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憑君莫話造反事 殺人放火受招安
次日清晨,河道總督衙門。
范河台一早便得到線報,永嘉縣城的反賊們發生了火併,匪首林白和八卦會的高層被驅逐。
「賊騎頭目的底細到底有沒有查清楚?」
范總督有些焦急的詢問道。
趙師爺趕緊回稟:
「一起被趕出縣城的八卦會眾里,有幾人投了誠。
據他們所知,賊騎統領姓王,單一個佑字,神京人氏,一個多月前才投奔到郭家莊。
正是在此人操練下,賊人騎兵的戰力才突飛猛進。」
范河台捋了捋鬍鬚,輕輕點了點頭。
「如此說來,這個王佑不是林逆的嫡系,也不是八卦會的人了?」
他不由自主的皺了皺眉頭,有些無奈的說道:
「這姓王的倒是個難得的將才。只是如今反賊們換了他來主持,若拖延日久,等其練出精兵,再想鎮壓,恐難上加難了!」
「大人英明!」趙師爺先恭維了一句,又接著說道:
「學生仔細研究了一番,發現這個王佑並不是濫殺之人。
從他指揮的幾次戰例來看,每次都是將官軍擊潰便罷,俘虜也絕不殺害,應該對朝廷還懷著敬畏之心。
而且投誠的八卦會眾也說過,當初有叛軍在縣城乘機劫掠,王佑發現後,竟將一干人等就地正法,可見他跟林逆這些一心造反之人並不相同。
故而,學生覺得,大人是不是可以嘗試下招撫的法子。」
范總督有些吃驚的看了眼趙師爺,轉念一想,若真能招安了王佑,確是好處多多。
不僅之前失陷城池、損兵折將的罪過都能消除,還能得個運籌帷幄、處置得當的功勞。
畢竟當下旱情嚴重,朝廷為了籌集賑災的糧錢就已經夠頭疼的了,濟州的反叛再曠日持久的延續下去,那花費肯定會讓朝中的袞袞諸公焦頭爛額。
若是不費一兵一卒便將反叛招撫,這些費用就能節省下來,他范某為朝廷分憂的能臣形象便在皇帝和諸位重臣的心中紮下了根。
「如此看來,確實可以考慮招撫這條路。
趙先生,想來應有全盤計劃了吧?」
趙師爺得意的摸了摸鬍子,躬身行了一禮:
「學生意欲前往永嘉縣城一趟,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勸那王佑率眾歸順朝廷!」
范河台滿意的點了點頭,讚許道:
「先生高義,此事若成,當為頭功!」
-----------------
王佑此時正深陷溫柔鄉中。
燕兒和薛姨媽一左一右的伺候著他更衣洗漱。
古人言由儉入奢易,他算是深有體會了。
誰能想到,一個多月前還什麼都親力親為,如今竟能心安理得被人服侍。
果然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到意志堅定,不受外物所擾的,至少他王某人不行。
嬉笑的將右手攀上山丘,被薛姨媽嗔怪的揮手拍掉。
「佑哥兒別頑皮,燕兒看著呢?」
「奴婢什麼都沒看見,姑太太別在意!」
一句話說的薛姨媽羞紅了臉,上前便要撕這小丫頭的嘴。
燕兒只笑嘻嘻的向後躲,口中不迭聲的求告道:
「好姐姐饒了我這回吧,下次必不敢了!」
王佑趕緊將薛姨媽攔住,氣的她雙手止不住的在男人身上亂捶。
「你們主僕倆個就這麼消遣我,真要我羞愧死了才甘心嗎?」
說著,忍不住就要哭出聲來。
王佑見玩笑開過了火,忙裝著樣子將小丫頭呵斥了一頓,又摟著薛姨媽好聲安慰了幾句,燕兒也趕緊伏低做小的上前告饒。
兩人好一通忙活,終哄的她破涕為笑,不再計較。
及至將王佑送出前廳,遙望著男人出了院門,薛姨媽這才猛然驚覺,她竟真像個送丈夫外出的妻子一般,心中也漸漸將這個族中的晚輩當成了自己的男人。
雖難以啟齒,但不得不承認,這種有人依靠的感覺很的讓人沉迷。
「若能這樣一輩子,想來也是極好的吧!
只是文龍和寶釵,哎——」
-----------------
趙師爺的到來,讓王佑頗為意外。
聽了他滔滔不絕、文采飛揚的一番勸降之言,更是有些無語。
王佑不是個不知變通之人,底線反而比較靈活。
當發現在封建社會造反這條路成本太高,百姓傷亡太大時,他很快又想到了另一個辦法。
那就是通過招安獲得官身,然後再想方設法繼續加官進爵,等真的到達一定的地位後,自然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影響朝政,從而實現他造福百姓的目標。
王佑知道這屬於改良派,只能治標,無法治本。
可他前世就是個普通人,這一生也不想那麼勞累,在享受富貴的同時,能做到這些已經是良心未泯了。
不過若是有機會,也可以學下司馬老賊,奪了這大臨江山。
到時候,整個天下都由他主宰,如同一副空白的畫卷,可以揮毫潑墨、恣意施展了。
原本想著再打上幾仗,將前來圍剿的官軍一一擊潰後,再趁著大勝之威,主動提出招安事宜,這樣也能賣個好價格。
誰曾想計劃出現變故,河道總督聽說他執掌義軍後,便匆匆的派人前來招撫了。
王佑覺得現在就歸順朝廷的話,倒也不是不行,只不過應該換不來什麼好的條件了。
當然雙方剛剛接觸,根本談不上信任,互相了解對方的想法才是主要目的。
趙師爺慷慨激昂的講了一通後,王佑點了點桌上的茶杯,笑嘻嘻的說道:
「貴使請用茶!」
倆人遂對坐而飲,閒聊幾句後,王佑很快便提出了自己的條件。
一是要皇帝明發旨意,赦免城中所有起事的義軍,以前種種罪責,均需既往不咎。
二是要幫他脫了奴籍,給予官身,而且軍職實缺不能低於正四品都司,虛銜不得低於正三品指揮使。
三是若授予實職,需准三個月的假期,以方便他回金陵探望母親和兄長。
其他如怎麼安置城中的民眾,怎麼改編翼虎和游龍等義軍騎兵等等,則另行商討。
趙師爺有些驚訝,這第二條後面討要官職可以理解,前面的卻是什麼意思。
王佑遂將身世一一道明,並把從寧國府逃出後的經歷也挑著講了一些,直聽的對方嘖嘖稱奇。
兩人又認真商量了一些細節,王佑非常貼心的送上了八百兩紋銀作為酬謝,趙師爺一番推讓後,心滿意足的踏上了歸程。
-----------------
「什麼?王佑是金陵王家的旁支族人,還曾經賣身寧國府賈家為奴?」
范總督大為震驚,沒想到一個反賊頭子竟然有這麼曲折的身世。
「老大人明鑑,這王佑確實是這麼說的。
他的高祖和京營王子騰王節度使的曾祖是親兄弟,兩人雖出了五服,但仍是同族叔侄。」
范河台笑道:
「什麼高祖、曾祖的,他們這些勛貴之家,向來枝繁葉茂、人口眾多,又隔了好幾代,關係早就不知道疏遠成什麼樣子了。」
「老大人所言極是!」
范總督看著呈上的密談條陳,奇怪的問道:
「他不論怎樣也算是金陵王家的人,怎麼被賣到賈家當了馬夫?」
趙師爺趕緊解釋:
「王佑的父親好賭,將家底輸了個乾淨,因當年金陵王家只有一房在神京居住,王節度也在外地任職,為了籌集回老家的盤纏,他父親於是托人將其賣給了寧國府的賴管家。」
話音未落,范東和突然說道:
「肯定是隱瞞了身份,不然那姓賴的管家可不敢買!」
「老大人明見萬里啊!」趙師爺的表情有些誇張。
「確實偽造了身份。他那父親也存了私心,說是過幾年攢點銀子就來贖他。
榮國府的王夫人是他父親的族姐,有這層關係在,到時候隨便給點錢就能將人接回去,寧國府還不敢聲張。」
范東和嗤笑一聲,不屑道:
「連親戚都算計的賭棍,真是小人一個!」
趙師爺接著把王佑怎麼挨打受傷、如何病重瀕死,又莫名被人救出寧府的事情說了一遍,直聽得范河台連連搖頭。
「不盡不實,這姓王的肯定隱瞞了不少內情。」
「不過他既然是金陵王家的族人,也算是家世清白;
一個多月前才投了林逆,還沒有入那勞什子八卦會,應是被蒙蔽裹挾;
驅趕了林逆和八卦會的高層,控制縣城後能積極接受招安,可見其仍懷忠義、心向朝廷。
且提的條件也寬鬆,招撫此人,希望很大啊!」
趙師爺忙躬身道賀,范總督得意的捋了捋鬍鬚,叮囑道:
「一事不勞二主,還得煩請先生多多用心,若能招撫成功,必有重酬!」
於是,趙師爺又接著往來了三四趟,雙方對招撫的各個細節都進行了商討,王佑也將消息隱晦的透漏給了耿勇等身邊的親信。
待事情大體定下後,范東和以河道總督衙門的名義,緊急遞送了一份奏疏,將招安一事細細稟明,希望朝廷能施下雨露、寬宥有罪,同意招撫,停止干戈。
-----------------
皇宮,養性殿。
乾元帝看完手中的奏摺,嚴肅的臉上不由露出幾分笑容。
他略一思量,這才抬頭望向侍立一旁的徐中堂,開口問道:
「徐先生,這封招安的摺子,軍機處是什麼意見?」
「回陛下,諸位軍機大臣都覺得,反賊頭目王佑應是真心歸順朝廷,他所提的條件也不算過分。
如今東山省各地雖已陸續降雨,旱情有所緩解,但仍有部分流民沒有安置妥善,各種暴動之事也時有發生。
若能將聲勢最大的一股反賊招安,對後續其他地方賊寇的剿撫也是有所裨益的!」
徐廷光侃侃而談,顯然對河道總督的提議非常的認同。
乾元帝輕輕的點了下頭,並沒有明確的表態,反而好奇的問道:
「這頭領王佑,果真是王子騰的族侄?」
徐廷光笑著回道:
「微臣接到奏摺後便已著人調查了,想來很快就能獲得準確的消息。
不過前些時日,倒確實聽說寧國府的賈珍被一夥入室的強盜打成重傷,請了好幾位太醫上門治療。
還聽說那晚他們府上丟了個馬夫,當時還滿神都的尋找,應該就是這個王佑吧?」
乾元帝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又突然想起什麼,將摺子打開看了兩眼,這才笑著說道:
「哈哈,徐先生,儘快核實下吧。
摺子上說的若不假,那王佑也算世受皇恩,一時誤入歧途也是可能的。
就允了他的條件,賞他個三品都指揮僉事的署職吧。」
「河道衙門的摺子中每每提及王佑勇武過人,他訓練的騎兵也頗為犀利,可見是個難得的將才,范總督想讓他頂替已死的白副將權知河標騎兵協,不知陛下的意思?」
乾元帝略一思量道:
「既然人才難得,就別留在河標了。
他不是請了假嗎,先不安排實職,三個月後讓他進京見駕。
朕要親自看看這個王佑是怎麼的神勇無雙,到時再安排職務也不遲!」
「陛下聖明!」
范河台一早便得到線報,永嘉縣城的反賊們發生了火併,匪首林白和八卦會的高層被驅逐。
「賊騎頭目的底細到底有沒有查清楚?」
范總督有些焦急的詢問道。
趙師爺趕緊回稟:
「一起被趕出縣城的八卦會眾里,有幾人投了誠。
據他們所知,賊騎統領姓王,單一個佑字,神京人氏,一個多月前才投奔到郭家莊。
正是在此人操練下,賊人騎兵的戰力才突飛猛進。」
范河台捋了捋鬍鬚,輕輕點了點頭。
「如此說來,這個王佑不是林逆的嫡系,也不是八卦會的人了?」
他不由自主的皺了皺眉頭,有些無奈的說道:
「這姓王的倒是個難得的將才。只是如今反賊們換了他來主持,若拖延日久,等其練出精兵,再想鎮壓,恐難上加難了!」
「大人英明!」趙師爺先恭維了一句,又接著說道:
「學生仔細研究了一番,發現這個王佑並不是濫殺之人。
從他指揮的幾次戰例來看,每次都是將官軍擊潰便罷,俘虜也絕不殺害,應該對朝廷還懷著敬畏之心。
而且投誠的八卦會眾也說過,當初有叛軍在縣城乘機劫掠,王佑發現後,竟將一干人等就地正法,可見他跟林逆這些一心造反之人並不相同。
故而,學生覺得,大人是不是可以嘗試下招撫的法子。」
范總督有些吃驚的看了眼趙師爺,轉念一想,若真能招安了王佑,確是好處多多。
不僅之前失陷城池、損兵折將的罪過都能消除,還能得個運籌帷幄、處置得當的功勞。
畢竟當下旱情嚴重,朝廷為了籌集賑災的糧錢就已經夠頭疼的了,濟州的反叛再曠日持久的延續下去,那花費肯定會讓朝中的袞袞諸公焦頭爛額。
若是不費一兵一卒便將反叛招撫,這些費用就能節省下來,他范某為朝廷分憂的能臣形象便在皇帝和諸位重臣的心中紮下了根。
「如此看來,確實可以考慮招撫這條路。
趙先生,想來應有全盤計劃了吧?」
趙師爺得意的摸了摸鬍子,躬身行了一禮:
「學生意欲前往永嘉縣城一趟,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勸那王佑率眾歸順朝廷!」
范河台滿意的點了點頭,讚許道:
「先生高義,此事若成,當為頭功!」
-----------------
王佑此時正深陷溫柔鄉中。
燕兒和薛姨媽一左一右的伺候著他更衣洗漱。
古人言由儉入奢易,他算是深有體會了。
誰能想到,一個多月前還什麼都親力親為,如今竟能心安理得被人服侍。
果然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到意志堅定,不受外物所擾的,至少他王某人不行。
嬉笑的將右手攀上山丘,被薛姨媽嗔怪的揮手拍掉。
「佑哥兒別頑皮,燕兒看著呢?」
「奴婢什麼都沒看見,姑太太別在意!」
一句話說的薛姨媽羞紅了臉,上前便要撕這小丫頭的嘴。
燕兒只笑嘻嘻的向後躲,口中不迭聲的求告道:
「好姐姐饒了我這回吧,下次必不敢了!」
王佑趕緊將薛姨媽攔住,氣的她雙手止不住的在男人身上亂捶。
「你們主僕倆個就這麼消遣我,真要我羞愧死了才甘心嗎?」
說著,忍不住就要哭出聲來。
王佑見玩笑開過了火,忙裝著樣子將小丫頭呵斥了一頓,又摟著薛姨媽好聲安慰了幾句,燕兒也趕緊伏低做小的上前告饒。
兩人好一通忙活,終哄的她破涕為笑,不再計較。
及至將王佑送出前廳,遙望著男人出了院門,薛姨媽這才猛然驚覺,她竟真像個送丈夫外出的妻子一般,心中也漸漸將這個族中的晚輩當成了自己的男人。
雖難以啟齒,但不得不承認,這種有人依靠的感覺很的讓人沉迷。
「若能這樣一輩子,想來也是極好的吧!
只是文龍和寶釵,哎——」
-----------------
趙師爺的到來,讓王佑頗為意外。
聽了他滔滔不絕、文采飛揚的一番勸降之言,更是有些無語。
王佑不是個不知變通之人,底線反而比較靈活。
當發現在封建社會造反這條路成本太高,百姓傷亡太大時,他很快又想到了另一個辦法。
那就是通過招安獲得官身,然後再想方設法繼續加官進爵,等真的到達一定的地位後,自然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影響朝政,從而實現他造福百姓的目標。
王佑知道這屬於改良派,只能治標,無法治本。
可他前世就是個普通人,這一生也不想那麼勞累,在享受富貴的同時,能做到這些已經是良心未泯了。
不過若是有機會,也可以學下司馬老賊,奪了這大臨江山。
到時候,整個天下都由他主宰,如同一副空白的畫卷,可以揮毫潑墨、恣意施展了。
原本想著再打上幾仗,將前來圍剿的官軍一一擊潰後,再趁著大勝之威,主動提出招安事宜,這樣也能賣個好價格。
誰曾想計劃出現變故,河道總督聽說他執掌義軍後,便匆匆的派人前來招撫了。
王佑覺得現在就歸順朝廷的話,倒也不是不行,只不過應該換不來什麼好的條件了。
當然雙方剛剛接觸,根本談不上信任,互相了解對方的想法才是主要目的。
趙師爺慷慨激昂的講了一通後,王佑點了點桌上的茶杯,笑嘻嘻的說道:
「貴使請用茶!」
倆人遂對坐而飲,閒聊幾句後,王佑很快便提出了自己的條件。
一是要皇帝明發旨意,赦免城中所有起事的義軍,以前種種罪責,均需既往不咎。
二是要幫他脫了奴籍,給予官身,而且軍職實缺不能低於正四品都司,虛銜不得低於正三品指揮使。
三是若授予實職,需准三個月的假期,以方便他回金陵探望母親和兄長。
其他如怎麼安置城中的民眾,怎麼改編翼虎和游龍等義軍騎兵等等,則另行商討。
趙師爺有些驚訝,這第二條後面討要官職可以理解,前面的卻是什麼意思。
王佑遂將身世一一道明,並把從寧國府逃出後的經歷也挑著講了一些,直聽的對方嘖嘖稱奇。
兩人又認真商量了一些細節,王佑非常貼心的送上了八百兩紋銀作為酬謝,趙師爺一番推讓後,心滿意足的踏上了歸程。
-----------------
「什麼?王佑是金陵王家的旁支族人,還曾經賣身寧國府賈家為奴?」
范總督大為震驚,沒想到一個反賊頭子竟然有這麼曲折的身世。
「老大人明鑑,這王佑確實是這麼說的。
他的高祖和京營王子騰王節度使的曾祖是親兄弟,兩人雖出了五服,但仍是同族叔侄。」
范河台笑道:
「什麼高祖、曾祖的,他們這些勛貴之家,向來枝繁葉茂、人口眾多,又隔了好幾代,關係早就不知道疏遠成什麼樣子了。」
「老大人所言極是!」
范總督看著呈上的密談條陳,奇怪的問道:
「他不論怎樣也算是金陵王家的人,怎麼被賣到賈家當了馬夫?」
趙師爺趕緊解釋:
「王佑的父親好賭,將家底輸了個乾淨,因當年金陵王家只有一房在神京居住,王節度也在外地任職,為了籌集回老家的盤纏,他父親於是托人將其賣給了寧國府的賴管家。」
話音未落,范東和突然說道:
「肯定是隱瞞了身份,不然那姓賴的管家可不敢買!」
「老大人明見萬里啊!」趙師爺的表情有些誇張。
「確實偽造了身份。他那父親也存了私心,說是過幾年攢點銀子就來贖他。
榮國府的王夫人是他父親的族姐,有這層關係在,到時候隨便給點錢就能將人接回去,寧國府還不敢聲張。」
范東和嗤笑一聲,不屑道:
「連親戚都算計的賭棍,真是小人一個!」
趙師爺接著把王佑怎麼挨打受傷、如何病重瀕死,又莫名被人救出寧府的事情說了一遍,直聽得范河台連連搖頭。
「不盡不實,這姓王的肯定隱瞞了不少內情。」
「不過他既然是金陵王家的族人,也算是家世清白;
一個多月前才投了林逆,還沒有入那勞什子八卦會,應是被蒙蔽裹挾;
驅趕了林逆和八卦會的高層,控制縣城後能積極接受招安,可見其仍懷忠義、心向朝廷。
且提的條件也寬鬆,招撫此人,希望很大啊!」
趙師爺忙躬身道賀,范總督得意的捋了捋鬍鬚,叮囑道:
「一事不勞二主,還得煩請先生多多用心,若能招撫成功,必有重酬!」
於是,趙師爺又接著往來了三四趟,雙方對招撫的各個細節都進行了商討,王佑也將消息隱晦的透漏給了耿勇等身邊的親信。
待事情大體定下後,范東和以河道總督衙門的名義,緊急遞送了一份奏疏,將招安一事細細稟明,希望朝廷能施下雨露、寬宥有罪,同意招撫,停止干戈。
-----------------
皇宮,養性殿。
乾元帝看完手中的奏摺,嚴肅的臉上不由露出幾分笑容。
他略一思量,這才抬頭望向侍立一旁的徐中堂,開口問道:
「徐先生,這封招安的摺子,軍機處是什麼意見?」
「回陛下,諸位軍機大臣都覺得,反賊頭目王佑應是真心歸順朝廷,他所提的條件也不算過分。
如今東山省各地雖已陸續降雨,旱情有所緩解,但仍有部分流民沒有安置妥善,各種暴動之事也時有發生。
若能將聲勢最大的一股反賊招安,對後續其他地方賊寇的剿撫也是有所裨益的!」
徐廷光侃侃而談,顯然對河道總督的提議非常的認同。
乾元帝輕輕的點了下頭,並沒有明確的表態,反而好奇的問道:
「這頭領王佑,果真是王子騰的族侄?」
徐廷光笑著回道:
「微臣接到奏摺後便已著人調查了,想來很快就能獲得準確的消息。
不過前些時日,倒確實聽說寧國府的賈珍被一夥入室的強盜打成重傷,請了好幾位太醫上門治療。
還聽說那晚他們府上丟了個馬夫,當時還滿神都的尋找,應該就是這個王佑吧?」
乾元帝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又突然想起什麼,將摺子打開看了兩眼,這才笑著說道:
「哈哈,徐先生,儘快核實下吧。
摺子上說的若不假,那王佑也算世受皇恩,一時誤入歧途也是可能的。
就允了他的條件,賞他個三品都指揮僉事的署職吧。」
「河道衙門的摺子中每每提及王佑勇武過人,他訓練的騎兵也頗為犀利,可見是個難得的將才,范總督想讓他頂替已死的白副將權知河標騎兵協,不知陛下的意思?」
乾元帝略一思量道:
「既然人才難得,就別留在河標了。
他不是請了假嗎,先不安排實職,三個月後讓他進京見駕。
朕要親自看看這個王佑是怎麼的神勇無雙,到時再安排職務也不遲!」
「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