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20 想回家了
今天是周五,上完了本學期的最後幾節課。接下來只需要複習,等待著考試,然後差不多在一月多就能回家了。
作為一位來外省讀書的大學生,回家這種事情,自然和本地的學生是完全不同的。家在當地的同學,基本上遇到周末或者節假日時,都是想回就回。可是對於我們這樣普通的來自外省大學生來說,回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基本上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去。因為首先,來回的路程過於遙遠。即使在高鐵、飛機普及的今天,一趟單程少說也要花上幾個小時,這一來一回就是大半天。其次,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從家裡到學校的路費也要近千塊甚至更多,對家裡是一筆不必要的支出。因此,當節假日來臨的時候。本地學生通常回家裡和親人團聚,而外地的學生基本上留守在學校里和家裡通通電話、打打視頻。
反正對於我來說,回家這種事情基本上只有在寒暑假裡才能實現。因此,每當學期走進尾聲,寒暑假將近的時候,我總是特別期待著,盼望著回家。
回家,看似一個簡單的詞,卻寄託著從古至今多少人的願望。古代的文人騷客也常寫一些思鄉的詩詞抒發他們的情感。其實在我上大學以前,我也沒有真正意識到這個問題,無法真正理解「思鄉」這種情感,沒有和他們產生相同的感受。因為以前的我從未真正離開我的家鄉,我的童年、小學、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家附近度過的。但隨著這一年半下來,我才越發的意識到「家」這個詞有多麼的吸引人。
怎麼說呢,雖然有很多人說,可以把大學的所在地當作是第二個故鄉。可是故鄉就是故鄉,家就是家,這是任何地方都難以替代的,對於我來說也是如此。來到這個新的、陌生的、差異巨大的城市,我時常感受到孤獨。當我走出校門,去外面溜達時,只感覺一切都陌生、冷漠,那些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熱鬧繁忙的商業街道,沒有一個能和我的記憶產生共鳴。我只是時時地想著:這和我家鄉不一樣,如果我在家鄉,我會去哪裡哪裡玩。當我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我也常常想起家裡的親人。我有時會想:家裡怎麼樣了,一切都還好嗎?會不會有一天突然接到家裡不好的電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越來越年邁了,他們也都還好嗎?他們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可是我希望這樣的事情永遠也不要發生。可這樣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我有時就會想:我這半年回一次家,都錯過了多少東西啊。每一次我回家,父母頭上的白髮就越發增加,臉上也逐漸起了皺紋,小弟也比上一次見長得更高了,眼鏡度數也加增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背也更駝了,精神也不如從前了。每當我這樣想,就不禁悲從中來。對我來說,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我的弟弟。他和我只差三歲,我們從小一直玩到大,是親密無間的哥倆。到我上大一的時候,他剛好上高一。當我回家的時候,就發現已經一個學期過去了,我和弟弟已經一個學期沒有見了。我回家一次,就代表半年過去了,回家兩次,一年就結束了,他就高二了。
我就想,我以後是不是回不了幾次家了。現在我半年回一次家,以後如果在外地上班了,那甚至有可能只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回家,一年一次。我和家裡人在未來還有多少年歲呢?爺爺奶奶這輩人已經七十多歲了,按照一年見一次的話,那還能再見幾次面呢?每每我想到這樣的事實,就忍不住想要落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幾乎陪伴了我的一整個童年,我在初中之前基本上都住在奶奶家,到了初高中又寄宿在外婆家,他們伴隨著我的長大而老去,這四位老人家都對我的人生產生了重大影響。可是現在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事情,反而卻漸漸疏遠了他們。我只有在寒暑假時有空在他們家住上幾天,看望看望他們,可他們仍在漸漸的離我而去。我真的有點怕,有點擔心,如果我以後再也見不到他們了,想他們了,該怎麼辦?
不知道。。。
——————————————
好想回家。
「還是家裡好」、「家裡好啊」我以前常聽大人們這樣感慨,現在我也經常這樣子說。因為我真的有點想家了,甚至可能不止一點。或許可能是我比較懦弱吧,當我碰到一些困難的時候,我總是想起家裡。當我晚上躺在學校宿舍里,被室友的鍵盤聲和呼嚕聲吵得心煩意亂、怒火中燒的時候,我就想啊:如果睡在家裡,那有多麼暢快啊,沒有那麼多嘈雜的聲音和干擾,家裡的床還遠比學校里的硬板床更加柔軟舒適。當我坐在宿舍里的凳子上時,我就會想起家裡的沙發。只想著如果能像家裡一樣,有一個沙發能給我躺著,那真是死而無憾了。
可惜家只有一個,而且遠在天邊,難以觸及。
所以我才想要回家,家裡不僅有優渥的環境,還有家人的陪伴。在家裡,我可以和老弟一起打遊戲,一起出門打球,一起學習。在家裡,我可以買、燒自己想吃的菜,也能在毫無干擾的環境中一覺睡到自然醒。
總之家就是家。在家裡,我在任何時候都很放鬆、很隨意,感到很自然。不像在宿舍里,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別人,還要被別人干擾和影響。
在家裡,我想著外面;而在外面,無論在哪裡,我都想著家。
因為家就是不一樣,故鄉就是不一樣。我出生在那個地方,在那個地方長大,家鄉的一切對於我來說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仿佛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一樣。在那裡,有我熟悉的一草一木,有我讀書十幾年的學校,有我去過十幾年的商業街道和公園廣場。那些高樓大廈,那些平房店鋪,那些我上放學的街道,看起來都是那麼的親切,那麼的熟悉,它們承載著我多年的回憶和記憶。我能常常回想起,以前的我在某些地方做過些什麼,想過些什麼。就像我之前和某某某在這裡吃個飯,然後又和另外一個人在那裡打過球,這樣子的情景我時常歷歷在目。
我常常想起我的家鄉,不僅僅是想念那裡的景物,更想念的是那裡的人們。他們陪我度過了人生中最初的那十八年。
——————————————————————————————
所以說到底什麼時候放假啊!!!好想回家啊!
—————————————————————————————
今天雖然寫了一點關於「想家」的東西,可是總感覺還沒有表達清楚,沒有將內心的想法完全顯露出來。不知道怎麼說。。。
作為一位來外省讀書的大學生,回家這種事情,自然和本地的學生是完全不同的。家在當地的同學,基本上遇到周末或者節假日時,都是想回就回。可是對於我們這樣普通的來自外省大學生來說,回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基本上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去。因為首先,來回的路程過於遙遠。即使在高鐵、飛機普及的今天,一趟單程少說也要花上幾個小時,這一來一回就是大半天。其次,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從家裡到學校的路費也要近千塊甚至更多,對家裡是一筆不必要的支出。因此,當節假日來臨的時候。本地學生通常回家裡和親人團聚,而外地的學生基本上留守在學校里和家裡通通電話、打打視頻。
反正對於我來說,回家這種事情基本上只有在寒暑假裡才能實現。因此,每當學期走進尾聲,寒暑假將近的時候,我總是特別期待著,盼望著回家。
回家,看似一個簡單的詞,卻寄託著從古至今多少人的願望。古代的文人騷客也常寫一些思鄉的詩詞抒發他們的情感。其實在我上大學以前,我也沒有真正意識到這個問題,無法真正理解「思鄉」這種情感,沒有和他們產生相同的感受。因為以前的我從未真正離開我的家鄉,我的童年、小學、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家附近度過的。但隨著這一年半下來,我才越發的意識到「家」這個詞有多麼的吸引人。
怎麼說呢,雖然有很多人說,可以把大學的所在地當作是第二個故鄉。可是故鄉就是故鄉,家就是家,這是任何地方都難以替代的,對於我來說也是如此。來到這個新的、陌生的、差異巨大的城市,我時常感受到孤獨。當我走出校門,去外面溜達時,只感覺一切都陌生、冷漠,那些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熱鬧繁忙的商業街道,沒有一個能和我的記憶產生共鳴。我只是時時地想著:這和我家鄉不一樣,如果我在家鄉,我會去哪裡哪裡玩。當我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我也常常想起家裡的親人。我有時會想:家裡怎麼樣了,一切都還好嗎?會不會有一天突然接到家裡不好的電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越來越年邁了,他們也都還好嗎?他們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可是我希望這樣的事情永遠也不要發生。可這樣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我有時就會想:我這半年回一次家,都錯過了多少東西啊。每一次我回家,父母頭上的白髮就越發增加,臉上也逐漸起了皺紋,小弟也比上一次見長得更高了,眼鏡度數也加增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背也更駝了,精神也不如從前了。每當我這樣想,就不禁悲從中來。對我來說,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我的弟弟。他和我只差三歲,我們從小一直玩到大,是親密無間的哥倆。到我上大一的時候,他剛好上高一。當我回家的時候,就發現已經一個學期過去了,我和弟弟已經一個學期沒有見了。我回家一次,就代表半年過去了,回家兩次,一年就結束了,他就高二了。
我就想,我以後是不是回不了幾次家了。現在我半年回一次家,以後如果在外地上班了,那甚至有可能只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回家,一年一次。我和家裡人在未來還有多少年歲呢?爺爺奶奶這輩人已經七十多歲了,按照一年見一次的話,那還能再見幾次面呢?每每我想到這樣的事實,就忍不住想要落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幾乎陪伴了我的一整個童年,我在初中之前基本上都住在奶奶家,到了初高中又寄宿在外婆家,他們伴隨著我的長大而老去,這四位老人家都對我的人生產生了重大影響。可是現在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事情,反而卻漸漸疏遠了他們。我只有在寒暑假時有空在他們家住上幾天,看望看望他們,可他們仍在漸漸的離我而去。我真的有點怕,有點擔心,如果我以後再也見不到他們了,想他們了,該怎麼辦?
不知道。。。
——————————————
好想回家。
「還是家裡好」、「家裡好啊」我以前常聽大人們這樣感慨,現在我也經常這樣子說。因為我真的有點想家了,甚至可能不止一點。或許可能是我比較懦弱吧,當我碰到一些困難的時候,我總是想起家裡。當我晚上躺在學校宿舍里,被室友的鍵盤聲和呼嚕聲吵得心煩意亂、怒火中燒的時候,我就想啊:如果睡在家裡,那有多麼暢快啊,沒有那麼多嘈雜的聲音和干擾,家裡的床還遠比學校里的硬板床更加柔軟舒適。當我坐在宿舍里的凳子上時,我就會想起家裡的沙發。只想著如果能像家裡一樣,有一個沙發能給我躺著,那真是死而無憾了。
可惜家只有一個,而且遠在天邊,難以觸及。
所以我才想要回家,家裡不僅有優渥的環境,還有家人的陪伴。在家裡,我可以和老弟一起打遊戲,一起出門打球,一起學習。在家裡,我可以買、燒自己想吃的菜,也能在毫無干擾的環境中一覺睡到自然醒。
總之家就是家。在家裡,我在任何時候都很放鬆、很隨意,感到很自然。不像在宿舍里,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別人,還要被別人干擾和影響。
在家裡,我想著外面;而在外面,無論在哪裡,我都想著家。
因為家就是不一樣,故鄉就是不一樣。我出生在那個地方,在那個地方長大,家鄉的一切對於我來說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仿佛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一樣。在那裡,有我熟悉的一草一木,有我讀書十幾年的學校,有我去過十幾年的商業街道和公園廣場。那些高樓大廈,那些平房店鋪,那些我上放學的街道,看起來都是那麼的親切,那麼的熟悉,它們承載著我多年的回憶和記憶。我能常常回想起,以前的我在某些地方做過些什麼,想過些什麼。就像我之前和某某某在這裡吃個飯,然後又和另外一個人在那裡打過球,這樣子的情景我時常歷歷在目。
我常常想起我的家鄉,不僅僅是想念那裡的景物,更想念的是那裡的人們。他們陪我度過了人生中最初的那十八年。
——————————————————————————————
所以說到底什麼時候放假啊!!!好想回家啊!
—————————————————————————————
今天雖然寫了一點關於「想家」的東西,可是總感覺還沒有表達清楚,沒有將內心的想法完全顯露出來。不知道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