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上皇:愚蠢的不孝女!
第427章 太上皇:愚蠢的不孝女!
隨手放下對講機,南韻看回奏章,大殿重回針落可聞的安靜。
任平生的回答在南韻的預料之內,但不合南韻的心意,南韻心裡不可避免的有些失落。說起來,她和平生昨晚就沒有一起用膳。不過失落之餘,南韻察覺到一絲不對勁,她的情緒好像有問題。
先是格外的想念平生,又是因平生不回來用膳而失落是來了月事的原因?
南韻立即壓下這些不對勁的情緒,打起精神,繼續看奏章。
「陛下,用膳嗎?」
月冬輕輕的詢問忽然打破大殿的寧靜。
「朕尚不餓,待會再食。」
「喏。」
月冬上前一步,端起已經涼了的紅糖水,走下玉階,讓尚食房的宮娥去換一碗。旋即,月冬回到書案旁,給南韻添了新茶。南韻端起來抿了口,拿起毛筆,
開始在奏章上批示。
蓮花漏的箭刻一點點從蓮花心中穿出,大殿外漸有暗色,襯托的大殿燭火好似亮了幾分。月冬習慣性的撩起衣袖看手錶,見已是六點五十多,剛欲張口問南韻是否用膳,殿外忽然傳來奔跑的馬蹄聲。
月冬心裡一動,南韻豁然抬頭。
「陛下在殿裡嗎?」
「回秦王,陛下在殿裡。」
「叫陛下出來。」
「喏。」
殿門口負責通傳的宮娥邁著宮步,快步過來,行禮道:「稟陛下,秦王請陛下移駕。」
「知道了。」
南韻語氣淡淡,放下毛筆,起身走下玉階,蓮步輕移的走出寧清殿,看到任平生,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只見任平生換上離服,戴上假髮髻,騎著任巧的黑土,嘴角笑,在餘暉浸染的天空下,有種言語形容不來的光彩。
任平生驅使黑土走到南韻面前,居高臨下,但勢不迫人的拱手淺笑道:「太尉之子任平生參見永安公主。」
南韻莞爾一笑:「平生可是又要給朕兩個選擇?」
「公主這次選哪個?」
「朕這次選擇——與平生同乘。」
任平生笑容燦爛的伸出右手,南韻抓住任平生的右手,無需任平生拉她,腳尖略微發力,輕鬆上馬,坐入任平生懷中,感受著任平生身上夾雜著洗髮水香味的氣息,溫暖厚實的胸膛,南韻莫名心安,臉上的笑容都盛了幾分。
任平生自然摟著軟香的南韻,下巴搭在南韻的香肩上,臉挨著南韻嫩滑溫涼的小臉蛋,說:「公主能不能帶我逛逛皇宮?回來這麼久,我還沒有逛過皇宮。」
「好。」
任平生看向月冬:「不用派人跟著,」再對黑土說,「黑土,走,沿著宮道轉一圈。」
黑土咳兒一聲,自行調頭,小跑出寧清殿,任平生的說話聲旋即在寧清殿的院外響起。
「公主剛才其實會錯我的意思,我不是問你是與我同乘一匹馬,還是自己騎一匹馬。」
「平生欲問為何?」
「我想問你願不願意嫁給我?」
南韻嫣然一笑:「平生問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再顯而易見的問題,也需要當事人給予的肯定回答。」
「平生之言在理,」南韻微頓,「平生可願娶朕?」
任平生狡點一笑:「你猜。」
南韻捏了下任平生的手。
南韻御極以來,明宮較太上皇時期,冷清數倍,尤其每當夜幕降臨時,除了寧清殿、尚食房、探湯房等少數幾個宮殿,餘下的大部分宮殿都是漆黑一片,死寂無聲。
唯有當巡邏的衛隊提著燈籠,例行巡邏時,方才有一絲人氣。
哦,對了,還有一處是明宮內唯二夜晚會點亮燭火的地方一一明宮西北角的長壽宮。
此乃太上皇的居住之所。
宣和十七年,太上皇和嬪妃及不滿五歲的幼子一共六十八人,在一千侍衛的護送下,遷入長壽宮。
至此長壽宮不顯於世,唯有夜晚降臨時,亮起的燭燈和孩童的哭鬧、玩樂的聲音,向外彰顯自己的存在。
一如此刻,日落西山,餘暉滿天,眾宮娥點亮燈盞,驅散長壽宮主殿的黑暗,照亮枯坐於軟榻上的太上皇,搖曳的燭光晃動其布滿死氣的蒼白臉龐。
這時,一名身著寺人服飾,年紀估摸四十歲,面容無須的男子,走到榻前,
聲音略尖的說道:「陛下該用膳了。」
他叫蘇慶,是明宮裡僅有的寺人,打小就跟著太上皇。在太上皇移居長壽宮前,月冬曾奉南韻之命問他,出宮還是隨太上皇移居長壽宮?他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
太上皇是他的天,是他唯一的主人,他至死都要追隨太上皇。
面對他的詢問,太上皇一如既往的沒有回應,蘇慶沒有在意,當即示意身後的宮娥端上剛出爐的菜餚。
這時,長壽宮外傳來有些熟悉的聲音。
「這裡是什麼地方?」
「長壽宮,太上皇居住之所。」
因是普通話,蘇慶沒有聽懂內容,但他聽出是武安君和陛下的聲音,當下臉色一變。
同一時刻,枯坐的太上皇神色亦有了些許變化,他下意識的動了一下,旋即又平靜下來。不過從太上皇的微表情,不難看出他很在意外面的動靜。
「卑職拜見陛下,拜見秦王。」
這是門口守衛的聲音。
蘇慶、太上皇都聽懂了。
秦王。
封王了太上皇沒有感到意外,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下一步當是賜九錫,然後太上皇不願再想,臉上的死氣更重。
太上皇在得知任平生南滅百越,北掃匈奴時,心情十分的複雜,有高興、有後悔、有凝重、有擔憂、更有絕望。
他初掌大寶時,何嘗不是壯志滿懷,意圖革新吏治,北退匈奴,以洗匈奴帶給大離的百年恥辱,結果那一戰,五萬離軍全軍覆沒、主將戰死不說,還差點讓匈奴攻破國都,自己險些淪為亡國之君。
這讓他頓時沒了心氣,認為匈奴不可戰勝,歷代先皇選擇和匈奴和親是對的不過偶爾想起來,他心裡還是充滿了不甘,有過數次啟用任毅之念,覺得以任毅的兵才,定能戰勝匈奴。不過每當他與李相、姚雲山說時,他們都是勸諫他不能讓任毅掌有兵權。
所以他得知任平生在那個不孝女御極之初,就南滅百越、北掃匈奴時,他高興百年國恥終得以洗刷,更後悔他當年為何要聽信李相、姚雲山之言,處處針對任氏,後悔沒有啟用任毅。
他若沒有針對任氏,任平生恐不會造反,會成為他的將軍,為他南滅百越,
北掃匈奴。
他可憑此成為大離的中興之君。
可惜沒有如果任平生滅百越、掃匈奴後,必會攜無上戰功,迫使不孝女給他封王、賜九錫。如今任平生已經封王,待獲賜九錫後,就該逼不孝女禪讓退位了.
大離亡了。
至於外界盛傳的以子代離之言,太上皇從未當一回事。
他和任平生接觸不多,但他自認為比較了解任平生。
任平生此人雖然紈、放浪形骸,但其骨子裡心高氣傲,便是當年在他面前,表面上一口一個陛下,實則對他全無敬意,這樣的人又怎會行以子代離這等下作之事。
他要篡位,必然是走封王、賜九錫,逼禪讓這條路。
也就那個愚蠢的不孝女,會認為任平生喜歡她!
跟她母親一樣蠢!
隨手放下對講機,南韻看回奏章,大殿重回針落可聞的安靜。
任平生的回答在南韻的預料之內,但不合南韻的心意,南韻心裡不可避免的有些失落。說起來,她和平生昨晚就沒有一起用膳。不過失落之餘,南韻察覺到一絲不對勁,她的情緒好像有問題。
先是格外的想念平生,又是因平生不回來用膳而失落是來了月事的原因?
南韻立即壓下這些不對勁的情緒,打起精神,繼續看奏章。
「陛下,用膳嗎?」
月冬輕輕的詢問忽然打破大殿的寧靜。
「朕尚不餓,待會再食。」
「喏。」
月冬上前一步,端起已經涼了的紅糖水,走下玉階,讓尚食房的宮娥去換一碗。旋即,月冬回到書案旁,給南韻添了新茶。南韻端起來抿了口,拿起毛筆,
開始在奏章上批示。
蓮花漏的箭刻一點點從蓮花心中穿出,大殿外漸有暗色,襯托的大殿燭火好似亮了幾分。月冬習慣性的撩起衣袖看手錶,見已是六點五十多,剛欲張口問南韻是否用膳,殿外忽然傳來奔跑的馬蹄聲。
月冬心裡一動,南韻豁然抬頭。
「陛下在殿裡嗎?」
「回秦王,陛下在殿裡。」
「叫陛下出來。」
「喏。」
殿門口負責通傳的宮娥邁著宮步,快步過來,行禮道:「稟陛下,秦王請陛下移駕。」
「知道了。」
南韻語氣淡淡,放下毛筆,起身走下玉階,蓮步輕移的走出寧清殿,看到任平生,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只見任平生換上離服,戴上假髮髻,騎著任巧的黑土,嘴角笑,在餘暉浸染的天空下,有種言語形容不來的光彩。
任平生驅使黑土走到南韻面前,居高臨下,但勢不迫人的拱手淺笑道:「太尉之子任平生參見永安公主。」
南韻莞爾一笑:「平生可是又要給朕兩個選擇?」
「公主這次選哪個?」
「朕這次選擇——與平生同乘。」
任平生笑容燦爛的伸出右手,南韻抓住任平生的右手,無需任平生拉她,腳尖略微發力,輕鬆上馬,坐入任平生懷中,感受著任平生身上夾雜著洗髮水香味的氣息,溫暖厚實的胸膛,南韻莫名心安,臉上的笑容都盛了幾分。
任平生自然摟著軟香的南韻,下巴搭在南韻的香肩上,臉挨著南韻嫩滑溫涼的小臉蛋,說:「公主能不能帶我逛逛皇宮?回來這麼久,我還沒有逛過皇宮。」
「好。」
任平生看向月冬:「不用派人跟著,」再對黑土說,「黑土,走,沿著宮道轉一圈。」
黑土咳兒一聲,自行調頭,小跑出寧清殿,任平生的說話聲旋即在寧清殿的院外響起。
「公主剛才其實會錯我的意思,我不是問你是與我同乘一匹馬,還是自己騎一匹馬。」
「平生欲問為何?」
「我想問你願不願意嫁給我?」
南韻嫣然一笑:「平生問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再顯而易見的問題,也需要當事人給予的肯定回答。」
「平生之言在理,」南韻微頓,「平生可願娶朕?」
任平生狡點一笑:「你猜。」
南韻捏了下任平生的手。
南韻御極以來,明宮較太上皇時期,冷清數倍,尤其每當夜幕降臨時,除了寧清殿、尚食房、探湯房等少數幾個宮殿,餘下的大部分宮殿都是漆黑一片,死寂無聲。
唯有當巡邏的衛隊提著燈籠,例行巡邏時,方才有一絲人氣。
哦,對了,還有一處是明宮內唯二夜晚會點亮燭火的地方一一明宮西北角的長壽宮。
此乃太上皇的居住之所。
宣和十七年,太上皇和嬪妃及不滿五歲的幼子一共六十八人,在一千侍衛的護送下,遷入長壽宮。
至此長壽宮不顯於世,唯有夜晚降臨時,亮起的燭燈和孩童的哭鬧、玩樂的聲音,向外彰顯自己的存在。
一如此刻,日落西山,餘暉滿天,眾宮娥點亮燈盞,驅散長壽宮主殿的黑暗,照亮枯坐於軟榻上的太上皇,搖曳的燭光晃動其布滿死氣的蒼白臉龐。
這時,一名身著寺人服飾,年紀估摸四十歲,面容無須的男子,走到榻前,
聲音略尖的說道:「陛下該用膳了。」
他叫蘇慶,是明宮裡僅有的寺人,打小就跟著太上皇。在太上皇移居長壽宮前,月冬曾奉南韻之命問他,出宮還是隨太上皇移居長壽宮?他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
太上皇是他的天,是他唯一的主人,他至死都要追隨太上皇。
面對他的詢問,太上皇一如既往的沒有回應,蘇慶沒有在意,當即示意身後的宮娥端上剛出爐的菜餚。
這時,長壽宮外傳來有些熟悉的聲音。
「這裡是什麼地方?」
「長壽宮,太上皇居住之所。」
因是普通話,蘇慶沒有聽懂內容,但他聽出是武安君和陛下的聲音,當下臉色一變。
同一時刻,枯坐的太上皇神色亦有了些許變化,他下意識的動了一下,旋即又平靜下來。不過從太上皇的微表情,不難看出他很在意外面的動靜。
「卑職拜見陛下,拜見秦王。」
這是門口守衛的聲音。
蘇慶、太上皇都聽懂了。
秦王。
封王了太上皇沒有感到意外,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下一步當是賜九錫,然後太上皇不願再想,臉上的死氣更重。
太上皇在得知任平生南滅百越,北掃匈奴時,心情十分的複雜,有高興、有後悔、有凝重、有擔憂、更有絕望。
他初掌大寶時,何嘗不是壯志滿懷,意圖革新吏治,北退匈奴,以洗匈奴帶給大離的百年恥辱,結果那一戰,五萬離軍全軍覆沒、主將戰死不說,還差點讓匈奴攻破國都,自己險些淪為亡國之君。
這讓他頓時沒了心氣,認為匈奴不可戰勝,歷代先皇選擇和匈奴和親是對的不過偶爾想起來,他心裡還是充滿了不甘,有過數次啟用任毅之念,覺得以任毅的兵才,定能戰勝匈奴。不過每當他與李相、姚雲山說時,他們都是勸諫他不能讓任毅掌有兵權。
所以他得知任平生在那個不孝女御極之初,就南滅百越、北掃匈奴時,他高興百年國恥終得以洗刷,更後悔他當年為何要聽信李相、姚雲山之言,處處針對任氏,後悔沒有啟用任毅。
他若沒有針對任氏,任平生恐不會造反,會成為他的將軍,為他南滅百越,
北掃匈奴。
他可憑此成為大離的中興之君。
可惜沒有如果任平生滅百越、掃匈奴後,必會攜無上戰功,迫使不孝女給他封王、賜九錫。如今任平生已經封王,待獲賜九錫後,就該逼不孝女禪讓退位了.
大離亡了。
至於外界盛傳的以子代離之言,太上皇從未當一回事。
他和任平生接觸不多,但他自認為比較了解任平生。
任平生此人雖然紈、放浪形骸,但其骨子裡心高氣傲,便是當年在他面前,表面上一口一個陛下,實則對他全無敬意,這樣的人又怎會行以子代離這等下作之事。
他要篡位,必然是走封王、賜九錫,逼禪讓這條路。
也就那個愚蠢的不孝女,會認為任平生喜歡她!
跟她母親一樣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