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點兵三萬,震驚群臣
「哎……」
聽完系統的提示後,劉承忍不住發出一聲嘆息。
「陛下何故嘆息?」
諸葛亮心生困惑,不由上前幾步。
「無事。」
劉承擺擺手,這事可不好解釋。
總不能跟諸葛亮說他的系統因為遲到太久,導致任務不合理,不能讓他立即長生吧?
這要說出來,別說諸葛亮極智近妖了,就算他真是妖都未必聽得懂啊。
而諸葛亮卻從劉承略顯躲避的眼神中,解讀出了不同的意思。
心想如今大局已定,只等待收穫結果便是。
上一刻還連連叫好的陛下,怎麼突然之間如此惆悵了呢?
他可是知道,自家的陛下自逐鹿天下以來,所思所想都極具前瞻,猶如天助。
如今突然憂愁,莫非是要有變故?
「陛下,若有何事,但請吩咐。」
諸葛亮躬身一拜,感覺事情並不簡單。
但皇帝不說,他又怎敢再三追問?
「丞相不必如此,朕沒事。」
「若真有事,朕又豈會如此泰若自然?」
劉承表面淡定的笑了笑。
但越是這樣,諸葛亮內心就越是懷疑。
若陛下當真無事,為何不肯言明?
想來,定是有什麼不可說的事情,或是時機未到。
罷了罷了,既然陛下不肯說我也不該深問,且聽他調遣便是。
於是乎,諸葛亮再躬身一拜,推至一側道:「陛下所言極是,是臣多慮了。」
見他終於不再追問了,劉承也鬆了口氣。
以諸葛亮的智慧,定然是在心中懷疑有什麼事情發生。
真要繼續問下去,他還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好在,也正是因為諸葛亮足夠聰明,才會知道什麼時候該行,什麼時候該止。
這也是手底下收服了那麼多能人異士,其中不乏才智兼備的能人,但諸葛亮仍能官拜丞相的原因。
成帝王者,無不喜歡這種有才能又會察言觀色的重臣。
此時,沒有了諸葛亮的再三追問後,劉承開始琢磨著這系統的任務,該怎樣去完成。
那是越想越憋屈,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朕手握中原百萬雄師。」
「這破系統現在讓我一年內集結三千兵馬?瞧不起人嘛這不是?」
「還無名小卒?我真服了……」
「遲到十幾年,你就不能直接快進到一統天下嗎?」
對於劉承內心的一陣吐槽,系統卻是靜如止水般,沒有出現絲毫的反應。
這也是讓劉承最無奈的一點。
系統來的遲就算了,結果還聽不懂人話,無法溝通。
看這樣子,只能按照任務的要求照做了。
麻煩是麻煩了點,但為了長生不老,朕忍了!
劉承思索片刻後,當即吩咐:「丞相,即刻為朕集結三千,不對,三萬兵馬。」
你不是要三千嗎?
勞資直接上三萬,給你這個系統一點小小的震撼。
要不是大軍全都北伐未歸,朕甚至想直接懟他個三十萬,嚇死這個逼系統!
諸葛亮聞言,心中大有疑惑。
今天下已定,陛下突然集結大軍,這是何意?
難道……
「臣即刻去辦。」
諸葛亮即刻一拜,躬身退去。
待轉身後腳步加快,不敢耽擱。
不過多時,劉承打算集結大軍的消息立刻在朝中傳播。
眾大臣更是在心中不由生出猜測。
「陛下竟在此時集結大軍?莫非有何妙算?」
「想陛下自起兵之日,便屢有靈感,時時應驗,此次會因何而起?」
「子敬,你怎麼看?」
徐庶正於魯肅府中做客,得知此事心中頗有疑惑。
遂飲了杯中酒水後,感慨詢問。
「嗯,此事確實突然。」
「聽聞是孔明晨曦之時入宮覲見,而後方有此事。」
「但卻非孔明所舉薦之策,真是難以猜度啊。」
「不過,料想陛下定不會做無功之功,你我靜觀其變就是。」
魯肅說了一圈,最後也沒找到答案。
「呵呵,所言極是。」
徐庶笑了笑,對魯肅之想頗為認同。
與此同時,另一處。
法正正處理著政務,聽聞下屬來報,得知劉承點兵三萬。
一時間,也令他頗有驚訝。
「陛下此般行事突然,莫不是料到潛在危機?」
「可北魏已然無反推之力,又會是何方能讓陛下警惕?」
「怪在,怪哉。」
搖搖頭後,法正仍百思不得其解。
再看手中卷宗後,又不禁笑笑。
「不管如何,陛下所定之事,定不會有錯。」
「待時機一到,我等定能知曉。」
另一邊,荀彧的府上,得知劉承集結兵力一事,也頗為深思。
恰巧沮授來訪,荀彧笑顏展開,正愁無人商量。
「公與,多日不見了。」
沮授擺擺手,輕笑道:「公務繁忙,今日難得松閒半日。」
「這不是特來找文若你悠閒片刻。」
聽聞此言荀彧便搖搖頭,「只怕,非如此簡單吧?」
呵呵……
兩人相視一笑,心照不宣。
剛一坐下,沮授便開口詢問:「文若,陛下……」
荀彧淡淡一笑,為沮授滿上一杯後說道:「我知你所想,但咱們的陛下可非常人。」
「或許,陛下得天感應,又料到了你我都算不到的事情。」
「便是孔明對陛下所行之事也猜測不全,你我恐怕更難。」
沮授聽聞後,連連點頭。
「陛下向來是料事如神,好似天人。」
「論智你我之中或是尚有可比,但論謀,陛下更是深諳其道啊。」
「或許,真是又有我等無法察覺之事發生,方有此舉。」
「我只在想,此事是否關乎北伐?」
此言一出,荀彧也再度陷入沉思。
畢竟北伐一事已經可以斬釘截鐵的做出決斷,定不會再有其他變故才是。
北魏已然沒有抵抗之力,如今大軍揮師北上,該是最後一戰。
軍中猛將如雲,統帥更是足智多謀。
還有何人能有這般能耐,為北魏翻盤?
哪怕他們這些大臣全都集中於北魏一派,只怕也做不到了吧?
「看來,文若也難有答案。」
沮授飲盡杯中酒水,不禁笑笑。
「太難,太難。」
「陛下所思只怕是又超出我等預料了。」
「不過陛下乃真龍天子,天命所歸,既是陛下的旨意,自有其深意!」
「我等,還是早作準備,聽候陛下吩咐。」
「屆時,自有分曉。」
對此,沮授深以為然。
「文若所言極是,某這便告辭了。」
荀彧跟著起身,點點頭道:「好,不送。」
聽完系統的提示後,劉承忍不住發出一聲嘆息。
「陛下何故嘆息?」
諸葛亮心生困惑,不由上前幾步。
「無事。」
劉承擺擺手,這事可不好解釋。
總不能跟諸葛亮說他的系統因為遲到太久,導致任務不合理,不能讓他立即長生吧?
這要說出來,別說諸葛亮極智近妖了,就算他真是妖都未必聽得懂啊。
而諸葛亮卻從劉承略顯躲避的眼神中,解讀出了不同的意思。
心想如今大局已定,只等待收穫結果便是。
上一刻還連連叫好的陛下,怎麼突然之間如此惆悵了呢?
他可是知道,自家的陛下自逐鹿天下以來,所思所想都極具前瞻,猶如天助。
如今突然憂愁,莫非是要有變故?
「陛下,若有何事,但請吩咐。」
諸葛亮躬身一拜,感覺事情並不簡單。
但皇帝不說,他又怎敢再三追問?
「丞相不必如此,朕沒事。」
「若真有事,朕又豈會如此泰若自然?」
劉承表面淡定的笑了笑。
但越是這樣,諸葛亮內心就越是懷疑。
若陛下當真無事,為何不肯言明?
想來,定是有什麼不可說的事情,或是時機未到。
罷了罷了,既然陛下不肯說我也不該深問,且聽他調遣便是。
於是乎,諸葛亮再躬身一拜,推至一側道:「陛下所言極是,是臣多慮了。」
見他終於不再追問了,劉承也鬆了口氣。
以諸葛亮的智慧,定然是在心中懷疑有什麼事情發生。
真要繼續問下去,他還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好在,也正是因為諸葛亮足夠聰明,才會知道什麼時候該行,什麼時候該止。
這也是手底下收服了那麼多能人異士,其中不乏才智兼備的能人,但諸葛亮仍能官拜丞相的原因。
成帝王者,無不喜歡這種有才能又會察言觀色的重臣。
此時,沒有了諸葛亮的再三追問後,劉承開始琢磨著這系統的任務,該怎樣去完成。
那是越想越憋屈,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朕手握中原百萬雄師。」
「這破系統現在讓我一年內集結三千兵馬?瞧不起人嘛這不是?」
「還無名小卒?我真服了……」
「遲到十幾年,你就不能直接快進到一統天下嗎?」
對於劉承內心的一陣吐槽,系統卻是靜如止水般,沒有出現絲毫的反應。
這也是讓劉承最無奈的一點。
系統來的遲就算了,結果還聽不懂人話,無法溝通。
看這樣子,只能按照任務的要求照做了。
麻煩是麻煩了點,但為了長生不老,朕忍了!
劉承思索片刻後,當即吩咐:「丞相,即刻為朕集結三千,不對,三萬兵馬。」
你不是要三千嗎?
勞資直接上三萬,給你這個系統一點小小的震撼。
要不是大軍全都北伐未歸,朕甚至想直接懟他個三十萬,嚇死這個逼系統!
諸葛亮聞言,心中大有疑惑。
今天下已定,陛下突然集結大軍,這是何意?
難道……
「臣即刻去辦。」
諸葛亮即刻一拜,躬身退去。
待轉身後腳步加快,不敢耽擱。
不過多時,劉承打算集結大軍的消息立刻在朝中傳播。
眾大臣更是在心中不由生出猜測。
「陛下竟在此時集結大軍?莫非有何妙算?」
「想陛下自起兵之日,便屢有靈感,時時應驗,此次會因何而起?」
「子敬,你怎麼看?」
徐庶正於魯肅府中做客,得知此事心中頗有疑惑。
遂飲了杯中酒水後,感慨詢問。
「嗯,此事確實突然。」
「聽聞是孔明晨曦之時入宮覲見,而後方有此事。」
「但卻非孔明所舉薦之策,真是難以猜度啊。」
「不過,料想陛下定不會做無功之功,你我靜觀其變就是。」
魯肅說了一圈,最後也沒找到答案。
「呵呵,所言極是。」
徐庶笑了笑,對魯肅之想頗為認同。
與此同時,另一處。
法正正處理著政務,聽聞下屬來報,得知劉承點兵三萬。
一時間,也令他頗有驚訝。
「陛下此般行事突然,莫不是料到潛在危機?」
「可北魏已然無反推之力,又會是何方能讓陛下警惕?」
「怪在,怪哉。」
搖搖頭後,法正仍百思不得其解。
再看手中卷宗後,又不禁笑笑。
「不管如何,陛下所定之事,定不會有錯。」
「待時機一到,我等定能知曉。」
另一邊,荀彧的府上,得知劉承集結兵力一事,也頗為深思。
恰巧沮授來訪,荀彧笑顏展開,正愁無人商量。
「公與,多日不見了。」
沮授擺擺手,輕笑道:「公務繁忙,今日難得松閒半日。」
「這不是特來找文若你悠閒片刻。」
聽聞此言荀彧便搖搖頭,「只怕,非如此簡單吧?」
呵呵……
兩人相視一笑,心照不宣。
剛一坐下,沮授便開口詢問:「文若,陛下……」
荀彧淡淡一笑,為沮授滿上一杯後說道:「我知你所想,但咱們的陛下可非常人。」
「或許,陛下得天感應,又料到了你我都算不到的事情。」
「便是孔明對陛下所行之事也猜測不全,你我恐怕更難。」
沮授聽聞後,連連點頭。
「陛下向來是料事如神,好似天人。」
「論智你我之中或是尚有可比,但論謀,陛下更是深諳其道啊。」
「或許,真是又有我等無法察覺之事發生,方有此舉。」
「我只在想,此事是否關乎北伐?」
此言一出,荀彧也再度陷入沉思。
畢竟北伐一事已經可以斬釘截鐵的做出決斷,定不會再有其他變故才是。
北魏已然沒有抵抗之力,如今大軍揮師北上,該是最後一戰。
軍中猛將如雲,統帥更是足智多謀。
還有何人能有這般能耐,為北魏翻盤?
哪怕他們這些大臣全都集中於北魏一派,只怕也做不到了吧?
「看來,文若也難有答案。」
沮授飲盡杯中酒水,不禁笑笑。
「太難,太難。」
「陛下所思只怕是又超出我等預料了。」
「不過陛下乃真龍天子,天命所歸,既是陛下的旨意,自有其深意!」
「我等,還是早作準備,聽候陛下吩咐。」
「屆時,自有分曉。」
對此,沮授深以為然。
「文若所言極是,某這便告辭了。」
荀彧跟著起身,點點頭道:「好,不送。」