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決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02章 決死

  崇禎十四年。

  七月十八日。

  入夜。

  遼東,松錦。

  山風呼嘯寒涼似水,樹木松濤在勁風中發出陣陣的恍若海潮一般的低吟聲。

  月明星稀,映照黑土。

  夜幕之下,六萬餘名明軍從北至南,沿乳峰山至松山一線分為十二陣。

  連番的大戰,清軍確實傷亡慘重。

  而作為進攻方的明軍自然傷亡更為慘重。

  三天的鏖戰,明軍的傷亡已經是達到了七千餘人。

  重大的傷亡使得明軍的士氣越發的低落。

  遼東巡撫邱民仰請纓領督標營留守松山城,在戰爭中受傷的傷兵們也被安置在松山城。

  如今洪承疇麾下的能戰之兵,也就只剩下了這六萬餘人。

  皓月當空,清冷似水。

  洪承疇身著甲衣,居於山腰望台凝望著遠方的清軍的營地。

  他的眉目緊蹙,眼神深邃,臉色凝重。

  如果再看的仔細一點,就能夠看到洪承疇的眼底深處布滿了恐懼。

  洪承疇緊握著腰間的寶劍,手掌之間劍柄傳來的冰冷感並沒有驅散他心中的恐懼。

  建奴不同於流寇。

  流寇戰力雖然不弱,但是終究是流寇,只要有一線生機,便沒有堅定的鬥志。

  哪怕是數十萬眾,仍舊是烏合之眾,仍舊是不堪一擊。

  但是建奴不同。

  清軍軍紀嚴明,殘酷無情。

  上命下達,敢逃跑者連坐親族,罪及家眷。

  軍旗一動,千軍向前。

  血旗搖動,百戰至死。

  清軍戰力強悍,韌性驚人,同等的人數尚且難以戰勝,更何況現今清軍有兩倍的人數。

  洪承疇眼神不斷變幻,心中的思緒更是雜亂。

  前路昏暗,不見希望。

  遠方的山嶺之間,清軍營地一片燈火燦爛。

  清軍沒有任何的避諱自從暴露之後,一直都是下的明營。

  燈光星星點點沿著那三道狹長的壕溝一路向南,如同天上的銀河一般。

  成為了分割松錦與寧遠的一道天塹。

  洪承疇的心臟劇烈的跳動著。

  劇烈的甚至連洪承疇自己能夠清楚的感覺到心臟的跳動。

  洪承疇從未感覺死亡如此之近過。

  死亡,洪承疇也曾預想過。

  有致仕返鄉,終老故里。

  也有卒於任中,犧牲殉國的。

  在寧遠誓師出征之時,洪承疇就想過了松錦之戰最壞的結局。

  殉國,是一等一的死法。

  那怕是兵敗松錦,葬送九邊精銳,只要他洪承疇以身殉國。

  後世史書之上的評價,也終究不會太過於苛責。

  只是……

  洪承疇握緊了拳頭。

  恐懼充盈在他的心頭。

  洪承疇竭力控制著自己的身軀。

  恐懼在洪承疇的心頭縈繞,但是理智一直告訴著洪承疇,身為三軍之主帥,絕不可流露半分畏懼之情。

  「轟!轟!轟!轟轟轟!!!」

  巨大的轟鳴聲驟然響起,打破了寧靜的黑夜,驚起了四方的飛鳥。

  洪承疇回望乳峰山。

  乳峰山上,火光密布。

  火炮的轟鳴聲一聲接著一聲,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在山間谷地之間響徹。

  沉悶的音波一浪一浪襲擊而來,沖刷著眾人的耳膜,衝擊著眾人的胸腔。

  ……

  山風陣陣,帶起旌旗萬千。

  松濤聲聲,掠過崇山峻岭。

  乳峰山北。

  楊國柱與劉肇基兩人身著戰甲,騎乘著戰馬,並肩而立。


  周遭一眾親衛家丁皆是全副武裝,帶槍佩弓。

  各處的山頭上,宣府、遼東兩鎮的軍兵已經完成了集結。

  宣府的步兵們罩袍束帶,執槍持銃,排布著緊密的軍陣,依山而立。

  遼東的騎兵們握緊了手中的武器,輕拍著座下那位與他們長久以來一起征戰的同伴。

  兩鎮的軍兵們相互交頭接耳。

  這一次沒有將校阻攔,也沒有軍官喝止。

  因為他們彼此之間是在做最後的告別。

  兩鎮的軍兵來自不同的地方,說著不同的口音,但是卻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除了告別之外,還有人祈禱,還有人垂淚嗚咽。

  所有的聲音,最終都被那震耳欲聾的炮聲所壓制了下來。

  轟隆的炮聲在持續了許久之後,終於停息了下來。

  「咚!」「咚!」「咚!」

  渾厚的戰鼓聲在乳峰山的山巔響起。

  赤裸著上身的明軍力士奮力的敲擊著營地之中陳列的大鼓。

  下一瞬間,乳峰山上,兩鎮上萬名明軍齊齊而動。

  楊國柱和劉肇基兩人短暫的對視一眼,而後輕拉韁繩,分別策馬而下。

  密如驟雨般的馬蹄聲響徹在眾人的耳畔,山呼海嘯般的呼喊聲也隨之響起,直衝雲霄,傳向四方。

  「復土!」

  ……

  「傳我將令。」

  洪承疇騎乘在戰馬之上,遙望著遠方燈火相較於其餘兩方最為黯淡的地方,緩緩下達了軍令。

  「進攻石灰窯!」

  號角沉鳴,令騎飛馳。

  洪承疇將令下達。

  前軍。

  大同、山海、密雲三鎮兩萬餘名軍兵皆是一起向前,向著石灰窯猛攻而去。

  而與此同時。

  更南面的向陰屯也響起了火炮的聲響。

  寧遠鎮的鎮兵在火炮的掩護之下,也向著向陰屯的清軍營地發起了攻勢。

  石灰窯的北面,同樣響起了火炮的聲響。

  同時伴隨著火藥的引燃聲大量的火箭劃破夜空,向著清軍的營地飛射而來。

  中協、東協兩鎮的兵馬,在曹文詔與白廣恩的統領之下向著長嶺山南的清軍營地覆壓而去。

  頃刻之間,自長嶺山至向陰屯,長達二十餘里的陣線之上,明清雙方共計十數萬軍隊已是糾葛在了一起。

  隆隆的戰鼓聲響徹在山間谷地。

  渾厚的號角聲壓倒了兵士中傷的哀嚎聲。

  急促的馬蹄聲宛如死亡的喪鐘。

  火光之下明晃晃的刀刃,宛若索命的陰陽幡。

  戰場之上聲音嘈雜,凶厲的滿語、粗獷的蒙語、決然的漢語,全都混雜在一起。

  震耳欲聾的喊殺聲一浪高過一浪,密集而又急促的腳步聲,一陣響過一陣。

  銃炮的轟鳴聲宛如炒豆一般不斷的響起。

  每一次的響起,都必然會帶起陣陣的哀嚎聲。

  沸騰的鮮血澆灌在冰冷的草地之上,在松錦的山間谷地之間蜿蜒成一條又一條的血色溪流。

  戰馬嘶鳴著衝撞往來,砍落的殘肢被人踩馬踢滾來滾去,被刺倒的馬匹無力地掙扎直到被踏成一攤肉泥。

  戰場各處,明清兩軍的軍陣絞殺在一起。

  糾葛在一起的軍陣,猶如一座巨大的絞肉機一般,不斷的收割著雙方士兵的性命。

  槍刺入肉聲、金戈碰撞聲、鐵甲刺響聲不絕於耳。

  雙方陣線之中不斷有人倒下,很快又有人補上。

  明軍被困松錦之間,退無可退,背水一戰,已經決死。

  無錯版本在讀!首一發一本小說。讀

  清軍軍紀嚴苛,上令下達,膽敢逃亡,連坐親族罪及妻兒,不能退讓。

  富饒漢地讓他們沉迷,他們不想再回到那冰冷無情的白山黑水之間。

  這些縱橫在山林的女真獵人們已經是豁出了性命。


  而蜂擁而來的明軍們,帶著復土的景願,帶著雪恥的決心。

  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每一刻都有人永遠的在這片土地之上沉眠。

  賭桌之上,雙方都已經丟出了全部的籌碼。

  錦州城外的廝殺烈度比起南線更甚。

  在乳峰山上的兩鎮明軍猛攻錦州外圍的清軍大營之時。

  被困於錦州城中的祖大壽也領兵出城,配合外圍進攻的明軍夾擊錦州城外的清軍營地。

  子初一刻。

  石灰窯清軍大營淪陷,殘存的千餘清軍狼狽而逃。

  明軍進駐石灰窯,向著南繼續突圍而去。

  慘重的傷亡使得明軍的狀況極為不好。

  軍心和士氣都收到了極大的影響。

  不過占據了石灰窯,突圍的曙光僅在眼前,眾人也是強自打起了精神。

  在經過了短暫的整隊之後,三鎮明軍再度向前進軍。

  前鋒騎兵一路馳騁,奔馳而出,一路之上竟然沒有遇到任何的伏兵。

  不過就在中軍前行到達一半的時候,兩山之間突然傳來大量火炮的轟鳴之聲。

  而原本前鋒騎兵掃過的地方,陡然出現了大量的兵馬。

  銃炮齊鳴之間,一彪全副武裝的兵馬掩殺而出。

  不過這一次,明軍並沒有因為突如其來的打擊而瞬間崩潰。

  伴隨著急促的步鼓聲,明軍的兩翼三鎮的將校帶著精銳的家丁,加入了戰場之中,向著那些直衝而來的護軍衝擊而去!

  ……

  長嶺山清軍大營。

  御營中軍。

  黃台吉站在中軍東部的望台之上,凝望著各處不斷閃耀的燈火眉頭緊鎖。

  一封封戰報從各處傳來,讓黃台吉原本認定勝利的內心開始動搖。

  明軍這幾日野戰,堅強的簡直不像是明軍。

  黃台吉並不是沒有見過慷慨赴死的明軍。

  但是那些慷慨赴死,勇敢無畏的人,在明國的軍隊之中往往是少數。

  很多時候只需要殺了他們,其他的人就是待宰的羔羊。

  「不過,勝利終歸是屬於我大清……」

  黃台吉握緊了腰間的寶刀,他的眼神堅定無比。

  多爾袞已經穩住了錦州外圍的防線,並開始組織反攻。

  而阿濟格在向陰屯接連擊退明軍的攻勢。

  石灰窯那邊,明軍雖然占據了石灰窯,但是終究是沒有辦法越過後面的兩道防線。

  鰲拜已經帶領護軍和明軍發起了交鋒,尚可喜和耿仲明兩人也已經是排布好了陣勢。

  火器裝填和準頭,弱於重弓多矣。

  但是在防守戰,尤其是在有壕溝柵欄之時的防守戰,就是真真正正的殺敵利器。

  黃台吉不斷的調兵遣將,發布著號令。

  明軍如此頑強的戰鬥意志持續不了太久。

  很快慘重的傷亡就會影響他們的士氣……

  只是……

  黃台吉神色凝重,掃視著四方的戰場。

  多年以來戰場上經歷,讓他敏銳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察覺到了一絲危險,但是細想之後又不能察覺到底是哪裡不對。

  銃炮的聲響在遠方不斷響起隱隱約約,廝殺與呼喊聲在各處之間迴蕩,傳入了他的耳畔。

  黃台吉心中猛地向下一沉,直到此刻,他終於發現了是什麼地方不對。

  從一刻鐘前起,他就沒有再聽到任何一陣馬蹄聲,見到任何一名將軍情遞報上來的令騎。

  到底是久經沙場多年,黃台吉橫眉立目,果斷下達了軍令。

  長嶺山的營門打開了些許的縫隙,十數名護軍營的甲騎轉瞬之間便已是奔馳而出。

  躍動的火把點亮了一片又一片黑暗的角落。

  也讓黃台吉原本劇烈的跳動的內心緩緩平靜了下來。

  黃台吉心想,或許前線只是……

  就在黃台吉心存僥倖之時。


  視野之中那躍動火光驟然熄滅。

  黃台吉的臉也終於是徹底的沉了下去。

  下一瞬間,長嶺山大營的警鈴被猛然搖響。

  刺耳的鈴聲一瞬間便傳遍整個長嶺山的區域。

  而幾乎就是在同一時刻。

  長嶺山外,一聲嘹亮的天鵝音沖霄而起。

  緊接著,原本黑暗的地方突然浮現出了點點火光。

  密集的火光聚集在一起,最終匯聚成了一片片火海。

  一面高大的將旗也在此刻升起。

  高達一丈八尺的火紅色總兵將旗在逆風之中獵獵而動,招展開來。

  曹文詔頭戴三旗日月盔,身著魚鱗齊腰甲,下著百花織錦戰裙,手執著虎槍,立於將旗之下。

  耀目火光映照在曹文詔的身上,經由甲葉的反射之下更顯威嚴。

  凜然。

  恍若天神!

  北風迎面襲來,吹起了他罩在甲冑之上的紅棉戰袍。

  高頂頓項盔上上三面火紅色的盔旗也在勁風的作用之下不斷躍動。

  勁風鼓盪,帶起了曹文詔身後五百餘名甲兵頭上的盔旗和紅纓,宛若一片翻騰的怒濤。

  驟然的生變,讓清軍御營中軍混亂不堪。

  刺耳的警鈴聲在黑夜之中顯得尤為刺耳。

  曹文詔的神色平靜,心如止水。

  目視著不遠處燈火通明的望台。

  目視著那望台之上,站在最高處的身影。

  火光搖曳,映照著眾人的衣甲。

  月光似水,輕拂過眾人的臉龐。

  曹文詔緩緩舉起了手中的虎槍,冷森森的槍尖指向清軍的御營。

  身後五百甲兵,已是洶湧向前!

  ……

  《明史·列傳第一百五十六》:

  曹文詔等秉驍猛之資,所向摧敗,皆所稱萬人敵也。

  大命既傾,良將顛蹶。

  三人者忠勇最著,死事亦最烈,故別著於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