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泥陽攻防戰之三
轉眼間,十餘日飛速過去。
胡人圍困泥陽的時間已經逼近一個月,但距離破城依然遙遙無期。
此前胡人想出了在土山上堆砌皮毛焚燒木牆,燒出孔洞,繼而破牆而入,砍殺晉軍的計策。第一次實施時確實奏效,也給晉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但在第二日,這樣的措施很快就被晉軍給破解了。
要焚燒木棚,肯定不能用普通辦法生火,因為極易被晉軍用水澆滅,所以胡人們用的是火油浸濕的動物皮毛。一經點火,頓時熾焰洶湧,除非燃盡,否則很難熄滅。
但這樣焚燒也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點火時近處灼熱,又有濃煙燻人,縱火者不得不退避三舍,等待其燃燒完畢後,方能再靠近有所作為。
結果,當胡人在第二次故技重施的時候,就驚訝地發現。木棚上的晉軍不知從哪裡弄來兩丈長的長柄鉤鐮。等胡人一撤退的時候,他們就從牆頭把鉤鐮探下來,把底下正燃燒的火布都挑開拖走。結果火苗根本燒不到木棚,也就是被黑煙燻黑了一些罷了。
胡人們在土山下看得目瞪口呆,但又沒辦法阻止,只能眼睜睜看著城上的晉人施為,每挑開一道火油布,晉人就鼓譟喝采。
雙方如此折騰了三四回,最終老天也看不下去了,終於降下來一場瓢潑大雨,將土山與城下的所有血腥味都沖入滾滾濁流中。如此一來,胡人不止點不了火,連戰鼓都敲不響了,天地間只剩下一片大雨落水的聲音。
胡人不得不暫停攻勢,一面等待雨水結束,一面構思新一輪的攻城計劃。
這一日上午,彭盪仲受命,再度前往齊萬年主帳處進行軍議,同時在場的胡人首領,還有鄧離石、楊堅頭、禿髮悅、齊貴、竇鹿回、姚代明、蒲光、郝奇等人,可以說是除去少數在外圍提防晉軍突圍的將領外,軍中的將領基本都到齊了。
他進來的時候,雨還在下,大家多是穿著蓑衣過來的,導致帳篷內多是一股雨水混雜了苔蘚的味道。但同時也可以聞到,帳篷內的眾人露出了些許疲倦的氣息。看來,突如其來的大雨和攻城的漫無進展,使得將領們的意志都有些消沉,繼而相互竊竊私語道:
「東面的晉人宣傳說,拓跋鮮卑派來了援軍,不知是真是假?」
「陛下為何不繼續進攻長安,要來包圍這座無關緊要的小城呢?」
「傷亡已經有四五千人了,即使兵力優勢再大,也不能這樣繼續下去啊!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
由於在座的都是帶兵的將領,說話有的放矢,彭盪仲聽得心有戚戚焉。但隨著一聲咳嗽,齊萬年也披著蓑衣走進來,眾人立刻不說話了。不管怎麼樣,齊萬年過去的赫赫戰績依然是無可爭議的,眾人即使不明白,也都對齊萬年懷有敬仰,看見他胸有成竹的笑容,就有一種勝券在握的預感。
齊萬年從首席坐下,仿佛什麼都沒有聽見,緊接著就揮手示意道:
「今日下雨,諸位應該也沒什麼要忙的,不用緊張,就當一次閒談。來,我最近找到了些李子,不酸不澀,口味正好,大家一邊嘗一邊談吧。」
說話間,僕人們給在座的每人上了一盤濕漉漉的李子,齊萬年撿起吃了一顆,笑道:
「大家對於攻城有什麼新的想法,不妨提出來吧。」
齊萬年如此禮賢下士,在場眾將自然也是感動不已,在座的眾人中,郝度元不在,沮渠遮戰死,致使多蘭剎的資歷最老,所以他先說道:「陛下,眼下火攻的法子肯定是不行了,依我看,無非是兩個辦法。」
「哪兩個辦法?」
「一個是笨辦法,正面硬攻,另一個是巧辦法,收買人心。」
正面硬攻幾乎不算什麼辦法,沒有人願意付出這樣慘重的傷亡,齊萬年理所當然地忽略了,轉而問道:「怎麼收買人心?」
多蘭剎說道:「如今陛下以大軍包圍泥陽城,雖然一時難以攻克,但到底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城內的士卒還是知道的,何不向城內射箭書,以重金懸賞守將劉羨、索靖的人頭呢?再厚待那些投降我軍的晉人,讓他們到城下勸降,想必對方的軍心肯定會有所瓦解吧。」
這確實是個主意,不過隨即就有人質疑說:「我聽說將領是三軍之膽。如今守城的北地太守劉羨,是關中有名的賢能,對百姓頗有恩惠,一時間恐怕不會有人背離的。除非等到幾個月後,城內糧盡援絕,那時候才會有用吧。」
彭盪仲聞言看去,原來說話的是楊茂搜之子,楊難敵之弟楊堅頭。
他也同意楊堅頭的判斷,開口贊成道:「收買人心這個辦法未免太玄了,現在我軍正面不能突破,晉人士氣高漲,想用這種辦法取巧破城,恐怕不能行。」
多蘭剎倒是不在意被否定,他只是確實技窮了,反問道:「事實如此,不用此計,就要強攻了,莫非還有別的辦法?」
楊堅頭想了想,轉首對齊萬年道:「陛下,正面攀牆進攻,傷亡確實太大,是否可以從地下進攻泥陽城?」
「從地下進攻泥陽城?」
參會眾人聞言一驚,隨即都意識到,楊堅頭說的是土攻。
楊堅頭繼續道:「我這些天看過了泥陽周遭的地質,都是黃土,並沒有什麼石頭,只需要挖土,就能從地道中進入泥陽城,這並非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只是這種事情,我們胡人恐怕缺乏經驗,需要從晉人中需要一些優秀的石匠和挖礦的工頭,因為挖掘地道這種事情非常危險,若是一不小心挖塌了,在地道里的人恐怕都會遭遇不測……」
齊萬年聽聞此言,很是滿意,他指著楊堅頭笑道:「輔國將軍家多有千里駒啊,真是令我艷羨。」
言下之意,是同意這個方法了。
齊萬年隨即又道:
「不過眼下大雨,泥土濕軟容易垮塌,搜集工匠也需要時間,我們不能坐在這裡乾等,我這邊先找到了一些木匠,製作了幾輛專門用來攻破木棚的鉤車。」
「他們和我說,縱然劉羨縛樓頂到了天上,我也能穿城取其首級。」
「只不過啊,這些鉤車非常笨重,用起來麻煩,我需要一個人,負責指揮軍士保護鉤車,你們中有沒有能自告奮勇的?」
原來,在召開軍議之前,齊萬年已經又想了一個攻城的辦法,秘密建造了攻城器械。他用這種打趣的方法說出來後,將領的畏難情緒大有減輕,紛紛上前請命
其中也有彭盪仲,他對這個所謂的鉤車頗為好奇,他最先說道:「若陛下不棄,我願意負責此事。」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在場諸人中,齊萬年也最欣賞彭盪仲的勇武,也點名道:「盪仲有萬夫不當之勇,由你負責最是合適了。」
次日,彭盪仲就見到了這個所謂的鉤車。這確實是一件龐然大物,車輛高三丈,寬五丈,裝有極厚的木板,如此一來,即使面對晉軍的箭雨,車下依然可以藏進三十餘人來開動。而他之所以稱之為鉤車,是因為在車頂中央裝有一根可活動的三丈長木,而長木頂端又裝有一塊巨大的三鉤長鐮。
可以想像,用這個來進攻泥陽的木棚,只需要把鉤車開到泥陽城下,不斷地用鉤鐮去撞擊木棚,直至把木棚撞穿卡死。然後車下的人就可以再想辦法拖動鉤車,幾百人一起發力,直接將整個木棚拖拽下城牆,那就可以再次正面攻城了。
齊萬年在這裡準備了二十輛鉤車,又撥給了彭盪仲四千人馬,只待雨停,就再次開始攻城。
說來也巧,兩日過後,關中的太陽又升起來了,燦爛的陽光照在泥陽大地上,可見此前被劉羨砍伐光的荒原上,又長出了不少灌木與荒草,而鉤車的車輪從泥地上滾過,形成了幾十道深刻的車轍。
隆隆的戰鼓聲響起時,彭盪仲令將士們渾身甲冑,就在鉤車旁邊列陣,隨其緩步前進,以此來提防城內的晉軍出城襲擊鉤車。
單輛鉤車其實就已經非常巨大,而二十輛鉤車同時前進,雖然極為緩慢,但也足夠給人帶來視覺上的衝擊,就像什麼蠻荒中出現的怪獸一樣,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它們的腳步。
雖然這是曹魏時期就常常會採用的一種攻城器械,但晉軍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會在胡人手中見到它們。因此,晉軍同樣也沒有什麼合適的反制手段,見鉤車開進過來,就不斷地對其放箭,但肉眼可見,這些鉤車的用木極好,箭矢幾乎沒有什麼收效,要麼就是在上面打了一個淺坑,要麼就是戳立在上面,難以透木而入。
好在泥濘的道路還是拖了足夠久的時間,胡人們輪流推了兩個多時辰,才把鉤車推到泥陽城角。隨著「砰」的一聲,車頭與城牆相撞後,推車的胡人剛鬆了一口氣,後方的胡人橫刀一揮,砍斷了綁縛著鉤鐮的繩索,鉤鐮下方配置的重物頓時下墜,以一股駭然巨力,牽引著鉤鐮往城上木棚處撞去。
轟的一聲!七尺長的鉤鐮直接透過了木棚,深深卡死在城樓上。底下的胡人見狀,皆縱聲歡呼。後面的胡人得到命令,紛紛擁擠過來,把粗大的繩索綁在鉤車的底座下,兩百多人拉著七八條纜繩,將一輛鉤車向後拼命拖拽。
從城上看去,拖拽鉤車的人們像螞蟻一樣可笑,可螞蟻的力量讓他們笑不出來,因為二十輛鉤車一齊發力,立刻令整個城牆上的木棚搖搖欲墜。若真令他們再多拉拽幾刻鐘,晉人精心建立的木棚木樓,可能就會被其摧倒。
果然,城內的晉軍坐不住了,晉軍的城門第一次打開。兩千餘名全副武裝的晉軍騎士從城中飛馳而出,對著城外的鉤車們飛馳而去。他們速度極快,就像是突然爆發的山洪,頃刻間就衝到了正在拉拽鉤車的人群中。
帶頭衝殺的仍然是老將索靖,他極有經驗,早就備有松明等物,點燃了就朝鉤車與人群中亂丟。一時間馬嘶人喊,鉤車旁的普通人亂作一團。但彭盪仲不在此列,他對此也早有提防,他麾下的士卒列成圓陣,從長戟和弓箭對進晉人騎軍進行反擊。雙方頓時進行了激烈的砍殺,一時間死傷無數。
胡人的陣型中,彭盪仲率部在最前面,正好撞上了索靖的側翼,其子索聿作為側翼先鋒,手持血淋淋的大刀,可以看見刀柄處纏滿了死人的頭髮。他從滿地枕籍的屍體上一躍而起,正好落在彭盪仲的身前。
這索聿也是個人物,他此前隨索靖南征北戰,手下斬級多達四十餘人。此時與彭盪仲不期而遇,立刻乘勢揮刀劈下。不料彭盪仲竟然不躲不閃,由下向上抽刀,兩把環首刀撞在一起,頓時爆發出一閃而逝的火花,結果出乎意料,竟然是後出刀的彭盪仲斬斷了索聿的刀鋒!
索聿吃了一驚,他知道這意味著自己的力量遠遜對方,立刻口中叫嚷道:「莫要殺我,我要歸降!」心裡想的卻是詐他一下,然後趁不注意暗中偷襲。但彭盪仲哪裡在乎對方的囉唣,手中的刀勢片刻不停,順手劈頭蓋臉就是一刀,將索聿斜肩斬為兩截,而後帶著部下繼續向前抵禦。
在這種短兵相接的戰局下,騎兵的優勢難以發揮,雙方就是直白地用血肉來糾纏,殺得眼睛猩紅,幾乎忘卻了時間。
但小半個時辰下去,城牆上的晉人敲響了鳴金之聲,廝殺的眾人抬頭看去,發現不知何時,城樓上的鉤鐮全部被晉軍截斷了。原來在廝殺的時候,劉羨令木樓上的晉人坐木筐到半空中,用斧頭趁亂斫砍裝著鉤鐮的木頭。此時截斷了鉤鐮,頓時叫城下的騎士返回城中。
索靖得了命令,立刻領騎士後撤,他們來時如風,去時也如風,但包括他的愛子索聿在內,又有百餘條性命丟在了城下。泥陽攻防的態勢漸漸陷入焦灼。(本章完)
胡人圍困泥陽的時間已經逼近一個月,但距離破城依然遙遙無期。
此前胡人想出了在土山上堆砌皮毛焚燒木牆,燒出孔洞,繼而破牆而入,砍殺晉軍的計策。第一次實施時確實奏效,也給晉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但在第二日,這樣的措施很快就被晉軍給破解了。
要焚燒木棚,肯定不能用普通辦法生火,因為極易被晉軍用水澆滅,所以胡人們用的是火油浸濕的動物皮毛。一經點火,頓時熾焰洶湧,除非燃盡,否則很難熄滅。
但這樣焚燒也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點火時近處灼熱,又有濃煙燻人,縱火者不得不退避三舍,等待其燃燒完畢後,方能再靠近有所作為。
結果,當胡人在第二次故技重施的時候,就驚訝地發現。木棚上的晉軍不知從哪裡弄來兩丈長的長柄鉤鐮。等胡人一撤退的時候,他們就從牆頭把鉤鐮探下來,把底下正燃燒的火布都挑開拖走。結果火苗根本燒不到木棚,也就是被黑煙燻黑了一些罷了。
胡人們在土山下看得目瞪口呆,但又沒辦法阻止,只能眼睜睜看著城上的晉人施為,每挑開一道火油布,晉人就鼓譟喝采。
雙方如此折騰了三四回,最終老天也看不下去了,終於降下來一場瓢潑大雨,將土山與城下的所有血腥味都沖入滾滾濁流中。如此一來,胡人不止點不了火,連戰鼓都敲不響了,天地間只剩下一片大雨落水的聲音。
胡人不得不暫停攻勢,一面等待雨水結束,一面構思新一輪的攻城計劃。
這一日上午,彭盪仲受命,再度前往齊萬年主帳處進行軍議,同時在場的胡人首領,還有鄧離石、楊堅頭、禿髮悅、齊貴、竇鹿回、姚代明、蒲光、郝奇等人,可以說是除去少數在外圍提防晉軍突圍的將領外,軍中的將領基本都到齊了。
他進來的時候,雨還在下,大家多是穿著蓑衣過來的,導致帳篷內多是一股雨水混雜了苔蘚的味道。但同時也可以聞到,帳篷內的眾人露出了些許疲倦的氣息。看來,突如其來的大雨和攻城的漫無進展,使得將領們的意志都有些消沉,繼而相互竊竊私語道:
「東面的晉人宣傳說,拓跋鮮卑派來了援軍,不知是真是假?」
「陛下為何不繼續進攻長安,要來包圍這座無關緊要的小城呢?」
「傷亡已經有四五千人了,即使兵力優勢再大,也不能這樣繼續下去啊!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
由於在座的都是帶兵的將領,說話有的放矢,彭盪仲聽得心有戚戚焉。但隨著一聲咳嗽,齊萬年也披著蓑衣走進來,眾人立刻不說話了。不管怎麼樣,齊萬年過去的赫赫戰績依然是無可爭議的,眾人即使不明白,也都對齊萬年懷有敬仰,看見他胸有成竹的笑容,就有一種勝券在握的預感。
齊萬年從首席坐下,仿佛什麼都沒有聽見,緊接著就揮手示意道:
「今日下雨,諸位應該也沒什麼要忙的,不用緊張,就當一次閒談。來,我最近找到了些李子,不酸不澀,口味正好,大家一邊嘗一邊談吧。」
說話間,僕人們給在座的每人上了一盤濕漉漉的李子,齊萬年撿起吃了一顆,笑道:
「大家對於攻城有什麼新的想法,不妨提出來吧。」
齊萬年如此禮賢下士,在場眾將自然也是感動不已,在座的眾人中,郝度元不在,沮渠遮戰死,致使多蘭剎的資歷最老,所以他先說道:「陛下,眼下火攻的法子肯定是不行了,依我看,無非是兩個辦法。」
「哪兩個辦法?」
「一個是笨辦法,正面硬攻,另一個是巧辦法,收買人心。」
正面硬攻幾乎不算什麼辦法,沒有人願意付出這樣慘重的傷亡,齊萬年理所當然地忽略了,轉而問道:「怎麼收買人心?」
多蘭剎說道:「如今陛下以大軍包圍泥陽城,雖然一時難以攻克,但到底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城內的士卒還是知道的,何不向城內射箭書,以重金懸賞守將劉羨、索靖的人頭呢?再厚待那些投降我軍的晉人,讓他們到城下勸降,想必對方的軍心肯定會有所瓦解吧。」
這確實是個主意,不過隨即就有人質疑說:「我聽說將領是三軍之膽。如今守城的北地太守劉羨,是關中有名的賢能,對百姓頗有恩惠,一時間恐怕不會有人背離的。除非等到幾個月後,城內糧盡援絕,那時候才會有用吧。」
彭盪仲聞言看去,原來說話的是楊茂搜之子,楊難敵之弟楊堅頭。
他也同意楊堅頭的判斷,開口贊成道:「收買人心這個辦法未免太玄了,現在我軍正面不能突破,晉人士氣高漲,想用這種辦法取巧破城,恐怕不能行。」
多蘭剎倒是不在意被否定,他只是確實技窮了,反問道:「事實如此,不用此計,就要強攻了,莫非還有別的辦法?」
楊堅頭想了想,轉首對齊萬年道:「陛下,正面攀牆進攻,傷亡確實太大,是否可以從地下進攻泥陽城?」
「從地下進攻泥陽城?」
參會眾人聞言一驚,隨即都意識到,楊堅頭說的是土攻。
楊堅頭繼續道:「我這些天看過了泥陽周遭的地質,都是黃土,並沒有什麼石頭,只需要挖土,就能從地道中進入泥陽城,這並非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只是這種事情,我們胡人恐怕缺乏經驗,需要從晉人中需要一些優秀的石匠和挖礦的工頭,因為挖掘地道這種事情非常危險,若是一不小心挖塌了,在地道里的人恐怕都會遭遇不測……」
齊萬年聽聞此言,很是滿意,他指著楊堅頭笑道:「輔國將軍家多有千里駒啊,真是令我艷羨。」
言下之意,是同意這個方法了。
齊萬年隨即又道:
「不過眼下大雨,泥土濕軟容易垮塌,搜集工匠也需要時間,我們不能坐在這裡乾等,我這邊先找到了一些木匠,製作了幾輛專門用來攻破木棚的鉤車。」
「他們和我說,縱然劉羨縛樓頂到了天上,我也能穿城取其首級。」
「只不過啊,這些鉤車非常笨重,用起來麻煩,我需要一個人,負責指揮軍士保護鉤車,你們中有沒有能自告奮勇的?」
原來,在召開軍議之前,齊萬年已經又想了一個攻城的辦法,秘密建造了攻城器械。他用這種打趣的方法說出來後,將領的畏難情緒大有減輕,紛紛上前請命
其中也有彭盪仲,他對這個所謂的鉤車頗為好奇,他最先說道:「若陛下不棄,我願意負責此事。」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在場諸人中,齊萬年也最欣賞彭盪仲的勇武,也點名道:「盪仲有萬夫不當之勇,由你負責最是合適了。」
次日,彭盪仲就見到了這個所謂的鉤車。這確實是一件龐然大物,車輛高三丈,寬五丈,裝有極厚的木板,如此一來,即使面對晉軍的箭雨,車下依然可以藏進三十餘人來開動。而他之所以稱之為鉤車,是因為在車頂中央裝有一根可活動的三丈長木,而長木頂端又裝有一塊巨大的三鉤長鐮。
可以想像,用這個來進攻泥陽的木棚,只需要把鉤車開到泥陽城下,不斷地用鉤鐮去撞擊木棚,直至把木棚撞穿卡死。然後車下的人就可以再想辦法拖動鉤車,幾百人一起發力,直接將整個木棚拖拽下城牆,那就可以再次正面攻城了。
齊萬年在這裡準備了二十輛鉤車,又撥給了彭盪仲四千人馬,只待雨停,就再次開始攻城。
說來也巧,兩日過後,關中的太陽又升起來了,燦爛的陽光照在泥陽大地上,可見此前被劉羨砍伐光的荒原上,又長出了不少灌木與荒草,而鉤車的車輪從泥地上滾過,形成了幾十道深刻的車轍。
隆隆的戰鼓聲響起時,彭盪仲令將士們渾身甲冑,就在鉤車旁邊列陣,隨其緩步前進,以此來提防城內的晉軍出城襲擊鉤車。
單輛鉤車其實就已經非常巨大,而二十輛鉤車同時前進,雖然極為緩慢,但也足夠給人帶來視覺上的衝擊,就像什麼蠻荒中出現的怪獸一樣,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它們的腳步。
雖然這是曹魏時期就常常會採用的一種攻城器械,但晉軍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會在胡人手中見到它們。因此,晉軍同樣也沒有什麼合適的反制手段,見鉤車開進過來,就不斷地對其放箭,但肉眼可見,這些鉤車的用木極好,箭矢幾乎沒有什麼收效,要麼就是在上面打了一個淺坑,要麼就是戳立在上面,難以透木而入。
好在泥濘的道路還是拖了足夠久的時間,胡人們輪流推了兩個多時辰,才把鉤車推到泥陽城角。隨著「砰」的一聲,車頭與城牆相撞後,推車的胡人剛鬆了一口氣,後方的胡人橫刀一揮,砍斷了綁縛著鉤鐮的繩索,鉤鐮下方配置的重物頓時下墜,以一股駭然巨力,牽引著鉤鐮往城上木棚處撞去。
轟的一聲!七尺長的鉤鐮直接透過了木棚,深深卡死在城樓上。底下的胡人見狀,皆縱聲歡呼。後面的胡人得到命令,紛紛擁擠過來,把粗大的繩索綁在鉤車的底座下,兩百多人拉著七八條纜繩,將一輛鉤車向後拼命拖拽。
從城上看去,拖拽鉤車的人們像螞蟻一樣可笑,可螞蟻的力量讓他們笑不出來,因為二十輛鉤車一齊發力,立刻令整個城牆上的木棚搖搖欲墜。若真令他們再多拉拽幾刻鐘,晉人精心建立的木棚木樓,可能就會被其摧倒。
果然,城內的晉軍坐不住了,晉軍的城門第一次打開。兩千餘名全副武裝的晉軍騎士從城中飛馳而出,對著城外的鉤車們飛馳而去。他們速度極快,就像是突然爆發的山洪,頃刻間就衝到了正在拉拽鉤車的人群中。
帶頭衝殺的仍然是老將索靖,他極有經驗,早就備有松明等物,點燃了就朝鉤車與人群中亂丟。一時間馬嘶人喊,鉤車旁的普通人亂作一團。但彭盪仲不在此列,他對此也早有提防,他麾下的士卒列成圓陣,從長戟和弓箭對進晉人騎軍進行反擊。雙方頓時進行了激烈的砍殺,一時間死傷無數。
胡人的陣型中,彭盪仲率部在最前面,正好撞上了索靖的側翼,其子索聿作為側翼先鋒,手持血淋淋的大刀,可以看見刀柄處纏滿了死人的頭髮。他從滿地枕籍的屍體上一躍而起,正好落在彭盪仲的身前。
這索聿也是個人物,他此前隨索靖南征北戰,手下斬級多達四十餘人。此時與彭盪仲不期而遇,立刻乘勢揮刀劈下。不料彭盪仲竟然不躲不閃,由下向上抽刀,兩把環首刀撞在一起,頓時爆發出一閃而逝的火花,結果出乎意料,竟然是後出刀的彭盪仲斬斷了索聿的刀鋒!
索聿吃了一驚,他知道這意味著自己的力量遠遜對方,立刻口中叫嚷道:「莫要殺我,我要歸降!」心裡想的卻是詐他一下,然後趁不注意暗中偷襲。但彭盪仲哪裡在乎對方的囉唣,手中的刀勢片刻不停,順手劈頭蓋臉就是一刀,將索聿斜肩斬為兩截,而後帶著部下繼續向前抵禦。
在這種短兵相接的戰局下,騎兵的優勢難以發揮,雙方就是直白地用血肉來糾纏,殺得眼睛猩紅,幾乎忘卻了時間。
但小半個時辰下去,城牆上的晉人敲響了鳴金之聲,廝殺的眾人抬頭看去,發現不知何時,城樓上的鉤鐮全部被晉軍截斷了。原來在廝殺的時候,劉羨令木樓上的晉人坐木筐到半空中,用斧頭趁亂斫砍裝著鉤鐮的木頭。此時截斷了鉤鐮,頓時叫城下的騎士返回城中。
索靖得了命令,立刻領騎士後撤,他們來時如風,去時也如風,但包括他的愛子索聿在內,又有百餘條性命丟在了城下。泥陽攻防的態勢漸漸陷入焦灼。(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