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星月旗飄揚在埃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650章 星月旗飄揚在埃及

  集結完隊伍之後,大家開始朝內陸進發。正式開拔之前,脫歡又召集了所有的中高層軍官,給他們告知現在的情況。

  他說,這是他祖父巴西爾當時總結出來的經驗。小時候,祖父就給他說,羅馬軍隊比蠻族優越的地方,並不是最高指揮官多優秀,多有天賦——蠻族裡面,同樣也會出現這種人物。羅馬真正的強項,反而不是將軍里有多少天才,而是他們有一大批能力出眾、經驗豐富的百戶和戰團長們。

  要讓這些人發揮出優勢,就得給他們說明白,自己想要做什麼,需要他們做什麼,然後讓他們放手去做。成熟的指揮團隊,不應該只有一個棋手和眾多棋子,而是一大群棋手在為了共同目標,各司其職。只不過有人在使用軍團,有人在使用大隊。最基層的人,可能就在直接使用自己的各種武器。

  並不是每個人都和凱撒一樣,能夠在關鍵位置,精準調配每個百人隊。而且就算凱撒,也是被逼急了,才這麼做了一次的。大家都是普通人,很少有先賢那個能力,因此,還是老老實實,把組織做好。而這樣一來,肯定就比敵人的效率要高得多了。

  所以這次,他也要把整個安排說清楚。誰有疑惑,不要不好意思,都直接說明白。因為戰爭是生死相關的事情,是由不得馬虎的。今後,他會多加嘗試,逐步完善這個方式。

  脫歡告訴大家,他本來覺得應該再拖一陣子,等亞歷山大城的守軍被消耗更多,再進場。但誰知道,這些人比預計的還廢物,幾下就頂不住了。他自己也沒有指揮大戰的經驗,一時沒沉住氣,就讓大家提前進軍了。這是他的問題,需要帶頭進行反省。

  不過,第八軍團的軍團長,兼此次行軍的總管張武,還是勸他不要想這麼多。因為就算現在回頭看,依然不知道城裡人是不是真的頂不住;延遲幾天等馬穆魯克師老兵疲,也不好說會不會更有利。

  他們這次的戰略目標,並不是單純擊敗馬穆魯克,而是要經營這裡,作為前進基地。亞歷山大港如果被攻破,以馬穆魯克軍隊的一向作風,肯定要劫掠城市,縱兵殺人放火,破壞設施。到時候,港口的價值,就低了很多了。所以,冒這個風險,也不一定值得。

  張武說,戰場上是決生死的地方,雙方壓力都很大,做判斷的節奏也很快,各種難以預料的事情特別多。在發生之前,很難做出預判;發生之後,再去做假設,也同樣是沒有意義的。

  希望抓住最佳的時機,這個想法是沒錯的,但過於理想的目標也不現實。但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就沒法去後悔了。

  大家對此都表示贊同。脫歡就繼續說起現在的狀態。

  這次的情況,相對還算比較簡單。因為雙方都在尋求機會,試圖進行主力決戰。

  羅馬方面剛剛接連取得了兩次勝利,士氣正旺。士兵們略微修整之後,也還有充足的體力,可以繼續作戰。雖然人數沒有對面多,整體質量,也是高於對方的。因此,自然希望能夠找機會,儘快進行主力決戰,在野戰中打垮敵人。

  面對這種兵鋒正盛的外來軍隊,本土軍隊其實應該先做退卻,避其鋒芒,利用主場優勢慢慢消耗。等對方耗不住,或者冒失之下產生重大失誤,讓優勢的天平反轉,就有獲勝的希望了。這種思路,之前也有過很多例子了。十字軍當初,就是這麼翻車的。

  然而,脫歡認為,馬穆魯克看起來是埃及的政權,但他其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本土勢力。

  現在的馬穆魯克軍隊,甚至都遠不如法國人在曼蘇拉遇到的那支。當時,雖然阿尤布王朝已經衰落,大家競相動手,爭奪蘇丹的位置;馬穆魯克軍頭之間,也經常互相刺殺、吞併。但這些變亂,基本都限於宮廷中,是高層之間的權力遊戲,並沒有對整個軍隊產生太嚴重的影響。

  而現在,馬穆魯克領主之間,已經打了很長時間的內戰了。敘利亞地區的埃米爾們早在很久之前,就連聽調都懶得演了。這次的導火索,雖然是哈里發遭遇的一連串危機,但軍事上來看,其實就是敘利亞的埃米爾公開跳反,引羅馬人攻打埃及——這種事情,歷史上也發生過很多次了,都不足為怪了。

  而埃及本地的幾個大軍閥,也不是一條心。對方的首領謝赫,與其說是蘇丹,不如說就是個盟主。一旦他露了怯,其他軍閥們甚至都不用產生異心——他們本來都沒怎麼試圖掩飾過。

  雖然這次羅馬人勢大,讓這些人暫時團結起來,但謝赫依然很難進行有效指揮。大家都知道羅馬人不好對付,就算打贏,戰損肯定也不會小。這埃及的蘇丹,一直是兵強馬壯的人才能當。他要是堅決和羅馬人對抗,讓自己人帶頭打硬仗,那就算贏了,自己也肯定會完蛋了。


  但反過來,要是不上,同樣也不行。一味退下去,就算說是誘敵深入,也難以服眾。丟失了領地的人會怨恨他,其他人則會質疑他的能力和決心,是不是還能夠領導大家。畢竟大家讓你當盟主,就是期待你去幹活辦事的。不承擔這個責任的話,那這個蘇丹誰當不得啊?

  所以,脫歡估計,這次著急的,反而不是跨海而來的羅馬人。在前進到開羅之前,謝赫不管是主動還是被迫,肯定會出來和他們決戰的。

  尼羅河下游這邊,水網相對豐富,交通也比較便利。之前的十字軍,施工和補給能力都太差了,才會出現各種自己把自己耗死的奇怪情況。而羅馬軍隊,這次準備充足,因此並不著急。大家穩定好心態,也要安撫好初次來到南方異域,可能會想太多的士兵。其他的事情,就繼續按計劃行軍,就可以了。

  其他人都表示沒有什麼問題。脫歡便把行軍的路線和列隊順序等內容,也給他們交待了下。

  他們的目標,是埃及的首都開羅。那裡是埃及馬穆魯克的老窩,屬於不能丟的地方。朝那邊進軍,就算謝赫想要退縮,其他人也會逼著他上的。開羅到亞歷山大,是商旅頻繁往來的大路,比較好走。沿著大路,一直向東南前進就行了。

  脫歡說,他還和城裡人達成了交易。羅馬人千里迢迢跑來,打退了馬穆魯克,讓他們得以避免被劫掠殺戮的悲慘下場。按照傳統,這座城市就歸羅馬占領了。但現在事情緊急,軍團沒有功夫再進城了,所以,需要他們再支付一筆贖城費。拿到之後,大家就兩不相擾了。

  亞歷山大城的商人和市民,特別害怕軍隊進城。聽他這麼一說,立刻連聲答應下來。只一晚上的時間,就湊齊了錢,現在已經送過來了。脫歡讓兩個軍團都派人來,把自己那份領走,回去發給士兵。

  此外,城裡現在的守軍,足有五千多人。雖然大多都是臨時在周圍抓來的壯丁,和倉促武裝起來的市民,但人數是真的不少。讓他們上戰場吧,估計誰也打不過;丟在這兒,又害怕他們不老實,在後方找事。屬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那種……

  想來想去,決定把商會組織的、看起來稍微正規一點的武裝,連同一部分市民兵,都帶著一起走。也不指望他們上前線,主要是要把這些人分隔開,免得又搞什麼事情。

  就這樣,隊伍一下又多了不少人,浩浩蕩蕩地開始進發了。

  和他們預計的差不多,馬穆魯克一直有些心急。他們的斥候一直在附近觀望,時不時就和羅馬斥候進行小規模交戰,相互驅逐,試圖壓縮對方的偵查範圍。行軍的過程中,雙方的這種衝突,互有勝負,就沒有停過。

  等遠征軍前進到一個叫達曼胡爾的小城附近,就遠遠發現了在此等待的馬穆魯克大軍。

  達曼胡爾在亞歷山大東南方向,就在那條亞歷山大通往開羅的道路上,一直以來,都是一座給往來商人提供服務的城鎮,位置比較重要。

  這裡的地形都很平坦,而且也沒有達米埃塔那邊,河汊帶來的諸多沼澤濕地,利於馬穆魯克集結的騎兵行動。羅馬軍隊也不想再離開大路,雙方的行動,都謹慎而保守。

  羅馬軍隊選擇了先紮營,士兵們動作迅速,下午時分就挖掘好了壕溝,建立了堅固的營壘。馬穆魯克斥候再次趕來,兩邊又是一通例行的前哨戰。不過夜裡,馬穆魯克依然選擇了最穩妥的應對,沒有派人來襲擊。

  過了一晚之後,第二天一大早,吃完早飯,羅馬軍隊就走出營地。馬穆魯克那邊,士兵們也從城中和城邊的營地中湧出。就在城外的平地上,雙方開始一邊展開戰鬥隊形,一邊謹慎地相互靠近。

  早上十點多鐘的時候,雙方軍隊都結束了相互試探和隊列調整,完全擺開了陣勢。

  羅馬軍隊依然以兩個軍團為核心。第八軍團在右,第三十三軍團在左。第八軍團的陣勢更加厚實,擺出了經典的三線隊列。各有三個大隊放在第一、第二排,另外兩個則留作預備隊,處於最後。

  每個大隊,也都依次排列,把各個百人隊排成三排;百人隊內部,則以標準的戰鬥隊形展開,形成前後兩條戰線。整個軍團,幾乎就是個正面稍窄、縱深加大的長方形。軍團直屬的騎兵上千人,位於隊列右翼,充當機動部隊。

  第三十三軍團,則按照命令,排出了更寬的陣列。七個大隊呈一字排開,後面則是兩個大隊和軍團騎兵。

  第八軍團是個老軍團,人員基本都來自羅馬西南部,尤其是沿海各軍區。早在海倫娜太后執政的時候,因為塞爾維亞瓦解、奧斯曼北上和拉丁人進軍阿爾巴尼亞,巴爾幹西部陷入嚴重的混亂。為了躲避兵戈而流離失所的當地人,紛紛投奔更加穩定的紫帳汗國。海倫娜太后派人招攬這些人,選拔其中身體健康,因為家鄉的災難矢志向蠻族復仇的人,組建了這個軍團。


  當時,太后對軍隊的影響很弱。為了得到支持,她親自出面,給軍團授予了旗幟和番號。太后來自科穆寧家族,因此特意授權讓這個軍團使用她家的鷹徽,以皇室紫色為底色,以鷹的雙翼為標誌,表達自己的重視。

  後來,海倫娜太后因為兵變倒台時,第八軍團正處於輪休解散狀態,因此沒有做出反應。兵變之後,巴西爾三世向士兵們宣布,這只是汗廷內部的私事,不影響之前國事和軍事上的各種安排。他們依然可以使用之前的旗幟和標記。就這樣,把疑慮的軍團士兵安撫了下去。第八軍團的旗號,也就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本小說最新章節在首發,請您到去看!

  而三十三軍團,則是個臨時組建的軍團,他們使用的旗幟,就是個漢字的「三十三」。

  好在,地中海這一圈的人眼裡,漢字和圖畫,也沒有太大差別。而且,「三十三」這個圖形,它橫著寫、豎著寫,都是對稱的,看起來還挺神奇。所以,不少人真就把它當做了某種符號,就這麼接受了……

  不過,作為一個正式軍團,他們其實還是有標誌的。出發前,他們是在大都就地集結、組建的,因此,汗廷特意把大都的城徽,也就是著名的月亮星星標誌,給了他們使用。

  軍團里的各個大隊,來歷也各不相同,不像八軍團那樣長期在一起戰鬥過。這次的陣型里,最右邊,靠近第八軍團的地方,是兩個色雷斯地區的老兵組成的大隊;他們向左,依次是三個摩里亞地方戰團組成的大隊,郭康的混編大隊,以及一個大都大隊;在他們這一排後方,是軍團主力第一大隊和另一個作為預備隊的大隊。他們都是塞爾維亞老兵,負責在後面壓陣。軍團騎兵,也留在陣線之後。

  郭康左手邊,這個大都的大隊,才是情況最複雜的。他們是之前大都變亂中,守夜人戰團里,那些經過核對,沒有問題的人組成的。

  作為大都的戰團,守夜人情況特殊。他們既是大都自己,作為一個軍區,擁有的野戰戰團;也是首都大城裡,負責戍守的部隊。守夜人一直執行輪換制度,一部分人會在外作戰,等戰爭結束,再和留守的人對調,以此保持戰鬥力,也同時滿足這兩個身份的要求。

  然而那天的動亂里,守夜人的表現十分糟糕,而且事後被查出了大量虛報服役經歷之類的問題——明明要求是輪流出征,結果最後,卻成了有些人一直出征刷戰功,有些人一直在大都享福的情況。整個軍隊都為之震動,戰團從上到下,都受到了嚴查。不少相關人員被處決或者流放到諾夫哥羅德,但也有人確實一直在外面吃苦幹活,卻被牽連進去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朝廷決定讓通過審查的人,參加這次遠征。如果戰鬥中也證明依然沒有問題,那他們就可以恢復正常待遇,以此作為最後的篩查處置。

  可能也是這個原因,雖然雙方一直離得近,但郭康和他們其實沒什麼交流。一個是郭康也是當事人,而且還是事情的引發者,去那邊總覺得有點尷尬;另一方面,他們大隊的氛圍,說實話有點怪……

  郭康的大隊裡,可能是因為羅斯人太多,整體氛圍是挺……歡脫的。但他們那邊,就是一幅陰沉的感覺。因此,郭康和他們也就是開會的時候有點交流。這回他們就在軍團最左翼,希望能表現的不錯吧……

  兩個軍團之外,還有大量的盟軍部隊。

  第八軍團右邊,是大馬士革的埃米爾哈菲茲率領的將近一千名馬穆魯克,和他們的隨從們。這也是盟友中,實力最強大的一支。

  在三十三軍團左邊,則是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等小勢力提供的軍隊。他們再往左,是其他敘利亞埃米爾們帶來的人。霍姆斯的埃米爾在達米埃塔沒來,導致這邊少了一些人。目前,一共只有六百個馬穆魯克,和不到兩千人的騎兵跟隨。

  敘利亞人再往左,是兩千多亞美尼亞、庫爾德、和土庫曼僱傭兵。他們來源非常混雜,基本都是輕騎兵,有些是埃米爾們帶來的,有些則是沿途城市贊助的。

  郭康也不知道他們靠不靠譜——他覺得這幫人別臨時反水,就不錯了。而阻止他們反叛的,大概就是因為這幫人彼此都有仇,都在相互盯著呢……

  當然,還有戰鬥力比他們更差的:亞歷山大城的市民兵,目前連上戰場的資格都沒有,被脫歡拆散,打發去各處干雜活了。

  其餘人馬,都列陣完畢。郭康也帶著隨從,站在軍團的星月旗下,等待戰鬥的真正開始。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