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3章 崇禎大怒,明軍合圍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平陽府全境陷落的消息傳的飛快,那穩坐龍椅的崇禎皇帝也在不久之後也收到了這個噩耗。
這一府之地有著上千士卒把守,還有數門虎蹲炮助陣,此刻竟然被之前視為草寇的起義軍攻下,這把大明朝廷的臉都快打腫了,得知此事後,崇禎龍顏大怒,當下派人傳召那些已經散朝的文武大臣們齊聚太和殿之中,商議如何對付這些囂張的義軍。
如今這滿朝文武雖然也有忠良之輩,但大多數都是些明哲保身之徒,只知道逢迎上意。眼下見崇禎對於平陽府陷落一事非常不滿,於是紛紛開口指責這宋統殷剿匪不力。
而這些人中又以新任吏部尚書周延儒最甚,只見他大肆構陷那宋統殷道:
「啟稟聖上,這宋統殷畏賊如虎,放任賊寇壯大勢力,才有了今日之恥,臣認為這宋統殷罪大惡極,理應嚴辦!」
崇禎聽後面露不喜,陰沉著一張臉說道:
「這宋統殷確實是個庸臣,枉費了朕的一片苦心,但他的忠心朕還是了解的,他不至於養寇自重,就讓他回老家待著頤養天年吧!
當下我等討論的不是如何定罪的問題,眾卿可有妙計能剿滅這伙該死的蟻賊嗎?」
剛剛還在群攻宋統殷的眾大臣此刻卻不敢答話,眼下這義軍愈演愈烈,他們也沒個十拿九穩的辦法,若是提議失敗,或者舉薦的賢才像宋統殷一般給朝廷丟臉的話,他們也難逃其罪,還不如少說為妙。
過了好一會兒,見眾大臣此刻皆做了啞巴,這崇禎皇帝朱由檢不由地厲聲道:
「平日裡你們不是都號稱飽學之士嗎?如今怎麼都一個個都成了啞巴,無人能夠為朕分憂嗎!明遇你身為兵部尚書,深諳兵法,不知可有何對策能夠剿滅亂賊嗎?」
這熊明遇去年才升任兵部尚書,此刻卻是有些誠惶誠恐。當今聖上用人不疑這條準則算是完全反著來,先是凌遲處死了原先信任無比的袁崇煥,然後就是這幾年來都換了幾屆兵部尚書了,這兵部尚書又不是大白菜,怎麼能夠因為一時的失誤就隨意更替呢?
他本來就準備閉口不言混過去,但如今崇禎親自點名,他也無法再裝作不知道了,心中快速地盤算了一番後向崇禎提出一個還算是可行的方法:
「眼下賊寇雖然號稱有十幾萬人馬,但他們之中有著很大的水分,這些亂民大多都是拖家帶口,去除那些老弱外,能戰之士想必不超過三萬。
而且他們武器簡陋,紀律鬆散,遠不是我大明的對手。不過他們流竄成性,打不過我軍就去禍害別的地方,眼下他們雖然靠著虛假的人數嚇住了平陽府的守軍,奪取了一府之地,但這同樣也是我等的機會。」
崇禎聽到此處不由地上了興致,讓熊明遇繼續說下去,他也想聽聽這種禍事如何能夠成為機遇。
熊明遇見狀,頓了頓繼續說道:
「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泥腿子都是出身貧賤之人,沒有見過府城的繁華。
好不容易攻下府城,他們就算沒有因為此城大打出手,也會離心離德,更會捨不得此城,像那賊首王自用、高迎祥貪戀澤州的繁華一般,貪戀平陽府的繁榮。
這樣就給了我軍機會,我們擊潰他們容易,怕就怕的是他們再四處流竄,禍害其他地方。
依臣愚見,可令許鼎臣督左良玉軍8000人沿黃河北上進駐平陽府吸引敵軍注意力,接著派遣宣大總督張宗衡督張應昌、頗希牧、艾萬年兵7000人進入汾州,堵住反賊的北邊退路,吩咐新任三邊總督洪承疇在延安府周圍加強防禦,堵住反賊西去之路。
這樣平陽府三邊的退路都被堵住了,至於取勝的關鍵就在於曹文詔了。他麾下三千精銳的關寧將士,雖然在剿匪過程中損失了一些,但還是有著2千多的精銳。
我等再從京師調五千精銳給他,加上他的所部就有近八千精銳了,這些精銳進駐沈王的領地,也就是潞安府,對處在澤州、平陽府的反賊們形成合圍之勢。
接著由曹文詔以我軍最為精銳的兵馬從潞安向南攻擊此刻兵力相對空虛的澤州,這澤州南邊和東邊有著太行山脈,北部有著曹文詔大軍,他們只能向西逃到延安府,那麼就給了我軍四面合圍、全殲賊匪的機會了。
以上就是微臣的愚見,還請聖上斧正。」
崇禎聽後命人取來輿圖,查看了下山西附近的地形,發現此計可行性甚高。
太行山雖然有著太行八陘可以通人,但那些都是羊腸小路,若是賊寇戰敗的話,匆忙之下,大部隊定不會向那裡逃竄,小股部隊即使逃竄過去也會被沿途把守關隘的士卒所阻攔,這樣他們就只能向西逃竄,進入自己的伏擊圈中,束手就擒了。此計甚妙啊,看樣子這些臣子都是些屬核桃仁的,不敲不出來,以後還得多敲打一番才是。
在心中細想了一番後,朱由檢於是同意了熊明遇的提議,為了能夠更好的實施計劃,他任命許鼎臣為新任山西巡撫,坐鎮山西,提供糧草、兵員給曹文詔,讓左良玉受陝西的洪承疇節制,這樣能夠使計劃運轉得更好。
在吩咐好人事調動後,這苦命的崇禎皇帝不由地開始頭疼起來,這京師支援曹文詔五千精兵不算難事,但是這軍餉該怎麼辦?
如今這朝廷已經入不敷出了,他父皇、皇兄兩屆皇帝存下來的小金庫,也就是那皇銀內帑先是被袁賊薅羊毛般的薅去了一部分,之後為了遼東的穩固,這軍餉又付出去一部分,眼下剩的實在不多,還得留一部分做應急之用,實在難辦。
思慮再三後,為了一舉蕩平賊寇,消滅心腹之患,朱由檢忍痛從小金庫里又取出了一部分銀兩,再逼得那兵部與戶部各承擔了一些後,終於湊齊五千援軍與本次剿匪的各部明軍的軍餉了,這軍餉隨著密詔送到那些將領的手中,令他們務必剿滅這十餘萬盤踞在山西的流寇。
這一府之地有著上千士卒把守,還有數門虎蹲炮助陣,此刻竟然被之前視為草寇的起義軍攻下,這把大明朝廷的臉都快打腫了,得知此事後,崇禎龍顏大怒,當下派人傳召那些已經散朝的文武大臣們齊聚太和殿之中,商議如何對付這些囂張的義軍。
如今這滿朝文武雖然也有忠良之輩,但大多數都是些明哲保身之徒,只知道逢迎上意。眼下見崇禎對於平陽府陷落一事非常不滿,於是紛紛開口指責這宋統殷剿匪不力。
而這些人中又以新任吏部尚書周延儒最甚,只見他大肆構陷那宋統殷道:
「啟稟聖上,這宋統殷畏賊如虎,放任賊寇壯大勢力,才有了今日之恥,臣認為這宋統殷罪大惡極,理應嚴辦!」
崇禎聽後面露不喜,陰沉著一張臉說道:
「這宋統殷確實是個庸臣,枉費了朕的一片苦心,但他的忠心朕還是了解的,他不至於養寇自重,就讓他回老家待著頤養天年吧!
當下我等討論的不是如何定罪的問題,眾卿可有妙計能剿滅這伙該死的蟻賊嗎?」
剛剛還在群攻宋統殷的眾大臣此刻卻不敢答話,眼下這義軍愈演愈烈,他們也沒個十拿九穩的辦法,若是提議失敗,或者舉薦的賢才像宋統殷一般給朝廷丟臉的話,他們也難逃其罪,還不如少說為妙。
過了好一會兒,見眾大臣此刻皆做了啞巴,這崇禎皇帝朱由檢不由地厲聲道:
「平日裡你們不是都號稱飽學之士嗎?如今怎麼都一個個都成了啞巴,無人能夠為朕分憂嗎!明遇你身為兵部尚書,深諳兵法,不知可有何對策能夠剿滅亂賊嗎?」
這熊明遇去年才升任兵部尚書,此刻卻是有些誠惶誠恐。當今聖上用人不疑這條準則算是完全反著來,先是凌遲處死了原先信任無比的袁崇煥,然後就是這幾年來都換了幾屆兵部尚書了,這兵部尚書又不是大白菜,怎麼能夠因為一時的失誤就隨意更替呢?
他本來就準備閉口不言混過去,但如今崇禎親自點名,他也無法再裝作不知道了,心中快速地盤算了一番後向崇禎提出一個還算是可行的方法:
「眼下賊寇雖然號稱有十幾萬人馬,但他們之中有著很大的水分,這些亂民大多都是拖家帶口,去除那些老弱外,能戰之士想必不超過三萬。
而且他們武器簡陋,紀律鬆散,遠不是我大明的對手。不過他們流竄成性,打不過我軍就去禍害別的地方,眼下他們雖然靠著虛假的人數嚇住了平陽府的守軍,奪取了一府之地,但這同樣也是我等的機會。」
崇禎聽到此處不由地上了興致,讓熊明遇繼續說下去,他也想聽聽這種禍事如何能夠成為機遇。
熊明遇見狀,頓了頓繼續說道:
「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泥腿子都是出身貧賤之人,沒有見過府城的繁華。
好不容易攻下府城,他們就算沒有因為此城大打出手,也會離心離德,更會捨不得此城,像那賊首王自用、高迎祥貪戀澤州的繁華一般,貪戀平陽府的繁榮。
這樣就給了我軍機會,我們擊潰他們容易,怕就怕的是他們再四處流竄,禍害其他地方。
依臣愚見,可令許鼎臣督左良玉軍8000人沿黃河北上進駐平陽府吸引敵軍注意力,接著派遣宣大總督張宗衡督張應昌、頗希牧、艾萬年兵7000人進入汾州,堵住反賊的北邊退路,吩咐新任三邊總督洪承疇在延安府周圍加強防禦,堵住反賊西去之路。
這樣平陽府三邊的退路都被堵住了,至於取勝的關鍵就在於曹文詔了。他麾下三千精銳的關寧將士,雖然在剿匪過程中損失了一些,但還是有著2千多的精銳。
我等再從京師調五千精銳給他,加上他的所部就有近八千精銳了,這些精銳進駐沈王的領地,也就是潞安府,對處在澤州、平陽府的反賊們形成合圍之勢。
接著由曹文詔以我軍最為精銳的兵馬從潞安向南攻擊此刻兵力相對空虛的澤州,這澤州南邊和東邊有著太行山脈,北部有著曹文詔大軍,他們只能向西逃到延安府,那麼就給了我軍四面合圍、全殲賊匪的機會了。
以上就是微臣的愚見,還請聖上斧正。」
崇禎聽後命人取來輿圖,查看了下山西附近的地形,發現此計可行性甚高。
太行山雖然有著太行八陘可以通人,但那些都是羊腸小路,若是賊寇戰敗的話,匆忙之下,大部隊定不會向那裡逃竄,小股部隊即使逃竄過去也會被沿途把守關隘的士卒所阻攔,這樣他們就只能向西逃竄,進入自己的伏擊圈中,束手就擒了。此計甚妙啊,看樣子這些臣子都是些屬核桃仁的,不敲不出來,以後還得多敲打一番才是。
在心中細想了一番後,朱由檢於是同意了熊明遇的提議,為了能夠更好的實施計劃,他任命許鼎臣為新任山西巡撫,坐鎮山西,提供糧草、兵員給曹文詔,讓左良玉受陝西的洪承疇節制,這樣能夠使計劃運轉得更好。
在吩咐好人事調動後,這苦命的崇禎皇帝不由地開始頭疼起來,這京師支援曹文詔五千精兵不算難事,但是這軍餉該怎麼辦?
如今這朝廷已經入不敷出了,他父皇、皇兄兩屆皇帝存下來的小金庫,也就是那皇銀內帑先是被袁賊薅羊毛般的薅去了一部分,之後為了遼東的穩固,這軍餉又付出去一部分,眼下剩的實在不多,還得留一部分做應急之用,實在難辦。
思慮再三後,為了一舉蕩平賊寇,消滅心腹之患,朱由檢忍痛從小金庫里又取出了一部分銀兩,再逼得那兵部與戶部各承擔了一些後,終於湊齊五千援軍與本次剿匪的各部明軍的軍餉了,這軍餉隨著密詔送到那些將領的手中,令他們務必剿滅這十餘萬盤踞在山西的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