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徐中堂奏議平叛 薛姨媽顯露家世
神京,軍機處。
兩封八百里加急的奏摺擺放在首席軍機大臣徐閣老的座案上。
徐大人乃文華殿大學士,在內閣已經幹了快三年。
前些時日,原領班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孔大人因病重乞了骸骨,退休回家了。
圍繞誰補進軍機處接任孔大人,徐閣老和吏部尚書王天官進行了一番明爭暗鬥,雙方的勢力也相互攻訐,弄的整個朝廷都烏煙瘴氣的。
很多工作都被擱置下來,關於東山省大旱的奏摺雖然一日三封的送進來,皇帝也做了賑災的批示,下達了詔書。
但由於爭鬥的雙方勢同水火,機構之間運行不暢,導致拖了好久都沒執行下去。
當今的乾元帝見兩人鬧得實在不成體統,在請示過太上皇后,指定徐廷光徐閣老領了首席軍機大臣的職務,成了事實上的帝國宰輔。
吏部王天官則加了太子太傅的虛銜,以示榮寵。
至此塵埃落定,雙方都偃旗息鼓,朝政也終於正常的運轉起來。
徐閣老,如今應稱之為徐中堂,進了軍機處後,立刻大力推進賑災事宜。
從東山省上奏的各份題本來看,經過之前的耽擱,當地的災情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說是餓殍遍野也絕不為過。
如此大規模的旱情,不及時處理,釀出民變就麻煩了!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眼前的兩份河道總督的摺子正是上奏了發生在濟州的反叛之事。
頭一份奏摺說,一個叫林白的人,趁著天降大旱、流民四起,聚眾造反了。
反賊占了永嘉縣城,前去圍剿的官軍馬隊因主將一時大意,誤中賊人埋伏,遭遇小挫,主將也中流矢而亡。
雖然裡面說的花團錦簇,將這些反賊比喻成癬疥之疾,好像朝廷只要隨便派點軍隊就能剿滅。
但徐中堂也是老於世故的,知道下面的人為了推卸責任,慣會粉飾太平。
既然永嘉縣城失守,馬隊主將戰死,那這場叛亂就小不了。
果然後一封奏摺就說了,反賊馬隊偷襲了濟州的運河碼頭,官軍殊死抵抗,最終打退敵人,力保城池和碼頭不失。
徐中堂看了,氣的差點笑出聲來。
什麼狗屁力保城池和碼頭不失,濟州城可能沒事,運河碼頭絕對被賊人攻占過。
要不然那幾十條漕船怎麼都被火箭點燃焚毀了,估計是被人搬空了糧食,怕上面怪罪,就毀滅證據了吧。
兩份奏摺中都提到了一個人物,反賊騎兵頭目。
其人姓名不詳,來歷不明,卻勇武異常,手下騎兵也軍紀嚴明、戰力出眾。
奪永嘉縣城、敗河標馬隊、攻運河碼頭,竟都是此人帶著手下騎兵所為,可見確是一員猛將型的人物。
反賊有如此犀利的騎兵,又離運河頗近,若不能早日平定,漕運必受影響。
到時候糧食運不過來,神京米價沸騰,官民生怨,他這個首領軍機肯定會被問責!
無奈的嘆了口氣,徐中堂帶著兩份摺子求見乾元帝。
皇帝李殿銓正準備用膳,認真的將奏摺看了一遍後,他略一思索,開口問道:
「徐先生怎麼看?」
徐廷光趕緊將他的對整個事件的理解詳細的描述了一遍,末了建議道:
「反賊騎兵犀利,普通步卒恐難抵禦,為保漕運安全,可速調長安刺史和德州刺史手下馬隊,匯合東山省撫標一營,再從周邊抽調兵馬,交由巡撫統一指揮,命其克日平叛,不得有誤。」
乾元帝想了想,說道:
「就這麼辦吧!」
而後便用食指點著摺子,目光看向徐廷光,有些好奇的問道:
「這個反賊騎兵頭目可知底細?」
「不知,臣即刻便命下面嚴查。」
乾元帝幽幽的說道:
「是個人才啊,這樣一員猛將,朕還真想見見!」
-----------------
王佑驅逐林白等人後,又將城中眾人安撫一遍。
由於天色已晚,他安排好城防值守之人,並一一巡視各城門後,便回到了安歇之處。
今日下午,燕兒便帶著薛姨媽並眾丫頭搬來了縣城,王佑因忙著籌劃大事,並沒有親自迎接。
之前冷清的小院,一下子增添了許多人氣,今日殺人無算的他,心中竟升起幾分安寧的感覺。
燕兒領著小丫鬟們匆匆迎了出來,薛姨媽也低著頭跟在後面。
見王佑渾身血漬,眾人都嚇了一跳。
燕兒忙衝上來,拉著衣襟上下打量,嘴裡還焦急的詢問:
「不是傳來消息說沒事嗎,怎麼身上這麼多血,可是傷到了哪裡?」
王佑呵呵的笑著說:「都是別人的血,你又不是不知二爺的本領,這些臭魚爛蝦怎能傷的了我!」
燕兒急得眼睛都紅了,淚水噙在眼眶中,馬上就要流下來。
聽了王佑自得的話,她立時破涕為笑,嗔怪的捶了一下眼前的男人,嬌聲說道:
「是,是,是,二爺最厲害了,只是小女子膽小,下次可不許這樣嚇奴家了!」
王佑寵溺的拍了拍燕兒的手,一邊說著「以後不會了」,一邊看向躲在後面的薛姨媽。
只見她正眼含關切的注視著這邊,見男人目光掃過來,又慌忙羞澀的低下了頭。
「還是古代好啊!同床共枕後,女人的心思多少都會系一部分在你身上。看來以後可以和她聊聊感情了!」
王佑一邊想著,一邊大踏步的進了前廳。
燕兒忙跟了進來,利落地幫他脫了外面染血的短衫,然後吩咐人準備熱水送到正房。
王佑卻擺了擺手說:「一身的血腥味,別熏臭了屋子,在這泡泡就好。」
丫鬟們聽了,忙去準備。
薛姨媽垂著雙手侍立一旁,有些茫然無措。
她本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大家閨秀,哪懂這些伺候人的活計,見一群人圍著王佑忙活,上前也不是,站著也不是,直尷尬的螓首低垂,忸怩的不得了。
王佑見了,頓覺好笑。
這小婦人,雖然有了些年歲,但時不時卻露出幾分小女兒的姿態,如此的天真爛漫殊為難的。
於是他望向燕兒,朝著那邊努了努嘴。
小丫頭會意,忙笑著走過去牽起薛姨媽的手,調侃道:
「哎呀,姐姐怎麼還在這裡,留我和丫鬟們伺候就好了。
姐姐還是先回屋洗漱吧,若不然二爺回去怕要等的焦急了。」
說著,自己忍不住笑出聲來。
薛姨媽頓時霞飛雙頰,紅著臉啐了一聲。
「你這狹促的小蹄子,慣會作怪。」
話沒說完,便扭身回了正房。
王佑見人走遠了,便示意丫鬟們都退出去,只留下燕兒一人。
「可曾打聽出她的家世?」
燕兒嬌媚一笑,屈膝福了下,口中說道:
「恭喜二爺!
咱這位新姨太太還真是出身不凡呢!」
王佑一愣,忍不住問道:
「怎麼個不凡法?」
「她祖上可是做過都太尉統制,如今有個哥哥任京營節度使,還有個姐姐是神都榮國府的當家太太,二爺您說是不是出身不凡呢?」
燕兒調皮的解釋道。
王佑心中一震,滿腦的不可思議。
這莫名其妙、心血來潮搶回來的女人,竟然是紅樓中寶釵的母親,大名鼎鼎的薛姨媽,這也太魔幻了吧?
轉念一想,他離京的時候,賈蓉已經快十七了,按照書中的時間線,也確實到了薛潘打死馮淵進京的節點了。
只是書里也說了,薛姨媽四十歲上下啊,可這婦人明明看著也就三十出頭啊。
以前他倒也非常奇怪這個問題,薛蟠才十五,怎麼薛姨媽就四十了。
雖說古代貴族女子出嫁比較晚,但基本也不會超過十八。
沒見人家王熙鳳就是十六左右嫁給的賈璉嘛。
十六七結婚,一兩年左右生孩子,這麼算,薛姨媽的年紀還真是三十二三歲。
書中關於年紀的描述太亂了,還充滿了各種前後矛盾。
如今所處的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想來應是按照一定的邏輯修正了這些問題。
雖然考慮了這麼多,卻都是腦海中電光火石間的想法。
念頭通達之後,王佑望著燕兒,神秘的說道:
「我猜她應該姓王,還嫁了皇商薛家,如今死了丈夫,正準備進京投親吧?」
燕兒吃驚的張圓了櫻桃小嘴,有些意外的問道:
「二爺怎麼知道,難道你會先天神算?」
「哈哈,這我可不會。但大名鼎鼎的金陵王家,神京的勛貴世家,有幾個不知道的。
你也了解我的底細,知道這些情況不很正常嗎?」
小丫頭這才想起,前幾日雲雨之後,王佑確實說起過他的來歷。
神京寧國府的逃奴,這身份肯定認識隔壁的當家太太王夫人,那麼知道她妹妹的情況就完全合理了!
想到這裡,燕兒憐惜的輕撫著王佑健碩的後背,語氣溫柔的說道:
「二爺你小時候肯定吃過不少苦吧?」
王佑洒然一笑:
「這有什麼,我等又不是那天生貴胄,誰不是這樣過來的,重要的是以後怎麼生活。」
說著,他又神秘的說道:
「說起這王家,我還真跟他們有些淵源呢!」
兩封八百里加急的奏摺擺放在首席軍機大臣徐閣老的座案上。
徐大人乃文華殿大學士,在內閣已經幹了快三年。
前些時日,原領班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孔大人因病重乞了骸骨,退休回家了。
圍繞誰補進軍機處接任孔大人,徐閣老和吏部尚書王天官進行了一番明爭暗鬥,雙方的勢力也相互攻訐,弄的整個朝廷都烏煙瘴氣的。
很多工作都被擱置下來,關於東山省大旱的奏摺雖然一日三封的送進來,皇帝也做了賑災的批示,下達了詔書。
但由於爭鬥的雙方勢同水火,機構之間運行不暢,導致拖了好久都沒執行下去。
當今的乾元帝見兩人鬧得實在不成體統,在請示過太上皇后,指定徐廷光徐閣老領了首席軍機大臣的職務,成了事實上的帝國宰輔。
吏部王天官則加了太子太傅的虛銜,以示榮寵。
至此塵埃落定,雙方都偃旗息鼓,朝政也終於正常的運轉起來。
徐閣老,如今應稱之為徐中堂,進了軍機處後,立刻大力推進賑災事宜。
從東山省上奏的各份題本來看,經過之前的耽擱,當地的災情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說是餓殍遍野也絕不為過。
如此大規模的旱情,不及時處理,釀出民變就麻煩了!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眼前的兩份河道總督的摺子正是上奏了發生在濟州的反叛之事。
頭一份奏摺說,一個叫林白的人,趁著天降大旱、流民四起,聚眾造反了。
反賊占了永嘉縣城,前去圍剿的官軍馬隊因主將一時大意,誤中賊人埋伏,遭遇小挫,主將也中流矢而亡。
雖然裡面說的花團錦簇,將這些反賊比喻成癬疥之疾,好像朝廷只要隨便派點軍隊就能剿滅。
但徐中堂也是老於世故的,知道下面的人為了推卸責任,慣會粉飾太平。
既然永嘉縣城失守,馬隊主將戰死,那這場叛亂就小不了。
果然後一封奏摺就說了,反賊馬隊偷襲了濟州的運河碼頭,官軍殊死抵抗,最終打退敵人,力保城池和碼頭不失。
徐中堂看了,氣的差點笑出聲來。
什麼狗屁力保城池和碼頭不失,濟州城可能沒事,運河碼頭絕對被賊人攻占過。
要不然那幾十條漕船怎麼都被火箭點燃焚毀了,估計是被人搬空了糧食,怕上面怪罪,就毀滅證據了吧。
兩份奏摺中都提到了一個人物,反賊騎兵頭目。
其人姓名不詳,來歷不明,卻勇武異常,手下騎兵也軍紀嚴明、戰力出眾。
奪永嘉縣城、敗河標馬隊、攻運河碼頭,竟都是此人帶著手下騎兵所為,可見確是一員猛將型的人物。
反賊有如此犀利的騎兵,又離運河頗近,若不能早日平定,漕運必受影響。
到時候糧食運不過來,神京米價沸騰,官民生怨,他這個首領軍機肯定會被問責!
無奈的嘆了口氣,徐中堂帶著兩份摺子求見乾元帝。
皇帝李殿銓正準備用膳,認真的將奏摺看了一遍後,他略一思索,開口問道:
「徐先生怎麼看?」
徐廷光趕緊將他的對整個事件的理解詳細的描述了一遍,末了建議道:
「反賊騎兵犀利,普通步卒恐難抵禦,為保漕運安全,可速調長安刺史和德州刺史手下馬隊,匯合東山省撫標一營,再從周邊抽調兵馬,交由巡撫統一指揮,命其克日平叛,不得有誤。」
乾元帝想了想,說道:
「就這麼辦吧!」
而後便用食指點著摺子,目光看向徐廷光,有些好奇的問道:
「這個反賊騎兵頭目可知底細?」
「不知,臣即刻便命下面嚴查。」
乾元帝幽幽的說道:
「是個人才啊,這樣一員猛將,朕還真想見見!」
-----------------
王佑驅逐林白等人後,又將城中眾人安撫一遍。
由於天色已晚,他安排好城防值守之人,並一一巡視各城門後,便回到了安歇之處。
今日下午,燕兒便帶著薛姨媽並眾丫頭搬來了縣城,王佑因忙著籌劃大事,並沒有親自迎接。
之前冷清的小院,一下子增添了許多人氣,今日殺人無算的他,心中竟升起幾分安寧的感覺。
燕兒領著小丫鬟們匆匆迎了出來,薛姨媽也低著頭跟在後面。
見王佑渾身血漬,眾人都嚇了一跳。
燕兒忙衝上來,拉著衣襟上下打量,嘴裡還焦急的詢問:
「不是傳來消息說沒事嗎,怎麼身上這麼多血,可是傷到了哪裡?」
王佑呵呵的笑著說:「都是別人的血,你又不是不知二爺的本領,這些臭魚爛蝦怎能傷的了我!」
燕兒急得眼睛都紅了,淚水噙在眼眶中,馬上就要流下來。
聽了王佑自得的話,她立時破涕為笑,嗔怪的捶了一下眼前的男人,嬌聲說道:
「是,是,是,二爺最厲害了,只是小女子膽小,下次可不許這樣嚇奴家了!」
王佑寵溺的拍了拍燕兒的手,一邊說著「以後不會了」,一邊看向躲在後面的薛姨媽。
只見她正眼含關切的注視著這邊,見男人目光掃過來,又慌忙羞澀的低下了頭。
「還是古代好啊!同床共枕後,女人的心思多少都會系一部分在你身上。看來以後可以和她聊聊感情了!」
王佑一邊想著,一邊大踏步的進了前廳。
燕兒忙跟了進來,利落地幫他脫了外面染血的短衫,然後吩咐人準備熱水送到正房。
王佑卻擺了擺手說:「一身的血腥味,別熏臭了屋子,在這泡泡就好。」
丫鬟們聽了,忙去準備。
薛姨媽垂著雙手侍立一旁,有些茫然無措。
她本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大家閨秀,哪懂這些伺候人的活計,見一群人圍著王佑忙活,上前也不是,站著也不是,直尷尬的螓首低垂,忸怩的不得了。
王佑見了,頓覺好笑。
這小婦人,雖然有了些年歲,但時不時卻露出幾分小女兒的姿態,如此的天真爛漫殊為難的。
於是他望向燕兒,朝著那邊努了努嘴。
小丫頭會意,忙笑著走過去牽起薛姨媽的手,調侃道:
「哎呀,姐姐怎麼還在這裡,留我和丫鬟們伺候就好了。
姐姐還是先回屋洗漱吧,若不然二爺回去怕要等的焦急了。」
說著,自己忍不住笑出聲來。
薛姨媽頓時霞飛雙頰,紅著臉啐了一聲。
「你這狹促的小蹄子,慣會作怪。」
話沒說完,便扭身回了正房。
王佑見人走遠了,便示意丫鬟們都退出去,只留下燕兒一人。
「可曾打聽出她的家世?」
燕兒嬌媚一笑,屈膝福了下,口中說道:
「恭喜二爺!
咱這位新姨太太還真是出身不凡呢!」
王佑一愣,忍不住問道:
「怎麼個不凡法?」
「她祖上可是做過都太尉統制,如今有個哥哥任京營節度使,還有個姐姐是神都榮國府的當家太太,二爺您說是不是出身不凡呢?」
燕兒調皮的解釋道。
王佑心中一震,滿腦的不可思議。
這莫名其妙、心血來潮搶回來的女人,竟然是紅樓中寶釵的母親,大名鼎鼎的薛姨媽,這也太魔幻了吧?
轉念一想,他離京的時候,賈蓉已經快十七了,按照書中的時間線,也確實到了薛潘打死馮淵進京的節點了。
只是書里也說了,薛姨媽四十歲上下啊,可這婦人明明看著也就三十出頭啊。
以前他倒也非常奇怪這個問題,薛蟠才十五,怎麼薛姨媽就四十了。
雖說古代貴族女子出嫁比較晚,但基本也不會超過十八。
沒見人家王熙鳳就是十六左右嫁給的賈璉嘛。
十六七結婚,一兩年左右生孩子,這麼算,薛姨媽的年紀還真是三十二三歲。
書中關於年紀的描述太亂了,還充滿了各種前後矛盾。
如今所處的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想來應是按照一定的邏輯修正了這些問題。
雖然考慮了這麼多,卻都是腦海中電光火石間的想法。
念頭通達之後,王佑望著燕兒,神秘的說道:
「我猜她應該姓王,還嫁了皇商薛家,如今死了丈夫,正準備進京投親吧?」
燕兒吃驚的張圓了櫻桃小嘴,有些意外的問道:
「二爺怎麼知道,難道你會先天神算?」
「哈哈,這我可不會。但大名鼎鼎的金陵王家,神京的勛貴世家,有幾個不知道的。
你也了解我的底細,知道這些情況不很正常嗎?」
小丫頭這才想起,前幾日雲雨之後,王佑確實說起過他的來歷。
神京寧國府的逃奴,這身份肯定認識隔壁的當家太太王夫人,那麼知道她妹妹的情況就完全合理了!
想到這裡,燕兒憐惜的輕撫著王佑健碩的後背,語氣溫柔的說道:
「二爺你小時候肯定吃過不少苦吧?」
王佑洒然一笑:
「這有什麼,我等又不是那天生貴胄,誰不是這樣過來的,重要的是以後怎麼生活。」
說著,他又神秘的說道:
「說起這王家,我還真跟他們有些淵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