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善莫大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錚猜到了道人的身份,連忙拱手作揖,躬身行禮道:「後學末進陳錚,見過重陽真人!」

  道人驚訝的打量著陳錚,眼睛不由一亮。

  這年青人氣質獨特,尤為難得是身上有一股道氣,竟還是個道門居士,王重陽頓生好感。

  至於陳錚的修為,王重陽反而不在意。

  「小友認的貧道?」

  陳錚解釋道:"晚輩從鐵掌幫弟子口中得知真人到了江南,如今見了真人風姿,冒昧猜測。」

  王重陽「哦」了一聲,此番下江南沒有刻意隱藏行蹤,被人探知亦是情理之中。

  感知到陳錚身上淡淡的殺氣,王重陽不問用就知這名鐵掌幫弟子的結局。

  天下間能入王重陽之眼的高手不多,裘千仞就是其中之人,陳錚惹了鐵掌幫有的一番手忙腳亂了。

  王重陽提醒道:「裘千仞的武功不弱,小友可要當心了。」

  沒想到王重陽會這般叮囑自己,陳錚連忙拱手道:「多謝真人提醒,晚輩既已動手,便想過後果。」

  見陳錚一副不在意的樣子,王重陽笑了笑,目光移到單石匠的身上。

  單石匠沒有聽說過王重陽的名號,只是看到陳錚對其畢恭畢敬,知道人身非同凡響,連忙恭聲道:「小人單福拜見神仙!」

  王重陽洒然一笑,對單石匠贊道:「單居士不畏艱苦,造福鄉梓,做的好大的功德。」

  一句話夸的單石匠面紅耳赤,心裡無比舒暢,感覺以前吃的苦當真值了。

  王重陽笑道:「咱們不要堵在醫館門口擋了病人看病,貧道還想著去居士家做客呢。」

  「神仙能臨寒舍,是小人百世修來的福份。」

  單福高興的領著陳錚與王重陽向自己家中走去。

  單石匠的家在鎮北口,庭院經過精心布局,樸實無華。門前鋪了石徑,院內幾株垂柳和幾塊形狀各異的觀賞石。

  院內搭了棚屋,地上擺放著一些半成品和原料。挨著棚屋邊,堆積著石料,按大小材質,分門別類,井井有條。

  屋檐底下擺放著已完成的石雕,雕刻細膩,刀線流暢。

  連陳錚這樣的外行都能看出單石匠技藝非凡,非一般匠人能比。

  王重陽站在屋檐下,觀賞著單石匠的作品,不時用手觸摸,感受著石雕的刀痕,嘖嘖出聲,對單石匠的技藝讚嘆不已。

  「好刀功,好雕藝,技近於道矣!」

  放下手中精緻的石雕擺件,王重陽依舊讚不絕口,嘆道:「果然民間多奇人異士,單居士好俊的手藝。」

  單福被誇的暈乎乎的,都快找不到北了,咧著嘴笑了起來。

  他當了一輩子的石匠,如今得到神仙的誇讚,好似吃了人參果般,全身毛孔舒張,輕飄飄如置雲端,揉搓著兩隻手不知道該往哪放了。

  單小姣看出父親的窘境,開口道:「爹爹好生招待貴客,女兒去燒火做飯。」

  不等眾人反應,一溜煙的進了屋。

  「捐身造橋,居士生的好女兒,巾幗不讓鬚眉,只此一女,人生足矣!」

  看著單小姣進屋忙活,王重陽再次誇獎起來。

  這一番下江南,能遇到單氏父女,便是空手而歸也不虛此行了。

  如此奇人奇事,當流傳後世受萬世景仰。

  王重陽決定了,等回到終南山就把這對父女的逸事寫入道經之中,教養後輩子弟。

  陳錚適時開口,對單石匠徒弟說道:「我對臨江鎮不熟,勞煩哥哥買些酒食。」

  又從懷中掏出一錠銀子交給單石匠徒弟,叮囑:「真人尚素食,置辦的精緻些。」

  單石匠徒弟雙手無措的接過銀子,吐吐吃吃道:「不敢當哥哥,您看的起小人,叫小人一聲石頭。」

  陳錚看他慌張的樣子,和聲道:「我就叫你石頭,你也不必左一句小人右一句小人。

  說不定我要跟你學一學造橋呢,到時候你就成了我的師傅了。」

  「我可不會造橋,只能去山裡鑿些石頭運到江邊。」

  王重陽並沒有客氣,任由陳錚叮囑石頭去買酒食。屋檐下有幾張石凳,一張兩尺高的石几,都是單石匠親手製作。


  三人坐在石凳上,王重陽開口向單石匠問道:「單居士手藝不凡,日子本可過的自在舒心,怎的想造起橋來?」

  說到造橋,單石匠目光變的堅定。

  「幹了半輩子的石匠,手藝好壞,咱心裡門清。您說,這麼好的手藝只做個石匠不可惜了嗎?」

  王重陽點點頭,贊同道:「確是可惜,您要多收幾個徒弟把這份手藝傳下去。」

  單石匠搖搖頭,知道王重陽理解錯自己的意思了。

  「我做學徒時,師父常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人跟人是不同的,這門手藝怕是要斷了。

  就想著造一座石橋,把我半輩的手藝刻在橋上,橋在手藝就在。

  等橋造好了,出了門就能過江,每天得有多少人過橋。

  我連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臨江橋!」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善,善莫大焉!

  單石匠造橋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崇高,只有手藝人的一種執著,有生之年要完成一件偉大的作品。

  石橋就是這樣一件作品。

  橋造好之後,單石匠也不能收過橋費,受益的永遠都是往來行人。

  完成一件傳世作品,滿足了自己的精神追求,造福了普羅大眾,所以偉大。

  愚公之所以為人讚頌,不只是因為他堅韌不拔的精神,搬開兩座大山受益的是無數代人。

  只是一座橫跨橫江的石橋,實在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只憑單石匠一腔熱血,恐怕累死了也造不成。

  「這橋不好造啊!」

  王重陽嘆了一口氣。

  單石匠也知道橋不好造,但不好造不等造不成,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一年造不成就十年,十年造不成就二十年。

  王重陽扭頭看向陳錚,突然心中一動,道:「不知小友有何良策助老丈一臂之力?」

  陳錚苦笑起來,道:「真人高看,晚輩連橋都不會造,哪有良策。」

  王重陽神秘一笑,道:「貧道倒覺得小友一定有辦法,不如做個交易?」

  「什麼交易?」

  陳錚好奇的問道。

  「想必小友知道貧道這次南下的原因,小友若應了助老丈一臂之力,貧道做主,讓你一觀真經。」

  「嗯?」

  陳錚驚訝的看著王重陽,失聲道:「難道真人已得了真經?」

  王重陽笑而不語,靜靜的看著陳錚,一副願者上鉤的樣子。

  習武之人,哪個能經受住《九陰真經》的誘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