來還是十分舒服的。
自然也樂得給對方說說這些事。
京城的事情在這或許算個秘密,但如果陸病和任何一方勢力接觸,稍微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可以換取到的。
至於他,則無所謂代價與否,純是看陸病舒服。
沉吟片刻後,趙玉豁然開口問他:「你覺得這個天下是誰的天下?」
「自然是皇家。」陸病不假思索回答。
趙玉頗為意外的看他一眼,也不知道是因為目光尚淺,還是他真這麼想。
「你說的沒錯,正是皇家。」
「那你就不好奇,雲朝百家林立,而神武帝了無修為,怎麼就能做這天下的主?」趙玉饒有興趣的賣出個關子。
陸病眉頭一挑,按當時秋樓主說的,是因為百家都指望他而成道,但其中具體如何,他確實不知道。
「神武帝沒有修為,難道皇家也沒有嗎?」
趙玉輕輕搖頭:「都沒有。」
「神武帝之所以能駕馭百家,全因為他是這一隅龍脈的主。」
「說白了,便是天地承認的君王。」
「不止是神武帝如此,而是皇家世世代代如此,帝王只能出在雲氏一族,除他以外沒有任何人可以取而代之。」
「除非其自主禪讓,由一族過渡到另外一族。」
見陸病沉思不語,正仔細聽著。
他繼續說道:「因為龍脈的認可,皇家不能參與修行,只能保持凡人身,一旦有皇族踏入修行,輕則損傷龍脈,重則龍脈易主,這是天地立下的規矩。」
「而百家之所以願意俯首稱臣也在此處。」
說著,他話鋒一轉:「你有見過六境之上的武者,或是其餘修行人嗎?」
陸病微微一怔,六境往上的修行人,他確實沒有見過。
「六境是一道門檻,再想往上和修行的功法心法沒有任何關係,甚至和天賦都沒有關係。」
「那是什麼?」他緊皺眉頭,這個消息對他來說有些驚訝。
趙玉沉吟著沒有說話,將目光投向漫天星河。
「道基。」
「六境之後想要繼續修行,不僅需要合適的心法和功法,同時還需要道基。」
「這個道基是天地共認的。」趙玉微嘆口氣。
「簡單說,你修武者,那便需要這一朝立下武者之道基,否則六境便是極限,不可能再上一步。」
「而道基的確立則需要天地人三方的認可,其中最關鍵的便是人,也就是人皇。」
「唯有神武帝行封禪之舉,告基業於天地,才能達成確認道基的第一步。」
「而後便是天考地校。天地會對這一派修為最高的人進行考察,為文者傳文名於天下,為武者施武德於天下,儒者傳其思想,法者森嚴其律章......」
趙玉喋喋不休的說著,陸病則悉心聽取,將之盡數收入腦海。
他倒並不意外這個事情,因為若以之前秋樓主所說的,那是必然行不通的。
只是趙玉的話里還是存在漏洞的。
「你說的這些,是僅限一域還是真正的整個天下?」陸病輕撫指尖。
「一域而已。」趙玉如實回答。
陸病沉聲問道:「那便有問題。例如我修儒門,而在雲朝儒門不通,但我可跑去儒門通達的國家修至六境以上。」
這差別並不大。
按他的預料里,這個問題應該會讓趙玉稍微頭疼,卻不想其只是愣了一下,而後呵呵大笑起來。
「要麼怎麼說你是小地方出來的呢?」趙玉話里多少帶著些揶揄。
「便如你所說,此處不容爺,自有留爺處。那這天下是要有多大?」趙玉似笑非笑的看著他。
陸病眸光瞬間凝固。
「想到了吧?」
「天下王朝是有限的,可百家是無限的。」趙玉輕哼一聲。
「一國立儒,一國立法,一國立武,這些都可以。而不被立基的流派便遠走他國以謀求生路,可龍脈是有限的,到底要多少龍脈才能立盡百家?」
「更不說其中各家思想敵對,甚至視如仇寇,又為何要讓你安生立基?食物就那麼多,你吃飽了,會好心讓別人也吃飽,不去搶奪嗎?」
「再者,你知道什麼是成道法嗎?」趙玉言語犀利,徑直將所有問題挑出。
「這在國與國之間算不得什麼大秘密。」
「無論是哪家的成道法,其要求都只有一個,那便是立基數量。至於其他的則都是附加條件。」
「唯有以足夠的道基,才能衝破天塹,到達那個證道的第十境。」
「至於所謂成道法的優劣,不過是在附加條件上做出加碼,附加條件越難,則成道法越強,或者說可證得的道果越強。」
趙玉的話說的陸病越發沉默起來。
有些時候不去看腳下的路,就那麼去走,反而簡單些。而若是有人將路線直直擺在你面前,便會不由的去惆悵何時到達,還有多遠?
他武者不過三境,而仙道才剛剛踏入一境。
與趙玉口中說的那些相比,渺小的過頭。
他的狀態被趙玉盡收眼底,其輕笑一聲,似嘆息似提點的道一句:「道阻且長,慢慢走吧,說不定會有到岸的一天。」
陸病沉默良久,才從這種『已識乾坤大』的震撼中回過神。
「那雲朝的整體局勢呢?你還沒有說。」
眼下的路才是最重要的,儘管趙玉口中的天下再大,那也需要他一步步走過去。
趙玉微微愣神,這才發現自己好像說跑了題。
「雲朝的局勢其實很簡單。」
「百家中儒法獨大,而後是皇家。其餘門派出於弱小,難以和儒法兩家敵對,於是有的自行結盟,有的則是依賴皇家。」
「這也是皇家目前安好,沒被逼到立基的主要原因。」
陸病心中暗暗頜首。
確實,百家不是一條心,儒法獨大,皇家聯合其餘進行制衡,達成一種奇妙的平穩局面。
「具體的其實不好說,這幾派各自也有些明爭暗鬥的地方,以及多年對抗,有得有失。」
「例如說蘭台,以前是在儒家手上抓著的,而如今成了皇家私器。」趙玉為他舉例說明。
話到這裡,陸病更是愣神。
蘭台以前屬儒家,而現在屬皇族?
那三心的事,會不會便和儒家有關?
這個可能性極大!
趙玉顯然還沒說完,只是留下時間給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