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兩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沖虛道長被這個問題難住了,他修行至今,從沒想過這些。

  「一流高手,到底怎樣才算是一流高手?」沖虛道長沉思不語。

  以他的武學底蘊,不說識遍天下武學,幾十年的閱歷見過的各種武功如過江之卿。內煉之功,外煉之功,甚至不上檯面的把式雜耍,無一例外都逃不脫築基三境,氣行周天,七經八脈,最終打開玄關一竅,成就傳說中煉神還虛之境。

  不過玄關一竅,煉神還虛也只是傳說之境,連三豐祖師都語焉不詳,沒有留下任何文字。

  「小友可把老道問住了!」

  沖虛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溫熱的茶水入口,清香溢嘴。

  「老道也不知道如何區分一流之境,武當派的弟子入門先要識字誦經,劈柴打水,磨鍊心性。

  一年左右授予基礎功法,築基第三境可擇一門武學精修。往後積蓄內力,衝擊經脈穴竅。

  受不了修煉枯躁,還俗下山者有,棄武入道有,最終大浪淘沙,餘留者不足十之一二。

  在老道眼中,這些半途而廢,未達氣行周天者,於武功一途中,皆是不入流者。」

  陳錚有點明白了,在沖虛眼中,入流與不入流,看的不只是修為,還有心性。

  心性不堪,無恆心者,皆為不入流。

  很好理解,沒有點恆心毅力,根本熬不過內力積蓄這一漫長的階段,更不提什麼氣行周天了。

  所以,氣行周天之下皆為不入流。

  當然,這是武林中的劃分。

  武林與江湖是不一樣的,武林是江湖,江湖不一定是武林。武林是一個很小的圈子,而江湖等同於天下。

  在武林之中,氣行周天之下為不入流;但放在江湖這個大圈子裡,能達到內力境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福威鏢局最厲害的林震南也不過是內力境,鏢行七省,綠林道上都要給其三分面子。

  按照沖虛的話,武林中對修為只有入流與不入流之分。

  內力蓄滿,打通丹田穴竅,氣走經脈,就是入流。

  入流之中的一流,即是修為也是身份地位的認可。

  至於所謂的二流,三流……

  二流是鄙視人的話,三流是罵人的話。

  江湖人好面子,年青一輩稱「少俠」,老一輩稱「前輩」,能拉扯上關係的稱「師叔師伯」、「師兄師弟」。

  相互見面,友好交往,絕不會指著某位說:「這位某少俠,天縱英才,是江湖的二流高手……」

  高手就高手,還什麼二流、三流,這是在得罪人。

  但要是對一個人有敵意,提起這個人時,就會面帶鄙視的說道:「什麼某少俠,不過是江湖中的一個二流之色!」

  這句一出口,鄙視感滿滿。

  經過沖虛一番解釋,陳錚不再糾結什麼一流二流之境的劃分。

  其實武學的修為境界還有劃分的,只是太傳統,與陳錚的認知不一樣。

  道門把修行劃分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從最初的養練身體開始,逐步升華,直到精氣神合一,與道同存。

  儒佛二門又是另一種劃分。

  自宋始,文武二界講起了三教同流,很多理念融合同俗,就不太講究了。

  自此產生了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各家傳說中的人物都流行穿馬甲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五百年前,還是佛門的菩薩,五百年後就成了道門高士。

  據說文殊菩薩曾為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這是封神演義的鍋,如今在明朝已經流行開了這種說法。

  到了沖虛這樣的地位,這樣的年齡輩份,說話做事已經沒有顧忌了。

  人到七十隨行所欲不逾矩,儒釋道三家,各派各脈的隱秘,從唐宋時期到今朝,沒落融合,諸般演化,幾乎沒有他不能說的。

  讓陳錚好好漲了一番見識。

  日落西山,送走沖虛,陳錚獨自盤坐在蒲團上,消化這一天的所得。

  從這一天開始,沖虛每隔七到十天來看望一次陳錚,雙方講武論經,談古說今。

  秋去寒來,寒暑往來。


  陳錚每日過的極其規律,好似一個刻苦學習的大學生,奔波在武當山的每一處角落裡。

  樹葉枯了又綠,綠了又枯,眨眼間兩年時間過去了。

  自驚蟄後,陳錚不再武當山的觀閣宮殿間奔波,變的深居淺出,開始疏理在武當山的收穫。

  春蠶鳴叫,夏蛄拉鋸,一場風雨籠罩武當山。

  暴雨傾盆,風聲嘯嘯。

  陳錚緩步走到觀院門口,周身真氣隨心而動,在體外形成一道護體氣勁,風雨不侵,靜靜的看著風雨侵襲下的武當山。

  兩年時間,陳錚變化極大。

  相貌成熟,不再是一眼看去就是一副少年模樣。長發用一根普通木釵穿起,額下兩條橫眉,既不柳也不劍,很普通的濃眉。

  普通的眉下,卻是不普通的眼睛,清澈如水,明亮如堂。

  寬鬆的道袍沒有束腰,廣袖寬袍,像學士多過道士。雙手交疊在腹前,站在觀院門檻外,一動不動。

  這一場暴雨下了小半時辰了,雨勢漸弱,沉雲稀薄,依稀從雲與雲間隙間看到璀璨的星光。

  相比較白天,陳錚最喜歡夜晚。

  古代的夜晚,天空如洗,黑的純粹,星光璀璨,好像伸手就能夠到空中的星星。

  這樣的夜晚,這樣的星星,陳錚前世時只有小時候看到過。

  雨小了,風聲也小了,天空中的星星越來越多。

  陳錚轉身回了室內,盤坐在矮几前,眼前香爐里火星閃爍,難得沒有修煉,一直發著呆。

  這兩年,陳錚並沒有融合任何功法,按步就班的修行,精煉真氣。真氣的總量沒有增長太多,但精純度比之未上武當山前增長兩三倍有餘。

  對武道的理解,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的他,無論底蘊積累,還是修為劍法,徹底超過了岳不群之流。

  與沖虛道長切磋比武,能夠保持不落下風。

  等到精神稍疲,和衣躺下,再睜眼時,天亮了。

  陳錚換下道袍,穿上了麻布袍,外罩長衫,一雙普通的千層鞋,拿起長劍走出觀院。

  紫霄宮,早課結束。

  武當派的弟子對陳錚很熟悉,看到陳錚來了紫霄宮,匆匆去通知沖虛道人。

  沖虛道長看到陳錚的裝束,微微嘆了一口氣,道:「昨夜雨後,老道便猜居士要離開了。」

  兩年相處,一老一少結了下深厚的交情。沖虛不再把陳錚當成晚輩,二人成了一對忘年交。

  「再住下去,我恐怕就真要變成武當山的道士了。」

  陳錚莞爾一笑。

  「天下風光無限,確實要走一走看一看,老道年輕時也好名山勝景。」

  穿過紫霄宮,經解劍池,到達小蓮花峰的金殿。

  向著沖虛抱拳拱手,陳錚道:「道長留步,後會有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